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集锦11篇

字典 |

2023-07-07 09:37

|

【 liuxuequn.com - 心得体会范文 】

  基于您的需求留学群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小学数学心得体会”。当我们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去认识它并产生新的观点时,可以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下来。但写作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也并非易事。欢迎您阅读并参考!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1)

  20xx年8月18日和8月19日,我参加了普陀教研室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师24学时培训,聆听了省教研厅教研室斯苗儿等教师的精彩讲座,令我豁然开朗。从几位老师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还有幸聆听了徐老师《圆的认识》一课,这节课非常朴实,教师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圆的特性,并且知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学生都可以很好的理解圆的特性。听完这节课我有很多体会。

  一、蕴含的人文文化的特性的感受十分真切。

  徐老师的课告诉我们,文学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更可以是广闻博览的。他特别重视数学史料的挖掘与使用,在课上提出老子的“大方无隅”,体会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并以“圆,一中同长也”作为圆的特征,代替了枯燥的“圆有一个圆心,半径都相等,直径也相等”,画圆时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引出用圆规画圆,以古文化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对古文化的热爱。

  二、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 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徐老师直接抛出圆来请学生介绍圆心、半径、直径,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三、 链接生活,尽显魅力

  在带有浓厚的数学趣味课堂中,同时,教师也将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2)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四年级的数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所学的运算律掌握运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以“情境串”的形式出现,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使学生更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题材,把一个单元的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连接起来,使数学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给学生提供了从数学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把需要教学的多个数学问题全部放在了巧手小木匠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情境图中。这样的编排,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3)

  我们认为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教师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实践,举一反三。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研究中我通过深入揣摩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领会练习的内涵基础,把握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练习活动资源,渗透活动意识,转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积极探索设计出既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均发展需要的练习活动内容。总言之有以下成效: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突出重点即强调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和生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开放性即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在研究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实验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活动,练习活动题做到"百里挑一",但是在实践练习操作中,对约占33%的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有效,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练习量偏大,练习量的控制把握不够精确。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有效实践模式。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4)

  时光飞逝,已经来到十中有三个星期了,在学校的领导及我的教导老师的帮助下,让我深刻了解到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在教学方面,还有怎样管理学生。

  以前对教学仅仅是书本上的理性的认识,并没有真的去了解它,书本上说的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引导者这一理论概念在绿色课堂—这个特殊的教学模式下很好的被体现出来。它让我真正的了解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老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去学习,怎样去学习,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存在某些问题,但是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因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并且这种模式还可以锻炼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所达不到。我想这应该是以后教育模式的趋势。

  经过两周的学习之后,我们都成为了实习班主任,在做实习班主任的这一周中,我感觉时间过的好快,生活变的很充实,做了实习班主任后才真正体会到班主任的工作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做班主任与授课老师的区别是班主任必须全面兼顾这个班,无论是这个班学生的成绩,纪律,卫生还是生活状况等等都需要班主任去考虑,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在这里我不仅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辛苦,更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辛苦。

  作为一个班主任,管理学生不能把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上,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而是需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跟他们同进同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有效的管理班级。在第三周,我们不仅成为的实习班主任,还真正的作为老师开始上课,第一次上课时候,我很紧张担心担任不好这个角色,我的教导老师鼓励我,于是我真正的上岗了,在第一次上课中我多少有点紧张,在这么活跃的课堂上授课我感觉有点控制不过来,同学们质疑都很积极,本来就不熟练的我更有点顾不过来,课后教导老师给我提了些我课上的意见,指出了我的不足,并且鼓励我。于是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尽量避免自己的那些不足,积极的备课,并且虚心的向老师去学习,老师也都很耐心的指导我。现在在课堂上我感觉比原来自如了,也自信了。

  最后,感谢十中对我们用心的栽培,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这里让我受益匪浅,相信在这里学到的所有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5)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轻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几点:

  ⑴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

  ⑵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⑶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

  ⑷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练习的设计的几点建议。

  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望能抛砖引玉,互相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他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例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

  (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教学第十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

  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

  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

  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

  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

  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

  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

  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本人在练习设计中的一些体会,要提高练习的效率,还要处理好题目的质和量的关系,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仔细考虑,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6)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系列学习最近如头脑风暴般袭来,还未来得及从杂乱繁忙的日常工作中静下心来细细地去学习、去体会,以下为自己整体的感知和粗浅的看法:

   一、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让课程“目中有人”

  本次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视角对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进行表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表述为“三会”,细分为11个方面,在20xx版10个方面的基础上新增了“量感”,这一变化促使教师转变观念:知识的、技能的发展不能等同于学生发展,同时引领我们以后在制定课程目标时由三维目标向素养目标转变,包括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都要从核心素养视角来关注学生发展。

   二、以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教学实践变革

  本次课程内容的修订,小学数学由两个学段变为三个学段,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调整、增减。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新课标将以往的内容整合为两个,即“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将数与运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体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结构化教学需要我们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整体的视角分析大概念、知识本质和学生学情,聚焦核心概念,确实素养目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体现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也有利于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迁移。这一理念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独立课时教学到进行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

  心中有纲,方能准确把握,实施深度教学。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还处于浅表化的状态,需要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进一步去学习、去思考、去落实,真正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切实做到立德树人。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7)

  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一、认真备好每节课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老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例如第二册第三单元加减法“青蛙吃害虫”活动:首先让学生看主题图,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第四个活动是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把握好教材

  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例如:图书馆一课,主要是教学“两位数加几”,这是本学期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实现算法制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思想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是学会两位数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第三单元“看电影”一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 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 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 学中把教 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 生的已有的旧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一)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二)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五、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是有效教 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标准》基本理念要求的。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第一册《搭积木》中例题2就包含着很多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观察相碰撞求和图后,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一辆车和一辆车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18、12+4=16、12+3=15、6+4=10、6+3=9、4+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三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22、12+6+3=21、12+4+3=19、6+4+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四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3=25。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页上都有。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去“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全新的知识去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就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今天学习陈国忠老师的讲座,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9)

   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学习是教科研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开学初,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梳理了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还存在的问题,确立了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的数学教研主题,通过每周一主题的研讨形式,为教师解疑答惑。

   听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一学期来,组内数学教师均能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有效的批改学生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能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学期安排的组内教师听评课活动,能够教学相长,互相蹉跎,有效的指导教师备课、上课。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初探小组合作学习型的课堂研究

  本学期,学校以王志刚主任编写的《小教学论》为主要学习课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小组建设与组长培养”、“掌握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课堂展示”和“掌握教学课堂评价”的主题研究活动。同时,数学教师积极上网查阅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资料,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听课

  20xx年1月4日,在XX区第一联合体“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活动中,学校王宁老师作为数学教研组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集体磨课活动,促专业素质提升

  本学期,学校数学教研组共分来2位新教师,分别是执教一年级数学的汤丹丹老师、执教三年级的王宁老师。在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中,学校“青蓝工程”结对教师,集体磨课,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青蓝结对

  20xx年XX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数学教师XX教师积极参与,作为团队,我们积极参与到王霞教师的备课、磨课、研讨活动中,在帮助他人成长的过程中,也促进我们团队成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学校数学教研组团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学校数学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而不断努力!

  转眼之间半年就要过去了,对教研组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我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教研组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1、20xx年3月,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要求,完成组内40岁以内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评出组内说课优胜者。

  2、20xx年4月,正值期中调研阶段,组织教研组教师开展命题工作,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切实落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建立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3、20xx年5月,组织小学部各年级开展数学学科竞赛,1—2年级开展“计算小能手”竞赛,3—5年级开展“24点”竞赛,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

  4、配合科研室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月个性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多次的磨课后,完成4节录像课的`拍摄,分别是黄舒欣老师的《各人眼中的20》、吕梦元老师的《认识人民币》、倪丽莎老师的《整体与部分》、周建新老师的《几分之一》,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平板电脑、微视频)开展教学,效果良好。

  5、完成两次的月考、期中阶段调研的命题和分析

  6、组织组内青年教师组内开课:本学期区级教研员来校听了虞凌洁、刘诗意的课,同时虞凌洁代表学校在区里进行了教学展示,获得好评。青年教师倪丽莎用于尝试,首次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进过多次的磨课,在全国课题的开题现场会上,代表学校进行了教学展示,现场课《整体与部分》得到专家的好评。

  7、完成上海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课”的推荐工作。

  8、完成每月的教研组的月考核工作。

  9、本学期区教研室开展《小学中高年段数学许可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的活动中,继续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小学3—5年级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评价的实践研究》,带领组员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合理设计中高年段数学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设计纸笔测试练习,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测验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完成区教研室的《学习习惯评价案例》的撰写。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10)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合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篇11)

  我很幸运地参加了江苏省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我认真研究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全面的体验。在继承中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获得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理解事物和学习数学的基本基础。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己的学习转化为创造力。数学活动的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并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渐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观察和操作,丰富学生的外表,积累经验经验。其次,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索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学生的发展过程,从而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将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

  例如,对数轴的.理解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组,第一个学生举箭代表方向,任意指定学生作为原点,在大卡上写o,挂在相应学生的胸部。每个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教师发出—3、1、2以上的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学生应举手,比赛各组的正确性。通过不仅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量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还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另一个例子是,在教学圆面积的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刺激。整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渗透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即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总结新问题可以转化为旧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推到圆的面积能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吗?如果可以的话,很容易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圆可以通过剪切法转化为近似的矩形来寻求面积,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发挥知识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比我们老师的口头说教要好得多。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数学活动,就没有数学活动经验。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想了解更多心得体会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心得体会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989092.html
延伸阅读
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如何写好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文章仅供您作为参考!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3-07-07
大学感悟心得【篇1】1、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刻体会的理论,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我才能说对它理解的更透彻,我才能在思想理论上始终保持先进性。2、我为什么入党?因为优秀
2023-07-07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篇1】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
2023-07-07
中秋节心得体会感悟篇1为了欢庆中秋传统佳节,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活动,在校长的组织安排下,我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活动总结如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1.
2023-07-06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不断提升自己,靠谱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留学群编辑依照您的需求为您找到了一篇符合要求的“文化自信的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化自
2023-07-06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地方要用到感言,感言让每一秒都更加难忘。当我们结束一段旅程或者经历一些事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些感悟心得,将这种表达出来的就是感言,优秀的感言要怎么写才能写出来呢
2023-05-24
经过整理,我们为你呈上教师研修心得体会。无意间回忆起某件事或物,总是会别有一番风味,不妨迅速将内心感悟记录下来总结成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为防遗忘,
2023-03-16
在我们从一些事情中受到启迪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或经历的事情,以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意义内涵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
2022-10-29
下面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经历过不同事情的感受也就不一样,此时我们可以选择用笔写下来形成心得体会。一般来说,心得体会是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一
2023-03-10
当我们受到启迪,并且灵活运用时,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我们要记录和留存的文字。心得体会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看待思维的变化过程,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经过整理,留学群为你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