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分享

字典 |

2023-05-19 11:31

|

【 liuxuequn.com - 实用资料 】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生—生:(讨论、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生:(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供给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板书设计

  课题二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来源:人教网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概括,其中蕴含的守恒思想不仅是化学学科思想,更是所有自然科学中一个最核心的思想。本教材把这一节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中,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模型联系到宏观物质的反应,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这部分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老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宏观假设,再实验论证,后微观解释。而新教材先是微观分析初步得到结论,进而联系宏观,提出假设,并实验论证。由于新教材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物质的量的概念,所以先进行微观分析,通过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让学生体会物质的量这个桥梁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作用,同时有了微观的分析,也使宏观的假设有了可靠的前提,然后学生在设计实验来验证是否符合微观分析,这样的设计也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三维目标要求是BBA,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实验设计:验证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的关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编写

  意图、本节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以及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微观分析,宏观验证”的过程,体验微观与宏观互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定量实验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感悟科学家细致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重点:由于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课所有的安排都是围绕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实质。

  难点: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学生很容易接受“质量”“相等”这些关键词,但对于定律中的限定词“参加”“总和”等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且这也是掌握本定律的最核心的地方。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定律内容中的“参加”、“总和”关键词的层层突破。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重点突破:整节课的设计均围绕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解水分子模型,学生有了亲身的感性认识,基本上能得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可以初步得到微观粒子变化后质量是相等的,再由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那宏观上质量是否相等?学生有了第一次疑惑。而后通过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分析,验证了在宏观上质量是相等,由于是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并实验,接受程度会更深。接着教师演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学生发现质量减少?形成了认知冲突,思维有了碰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最终发现问题,改进装置,从而完善了对定律的理解。这几个前后联系过程的实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对于“参加”“总和”这些关键词的突破,我是安排在第一个学生实验的分析中进行的,让学生讲出第一次称量中有哪些物质,第二次称量中有哪些物质,然后对反应前的氢氧化钠进行拆分,一部分为参加反应的,一部分为未反应完的,理所当然未反应的肯定在后面的称量中也有,最后对两次都称量的相互抵消。剩下的就变成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会等于生成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通过拆分氢氧化钠,让学生理解了定律中的“参加”。

  二、说学情

  经过两年的科学课以及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基础和方法基础,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不久,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和联系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上,我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归纳推理、实验验证的办法,按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实验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同时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启发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1)实验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本课内容就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继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认真去思考问题,这样的实验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使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2)合作学习法: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学具准备

  (1)实验用品准备:

  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盐酸。

  仪器用品:电子天平、锥形瓶、烧杯、试管、硬质塑料瓶。

  (2)媒体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学流程

  本课题的教学过程我是按照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实验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1)提问引入

  以“你印象最深的化学反应是什么?”为问题进行引入,学生之前见过也做过一些化学反应,其中会有很多明显的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对这个问题学生肯定都有话可以说。学生说的都是从宏观现象来描述化学反应,接着老师再问大家,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会回答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此时老师话锋一转,能否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描述化学反应了?这样很自然的引入到课题中来。

  (2)微观分析,得出结论

  提供给学生两个用橡皮泥捏成的水分子模型(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和氧原子),要求学生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学生通过动手拆分,很容易明白变化前后原子个数,种类以及质量都不变,并能得到化学变化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从微观角度看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

  (3)微观联系到宏观

  提问:如果把水分子个数扩大阿伏伽德罗常数倍呢?你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想到宏观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有什么变化。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联系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桥梁作用。

  (4)设计实验,宏观验证,

  给学生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实质,假设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并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完成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两次称量的物质成分,相同物质的可以抵消,同时注意把氢氧化钠拆分成参加反应的和没有参加反应的,能抵消的只是没有参加反应的,这就巧妙引出了定律中的“参加”关键词。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两次称量的方法,引出新的思维“整体称量”。

  (5)制造认知冲突

  提问学生是否只这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引导学生要选用不同的反应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注意科学探究的严密性。然后教师演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称量前后质量发现变小了,学生出现疑惑,思维有了碰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改进装置,再一次实验,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定律。这个经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也明确了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封装置中进行质量称量。

  (6)形成概念

  在前面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和素材的前提下,请学生自主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样由学生自己说出来,更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7)感悟科学精神

  PPT呈现化学史:拉瓦锡和波义尔的实验。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反应,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感悟科学家善于发现,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

  (8)练习巩固并小结

  3.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原因:化学变化前后

  学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电子天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NaOHCuSO4Cu(OH)2Na2SO4

  我的假设:mNaOHmCuSO4mCu(OH)2mFeSO4

  实验步骤:略。

  数据记录:

  反应前称量的质量

  反应后称量的质量

  反应前称量了哪些物质质量

  反应后称量了哪些物质质量

  一、基础性作业

  1.在反应A+B→C+D中,若15gA与10gB完全反应没有剩余,则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为()。

  A.15gB.10gC.25gD.5g

  2.12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

  A.等于12gB.大于12gC.小于12gD.等于0

  3.4克氢气在32克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克水;若4克氢气在100克氧气中燃烧,生成克水。

  4.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你认为他说的对吗?如何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 ,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4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第二组)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5、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分工、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后)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初步记住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6、反思评价

  [演示]实验1、2

  实验1改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以及反应后并刺破汽球质量的测定

  [讨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猜想、讨论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记忆“三个不变”

  学生阅读教材P92页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纸笔练习(略)

  (五)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小组互相检查

  归纳,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表现性评价学生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表达]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探究内容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仪器药品

  天平,锥形瓶,单孔塞,套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滤纸

  粗铁丝,硫酸铜溶液,烧杯,天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结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5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定律,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础。在前面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很多有关化学变化的例子,掌握了常见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还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并了解到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粒解释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在学生积累一定的定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一气呵成,促成了学生对物质从定性到定量探究能力的形成。

  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知道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艺规律。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实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内容较多,应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其收益会更大一些。

  各实验小组所测定的化学反应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必然会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讲好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从定性认识要定量认识模型的构筑,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观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b、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c、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的设计,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b、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让学生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享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b、通过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使学生产生“自己的研究与科学家的研究相似”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树立“将来我也能成为科学家”的信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运用所学物质微粒构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这是我确定本课重点的依据:根据学生以往的练习反馈,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微观世界缺乏感性认识,这是我确定本课难点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中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动力,能力等方面分析。

  1、学生现有的基础

  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物质的构成微粒,化学式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有一定的认识,在上节中对燃烧有了一定了解,这对学习本节有较好的基础,有助于本节的理解。但本节比较系统地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首次接触,学生没有明确的思路,还有些学生对前面物质的构成微粒还缺乏确切的理解,这给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这一难点带来一定的困难。

  2、学习动力、能力

  初中生好奇,对亲身参与活动感兴趣,但受年龄特征及基础知识限制,实验操作技能不高,观察,分析能力不强,语言表达,归纳概括能力较低,这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三、教法分析

  我用多媒体flash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在根据提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体验,分别从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增加、减少、不变”三个方面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学生设计出的实验,组织同学们进行互相评论,休整错误,改进设计,从而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操作。在实验探究时,我采用实验一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结论。通过练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前面引入时的例子,这就扩展了学生有关该概念的思路,加深理解,并回应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在处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这一难点内容时,我采用多媒体模拟展示,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四、学法分析

  1、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师指导与辅导的全过程,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我个人认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动手作、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科学的学习精神的学习方法。

  2、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得出的,实验分为“质量增加、质量减少、质量不变”三个方案实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特征。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五个环节完成我的教学:分别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反馈练习,四、归纳总结,五、布置作业。具体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重还是变轻了?

  2、酒精燃烧,到最后为什么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3、为什么铁生锈后质量变重了?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活动1、探究性学习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发现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在呈现的问题情景中思考,发现并提出“如何确定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科学素养。}

  3、提出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提出对“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的假设,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减少,不变三种假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思考,大胆猜想良好的思维方式。}

  4、设计实验

  我启发学生根据提出假设的依据和事先查阅的有关资料,设计出验证的实验方案。

  组织学生在班级里交流实验方案,讨论评议。从学生的实验方案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供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5、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1、蜡烛的燃烧{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假设}

  实验2、铁粉在空气中与氧气的反

  应{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假设}

  实验3、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假设}

  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侧重观察实验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的变化,还有及时鼓励正确操作的学生,同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有些同学没有获得成功,或没有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结论。这是老师要结合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告诉大家,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与科学家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不要气镁,仔细查找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组织学生课后修正实验方案重新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交流与评价

  组织学生交流,每一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结果。针对学生可能得到的不同结论,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变化是不是没有规律?

  {2}、得到不同结论的实验方案是否存在差异?

  {3}、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实验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教师综合分析学生的意见和实验装置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得到不同结论的原因,使学生形成“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认识。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7、形成结论

  在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的结论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出: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对许多化学反应进行研究,都可以得到一条基本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请以金属镁和氧气的反应为例,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针对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缺乏直观的印象,从而造成他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理解困难,为突破难点,我采用启发式和多媒体模拟结合的方法,启示学生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再展示其模拟过程,这样会给学生直观的现象,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三}反馈练习

  1、比较下列物质质量大小,用“>”“”<“=”填写空白。

  {1}、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原木材的质量。

  {2}、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原铜丝的质量。

  {3}、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2、某同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时发现: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小了,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请你帮助他分析一下,这些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

  1、让学生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注意的问题。

  2、由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11本章作业第8题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严谨思维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为指导思想,通过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微观解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

  七、板书设计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探究性活动

  1、根据问题提出假设{1}减小{2}增加{3}不变

  2、设计实验

  3、实验探究

  4、交流与评价

  5、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镁+氧气→氧化镁

  2mgo22mgo

  原子数:氧原子:2氧原子:2

  镁原子:2镁原子:2

  相对质量:24×2+16×2=802×{24+16}=80

  在化学变化中: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

  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6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培养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烧瓶、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

  师:[激趣] 演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引言]已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大家先猜想一下:

  ①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有无变化?

  ②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个数有无变化?

  ③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比如:P+O2──P2O5 Fe+CuSO4──FeSO4+Cu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

  1、布置自学内容。

  2、指导自学方法:对照思考题看书,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然后在书上写出结论。

  [自学思考题]

  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3、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师: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方案,并布置学生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假设](1)质量增加;(2)质量减少;(3)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7

  一.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实验探究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以问题引入课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2.为什么铁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没有什么变化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分歧,引发了思维冲突。这样,我以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更是为下一实验探究环节提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

  (二)合作探究,解决课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实验探究环节,老师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并让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变化的实质的复习和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的观察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是因为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到此,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观察、讲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得以解决,质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构在学生的脑中。

  接下来以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吗?引入后面的两个验证实验,在做实验之前,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结果发现这两个实验天平都失去平衡,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天平都失去平衡的原因,应如何改进装置?学生很快就有了结果-----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 2.为什么铁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三)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这个环节,以质量守恒定理为中心,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一总结。本节课主要探究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守恒的原因以及应用。

  (四)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当学生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后,就可以利用定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以此扩大知识的应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8

  1、情境激趣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2、实验法:通过小组实验,观察分析现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上课之初,以两幅反应图片引入。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大胆假设,然后采用两个探究实验组织教学。

  实验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验结束,课堂已进入回应反馈阶段,此阶段我将组织各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有问题大胆置疑,进行全班讨论、共同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质量守恒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探究过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辅之以适当习题,进行强化,以突出重点。如:“参加化学反应”的理解。

  [创设问题]: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如何从微观角度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正式开始前,我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一块儿重要的知识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同样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观察、想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多动手,多操作,多观察,多思考,也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与机会,学生发表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见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说出质量守恒定律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学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其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探究实验法、,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思考、归纳、总结,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以上的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我会列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例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水电解生成氢气氧气,然后抛出问题,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存在什么关系?然后告诉同学们,关于这个问题拉瓦锡做了一个实验: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氧化汞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汞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再提出问题,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相等是一个巧合还是规律?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板书)。

  在本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新课教学

  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我会指导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试验一(磷和氧气燃烧试验),试验二(CuSO4和Fe的`反应),在试验开始前我会通过PPT展示试验步骤,同时讲解试验如何进行和注意事项,并做好试验记录,填写PPT上的这个表格。然后同学们进行试验,我会进行巡视和点拨。试验结束后,由小组派代表填写他们的试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参加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在本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探讨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提高

  我们说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接下来的巩固提高环节,我讲引领学生用我们所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会引导学生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轻,为什么?由此来引发学生思考运用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之所以轻是因为有机物燃烧生成了CO2,而CO2是空气,所以燃烧后灰烬比纸轻。以此来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个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4.小结作业

  接下来的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在本环节,我会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点,然后找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了一个回顾之后,让学生思考实验一为什么要用气球?实验二为什么要铁钉为什么要打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的板书呈现了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楚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这就是我的板书。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869653.html
延伸阅读
下面是编辑整理的“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简短”,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古人曾说,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撰写报告可以及时调整解决我们遇
2023-05-19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中考了。斗志昂扬的初三学子们,少年引回风,振翅击长空,我们的未来,是星辰与大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中考激励方案模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新
2023-05-19
文档制作能力对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范文借鉴是解决写作难题的有效方式。范文可以引导我们了解一种特定文体的写作技巧,您是否正在寻找出色的范文样本呢?下面是小编特别整理的“机
2023-05-19
“我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仍然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是那个懂我的还没出现而已……。”自己的婚姻是人生中最值得深思的时候,朋友们的结婚总是会很期待我们给予最真诚的祝愿。要写好新婚祝福语
2023-05-19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爱情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就像一道闪电,你无法预知何时何地它将降临。哪些经典的恋爱官宣的句子你还记得多少呢?你不妨看看失恋了怎么发朋友圈,仅供参考,欢迎
2023-05-19
守恒大班教案篇1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
2023-03-03
教师是授业者,打磨教案是教师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教案在教师讲课中起参考提示作用,你是否在寻找优秀的教案呢?我们花时间整理了守恒大班教案,欢迎你阅读与收藏!守恒大班教案篇1一、说教材
2023-05-19
留学群推荐更多专题:“大班教案”。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深刻影响自己的学生。身为教师,应该坚持对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教案应明确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点,教案是什么呢
2023-01-22
本文将为您全面剖析“《月光启蒙》教案”这部作品的结构特点。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完美。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月光
2023-05-11
栏目小编向您分享了数学梯形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学生反应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完善的教学评估数据。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