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新概念课件(集锦8篇)

字典 |

2023-04-28 14:48

|

推荐访问

概念课件

【 liuxuequn.com - 实用资料 】

  您将会在下文中了解有关新概念课件最新的科技应用,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编写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新概念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2.通过函数图象直观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二)能力目标

  掌握用定义法求函数的导数的一般步骤,并能利用函数的导数知识解决一些应用性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极限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

  导数的定义与求导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两类问题,一类来自物理学,涉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另一类问题来自几何学,涉及割线斜率和切线斜率、你们能否将这两类问题所涉及的共性表述出来?

  生:这两类问题都涉及到以下几件事:(1)一个函数f(x);(2)f(x+d)-f(x);

  f(xd)f(x)(3);

  df(xd)f(x)趋于一个确定的常数、

  d师:很好,我们发现上述两类问题虽然来自的学科领域,但有着相同的数学模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数学模型——导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二)探求新知

  1.增量、变化率的概念(4)当d趋于0时,对于函数yf(x),P0(x0,y0)是函数图象上的一点,Q(x1,y1)是另一点,自变量从x0变化为x1时,相应的函数值有y0变为y1,其中x1-x2叫做自变量x的增量,记为△x,y1-y0叫做函数的增量(也叫函数的差分),记为△y,则yf(x1)f(x0)、y叫做函数的

  x变化率(或函数f(x)在步长为△x的差商)、★光滑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本质——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极限、★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本质——位移平均变化率的极限

  2.导数定义

  f(x0d)f(x0)设函数f(x)在包含x0的某个区间上有定义,如果比值在d趋于0时,

  d(d≠0)趋于确定的极限值,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f(x)在x=x0处的导数或微商,记做f(x)、上述定义的符号表示为:f(x0d)f(x0)f(x0)(d0)、

  d这个表达式读作“d趋于0时,f(x0d)f(x0)趋于f(x0)、

  d简单地说: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在数学上叫做函数的导数或微商

  ★f(x)也是关于x的函数,叫做函数f(x)的导函数

  3.求导数的步骤

  (1)求函数的增量yf(x0x)f(x0)、;(2)求平均变化率

  yf(x0x)f(x0)=;xx(3)令△x→0,差商→f(x0)、

  4.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f(x0)、

  5.导数的物理意义

  函数ss(t)在点t0处的导数s(t0)的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在时刻t0处的瞬时速度、

  (三)讲解例题

  例1国家环保局在规定的排污达标的日期前,对甲、乙两家企业进行检查,其连续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图中W1(t),W2(t)分别表示甲、乙企业在时刻t的排污量)、试问哪个企业的治污效果较好?

  分析:本题主要体现差商(即差分和对应步长的比)定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要想知道哪个企业的治污效果好,关键看平均治污率,平均治污率越大,治污效果越好、解:在时刻t1处,虽然W1(t)=W2(t),排即排污量相同,但是考虑到一开始污量有W1(t0)>W2(t0),所以有W1(t)W1(t1)W1(t0)W2(t1)W2(t0)

  t1t0t1t0W2(t)标准t1t2说明在单位时间里企业甲比企业乙的平均治污率大、即企业甲的治污效果要好一些、例2投石入水,水面产生圆形波纹区、

  圆的面积随着波纹的传播半径r的增大而增大(如图),

  Ar=ar=a+h计算:

  (1)半径r从a增加到a+h时,圆面积相对于r的平均变化率;

  (2)半径r=a时,圆面积相对于r的瞬时变化率、分析:本例中的题(1)是求变化中的几何图形(圆)面积的平均变化率。它同例1及我们前面讨论过的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以及函数曲线的割线斜率一样,从数学的角度看,都是函数值的改变量与对应的自变量的改变量的比,即差商。而题(2)则是求圆面积的瞬时变化率,实际实际上就是求函数Sa的瞬时变化率、而它与我们已经较为熟悉的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等都是相应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利用本例,课本给出了函数导数的概念,而学生则又一次体验寻求瞬时变化率(即平均变化率在某点处的极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导数的概念、解:

  (1)半径r从a增加到a+h时,圆面积从a增加到(ah)2,其改变量为

  22[(ah)2a2],而半径r的改变量为h,两者的比就是所求的圆面积相对于半径r的平均变化率:[(ah)2a2]h(2ahh2)h(2ah)

  (2)在上面得到的平均变化率表达式中,让r的改变量h趋于0,得到半径r=a时,圆面积相对于r的瞬时变化率为2a、at。

  2例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中,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为ss(t)、

  2(1)求s关于t的变化率,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2)求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关于t的变化率,说明其物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导数概念在物理学中的运用,题(1)直接利用导数的定义运算得出位移函数s关于时间t的导数(即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而题(2)则是求瞬时速度关于时间t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通过本例,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导数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则从数学的角度对加速度作了较为严格的定义、

  at2解:(1)s关于t的变化率就是函数ss(t)的导数s(t)、按定义计算有

  2a(td)2at2d2a(td)s(td)s(t)ad222,当d趋于0时,此式趋于at,atddd2即s(t)at、从物理上看,s关于t的变化率at就是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关于t的变化率,就是s(t)at的导数s"(t)、按定义运算有

  s(td)s(t)a(td)atada,当d趋于0时,a还是a,所以s"(t)=a,它ddd是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四)应用新知

  课本P95——练习1,2解:1.函数y=x2-3x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3、3(2d)22(2d)13222212.[2,2+d]上的平均速度143d,当d=1d时,平均速度为17,当d=0、1时,平均速度为14、3,当d=0、01时,平均速度为14、03,令d趋向于0,得到在t=2时的瞬时速度为14。

  (五)课堂小结

  1.导数的定义是什么?

  2.用定义求解函数的导数的步骤有几步?

    五、布置作业

  课本P95—习题3

新概念课件(篇2)

  导数是近代数学中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是人类智慧的骄傲。《导数的概念》这一节内容,大致分成四个课时,我主要针对第三课时的教学,谈谈我的理解与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斧正。

  一、教材分析

  1.1编者意图《导数的概念》分成四个部分展开,即:“曲线的切线”,“瞬时速度”,“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编者意图在哪里呢?用前两部分作为背景,是为了引出导数的概念;介绍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为了加深对导数的理解。从而充分借助直观来引出导数的概念;用极限思想抽象出导数;用函数思想拓展、完善导数以及在应用中巩固、反思导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从具体经验出发,向抽象和普遍发展,使探究知识的过程简单、经济、有效。

  1.2导数概念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导数的概念”是全章核心。不仅在于它自身具有非常严谨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导数运算是一种高明的数学思维,用导数的运算去处理函数的性质更具一般性,获得更为理想的结果;把运算对象作用于导数上,可使我们扩展知识面,感悟变量,极限等思想,运用更高的观点和更为一般的方法解决或简化中学数学中的不少问题;导数的方法是今后全面研究微积分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工具,在在其它学科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导数的出现推动了人类事业向前发展。

  1.3教材的内容剖析知识主体结构的比较和知识的迁移类比如下表:

  表1、知识主体结构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求切线的斜率和物体的瞬时速度,这两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求函数的极限,一个是“微小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比”的极限,一个是“位置改变量与时间改变量之比”的极限,如果舍去问题的具体含义,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相同形式的极限,即“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因此以两个背景作为新知的生长点,不仅使新知引入变得自然,而且为新知建构提供了有效的类比方法。

  1.4重、难点剖析

  重点:导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为什么这样确定呢?导数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的层次:f(x)在点x0可导→f(x)在开区间(,b)内可导→f(x)在开区间(,b)内的导函数→导数,这三个层次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不是专指哪一个层次,也不是几个层次的简单相加,因此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重点;教材中出现了两个“导数”,“两个可导”,初学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导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函数是不是有两种导数呢?”,“导函数与导数是怎么统一的?”。事实上:

  (1)f(x)在点x0处的导数是这一点x0到x0+△x的变化率的极限,是一个常数,区别于导函数。

  (2)f(x)的导数是对开区间内任意点x而言,是x到x+△x的变化率的极限,是f(x)在任意点的变化率,其中渗透了函数思想。

  (3)导函数就是导数!是特殊的函数:先定义f(x)在x0处可导、再定义f(x)在开区间(,b)内可导、最后定义f(x)在开区间的导函数。

  (4)y=f(x)在x0处的导数就是导函数在x=x0处的函数值,表示为这也是求f′(x0)的一种方法。初学者最难理解导数的概念,是因为初学者最容易忽视或混淆概念形成过程中几个关键词的区别和联系,会出现较大的分歧和差别,要突破难点,关键是找到“f(x)在点x0可导”、“f(x)在开区间的导函数”和“导数”之间的联系,而要弄清这种联系的最好方法就是类比!用“速度与导数”进行类比。

  二、目的分析

  2.1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知识方面,对函数的极限已经熟悉,加上两个具体背景的学习,新知教学有很好的基础;在技能方面,高三学生,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情感方面,求知的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2.2教学目标的拟定。鉴于这些特点,并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拟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导数的概念。

  ②掌握用定义求导数的方法。

  ③领悟函数思想和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表示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导数概念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和认同“有限和无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接受用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处理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

  三、过程分析

  设计理念:遵循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结合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把教学目标的落实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演绎导数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概念。

新概念课件(篇3)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会写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算法;

  (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小)值的算法;

  (6)会写出求一段连续的整数的和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从而得到一般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写出具体实例的算法步骤,写出一些具有一般性的问题的算法,并体会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到算法的要求,认识到算法是“打造”计算机一大“零件”,和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2教法与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思考,小组交流,把这些方法步骤总结提升便于解决数学问题或生活问题等.

    3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和求一组数的最值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步骤转化为算法语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算法?从计算机与算法这一方面解释,往后的学习中再点拨.

  情景1:把大象放冰箱,总共分几步?

  情景2:农夫带羊和狼过河问题.

  回忆:如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具体的和一般的方程组求解,明确步骤,总结.

  提出概念,探究新知

  算法的概念: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这些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算法的表示方法:自然语言、框图、程序.

  算法的基本思想与特征:(1)解决某一类问题;(2)在有限步之内完成;(3)每一步的明确性和有效性;(4)每一步具有顺序性.

  对应一练习,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例题练习,应练新知

  例题1:(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

  探究1:你能写出“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吗?从具体推广到一般,为后续程序和框图的学习埋下伏笔.

  例题2:写出一个求整数a、b、c最大值的算法.

  探究2.1:你能设计一个算法,使得从10个确定但互不相等的数中挑选出最大的那个吗?从3个数推广到10个数.

  探究2.2:你能设计一个算法,使得从n个确定但互不相等的数中挑选出最大的那个吗?从10个数推广到n个数.

  例题3:写出求1+2+3+4+5+6的一个算法 .

  探究3:你有此题的其他算法吗?旨在说明一题多个算法.

  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1)本节课主要讲了算法的概念,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平时列论我们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算法;

  (2)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3)如何把这些步骤用算法语言表达出来.

  课后作业,应用巩固

  (1)看本节练习册后写出1+2+3+…+n的一个算法;

  (2)写出求互不相同的五个数a,b,c,d,e中最小数的一个算法;

  (3)《练习册》1.1.1.

新概念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的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本质是数集之间的对应;

  2.进一步熟悉与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利用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判定有关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3.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

  用对应来进一步刻画函数;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复述函数及函数的定义域的概念.

  2.问题.

  概念中集合A为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的作用是什么呢?

  二、学生活动

  1.理解函数的值域的概念;

  2.能利用观察法求简单函数的值域;

  3.探求简单的复合函数f(f(x))的定义域与值域.

  三、数学建构

  1.函数的值域:

  (1)按照对应法则f,对于A中所有x的值的对应输出值组成的集合称之

  为函数的值域;

  (2)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2.x g(x) f(x) f(g(x)),其中g(x)的值域即为f(g(x))的定义域;

  四、数学运用

  (一)例题.

  例1 已知函数f (x)=x2+2x,求 f (-2),f (-1),f (0),f (1).

  例2 根据不同条件,分别求函数f(x)=(x-1)2+1的值域.

  (1)x∈{-1,0,1,2,3};

  (2)x∈R;

  (3)x∈[-1,3];

  (4)x∈(-1,2];

  (5)x∈(-1,1).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 ;②= .

  例4 已知函数f(x)与g(x)分别由下表给出:

  x1234x1234

  f(x)2341g(x)2143

  分别求f (f (1)),f (g (2)),g(f (3)),g (g (4))的值.

  (二)练习.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2-x2;②=3-|x|.

  (2)已知函数f(x)=3x2-5x+2,求f(3)、f(-2)、f(a)、f(a+1).

  (3)已知函数f(x)=2x+1,g(x)=x2-2x+2,试分别求出g(f(x))和f(g(x))的值域,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发现.

  (4)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2],求f(x)+f(-x)的定义域.

  (5)已知f(x)的定义域为[-2,2],求f(2x),f(x2+1)的定义域.

  五、回顾小结

  函数的对应本质,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利用分解的思想研究复合函数.

  六、作业

  课本P31-5,8,9.

新概念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能运用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对数型函数的常见问题.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向对数型函数的演变延伸.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对数函数的性质.

  2.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y=log2x的值域是 ;

  (2)函数y=log2x(x≥1)的值域是 ;

  (3)函数y=log2x(0

  3.情境问题.

  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如何求呢?

    二、学生活动

  探究完成情境问题.

    三、数学运用

  例1 求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

  练习:

  (1)已知函数y=log2x的值域是[-2,3],则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函数 ,x(0,8]的值域是 .

  (3)函数y=log (x2-6x+17)的值域 .

  (4)函数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lg (2)f (x)=ln( -x)

  例3 已知loga 0.75>1,试求实数a 取值范围.

  例4 已知函数y=loga(1-ax)(a>0,a≠1).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练习:

  1.下列函数(1) y=x-1;(2) y=log2(x-1);(3) y= ;(4)y=lnx,其中值域为R的有 (请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2.函数y=lg( -1)的图象关于 对称.

  3.已知函数 (a>0,a≠1)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实数m= .

  4.求函数 ,其中x [ ,9]的值域.

    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借助于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换元法;

  (3)能画出较复杂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

    五、作业

  课本P70~71-4,5,10,11.

新概念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是特殊的数集之间的对应;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

  两集合间用对应来描述函数的概念;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

  2.问题.

  在初中,我们曾认识利用函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义函数?常见的函数模型有哪些?

  二、学生活动

  1.复述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

  2.阅读课本23页的问题(1)、(2)、(3),并分别说出对其理解;

  3.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函数的对应本质.

  三、数学建构

  1.用集合的语言分别阐述23页的问题(1)、(2)、(3);

  问题1 某城市在某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

  (2)这几个变量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问题2 略.

  问题3 略(详见23页).

  2.函数: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f(x),x∈A.其中,所有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

  (1)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函数的本质是一种对应;

  (3)对应法则f可以是一个数学表达式,也可是一个图形或是一个表格

  (4)对应是建立在A、B两个非空的数集之间.可以是有限集,当然也就可以是单元集,如f(x)=2x,(x=0).

  3.函数=f(x)的定义域:

  (1)每一个函数都有它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生命线;

  (2)给定函数时要指明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集合,如果没

  有指明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定义域为一切实数.

  四、数学运用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集合A 到 B的函数:

  (1)A={1,2,3,4,5},B={2,4,6,8,10},f:x→2x;

  (2)A={1,2,3,4,5},B={0,2,4,6,8},f:x→2x;

  (3)A={1,2,3,4,5},B=N,f:x→2x.

  练习: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x→2x,x≠0,x∈R;

  (2)x→,这里2=x,x∈N,∈R。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x—1;(2)g(x)=x+1+1x。

  例3 下列各组函数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A.=x与=(x)2; B.=x2与=3x3;

  C.=2x-1(x∈R)与=2t-1(t∈R); D.=x+2x-2与=x2-4

  练习:课本26页练习1~4,6.

  五、回顾小结

  1.生活中两个相关变量的刻画→函数→对应(A→B)

  2.函数的对应本质;

  3.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定义域.

  六、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31页习题2。1(1)第1,2两题.

新概念课件(篇7)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棱锥这节教材是《立体几何》的第2.2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若干基本图形以及棱柱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又一常见几何体。它既是线面关系的具体化,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棱台的概念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因此掌握好棱锥的概念和性质尤其是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意义非常重要,同时,这节课也是进一步培养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棱锥、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正棱锥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通过观察具体几何体模型引出棱锥的概念;通过棱柱与棱锥类比引入正棱锥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逐步探索和发现正棱锥的性质,从而找到解决正棱锥问题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做,学生会感到自然,好接受。对教材的内容则有所增减,处理方式也有适当改变。

  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通过棱锥,正棱锥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

  领会应用正棱锥的性质解题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对正棱锥中相关元素的相互转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空间问题向平面转化的能力;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正逐步形成。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正棱锥,它的性质用处较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引出正棱锥的最重要性质及其实质;而如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本节课则通过抓住正棱锥中的基本图形这一难点实现突破,教学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正棱锥的线线,线面垂直关系。

  教法分析

  类比联想、研究探讨、直观想象、启发诱导、建立模型、学会应用、发展潜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由于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学习的中期,正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把某些概念,性质或知识关键点制成了投影片,既节省时间,又增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把正棱锥性质同时全部讲授给学生的做法,而是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将正棱锥最重要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发现的全过程逐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立体几何教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严格证,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教学流程

  课题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棱柱的有关知识,当棱柱的上底面缩为一点时,想一想,其底面,侧棱有何变化?

  (可将金字塔,帐篷的图片以及不同棱锥的模型依次出示给学生)

  将现实生活的实例抽象成数学模型,获得新的几何体――棱锥。(板书课题)

  引导启发

  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棱锥的本质特征?(学生观察模型,提示学生可以从底面,侧面的形状特点加以描述)

  结论:(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2)其余各面是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

  由满足(1)、(2)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设计意图:由观察具体事物,经过积极思维,归纳、抽象出事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观察图1:依次逐个介绍棱锥各个部分

  名称及表示法。表示法:棱锥S-ABCDE

  或棱锥S-AC。与棱柱相似,棱锥可以按

  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n棱锥。

  (设计意图:从简处理棱锥的表示法,分类等,为后面重点解决正棱锥的性质问题节省时间。)

  由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一种所以下面重点研究正棱锥的概念及性质。

  通过对比正棱柱的定义,让学生描述正棱锥。

  (拿出各式各样的棱锥模型让学生辨认)

  讨论: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对吗?联想正棱柱的定义,棱柱补充几点后才是正棱柱?

  结论: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射影是底面中心。为什么?

  (设计意图:采用观察、联想、类比、猜想、发现的方法引出正棱锥的定义比课本直接给出显得自然,学生好接受)

  引导证明

  正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下多边形中心,这是正棱锥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正棱锥的其他性质。下面以正五棱锥为例,请同学们说出其侧棱,各侧面有何性质?(将图2出示给学生)

  结论:各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为什么?

新概念课件(篇8)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棱锥”这节教材是《立体几何》的第2.2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棱柱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又一常见几何体。它既是线面关系的具体化,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棱台的概念和性质奠定了基础。因此掌握好棱锥的概念和性质尤其是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意义非常重要,同时,这节课也是进一步培养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棱锥、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正棱锥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通过观察具体几何体模型引出棱锥的概念;通过棱柱与棱锥类比引入正棱锥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逐步探索和发现正棱锥的性质,从而找到解决正棱锥问题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做,学生会感到自然,好接受。对教材的内容则有所增减,处理方式也有适当改变。

  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棱锥以及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领会应用正棱锥的性质解题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正棱锥中相关元素的相互转化的研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空间问题向平面转化的能力。

  (3)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正逐步形成。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正棱锥,它的性质用处较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引出正棱锥的最重要性质及其实质;而如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本节课则通过抓住正棱锥中的基本图形这一难点实现突破,教学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正棱锥的线线,线面垂直关系。

  二、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学习的中期,正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把某些概念,性质或知识关键点制成了投影片,既节省时间,又增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把正棱锥性质同时全部讲授给学生的做法,而是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将正棱锥最重要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发现的全过程逐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的教法确定为:类比联想、研究探讨、直观想象、启发诱导、建立模型、学会应用、发展潜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启发式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立体几何教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严格证,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说教学过程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813080.html
延伸阅读
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辛苦付出的实践,我们为了更好地陈述自己的工作。都需要进行报告,编写报告有助于指导下一步工作,一份高水平的报告该怎么去写?经过认真整理小编为你编辑了公司审计报
2023-04-28
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工作会议致辞”,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子不语怪、力、乱、神,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发言的场合时。发言稿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和思路,写好发言稿
2023-04-28
课改培训体会【篇1】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韩老师和夏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
2023-04-28
自古以来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都是非常重的,学会写教案便是每位老师必学的一项技能。教案是自己的课堂预演。如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教案呢?以下由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班儿歌教案”,欢迎收
2023-04-28
在如今这个社会,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自荐信,在推荐自己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自荐信。自荐信能够体现出写信者的追求与个人能力,千万不要以外写一封优秀的自荐信是很容易的哦。我们究竟该如何写
2023-04-28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开展个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小编发现《国徽课件》这篇文
2023-04-24
海洋课件篇1一、激趣导入。1.你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世界海洋几乎占了我们行星表面的71%。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海洋的资料。3.揭题,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你会读哪段课文
2023-04-25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为了让你更好地了解“技术课件”留学群进行了
2023-04-25
我们编辑了“早教课件”以配合您的需求,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衔接性。早教课件篇1教
2023-04-23
基于您的需求留学群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梦想课件》。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轮廓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培养。不妨参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