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搜索的“石头书课件”,栏目小编已为您搜集了有用资料,供您参考。如果您需要,可以来这里看看。编好教案和课件设计是老师成功授课的基础。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谋划教案和课件,而教案和课件的出色设计是教学成果的关键。
石头书课件(篇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石头书》是义务教育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本课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熏陶的好体例。
我们学校的科技展厅里有一些化石和动物的标本,学生已经参观过,并且也像文本中的川川和磊磊一样对它们非常好奇。因此,当他们接触到这篇课文时,马上会进入文本所描写对话情境中。
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并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我拟订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其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结合课文语境,特别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是一本怎样的书,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来看我觉得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有关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来优化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教时。
第一教时,我准备安排“疑问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我准备先板书课题,当你看到这三个字时,想到了什么?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教师小结:同学们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弄明白为止,学生齐声说:对!教师归纳: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板书: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打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布置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如“堪、炭”是前鼻音,壳是多音字,还要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如第七自然段,要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借助多种方法理解部分词语,如借助媒体展现雨痕、波痕、矿物的画面,让学生理解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样的。通过查字典理解“刨根问底”的“刨”是“挖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找出他们问了哪些问题,请男同学问,女同学读叔叔的回答,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一教时的最后,是“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一环节。通过分析字形、示范书写、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田字格内把字写端正、匀称。
第二教时,我将在第一教时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重点对话部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教师有机调控,学生自主参与达到逐步到位,对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也准备安排三个环节,分别是:复习检查,作好铺垫;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课始,先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然后对上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让学生说说通过上一节课学习,对课文有了什么了解,从而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在第二个环节“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中,我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段,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议一议等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的愿望。进而读懂石头书。比如在学习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时,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
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想川川和磊磊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读懂了吗?
2、学生自读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明白他们的问题是石头书上有字吗?有画吗?根据叔叔的回答学生明白了石头书和语文书一样,上面有字、有画。
3、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仔细读读,找出描写石头书上的字、画的一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先后顺序出示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一步: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鼓励:你真行,一边读一边将“石头书”与“语文书”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有相同的地方。石头书上的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明白。
第三步:借助媒体,使“雨痕”这个石头书中的字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感受。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当点拨下,体会出“雨痕”是“雨点留下的脚印”,教师出示放大的雨痕的图片,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这些字呀,可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呢。所以,指板书,大家一起读:石头就是书。在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这句话,把句子中包含的情趣表达出来。
其他“波痕”“矿物”我也将采用上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在讨论“波痕”时重点抓住“波浪留下的足迹”引导学生体会波痕就是石头书中的字,也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懂,所以指板书:一起读“石头就是书。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通过读读、想想、看看、等方法,紧扣“石头就书”来品悟文本内涵。
第四步:教师过渡,石头书中的画能看懂,学生读书上的话“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五步:借助媒体,使“树叶、贝壳、小鱼”这些石头书中的画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体会。你说你认识石头书中的画,那么你上次参观了我校的科技展厅,你说说看到了哪些画呀?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估计会说: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等。教师小结:所以,石头就是书。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把他们那种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表达出来。通过读读、想想、议议等方法,紧扣“石头就是书”来品悟文本内涵。并在这过程中,形成这样的板书:
石头书字:雨痕、波痕、矿物
画(化石)树叶、贝壳、小鱼
课文的最后一段对话化石说明的问题,我准备联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来学习,如果我们在这座山上发现有树叶的化石,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什么?学生通过想想、议议发现曾是密林,我随即利用媒体把“密林”点红,出示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好“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其他的“大海”“高山”我也准备采用上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让学生明白“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再出示课文第一段,怪不得“他们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原来,教师引读““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延伸拓展“。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让学生当一回解说员,在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校的科技展厅缺少一个解说员,教师作当场测试进行选拔,题目:向游客介绍“石头书”……
以上是我对《石头书》一课的教学构想。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将根据学情作适当调整。谢谢!
石头书课件(篇2)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勘探队员叔叔告诉我们石头就是书,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生答)
2.关于石头书,这节课你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第六~十四自然段
1.自己读第六~十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读好。
2.老师了解班上哪些同学爱提问,哪些同学爱回答问题?再读课文,爱提问的遇到课文中的问话多读几遍,爱回答的遇到课文中的回答就多读几遍。
3.(出示问话)请爱提问的同学推荐一位导读。要求:让我们一听就知道你重点问什么?[相目机板书:字画]
4.(出示带提示语的问话)加上提示语,你们是不是能读得更好,问话更吸引人?自己读。
(1)指名读,把你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我们听。
①不禁笑了起来说说川川心里怎么想?
②一起问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一起问。
③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班有没有像川川一样遇到问题爱刨根问底的同学,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5.学习答话。
(1)你对这4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在书上找到叔叔的回答,自己读一读。
(2)指名答。
①有字吗?指名答。问:字是什么?[板书:波痕、雨痕、矿物]问:矿物是什么?还有可能有什么颜色?
②有画吗?指名答。问:画是什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看书上的化石图,欣赏上面的图画。
③化石能说明什么?老师课前找了一些资料,请大家读读课文,再结合资料想一想,化石到底能说明什么?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指名答,再结合这块石头上的字、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④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指名答。结合书上的省略号想一想还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
6.分角色读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对话。
三、师总结
化石能让我们由现在推测到过去,多神奇啊!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心中的小问号解决了吗?这样的石头书你们会读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石头书
字波痕雨痕矿物
画树叶贝壳小鱼
石头书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运用水粉颜料来装饰出漂亮的石头画。
2.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在石头上绘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难点: 在装饰石头画时注意画面的布局及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石头展览馆场景,视频展示仪,各种石头,水粉颜料,水粉笔,轻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石头画展,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兴趣:
1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石头画展,请小朋友仔细看,石头上都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块石头。
2 .讨论: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三种类型的石头画
(1)形状(2)色彩(3)布局
3.总结:师: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石头画,有的石头画是根据石头的形状来装饰的,有的则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颜色,有的画上画了丰富的内容我们也来办一个画展吧。
二、示范活动:
1 .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绘画重点(首先我要选择一块喜欢的石头,然后想好要画什么,接着用小的毛笔来画轮廓,选用大一些的笔来图底色,颜料不要加水太多,要根据你的内容,合理搭配颜色,在换颜色时要注意将笔涮干净,另外等石头上的颜色稍微干一些在换另外一种颜色,这样颜色不容易乱。
2 .讨论:
师:我的石头画完成了漂亮么,给我鼓励一下吧。(放在展览架上)
师:你想在石头上画什么呢?(幼儿讨论)
三、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画面干净)
四、欣赏评价
老师将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请幼儿欣赏评价,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刘老师和学校领导及同事对我的活动进行讲评:
优点: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由于提高材料是幼儿很感兴趣,幼儿的绘画兴趣很高。对于初次尝试在石头上,幼儿的绘画作品效果还不错。
不足: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拿取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水粉绘画时颜料不能沾太多水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也是这个课题的真正目的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来生火。石头一般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
石头书课件(篇4)
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六单元课文《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激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石头书” 的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并开始喜欢读科普读物。
二、教学重难点: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懂得“石头书”的内涵,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是教学该课时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若干;
利用科学课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说教法、学法
一、质疑导读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难,便于随机调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便于对疹下药,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懂课文,入情入境;教师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给予点拨,或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深入探究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质疑导入
1、生共同板书:书,问:小朋友喜欢书吗?为什么?你知道书籍有什么作用?(板书:作用)
2、师小结,问:我们一般见到的书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书上面一般会印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字、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叫“石头书”,(师把课题板书完整)
4、 师:课文你读过了吗?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他们初读课文后一定能知道石头书是化石。)
5、说说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好吗?(师出示化石的图片,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简单介绍)
6、大家再来看看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书籍的特点,让他们知道书上有字有画,以及书籍的作用,并且及时板书,再简单介绍关于化石的知识,这样就把课文的脉络给理了出来。接着,又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但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东西发生了冲突,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石头书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作画,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
2、水粉颜料、水粉笔、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皱纹纸、纸盒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漂亮的热带鱼并观察讨论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鱼吗?为什么?
(三)欣赏用石头画作品(课件)
(四)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挑选好底色,然后在纸盒内把石头涂好底色,底色干后再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五)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样的热带鱼。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和材料进行创作。
(六)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七)将幼儿作品放在区角展示,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给大家讲讲自己的创作,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有的幼儿使用橡皮泥做鱼的眼睛和花纹,有的幼儿在鱼的身上粘贴了毛线和皱纹纸。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从技能方面来看,主要是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能够通过石头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