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文档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不知道如何构思文档撰写,可以看一看类似范文。范文展示了哪些内容应该作为重点。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71-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准备
1、学具:两人小组准备1平方厘米(蓝色)、4平方厘米(绿色)、1方分米、1杂乱的三角形、圆等学具若干个;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个;每人准备剪刀一把,白纸一张,练习纸一张。
2、教具:准备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经历面积单位产生过程。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
面积和面积的单位是学生学习面积的起始概念。三年级学生,对于面积没有什么感性的概念,让他们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让面积真正走近学生,在设计和处理这个教学内容的时,我力图这样去突破: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学习面积。通过交流我的房间有多大,再呈现有关的面积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二、加强探索,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的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创设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进行操作比较,在交流中进行质疑学生,促使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最后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比较两个图形有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三、放手操作,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动手操作及再让学生经历各种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住房越来越大了,每个同学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说说看,你的房间有多大?
2、全班交流
3、提示课题
师:你知道,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平方米是指你房间的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意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感知面积。
师:从字面看,想想面积可能会与谁有关?
(1)找找,我们的身边哪儿有面?
(2)摸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看看,课桌面和黑板面,你有什么体会?
(4)你还能比较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
小结:是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大小之分。
2、通过封闭图形让学生感知面积。
(1)出示正方形,圆,角三个图形,你能来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交流讨论:为什么不能把角和其他图形进行比较?
(3)将封闭图形填色,感知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3、概括面积的完整概念。
4、举例:来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三、丰富表象,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的产生。
(1)设疑。
出示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操作体验
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还可以自己想办法来证明。看谁方法多?
(3)汇报交流
方法一:用比较大的那个小方块放在图形上,都可放4个,说明面积相等
方法二:用比较小的那个小方块放在图形上,都可放16个,说明面积相等
方法三:重叠的方法
(4)第一次质疑讨论:你们为什么不选择三角形或者圆来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①学生讨论交流
生:圆边是圆,不容易布满空间所以也不合适。
生: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样,形状不同无法比较;如果选择一种特殊的正三角形是可以的,但也麻烦。
②小结: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选择正方形最合适。
【备选】若学生有学选择不同的标准如选择圆,或不规则的三角形,不同的图形(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引导讨论:这种方法行吗?为什么你们不同意这种方法?
(5)第二次质疑讨论
①谈话:刚才这组的长方形上可以放16个小方块,这组的长方形上只能放4个小方块,我说放16个小方格的长方形要比放4个小方格的长方形面积大!你们同意我们这么说吗?
②激发学生争议讨论:为什么不能这样说?
③师小结:由于方格的大小不同,只知道方格的个数能不能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怎么办呢?
生:把方格的大小定下来!(定标准)
师:太捧了,你们想得和数学家想的一样,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2、认识面积单位的大小。
(1)谈话:你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吗?
学生汇报依次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备选】若学生没有这样的知识起点。
师:同学们,其实你们刚才所说的**平方,**多平方,你们说的平方其实叫平方米,它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米
①提问:你们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生自由说。
②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白纸,谈话:这张白纸的面积1平方米,看了后你有什么感触和想说的?
交流板书:人们规定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③四人合作比划出1平方米。
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纸内可以放下几本数学书?翻出背面,数一数实际放下几本?
(3)认识平方分米
①谈话:认识了1平方米,请你想一想1平方分米会有多大呢?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交流后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1平方分米
②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③操作活动:利用白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完成后同桌同学相互欣赏和评价一下。
(4)认识平方厘米
①谈话接下来就来认识1平方厘米了,请同学在学具袋里把它找出来。
②观察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学具,思考:对于这个单位你有什么哪些认识?
③全班交流
生:1平方厘米是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生:电脑键盘、指甲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
3、认识了这三个面积单位,你想说什么?
小结: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去测量你所想知道的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面积单位不止这三个,比如要量全国的土地面积,那就需要创造更大的面积单位。
四、应用操作,巩固知识。
1、做一做。
先估计一下长方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2、同桌合作:
先估计一下,练习纸上这个图形和课桌面的面积,再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练习纸上这个图形的面积和课桌面的面积。
3、师生合作估计并测量黑板面的面积。
五、总结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有关住房大小的信息,对于面积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这样的引入,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面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应该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通过设计找摸,看,比,举例等多种活动,展现面积单位的生成过程,让学生逐步感受面积的概念,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作家肖伯纳认为: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人至少拥有两种思想。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各自的构建过程也不同,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和开发这一资源,适时质疑,引导学生争论,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经验,学习知识。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多问一些:关于这个知识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面积单位表象的建立要重视经历。这个认识1平方分米的过程,有观察,有想象,有联系实际,有动手操作,尤其是通过剪一剪,比一比,在操作比较让学生建立表象,真正让学生充分经历1平方分米这概念的形成过程。此外,教师在处理学习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时,也体现了从扶到放,有的放失的学习过程。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我们在教学在给予估测较多的关注,不仅有助于估测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深化对面积的表象。
四、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
出示出示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
师:看,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小图形,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1:我觉得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2:我认为两个的面积一样大。
生3:我也认为两个的面积一样大。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有人认为正方形的面积大,有人认为两个一样大。那到底是怎么样的结论呢?下面就请同桌合作动手来证明。学具袋里面除了有这两个图形,还有其他的一些材料。你们可以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还可以自己想办法来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同桌合作研究。(时间约3分钟)
师:你们说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相等)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组1:我们把两个图形叠在一起,折一折后,再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多出来的部分比一比。结果发现它们大小一样。
组2:我们用绿色的正方形摆,长方形上可以摆4个,正方形上也可以摆四个,说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幻灯演示)
组3:还可以用蓝色的去摆都可放16个,说明面积相等。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
组4:我们用尺子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再乘以来发现都是16,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刚才我们一共讨论出了四种方法,咦,老师奇怪这么多的圆片、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选择它们来摆?
生:如果两个圆形摆一起的话,当中就会有一些空隙。幻灯出示
师:谁还愿意再来解释一下呢?
生:圆和圆之间有很多的空隙,我们不好比较。
师:那你们怎么不用这些三角形?
生:三角形边长短不一样,不好摆,很麻烦。
生:三角形的大小不一样。
师:圆边是圆,不容易布满空间所以也不合适。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样,形状不同无法比较;如果选择一种特殊的正三角形是可以的,但也麻烦。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选择正方形最合适。
师:刚才我们通过都用小正方形摆或都选择用大正方形摆,得出两个长方形所包含的方格数相同,说明了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等。
片断二: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平方米,现在请你想一想1平方分米会有多大呢?
生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分米。
生2:(举着学具里的1平方分米学具)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是啊,象这样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1平方分米。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把它请出来。仔细观察它的大小,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
学生比划。
师: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墙壁上开关的面。
生2:VCD盒的表面。
师:下面请同学们最后再看一眼1平方分米,然后把它放起来。请你拿出剪刀和白纸,凭自己的想象剪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学生操作。
师:我看出很多同学都已高高举起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剪好的同学,你可以拿自己的和刚才的学具比比,它大了还是小了。
学生议论纷纷,有说我边长了,有说我的很接近。
片断三:
师:接下来就来认识1平方厘米了,请同学在学具袋里把它找出来。
师:仔细观察,对于这个单位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同桌相互说说。
生1:1平方厘米是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生2:1平方厘米比1平方分米,1平方米小得多。
生3:在这三个单位中,1平方厘米这是最小的。
师:哪些物体表面约是这么大呢?
生4:指甲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5:电脑键盘约是1平方厘米。
五、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与感悟:
1、关于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
现代社会的变化已经使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不在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的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片断二中,1平方分米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活动体验中,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先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找一找1平方分米的学具,看一看这个学具,比划一下它有大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体验,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发充分释放,积极活动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分米的概念。最后,教师又进一步让学生动手剪一个1平方分米,这就形成了意义建构。也就是在这一活动与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内容进行对话,学习者也正是借助这三种对话建构对世界的认识。
2、关于经历过程与重视结果。
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对结论给予极大的关注,常常忽视事物产生的条件和变化的过程,常常是利用已知去演绎而缺少从已知迈入未知的意识,我们的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过程,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去经历,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在片断一中,我安排了这个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用多种方法比较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过程,初步感受到用小方块摆比较方便;第二层次,在交流中质疑讨论:为什么不选择圆形或三角形,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去思考作为比较标准,圆边是圆,不容易布满空间所以也不合适。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样,形状不同无法比较。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选择正方形最合适。第三层次,比较两个图形有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操作,质疑,讨论活动,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原比以前教学直接告诉学生选择正方形去摆更有价值。
3、关于开放空间与动态生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应当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这也是一堂课能否动态生成的因素。这一点,通过这节课我有了更深的体会。比如在片断一中,因为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或自己想办法去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才会出现这么多丰富的方法,甚至是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比较方法,也才会有对不选择圆和三角形的讨论和思考。在片断三中,教师虽然是只提了一个小小的问题:仔细观察,对于这个单位你有什么发现?但这个小问题却给了学生无限大的空间,学生在这自由的平台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个个的动态生成也不断涌现。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假如,我们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舞台上的主角,那么,他们将呈现一个精彩纷呈,动态生成的课堂。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p74页做一做第1题。
(2)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小资料:
①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二)清楚地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培养、发展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难点: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山水画,要给它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老师板书)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
(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p.118下面两行。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p.119)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p.119)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小纽扣,计算器里面的电池,信封上邮政编码小格,大拇指指甲面等)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看书p.119第7,8两行。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课本的一半,练习本的一半等)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看书p.119第13行。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山水画的镜框加一块玻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
看书p.119第1题。
(右面的正方形面积最大,中间的长方形面积最小)
p.121,练习二十七,第1题、第2题。
请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两个同学互相拼摆)
(把书合上,看投影,集体练习)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平方米)。
(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平方米)。
(4)一根电线杆高20(米)。
A.米B.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D.平方米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作业:看书p.118~p.11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习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
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70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面积不同但方格数相同的长方形图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三个面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1平方厘米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设计图纸。
三、三维教学目标、策略选择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怎样简单地测量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是一堂概念课,必须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准确地使用。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同时培养合作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策略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兔开了一家玻璃店,这天他的店里发出了争吵声,我们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小松鼠和小猴分别要给自己的画框配上一块玻璃,小兔要收他们一样多的钱,小松鼠觉得不公平,便和小兔争论了起来。请你来评评理,小兔这么收费合理吗?
2、师:两块玻璃有大有小(板书:大小),我们就说这两块玻璃的面积一块大一块小。(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2)摸一摸师:请你们摸一摸数学书的面,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摸课桌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3)看一看师: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师: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第4个图形能比较面积的大小吗?为什么?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
(2)A和C无法用重叠法判断大小,怎么办呢?
A、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方法之一:在信封里有一些小正方形,利用这些正方形来判断。
请学生反馈,将小正方形摆在图形上面量,A上面可以摆三行,每行摆三个,共可以摆9个正方形。B上面可以摆两行,每行摆五个,
共可以摆10个正方形。这样就可以比出B的面积大。(鼓励学生选择方便易行的方法来摆)
假如把小正方形换成小圆片来量,你觉得用哪个合适?
B、如果手头没有小正方形怎么办呢?看,米老鼠想了个好办法。出示:
你知道他是怎么比的吗?
原来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校
2、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请两个同学上来看数里面有几个方格,再把所看到的方格数告诉大家,请大家猜猜谁看到的图形大。
(1)师:你们为什么会猜错呢?
(2)归纳:看来数方格时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不能正确地比较和测量出面积,因此国际上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介绍平方厘米
A、师:请大家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么大一个正方形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意义)
B、师: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C、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书中74页第1题的长方形面积有多大?
D、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2)认识平方分米
A、我们用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可测量课桌面的大小,这就是平方分米。(板书:平方分米)
B、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意义)
C、用手势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D、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
E、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3)认识平方米
A、我们就得用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单位来测量教室的地面,那就是平方米。(板书:平方米)
B、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积应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意义)
C、出示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
D、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实际测试。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巩固运用
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________
四、思维拓展
学了今天的知识,米老鼠设计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数一数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请你当小小设计家,来设计图案,并说说你设计的图案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了解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使学生充份感觉面的存在,又通过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通过这一环节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在上面两个层面理解的基础上,以出示板书为线索,鼓励学生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知道:要想精确地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应选择小正方形来摆合适。
此环节设计富有童趣,学生因为思维的定式想当然地认为方格数多的图形面积就大。通过猜错的经历,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5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 )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 )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 )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 )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 )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