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历史复习要回归课本
河北 王金芳
考试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万题之源。从课标要求和各地考试说明来看,中考历史还是以课本内容为主的。因此,在考前熟悉教材、回归课本十分重要。
如何回归课本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我认为要从中考命题特点入手来确定回归课本的方法。经过学习研究,我认为中考命题有如下特点:
1.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
初中历史内容多,知识庞杂,中考不可能考查教学的所有内容,考查的重点放在了主干基础知识上。主干知识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二是能够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目录体现了主干知识。
由此,回归课本首先整理目录。整理目录的方法很简单,即以事件名称做目录。在一课中就叙述一件事的,目录就换成这一件事的名称。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课的目录“最可爱的人”换成“抗美援朝战争”。如果一课中包含几件事,就把几件事的名称整理到目录处。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目录可以整理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这样的目录作用很大,一目了然。然后,按目录对照学科考试说明记忆主干知识。虽然很多地方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但是一定要知道只有将主干知识牢记于心才能够运用自如。
2.多采用主题式命题方式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都是按照不同的主题来编写的。考试时,很多题目也常常围绕主题来考查知识。
因此,回归课本时,要注意构建知识结构。我们的课本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自成体系,复习时注意每一件事、每一课与单元主题的关系,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接,构建每单元历史知识网络并进行记忆。在考试答题时,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八下第一单元我们可以用知识树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
3.中考命题时,一部分材料源自课本细节
课本细节指课本中的楷体小字、补充材料、插图、注释、图表、自由阅读卡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数量上超过了正文部分即大字。这些内容中,对大字内容起补充和阐释作用,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教材。
虽然课标对小字等没作要求,但只限于不能以小字等做为试题答案。现在,在考试命题时,往往选择其作为试题材料。
前段时间的复习中,我们梳理了基础知识,做了不少试题,但我们运用较多的是教材的正文大字部分,其它部分关注较少,因而比较生疏。所以,最后阶段一定要通读课本,查漏补缺。读的内容,除课文大字外,还应包括小字、注释、文中插图和补充材料、自由阅读卡等,要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寻找信息点,做到熟悉。
4.考试内容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综合性较强
在各地中考历史命题时,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注重中外史的结合、注重同类事件组合归类等等,考试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单一的考查某一知识点的现象已经被组合式、专题式试题渐渐代替。处处体现了综合性,体现了能力考查。
因此我们回归教材时要寻找结合点。处于结合点上的知识,尽管不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我们也要格外关注。如世博会这一热点,不仅可以与三次科技革命有结合点,各展厅也可以联系当前民族团结这一热点。因此,看书时,要关注民族关系、关注民族政策、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特别是西藏、新疆等,不要放过课本中每一句话的叙述。
除了以上四点之外,还应注意,回归课本的同时,要配以适当的练习,或做一些带有答案的模拟题或重做自己的错题,以保持考前做题的“手感”。但一定要把握好做题的尺度,练习量不要太大。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回归课本是保证减少无故失分的关键,只要方法科学得当,就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