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桥中学 卞法莲
一、知识疏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
(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2.“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最初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例如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和氢弹同属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后来把二者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导弹是携带以上核武器对攻击目标实施打击的运载工具,原子弹和氢弹要借助导弹才能发射出去。“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所以,“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法
可以将教学内容编制成网络版多媒体课件,此课件可在校园网的环境下运行。分基础板块和提高板块。基础板块包括文字、图片,介绍建国后的科技成就和科学家邓稼先、袁隆平的事迹。提高板块包括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尽量把建国后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找全,分类汇总,让学生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分组探究活动,经过分析、讨论、归纳、整合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并以文本、演示文稿等形式形成总结性材料呈现给大家评点和共享。
2.列表法:
用大事年表的形式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列表,通过列表,从整体上把握主要知识点。如科技成果一览表:
时间
|
成果
|
1964年10月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
1966年10月
|
我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
1967年
|
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1999年
|
发射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
2003年10月
|
“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试飞圆满成功
|
2005年10月
|
“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成功
|
2007年10月
|
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
1973年
|
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
材料四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