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 liuxuequn.com - 实用资料 】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教学体系的有效支撑,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下面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的文章,这份报告仅供参考具体问题需要咨询专业人士!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 陈德军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介绍:大部分同学也许不了解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另外,本次实验我为大家准备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③实验具体步骤:(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30cm、15cm和5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是否相似?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这张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或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或倒立的虚像?

  思考: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呢?

  上一页  [1] [2]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2

  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

  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

  (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

  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

  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

  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

  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

  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卡片;使学生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自己动手组装、摆放、调整器材。

  让学生观察说明光具座主要组成部件。

  2.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组装、摆放、调整。

  探究按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何组装实验器材?

  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有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3.设问:什么是物距(u)、像距(v)、焦距(f)?

  学生对照光具座回答: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是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及进行相关记录。

  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摆放顺序、不同的移动对象来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如:

  摆放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引导学生回答调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让学生明确: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改变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注意: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时,要保证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继续设问: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

  1.出示实验要求:

  ①多次实验,观察物体的成像。

  ②记录每次看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时,像的特点及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

  ③记录其他方面的问题及发现。

  2.学生两人一组开始独立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填写小组观察实验记录表(按上面的文字说明做)。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3

  1. 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能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 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建立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2.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

  3.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4.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

  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像成倒立和正立与像和物在同侧还是两侧有关系。

  放大镜要看清物体,离物体的距离一般要比照相机、投影仪中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小,说明物体成正立、倒立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师]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

  像是放大还是缩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以排除。因为有的放大镜直径比照相机镜头直径小,也能成放大像,再有摄影师拿大焦距的镜头比投影的镜头大,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

  [师]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已知)

  方案一: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成表。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

  方案二:

  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课本图3.3-2所示。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入表格。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数据记入表格。

  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

  [师]以上方案都可行,现在用桌子上的仪器进行实验,并记下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们做实验,教师巡回并进行指导]

  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

  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

  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

  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 不到。

  [师]同学们把规律都总结出来,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

  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成的像叫虚像。

  [想想议议]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请你们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学生们仔细分析、思考、相互讨论。

  物体在1倍 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成正立的虚像。

  照相机和投影仪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放大镜成的像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能看到成虚像。

  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成实像。

  P62 动手动脑学物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引导: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

  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讲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出示实验器材:蜡烛、白色纸板、光具座等,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小组讨论: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如何判断成像的特点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请学生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十分钟的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数前后的成像情况。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为:(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变化规律;(2)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调节光屏的位置,多测几组,记录数据;(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记录数据。

  教师提问:为使像能够更好被观察到,烛焰、凸透镜、光屏应该如何放置?

  学生: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书上表格内。

  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数据,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规律,并让小组代表将小组内所得的成像规律进行板书。

  (三)巩固提高

  焦距与像的虚实、正倒、大小有什么关系?

  (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5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睫状体: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教具学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导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思维启动:

  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 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3. 制定计划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 、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

  (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5. 数据收集

  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

  像 的 性 质

  像距v/c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6.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二、巩固训练: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5.3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中之重,呈现规律较多,变化相对复杂。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同时,本节以及本章的知识,都是对第四章光现象的进一步延伸与细化。也对后面的《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设计与过程实施

  1.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按课标要求共设2课时完成,其教学环节如下:

  2.教学过程实施

  第一课时

  (1)巩固旧知——生活中的几类透镜成像特点以及实、虚像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表格内容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认识物距(u),像距(v)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特点的像,并知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像的特点如何去看。

  (2)模拟体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教师活动】介绍所用实验器材,并带领学生通过一次次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位置(由远到近),找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特点,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在光屏上看不到像时(成虚像时),如何去观察像的特点。在此之前,提出问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如何调节实验器材?并指导学生调节仪器。

  【学生活动】按老师的引领,每次移动光屏找最清晰的像,并读出此时的物距,像距,并会表达此时像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使用实验器材,并会读,会看(物距和像距)。知道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必须把F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3)提出问题——成像不同的原因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通过上述体验模拟生活中的三类透镜,提出既然这三类都是凸透镜,那么它们所成的像,为什么会有不同?引导学生,在上述模拟时,在改变着什么?

  【学生活动】进行猜想,可能与物距有关。

  【设计意图】引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要探究的目的——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4)进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活动】既然上面的目的是要探究像的特点与物距的关系,那么我们要改变物距,那改变物距得有个参照,就要参照这个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生在实验时的错误,并指正。

  【学生活动】两两合作,完成实验数据的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5)分析数据,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分析数据(让一组学生将其所有数据写在白板的表格中),找出所有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数据,将其物距与f、2f对比。

  【学生活动】在教师带领分析一组数据后,2人合作,分析其他不同的数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交流讨论】学生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去分析以下问题:

  ①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②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

  ③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结论,得出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以及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第二课时

  (1)合作复习的——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活动】对子互说

  (2)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当u=f、u=2f时,成什么样的像?

  【学生活动】通过实验再次去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进而完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flash动画——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活动】演示,由远到近移动物体。

  【学生活动】观察像的特点,以及此时物距、像距所在的范围,并在相应的工具单上完成光路图(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设计意图】从光路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知道像距和物距所对应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应用。

  【教师活动】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去观察,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如何变化,像又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

  【设计意图】得出:物近像远像变大。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F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器材去解决

  【学生活动】2人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知道实验前一定要进行调节实验器材,同时,明白此类型题如何去做。

  【教师活动】flash动画,找到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提出:此时是哪种应用?若现在将物体和像的位置进行对调?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明白像物对调有何变化。

  三、教学反思

  很荣幸,成为了东胜区教育界的一名老师,也很荣幸参加此次20xx年青年教师汇报课。更荣幸的是,收获到了各位名师和前辈们耐心的指导,让自己能尽快融入这个大群体。通过此次汇报课的讲解,存在的不足仍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控,时间的把控等方面,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起来,仍有所欠缺,甚至出现没有完成的情况。

  (2)课堂教师讲仍多于学生学,老是对学生不放心,导致有些内容重复出现。使课堂的教学更为繁琐。

  (3)对于教材以及教参的解读,不够细致。

  (4)对于本节探究性实验,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但在实际课堂的教学时,头重脚轻,导致对重点的内容出现了潦草一过的情况。

  (5)对于板书的设计,仍有待提升。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想在今后,仍需对这些进行改进,仍需要虚心向各位优秀的名师和前辈们学习,虚心听从他们的指导,认真思考,专研教材和教参,为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前进!

  四、活动感悟

  通过此次活动,我也感受到了各位青年教师都各有所长,对我启发较大的有:

  1.李明浩(一中南),他能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很好地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在课堂中给学生指出,并进行了更正。

  2.付琪,她通过利用构建图示法,给学生去讲解此规律。虽然对于此阶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不了,但是我想如果这种方法,一直延续下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

  3.一中西校区的冯永贤,他巧妙地完成了此次探究性实验课的讲授,不仅培养了每个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而且很巧妙地将数据结果与透镜的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联系起来,在课上,利用最后的时间,还提出了一些较有思维性的几个问题,达到了真正探究性实验的目的。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5110504.html
延伸阅读
请务必阅读留学群整理的这份不可多得的母亲节感动母亲的说说阅读资料,这些句子中包含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和经验阅读后你会有所收获。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
2023-08-24
你也在寻找与合同相关的范本吧?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普通人为了更好的去保护自己的权益,签订合同是一个好的渠道,与“抵债协议书”有关的主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烦请您把这篇文章收藏
2023-08-24
当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之后,几乎有不少人每天都需要接触到合同。你知道合同范本是什么样的吗?这篇文章将从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索和理解“结算合同”,如果您喜欢本文请把它加入您的收藏夹中!结
2023-08-24
处理文档必须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计划否则会影响效率,范文是我们写作重要的借鉴对象。你是否正在其他地方寻找范文呢?经过留学群小编的耐心推敲和打磨这篇“毕业实习鉴定表鉴定实习单位
2023-08-24
兄长,你在世时对我们每个人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在你离开后,我们找不到人可以代替你那独特的关爱。~~估计你此时正在整理相类似的句子吧?编辑现在向你推荐悼念兄长的挽联22条,我们后续还将
2023-08-24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我们特意为你呈上“《凸
2023-02-06
根据您的信任留学群小编为您写了一篇名为《找规律课件》的文章。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
2023-04-21
透镜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2023-07-31
具有启示作用的“课件”读后让人陷入深思。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必备工具之一。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课
2023-05-07
平面镜成像教案篇1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能够简要地描述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能区别实像与虚像。2、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