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老师课堂教学氛围大大不同,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苏州园林教案》是由留学群小编特意为您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园林教案【篇1】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讲述和问答相结合多媒体和黑板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
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如
轩(xuān)榭(xie)丘壑(he)嶙峋(linxun)镂空(lou)蔷薇(qiangwei)
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3、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具体找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分析段落。通过上一节课的讨论和提问,我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段(1)总领全文,引出要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为什么我们把第一自然段划为第一段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这一段中有个标志性的词。
第二段(2—3)拿苏州园林跟古代建筑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两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找找看。
第三段(4—9)详细地对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树、墙廊、角落、门窗和彩绘进行了对比,从细微的地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再次强化。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如此详细的进行说明呢?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累赘?同时作者是从怎样的一个结构进行说明的?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假山:重峦叠嶂或配合着竹子花木;池沼:中心;树:高低搭配、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墙廊:层次多;角落:图画美;门窗:别具匠心;彩绘:不刺眼的。
第四段(10)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研讨与练习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三、课后作业
结合本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园林或公园,字数不限。
亮点:首先,本教案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为了避免说明文讲解过程中过于枯燥,在开始的导入中,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切入,先引起学生一些感性的感受,为接下来的讲解和深入学习埋下伏笔;再次,课堂的讲解和重复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个符合了人的遗忘规律;最后,在正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
不足:提问掌握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出现混乱,给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困难,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提问是很关键的。
《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和散文要枯燥的多。如果导入方式不当,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导入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和音乐,是为了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为下面做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个看起来很传统,但是确实是一个给予学生一定压力的好方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在课外进行一定的预习。
图文相结合,显得形象化,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从多个器官上刺激大脑记忆层,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这个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从教育心理学看,这是“个体与群体心理的相互作用”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老师不应该是为教而教,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去学。
从教育学看,这个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是扮演的主要角色,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角色,所以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老师引导学深入思考。
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学生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适当的回到讲解过程中的问题,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
课后的作业是少不了,目的是为了加强理解和记忆知识。这也是与心理规律有关
苏州园林教案【篇2】
一. 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地位和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从亭台轩榭等园林建筑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利用花墙、廊子产生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微部分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再次对苏州园林的特征进行强调。全文结构层次明晰,中间部分运用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从全文来看又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在各部分内容中,或多或少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说明方法。文中除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描写。以来等表达方式,语言准确、生动 严密,是一 篇典范的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
二. 说学生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学生在本单元刚刚接触这一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先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三. 说教法
本文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选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二、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了解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我们的校园";
五、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和运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课前准备:
一、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并在书上注音注义,标上节码;
二、课前布置学生发挥特长,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影视资料等。
四.说教案设计
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层次;
3.有重点的选择分述部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了解如何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加以说明,并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问题探究上。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看课题猜说明对象。
(二).欣赏领略:看图片说说个人感受。
(三).了解作者:想语言大师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激发学习动力。
(四).揭示目标: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
(五).整体感知:
1、.叶老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如何?
2.苏州园林设计建造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
3.。用一句话概括3~9小节分别写出了园林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4.。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六).研读品味
在3-9自然段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话细细品尝: 叶老先生是怎样写的?好在哪?(可以用说明文体的学习方法先提几个问题)
(七).合作交流
1.用同样的方法,组内探究其余各段,把握妙处。请圈圈划划,加上旁注。
2.勇于发现新的问题,大胆质疑。
(八).课后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揣摩词语运用的妙处?
2.为什么叶老先生不具体介绍四大名园?
五.说课后反思
1..教师引导不得法:
⑴没有出示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研读品味时走了弯路,没有马上进入说明文体的学习范畴;
⑵"合作交流"环节,没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而把共性的问题作为检查重点,导致时间上的过分紧张。
2.本课时容量大了一些,学习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苏州园林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 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确
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苏州园林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二)、能力目标:感悟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园林文化,学会欣赏园林之美,进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灿烂建筑文化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结构层次的安排;体会作者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2、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四、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教学步骤和实施
五、授课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1、新课导入:在我国园林艺术之中,苏州园林处处呈现着诗情画意,是我国园林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展示苏州园林幻灯片,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好情景)今天,我们随同叶圣陶老先生的妙笔去游览苏州园林。
2、简介作者:叶圣陶先生于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3、解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4、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重点探究问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围绕这一特征分别介绍了园林的哪些景点,怎么介绍的?
(3)这在结构安排上运用的是哪种方式?
用图片视频来印证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品读,体味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自由发言,小组交流,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点评。
(4)、教师引导追问
①.苏州园林的和谐美
文中的那些词体现出园林的和谐美?(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明确)展示图片、视频来印证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②.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研读课文第三四五段,说说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古代宫殿及近代住房讲究对称美,而苏州园林崇尚自然美?师提示:可从建筑的功能方面简答,如宫殿往往是皇权的象征,必须庄严,有威慑力,对称的设计往往代表着一种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而园林建筑,往往是人们休闲,养生的地方,崇尚自然,陶冶性情。设计者在规划时往往追求园林的自然之趣。)
③.苏州园林的层次之美。
重点赏析“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④.苏州园林的细节之美(角落美、色彩美等)
(品读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感后悟,让同学们在熟读本文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做出自己的阐释。)
学生回答:“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文中的“无论”、“总是”、“一切”“绝不”都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注重和谐的美学原则。
学生回答:这幅图在栽种树木方面缺少画意,显得杂乱无章。
学生观点:作者用了“绝不讲究对称”、“绝不雷同”、“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高低曲直任其自然”等语句,强调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体现“崇尚自然”的美学原理。
学生质疑:
为何宫殿设计往往“对称”,而园林设计却往往“不对称”?
生思考……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学生结合文中的介绍,对下列图片做出赏析)
(三)学生感悟
以后在鉴赏园林时,可从整体是否和谐、设计是否自然、景致是否有层次等方面来赏识。另外看是否讲究图画美方面。
(四)总结:这篇文章以说明为主,适当地穿插了描写和议论,使苏州园林的特点说明的更具体明确,凸显了苏州园林美如画的特点和园林设计者的艺术匠心。
(五)作业: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苏州园林教案【篇5】
苏州园林教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设计理念:①将语文课程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品读《苏州园林》,接触园林建筑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对园林文化审美情趣。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能对身边的园林文化做出简单的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③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园林文化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深入探究。④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①以苏州园林为标本,领略中国的园林文化,学会欣赏园林之美。②熟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写法。③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会利用首括段、首括句有条理地结构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查找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并搜集当地的建筑园林图片,制作课件,以备拓展之用。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及书刊浏览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预习《苏州园林》并做好批注。
(二)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近期,我市“北海公园”开发在即,我听说市园林局在亭台轩榭布局、花草树木栽种等方面拟借鉴苏州园林的设计风格,现在广泛征求市民建议,并对有创意的建议予以奖励,同学们愿不愿意参加?(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其学习兴趣)
要想提出有创意的建议,就必须对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有所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领略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默读,自主批注,整体感知。
找出表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
请同学们畅谈对苏州园林的整体感受。
学生一……
学生二……
(三)自主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重点探究问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围绕这一特征分别介绍了园林的哪些景点,怎么介绍的?
用图片或视频来印证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品读,体味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自由发言,班内交流,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点评。
(四)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苏州园林的和谐美
文中的那些词体现出园林的和谐美?
用图片或视频来印证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课件。
(学生借助文中所学知识,谈谈下图公园设计的失误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展示课件。
2.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研读课文第三四五段,说说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古代宫殿及近代住房讲究对称美,而苏州园林崇尚自然美?
师提示:可从建筑的功能方面简答,如宫殿往往是皇权的象征,必须庄严,有威慑力,对称的设计往往代表着一种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而园林建筑,往往是人们休闲,养生的地方,崇尚自然,陶冶性情。设计者在规划时往往追求园林的自然之趣。)
3.苏州园林的层次之美。
重点赏析“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4.苏州园林的细节之美(角落美、色彩美等)
(在品读时,原则上采用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感后悟,让同学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做出自己的阐释。)
生一: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文中的“无论”、“总是”、“一切”“绝不”都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注重和谐的美学原则。
生二:
这幅图在栽种树木方面缺少画意,显得杂乱无章。
生三:
作者用了“绝不讲究对称”、“绝不雷同”、“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高低曲直任其自然”等语句,强调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体现“崇尚自然”的美学原理。
学生四问:
为何宫殿设计往往“对称”,而园林设计却往往“不对称”?(这是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具有挑战性。)
生思考……
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学生结合文中的介绍,对下列图片做出赏析)
(略)
学生四:
以后在鉴赏园林时,可从整体是否和谐、设计是否自然、景致是否有层次等方面来赏识。
学生五:
是否讲究图画美方面。
(五)感悟收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从美学原理方面考虑,各地园林在建设方面应从中借鉴什么呢?
在游览各类公园时,能否从游览者的角度对园林的设计做出具体的评价?
各抒己见,交流有关园林的收获。
学生一:……
学生二:……
(讨论)
(六)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搜集滨州园林风光,从上述美学角度对这些景点做出审美评价。
2.就“北海”公园的园林化设计,向市园林局献计献策。提出你的美学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课下完成。
2.在实践活动课上展示。
图例一公园设计的败笔(图略)
图例二古代宫殿的对称美(图略)
图例三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图略)
例图四苏州园林的层次美(图略)
例图五滨州市园林风光(图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上堂课,我们从欣赏角度入手,领略了苏州园林之美,本节课,我们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苏州园林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重点:
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