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集锦

字典 |

2023-05-09 15:35

|

【 liuxuequn.com - 高中教案 】

  栏目小编经过搜索成功为您找到了一些有用的内容“高中美术教学教案”,感谢您的浏览。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1)

  [课 型] 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人美社《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23课“二十世纪外国绘画”。课文中提到以毕加索、蒙克等为代表的多个绘画流派,强调诸流派在艺术观念不断更新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种种探索。

  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十乐》,是一幅直接刻画爵十音乐的作品。完成于1943年。作者很好地运用抽象形式准确表现了音乐给听者的抽象感觉,美的信息深藏于直线、方块的简化形式中,是风格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作品的欣赏,初步认识蒙得里安的抽象的艺术。培养学生对现代艺术文化的感觉能力。

  [板书形式]

  开课之谫,教学进程已写在黑板上。“特点比较”处加有覆盖物,需要时再揭开。(见下页)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互致问候,稳定情绪。请出著名理论家林木教授作为本课嘉宾与学生见面。

  二、导入 新课(约1分钟)

  教师:请翻开书58页第23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李课我们了解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艺术在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欣赏了[与学生一起回忆]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几个画派的作品,今天我们将欣赏蒙得里安的《》这幅作品[强调课题],并且讨论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认识态度。

  三、讲授新课(约23分钟):

  教师:在欣赏之前,我们对作品的背景知识作必要的了解[教师同时沿着板书进程指到“介绍作者蒙得里安。”处],首先了解作者蒙得里安。请看大屏幕,这就是蒙得里安[指大屏幕上蒙得里安的《自画像》。另:凡文中出现的作品名皆是通过电脑反映在大屏幕上的优质画面],是一位荷兰画家,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请看他早期的作品:《黄昏》、《房舍》、《风车》、《树林》、《阳光下的风车》,都是非常具象写实的,也就是说32岁以前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写实主义画家。1904年以后的主要作品有:《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带壶的静物之一〉〉、《带壶的静物之一》。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蒙得里安的画风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1917年积极参与创建“风格派”的活动,抽象艺术理念也是臻完善,绘画发展成为纯抽象的形式,像这些作品:〈〈〉〉,一年后在美国去逝。

  林老师,我们刚才看到蒙得里安的作品,前后风格差别特别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嘉宾:实际上西方现代艺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直接原因就是新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艺术也产生相应的变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照相术的发明,它以精确的再现现实的本身一下取代了绘画拥有的殖民地现现实的功能。既然有这样一个非常非常写实的一点都不变样的技术,以前艺术家们表现现实的努力在当时许多画家看来就是显得有点多余,要这种情况下画家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认为要表现外在的真实是虚的,瞬息万变的,艺术应表现更为本质的、永恒的、更为真实的东西,这才是绘画的新功能。比如修拉应用光学原理将色彩以点的形式在眼中直接合成;毕加索受印象派之后塞尚的影响,选择立方体、三角体、圆形体等等表现事物的真实与本质;超现实主义受弗洛依德心理学的影响表现意识与潜意识等等,这些都是艺术观念的变化带来的新想法与新实验。蒙得里安追随过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后来对立体主义也有过兴趣。他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年代,受到过很多现代观念的影响,最后他找到了事物的结构来表现,这就是他的想法,因此画风产生新的变化。

  学生举手提问:我想请问老师,您刚才提到的“风格派”是指什么?1917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对“风格派”有影响吗?

  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风格派”的成立有影响,因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希望建立稳定的、和谐的、平等的社会新秩序。“风格派”的艺术家们希望用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建立和谐的、平衡的、纯艺术的天堂,强调数理的分析和视觉美感的研究。1917年他们创办〈〈风格〉〉杂志,宣扬其艺术主张,美术史上就称这群艺术家们为“风格派”。“风格派”理论的确立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嘉宾:风格派的理论就是将万事万物抽象为一种结构,他们自己说:“自然的丰富多彩可压缩为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艺术成为一种如同数学一样精确的表达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觉手段。”他们还说:“凭最简单的横竖线条与原三色就可以表现最本质的东西,如果充分的简化与分解某种东西,就可以得到这种东西的本质”。也就是说在蒙得里安看来,世界万事万物太复杂,要把它抽象成最基本的结构,如我们刚才看到的作品〈〈红树〉〉、〈〈灰树〉〉、到〈〈开花的苹果树〉〉的时候,它已不是树了,是树的结构,由线条构成的结构。三幅作品的演变就最充分地说明“风格派”是什么。

  教师:下面我们了解爵士乐,先欣赏一段爵士乐。

  [教师播放二十世纪早期布基。伍基风格的爵士乐音乐一段,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完毕]

  好!我们来谈谈对音乐有什么感受。

  学生1:我听了爵士乐以后,觉得音乐风格有点奇怪,有不可言语的感觉。

  学生2:我觉得这种音乐节奏非常欢快,使人震奋。

  学生3:听到它想到美国电影中二、三十年代通宵达旦的舞会。

  学生4:我觉得它很奇怪,旋律节奏都很特别,不像中国音乐那样优美柔和抒情。

  教师:很好!爵士乐是因泛卖奴隶,由黑人从非洲带来的音乐文化在都市这个环境中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节奏明快,音乐兴奋而热烈。切分节奏是它的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再一次来欣赏它,同时开展一次小的活动,希望同学们将对爵士乐的感受画出来,就是将听觉感受转变为视觉效果,没有任何限制,让我们来试一下。

  [教师再播放一段相同分格的爵士乐,音乐声中学生用色彩粉笔在纸上作画。学生们一方面随着音乐节奏击掌踏足舞姿以捕捉爵士乐的乐理特征与美感刺激,另一方面他们面对一张白纸却对演奏气氛,场景及历史环境积极地进行揣摩、联想、兴趣盎然进入体验状态。学生们神情专著,课堂气氛严肃,活跃而愉快,教师和嘉宾巡视观看]

  教师:[活动结束,教室四周的画架上放满了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相互观摩、交谈。教师走到一幅画前]我们请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感受。

  学生:[学生走到自己的画前]首先我感觉音乐是振奋人心的,我就用这些线条来烘托这咱气氛。其次,我觉得旋律非常的不连贯,所以我用这些纵横相交、长短不同的线条来表示。另外我在音乐里面听到了许多响亮的音色像钢琴、小号的音色,所以我用这些鲜艳的小方块来表示它。

  嘉宾:[嘉宾点评学生作品]同学们都比较注重对爵士乐的刺激性,震撼性的表现,并对这方面进行了图式转换,如哪位同学用折线的,哪位用园点的,还有哪位用立方体的同学都很好,大家都能基本地把握爵士乐的心理感受并将它转换为视觉语言,很不错!

  教师:环顾四周,同学们都用了抽象的形式表现音乐给我们抽象的感受,那么,蒙得里安是怎样用他的特殊语言表达这种抽象感觉的呢?我们进入“二:欣赏《》”。[教师手指到此部分的板书位置,强调板书的教学引导作用。然后在大屏幕上首次展示《》作品]

  以后我们再看到这个作品时有可能是这个名字:《百老汇——布基 伍基》,“布基

  伍基”是爵士乐的一种风格。蒙得里安自信地认为我不仅能用抽象的形式表现爵士乐,还能表现“布基

  伍基”风格的爵士乐。让我们先整体感受一下画面,是否能产生与爵士乐有关的情绪,旋律、节奏、气氛方面的联想呢?

  学生1:画面上有许多彩色的方块,让我联想到随着音乐起舞的动感跳跃

  学生2:我认为画面上的直线就像五线谱一样,那些色彩鲜艳的方块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方块的排列给人一种旋律起伏跌荡的联想。

  学生3:我觉得这幅画什么规律,与爵士乐的气氛很相似

  学生4:我感觉可能与这位同学不同。画面中红、黄的面积很大,让我感觉画面是暖色的,充分的表现了爵士乐欢乐气氛。黄色的小色块就像节奏鲜明的打击乐似的,大色块就像是大提琴与钢琴的浑厚音色,大小色块一层层的像声音扩散开一般,这一切交织起来就形成了美妙的较有规律的爵士乐。

  教师:我们从画面中感受到了音乐有关的关的许多信息,现在我们再冷静地理解分析一下,作品有哪些特点。先来复习前几课我们了解的传统艺术。请欣赏《梅渡蒺之筏》、《自由神引导人们》、《星月夜》,这些传统艺术作品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1:这些传统作品都比较注重应用丰富的色彩来表达内心感情。

  学生2:我认为传统作品立体感很强,明暗比较鲜明一些。

  学生3: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4:传统作品画得非常像,很写实。

  学生5:我认为传统艺术作品用线柔和,直线与曲线结合很讲究。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蒙得里安的作品,他的画面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1:我觉得这件作品色彩比较单调一些。

  学生2:很抽象,给人的想像空间很宽。

  学生3:我认为画面是平面图案,没有立体感。

  学生4:这幅画只用了直线,没有其它变化,有点单调。

  学生5:是抽象的,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

  教师:我们通过传统作品与《》相比较,归纳起来它们的特点有以下对应的五条。[揭开板书的遮盖部分]

  特点比较

  传统作品 《》

  1.写实、具象、再现性绘画。 A.抽象、表现性绘画。

  2.色彩变化丰富。 B.只用黑、白、灰和三原色。

  3.用线讲究、流畅。 C.只用垂直、水平线。

  4.用暗明、色彩塑造形体。 D.平面、图案效果。

  5.有情节描写、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E.完全摒弃感情和情节内容。

  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认为传统艺术和《》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您写的条却是“完全摒弃思想感情”,我对这条不太理解。

  教师:通常情况下绘画被称为情感的符号,但蒙得里安认为抽象的,没有感情的艺术才是纯粹的艺术,有感情的艺术将使真实模糊不清。如果我们说富于感情的作品是“热抽象”的话“冷抽象”就成了对蒙得里安作品别致的称谓,所以他作品的特点中就多了这一条。

  嘉宾:对!这一条实际上是蒙得里安自己说,他说他的艺术就是要摒弃感情。因为他自称他做的是数学似的研究性质的工作,用数理的方式把万事万物的结构抽取出来。我们都知道,在计算数学的时候不需要感情的。但是蒙得里安却怀着巨大的热情和执著的精神去探就世界的秘密,他的作品中把造型艺术里诸多规律贯注其中,在他的艺术里也带上了非常丰富的感情,从蒙得里安的后期作品常被制作成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获得大家的喜爱,从这点就可看到作品里的感情色彩。所以当时有位乔治

  斯密特

  同时代人就谈到蒙得里安的这种矛盾现象,他说:“蒙得里安的艺术反驳了他自己的理论,他的绘画远非仅仅是形式的试验,与其它纯艺术作品一样是伟大的精神上的成就。蒙得里安在他的艺术中所赋予的精神力量,将从他每幅画中永远放射出光彩。”虽然蒙得里安的理论与实践有矛盾特征,但我们不必理会他,我们好好把握自己的感受包括刚诸位同学在蒙得里安的作品和爵士乐中休会到的东西,就是真正的艺术欣赏。

  教师:林老师,我们知道百老汇是一条很著名的大街,爵士乐又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的乐曲,蒙得里安不仅用非传统的形式表现它,而且比我们学过的几个画派走得更远,更难以理解,他的艺术观念是怎样是形成的呢?他与我们熟悉的传统艺术有联系吗?

  嘉宾:这是研究与欣赏现代艺术必须解决的问题。西方传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对科学、对数理、对理性的追求。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纪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什么是美,美就是数的和谐。大家知道的黄金分割就是什么比什么产生美,这是西方非常突出的历史线索。到伯拉图与亚里斯多德时代,根据科学与理性的思维导致这两位先生提出艺术的本质就是模仿,对客观事物的模仿,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以文艺复兴三杰为代表,用非常严谨的解剖,透视技术使绘画的模仿性、写实性得到很好的表现,像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人物作品就仿佛可以伸手去摸一样,非常像。这种写实技术就仰仗科学与理性的精神。然后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等写实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到了19世纪,科技的发展,照像术的出现给人们的观念带来变化,也促使很多画家、理论家、史学家他们的思考,认为再去模仿外表的真实是虚假的东西,例如未来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嘉宾分别简单讲解了各派对“真实”与:“本质”的理解,以及形式表征被选择的内因]

  怎样才能找到更为本质的真实呢?我们刚才看到《红树》《灰树》到《开画的苹果树》的时候,树慢慢消失了,但树的结构还在,这就是蒙得里安的思维方式。从上述分析看来,蒙得里安的艺术实际了也属于模仿,他认为对外表的模仿是稚和虚假的,只有对事物本质更真实的模仿才有意义。而且他强调的是“数”,他要用数理的思维抽取客观事物的结构,这跟我们谈到的毕达哥拉斯的思维是一致的,跟伯拉图亚、里斯多得的“模仿”也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他是从一种更深层的思考上的模仿,从这个角度来说,蒙得里安的艺术是从传统发展而来的。刚才同学们谈到从其作品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教师:好,我们清楚了蒙得里安的艺术与传统的承袭关系,那么我们下面再次欣赏作品,跳出题目的限制,将画面与美国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有什么新的想法?

  [教师第二次在大屏幕展示《》]

  学生1:我看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时的景象。

  学生2:我觉得蒙得里安像一位预言家,作品是二十世纪40年代的画,却像我们这个时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子网络一样。

  学生3:纵横交错的线条像美国发达的交通网,小方块像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大道上奔驰。

  学生4:直线与方块的构成,画面不拘一格,就像美国人那种开朗的性格与灵活多变思维。

  学生5:我觉得各式各样的方块就像夜总会和歌剧院一样遍布于百老汇街的大街小巷。

  学生6:我觉得像霓红灯随着爵士乐的节奏而闪烁。

  教师:很不错!我们初次将画面与题目结合起来完全无法想象,通过以上[指板书]这三个步骤掖知性动,我们初步的了解了,接受到了画家传达的美的信息,而且基本把握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教师: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讨论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态度(约18分钟 )

  林教师,我们中国也有许多抽象作品,有的很神秘而我们却能自然的接受它,但是对西方的抽象艺术我们接受时就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嘉宾:作为抽象艺术来讲,我国艺术的传统比西方还早得多。我们在六千多年以前就有了彩陶艺术,如仰韵文化、半坡的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都有大量的抽象彩饰。所以我们的抽象意识非常早。在以后的青铜艺术时代也是一个抽象与半抽象的时代,如青铜器上大量使用的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等……[嘉宾简单介绍“司母戊”方鼎上的饕餮纹]。我们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就是文人画和书法,书法艺术就是抽象的艺术,如通过提、按、顿、挫,运笔的速度,笔墨的干湿、墨色的浓淡创造出一种情绪表达的氛围,是纯抽象的东西。还有水墨画,水墨是非现实的,八大山人的作品就是突出的例子……[嘉宾描述一幅八大山人作品,分析抽象因素]所以我们中国的抽象与西方抽象有相同之外,但西方的抽象是对客观物质世界一种本质的概括,而中国的抽象更多的贯注着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与哲学。这就是两种抽象的区别。

  教师:西方的抽象艺术虽然不好理解,但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看一下这些有趣的实物,[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具]这是用蒙得里安的抽象形式装饰的玻璃杯我们看看这种窗帘:直线、三原色,方块图案的布料,很有趣吧![学生观赏兴趣浓厚,情绪愉快]我们再来看看屏幕,这是蒙得里安风格的时装,这是风格派的建筑作品[屏幕放映两组图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享受着抽象艺术带来的美感,抽象的美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通过上节课与这节课对抽象艺术的学习,对现代艺术的了解还很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有很多机会遇到抽象艺术,那时候我们将抱什么态度去欣赏它、理解它呢?

  学生1:我非常喜欢西方现代艺术,因为我觉得古典艺术作者意图非常明显,而且重于写实,现代艺术能给人带来广阔的联想空间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在欣赏时会报积的态度,理解它、欣赏它。

  学生2:我与刚才这位同学的态度相反,我不喜欢西方现代艺术,因为它比较抽象,理解过程也比较复杂,就不容易读懂作者的绘画意图,所以我不太喜欢它。

  教师:你不喜欢现代艺术,这种观点是可以存在的。

  学生3:我认为欣赏现代艺术首先还是应提高我们艺术修养,这样才能进一步欣赏好它。

  学生4:我不同意她的观点,因为我们难道非要等到艺术修养提高了才去欣赏作品吗?我们也可以运用现在学习的知识,比如说语文啦、历史啦,并通过知识的横向联系,也能达到欣赏的目的,只是欣赏程度深浅不同罢了。

  学生5:我认为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应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6:我认为现代艺术对我们父辈来说是难于理解的。就像刚才哪位同学说不喜欢一样,但是通过学习我知道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去欣赏和学习。

  学生7:我觉得我们欣赏现代艺术时可以仁者见仁智,允许对一幅画作品,我至是相同的看法,也就是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蒙得里安。[学生们发出轻松笑声]

  学生8:我对抽象艺术持中立态度。[学生们再次小声发笑]如果我喜欢一幅作品,我就会主动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时代背景什么的,慢慢地欣赏它。否则将一翻而过,不再理会它,凭兴趣。

  学生9:我喜欢现代艺术,并且我习惯作品的题目出发展开思路进行联想,这样才能了解作品更多的内容。

  学生10: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欣赏不应该看题目,应从画面直接出去,这样有助于展开个人的想象力。

  学生11:请问如果想象的内容与题目不服呢?

  学生12:……

  [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很高,教师控制教学进程结束了讨论]

  教师:林老师,我们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欣赏现代艺术?

  嘉宾:其实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都很道理,看上去似乎有矛盾,但都是艺术欣赏的不同途径,应该说基本上都是正确。我觉得我们通过对蒙得里安的学习,应该了解蒙得里安的艺术是从西方传统发展而来的,他只是对现代生活的直接感受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而已。刚才我们又谈到中国也有抽象艺术、中、西方两种艺术是可以相互吸收、借鉴的,但也有不同,我们应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西方现代艺术应该欣赏、理解、但要排除盲目崇拜,迷信的思想倾向。同时对我们自身的艺术传统应努力学习,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这样才有吸收、借鉴的可能性,这或许就是我们这堂课的价值所在。

  教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接收现代艺术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对于现代艺术的作品,我认为应该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接纳它、认识它、赏析它,这样有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认识世界,培养我们健全的、完美的审美观,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注: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

  教学后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转变美术教育观念成为了广大教师学习与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转变观念的核心内涵就是从过于强调学科体系与技能的滞后教育观转变到、提升到艺术(美术)文化课程的认识层面。因此,美术欣赏教学就应该像教学生“学唐诗、宋词一样,目的不是去学习如何作唐诗、宋词,其重点让学生感觉、体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或民族文化的文脉”。以此为教学理念,尝试实施素质教育。高中欣赏课《》就是观念转变后的一次教学尝试。

  本课的教学思路就是:

  1.以赏析《》为立足点,感知作品的形与色,思考形、色被选择的内在动机与因素。

  2.以蒙得里安为支点,预架一座中西方美术文化的立交桥梁,使学生在感觉抽象艺术的同时饱受美术文化信息的滋养。

  3.给学生足够的智慧呈现空间,参与文化信息的交流,确信对美术的个性化的认识。

  明显地,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是事论事似的欣赏本身,而是希望学生通过领会,认识美术传情达意的方式,更多了解画面后的东西。为达到教学所需的深度,特地聘请了著名美术理论林木教授为嘉宾参与教学,林教授的加入,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而且师生交流的环关结构得以完善,三方交流式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贯穿全课的思维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宽泛性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造环境,学生提问与答问都很精彩,展示了高中学生应有的文化素养。专注地听课、愉快地作画、讨论时乐于宣布自己的见解等等无不是获得了美的润泽与洗礼,情感得以宣泄与陶冶的表征。

  既着眼实际成绩,又注重未来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如果说课堂中对感知觉的训练,因欣赏而获得美感享受等等实现了教学的现实价值的话,那么以传播美术文化为教学使命,就是对课程长远价值的追求。这节课并不完美,能获得专家的赞同,我认为是肯定了我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教学价值的思考,以及探索与努力的方向。教育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在日常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探索和实践,努力,再努力。

  频道小编推荐: |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掌握中外建筑从材料、空间进行赏析,并理解中外建筑材料土木、石材、黏土等不同材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知道建筑艺术用材,欣赏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和朗香教堂的空间特点,能够鉴赏中外建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养成正确的鉴赏多元建筑的意识,开阔美术鉴赏的视野,提高审美素养,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外建筑的用材和空间营造。

  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请学生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身心,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说说哪些建筑令你印象最深刻?有哪些感受?(故宫建筑群给人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教师总结:不同的建筑给人不同的视觉美感,德国歌德曾说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顺势导入课题《凝固的音乐》。

  (二)作品内容识读

  建筑材料

  多媒体展示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提出问题:

  1>四、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3)

  教材分析:

  1.使同学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保守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和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和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交叉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同学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新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明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溢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布置(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绩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扩展:

  用手工的方法表示园林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内容较多,包括服饰的的基本知识、优秀服装设计欣赏和服饰美的一些基本原则。但许多内容没有图片,课本已有的图片不仅过于陈旧,而且无男子服饰。如采用课文上的图片,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本上的图片只能作为课余补充,课外图片的选择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服饰设计艺术,特别是现代服饰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服饰美的主要原则,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着装,提高自己在服饰文化上的素养,树立高中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形象。

  材料准备:温州都市报《时尚是最丑的》,中国古代服饰图片(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少数民族服饰,现代时装表演,现代服饰艺术图片,纸造型(短袖衬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现代服饰艺术。人们常说,衣食父母。这说明吃和穿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品格、修养与个性。在古代就有很多关于服饰的讲法,象"佛靠金装,人靠衣裳"还有"人靠衣裳马靠鞍",都充分的体现了服饰的重要性。

  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很注意自己的修饰、仪表、风度。他在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旁边糊了面"纸镜",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直正,肩宜平,脑直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长期担任我国国务院总理,从事外交活动,历来重视自己的穿着、修饰,他的仪容、风度和形象,赢得了各国政治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这是他伟大人格的外在表现。

  二、传授新课

  因此有人说:"服饰,是人体的又一层"皮肤",是流动着的"软"雕塑,是人的气质、个性、情调、风格的亮相,它是人对自身外在美的一种设计",那么,到底什么是服饰?服饰的内涵和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呢?

  所谓服饰,是衣服和装饰的总称,也就是除穿着的上衣下裳外,还包括首饰、鞋帽、腰带、提包等等。

  1、中国古代服饰欣赏: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为了掩身护体及保暖,还要求它能够美化形象,正像郭沫若所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也就是说:服装是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还表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风貌,反映人们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审美习惯等。(欣赏古代服饰)大家辨认一下,这些服饰都是哪个朝代的?(西周、唐、元、宋、明、清)

  下面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隋唐、清代的服饰。(引导学生从服装的款式和色彩、帽子、鞋子、发型等方面入手,由学生观察,找出两种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教师总结)。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比较开放,在服饰的特点上明显带有西域风格,妇女服饰讲究华丽,(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裳,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多为宽裳、长裙、披(指披在肩上的长围巾)、发髻式样多样。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裳,是套在长裳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最授欢迎。

  清代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朝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朝的衣服长袍马褂(骑马比较方便),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汉族妇女服装,一般为长袍长裤或长裙,高底鞋,发髻为"两把头"的梳法。满族妇女的服装主要是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的外面再加一件背心。他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

  2、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欣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这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个民族聚居在什么地方,有着什么样的风尚习俗,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服饰,出现什么样的着装形象。而要认识一个民族,进而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探究这个民族的文化及其衍变,都不能缺少对这个民族服饰的关注和了解。(藏族、苗族服饰欣赏)。提问:这些服饰是哪个民族的?这些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有哪些共同特点?(色彩鲜艳)如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服,故素有"白衣同胞"之称。苗族妇女服饰五彩斑斓,还讲究佩戴银饰。此外,如蒙古族的滚边长袍和半筒高靴,赫哲族的鱼皮衣衫和套裤,鄂伦春族的兽皮长袍和抱头帽,维吾尔族的"袷袢"和花帽,藏族的宽领开右襟的大袍和毡帽,傣族妇女的无领衣和长筒裙,黎族妇女的开胸无纽衣和短筒裙,乌孜别克族妇女的宽大多褶连衣裙,京族妇女的窄紧身淡色长衣等,无不民族风情浓郁,美不胜收。

  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总之,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华民族的服饰,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观念,表现着人民的创造力和对世界服饰的贡献。

  3.现代服饰艺术欣赏:而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服装也不能例外。

  现代服饰一般分为时髦、流行与传统3类。(见图)时装是设计师们艺术创作的精品,实用性较小,往往只在时装发布会上昙花一现,瞬息即逝。其中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服饰,受到人们的喜爱,则会超越国度,在国际上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就成为流行服装。除此之外,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现代科学的进展以及艺术潮流的涨落,都会影响纺织服装工业,引发人们更新服饰美的标准。如60年代航天科学突飞猛进,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一重大科学突破震撼全球,也波及到纺织服装工业。类似银灰的"宇宙色"首先在西方上层社会流行开来。随即"宇航服"、"太空服",风靡一时,动摇了以"豪华气派"为准则的西方服饰观念。再如70年代末至80年代,受美国黑人作家哈利的著名小说《根》的影响,西方世界兴起寻根热浪,加上人们对现实的迷茫与彷徨,更引起人们对原始生活的怀念,对自然风情的向往,与之相应的"土著织物"、"原始服饰"迎合了这种"复古"、"怀旧"的思潮。人们从古拙的服饰艺术中寻求失落已久的"原始味",从古老的图案中探寻质朴的韵律,品味田园诗般的醇美。在国际服装市场上,各类模仿原始人穿着的兽皮时装应运而生,粗犷古拙的手工织品,如手结地毯、蜡染织物等备受青睐。于是乎"最原始的便成了最现代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最具世界性","大俗则大雅"等新观念成为现代服饰美的一种衡量标准。

  因此,我们对于时装,不能完全用生活服装的标准评论它、欣赏它。就象去年《温州时报》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丑陋的时尚",他说:"凡是时尚都是丑陋的,我们见过美的时尚吗?如古代女人的小脚,文人骚客诗称"踏春有迹","步月无声",《孔雀东南飞》以"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赞美女子的脚小。然而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自然是奇丑无比。还有我们现代都流行减肥,也许不久又流行肥胖了。环肥燕瘦,在赵飞燕看来,杨玉环是丑的,在杨玉环眼里,我想赵飞燕也无益于魔鬼。"同学们认为他讲得对吗?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一个月后,《温州时报》又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做"凡时尚都是美的"。美,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时尚正因为美,所以存在,在生活中,人们千百年来都在追求美,创照美。昨天的"小脚女人"在昨天看来是美的,而今天已经变成了丑陋。那是因为人的审美观的变化,"时尚"才变成了丑,这就不再是时尚。于是一种新生的事物代替了他,这才是时尚。从古代无领的衣服到严肃端庄的中山装是一种创新;从中山装到潇洒风流的西装革履也是一种创新;现代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休闲服,又何尝不是一种美?这些各有特色的时装在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人看来,无异是丑陋的奇装异服吧。

  所以凡时尚都是美的,时尚是一朵鲜艳夺目的花。因为有了时尚,这社会才会进步,这大千世界才会成为美好的人间。

  现代服饰欣赏

  4、青少年学生如何着装:话又说回来,正因为时尚的美,所以人人都赶时髦。青少年学生该不该追时尚、赶时髦呢?这个问题就留给我们的同学。(要求学生书面写出自己见解,并讲出原因)

  既然要赶时髦,那是不是也象社会上的一些男青年扎马尾辫子;象一些香港歌星一样染红色、绿色头发,穿奇装怪服呢?这显然是不行的。

  人是服装的主体,任何新颖漂亮的服装,只有配合人这一主体,才能挥洒出它的美质来。如果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单纯地去追求"新潮"、时髦,着装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不少人往往是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穿什么,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年龄仪态,职业环境特点,人体的高矮、胖瘦,体材的比例,皮肤的颜色等等,盲目地赶时髦,追摩登。其结果不是俗气,就是难看。因为,你忘了自己是服装的主体,服装只是陪衬,它只能衬托你。而在于件件适合于你,符合你的形体,符合你的个性,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你的闪光点。

  正因为这样,做衣服就要"量体裁衣",买衣服就要"度身择衣",而决不是、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形体去迁就服装。到底什么样的服饰才美,从欣赏的角度,一般说来,人的服饰要注意:

  1.服装尺寸要合体。根据本人的体材比例、体形的胖瘦、高矮;不宜过大或过小。

  2、服装款式要大方。选用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仪态、环境、性格;

  3、服装配色要协调。远看颜色近看花;配色不宜过分鲜艳、杂乱,考虑服装与皮肤的颜色和头发的颜色。

  4、装着要适时。要适合时尚、适合流行趋势、适合季节变化、适合不同场合。

  5、装饰要适度。服装上的装饰及配件,要掌握分寸,以增加服饰美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给同学们出几个问题,考考同学们平时是否?(见课件)

  手工制作:短袖衬衣的制作(纸造型)

  课堂总结

  今天了解了中国古代服饰和少数民族服饰。我们知道,人的美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美和内在美。一件合适的服饰能显现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品格、修养与个性。使我们外在美更加出众。但是,他绝不是孤立的,内在美作为人的美的主导的决定性的方面,必然会对人的外在美产生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气质、情操、志趣的不同,必然会从穿着、打扮等外在形态上表现出来。虽然内在美不像外在美那么一目了然,有时甚至是无形的,但却比外在美丰富深刻,历久弥新,并通过外在美流露出来。

  所以理智的着装者,不是有意地去掩饰自己的缺陷,而是善于利用服装和饰品,去体现自己美的方面,扬长避短。充分显示自己的外在美和气质美。因而外在美与内在美总是统一。素有"日本超级设计师"美称的高田健藏也认为:"一个会打扮的妇女不介意自己身上穿的服装值多少钱,而是讲究怎样通过服装把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可见,内在美虽属于精神范畴,但可以通过其外在形态使人能够觉察到、感受到。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的笔法分类,掌握中、侧锋以及顺、逆笔用笔的技法,能够通过控制用笔,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并加以实践和练习,增强关于中国画笔法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的运笔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控制运笔,营造丰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师和机器人画国画的视频片段,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仔细观察人手和机械手臂的不同,说一说为什么机器人画出的国画有种僵硬、死板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画讲究用笔用墨,需要靠手指、手腕、手臂甚至是气息、心境的配合来控制运笔,才能画出气韵生动的国画作品,里面学问可谓是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这魅力无穷的国画世界,感受笔墨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笔法》。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笔法

  展示《洛神赋图》《太白行吟图》局部,提出问题:

  (1)人物衣纹的线条有何变化?(粗细、长短变化等)

  (2)这两种不同的线条画出的物象给你的感觉有何不同?(刚柔、疏密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画面中的线条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富的变化,是因为他们的笔法不同,所以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2.中国画的运笔方法和特点

  教师出示一系列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1)从这些画作当中,可以发现哪些不同的线条?(有的线条挺拔有力,有的墨色浓淡不一,有的自然浑圆,有的枯老、受挫)

  (2)教师请学生拿出纸笔,在纸上进行体验:

  大家尝试画一下刚刚发现的线条,看看运笔的方向和笔管的角度有什么变化?(笔管垂直,线条流畅;笔管倾斜,墨色丰富;从左往右运笔,线条自然浑圆;方向反之,线条枯老)

  (3)整支毛笔沾水,分别用笔尖和笔腹蘸墨和蘸水,在纸上自由行笔,看看这时候的墨迹又有了怎样的变化?(笔尖蘸墨,笔腹蘸水,色阶变化丰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笔管与纸垂直,勾出的线条柔韧有力,这是中锋用笔。笔管倾斜,能画出大片的墨迹,墨色变化丰富,这是侧锋用笔。绘画时从左到右运行,笔痕略斜是顺笔技法,是一种顺畅流利的用笔,产生自然、挺劲、圆浑的特点。反之进行绘画则是逆笔,它画出的效果是枯老,受挫。画家通过用笔,控制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疏密的变化。而在蘸墨时,需笔尖蘸墨,蘸水时,吸水要用笔腹或笔根,使笔中所含墨与水分清位置。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菊花为例,示范并讲解中国画的用笔方法:

  1.用中锋蘸淡墨勾花瓣,浓墨点花蕊;

  2.侧锋画出富有浓淡变化的叶子;

  3.顺逆笔穿插枝干,勾画出叶筋;

  4.上色,完成作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临摹一株菊花,注意体会中国画的笔法,实践时间为15分钟。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笔法的组合。

  3.完成作品后,举办秋日菊香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4.其他同学从造型、笔法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秋菊》:造型简练概括,中、侧锋结合,墨色丰富。)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笔法是中国画的基础,画家运用不同笔法画出不同性质墨线,来揭示其内在精神和自身的思想感情。大家平时也要多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课后请学生搜集中国画的墨法的不同之处。

  四、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

  《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

  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

  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活动四:鉴赏评价

  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

  (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

  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知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并且能够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描述、分析、评价等,认识美术作品与生活以及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托物寄情,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并且增强热爱生活的意识,感悟美术作品所渗透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朗诵赞扬植物的诗词。请学生回忆朗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展示王冕《墨梅图》并总结古人运用绘画的方式传情达意,揭示课题《托物寄情》。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提出问题: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学生思考回答:梅、兰、竹、菊。教师总结:四君子为梅、兰、竹、菊,每一个植物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2.出示《墨梅图》,提出问题:作品给你什么感觉?表现了画家什么情感?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表现了梅花凌寒傲骨的特点,传达了画家孤芳自赏的性格。

  接着展示《墨梅图》上的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并且提出问题:结合题款思考画家传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表现了孤傲的性格。教师总结:对异族统治不满而独钟于梅花心志。追问:画家为什么要画成墨梅?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3.多媒体展示徐渭《墨葡萄图》提出问题:结合题款思考徐渭传达了什么情感?怎么传达的?

  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并回答:徐渭生活的困苦。

  教师讲解徐渭的生平事迹并总结:透过作品,表现了徐渭狂放洒脱、愤世嫉俗的性格,表现了一个落魄怅然的文人形象。

  环节三:总结解释

  总结:中国传统绘画通过对植物的人格化,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表达更深层次的自我。

  环节四:欣赏评价

  展示《墨兰图》《墨竹图》《菊花小鸟》等作品,小组讨论:这些作品传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探讨并回答:《墨兰图》高洁且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墨竹图》坚毅的性格;《菊花小鸟》高洁品格。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总结: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

  2.课后作业:思考四君子在其他的美术门类中的运用。

  四、板书设计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想了解更多高中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高中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842661.html
延伸阅读
留学群为您精选了一份关于《高中数学教案》专题研究的综述资料,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只有高质量的教案才能带来好的教学
2023-04-30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会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今天小编整理了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
2023-04-29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制定包含了教学中的内容方法技能等有关因素。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评测《高三英语教案》这部作品,希望能帮
2023-04-26
高三历史优秀教案【篇1】【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__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欧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023-04-26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中教育语文教案》,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学难点一定要写到教案之中,才能更加清晰明了。
2023-04-22
美术老师准备的教案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老师教案(5篇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一:高中美术老师教案合集教学目的1、了解中
2022-03-16
对于教案的编写,教师要结合学期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情况等等各方面进行编写,这样的教案才可以应用在教学中。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优质设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
2021-08-25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完整的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主导权,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或许你需要一个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的指南,仅供参
2023-04-22
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高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04-01
你知道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都需要有哪些内容吗?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优秀教学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一:高中英语优秀教学教案通用一、教材分析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