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十五篇

字典 |

2023-09-24 14:58

|

【 liuxuequn.com - 实用资料 】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

   一、复习目标:

  1、在综合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巩固加深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1、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利用口诀求商。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复习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或两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读一读,并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根据老师给的4个数写一道除法算式。(出示:55、6、7、8、)

  【通过让学生自己写除法算式,并用这些算式来展开复习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更对学生有一种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复习如何判断除法算式是否正确。

  24÷5=3…9 46÷8=5…6 18÷3=5…3 28÷9=3…2

  小结:在计算除法时,不仅要使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还要注意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设计目的:这部分内容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除法算式进行自我检验,同时通过判断的形式使学生将检验的两个要求牢记于心。虽然“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不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便在复习期间强调这种检验方法很有必要。】

  (三)、复习运用口诀快速求商。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吗?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1÷5=( )…( ) 36÷7=( )…( )

  43÷8=( )…( ) 51÷6=( )…( )

  (四)、复习除法竖式计算:

  导入:同学们能够运用口诀来求商,真棒,如果老师想要同学们用竖式来求商和余数,你会吗?

  48÷9= 61÷7= 26÷3= 35÷4= (总复习题3)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上台板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并根据算式说说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设计目的:这两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强化学生试商的方法,能够利用口诀快速求出商是几,并能用竖式来表示,明白竖式每部分的含义,进一步熟悉用竖式来求商,并能时刻关注到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会根据除得的情况来判断商的大小。】

  (五)、思维拓展。

  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下,那余数可以是几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下面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余数可能是( )

  (2)□÷9=□…□,余数可能是( )

  (3)□÷6=□…□,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4)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

  师:从这几道题里,你知道了什么?能把下面的填空补充完整吗?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要比( )小。在余数的范围中,最大的余数要比除数少( )最小的余数是( )。

  【设计目的:通过这道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会根据除数的大小来判断余数出现的可能性,并为下学期学习除法的验算埋下伏笔。】

  (六)、综合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入: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解决?

  1、王老师带来32个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2、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总复习题4)

  第1、2题同时练习,反馈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并对这两种题型进行区别和总结。

  【这两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和“包含分”两种用除法计算的题型特点。】

  3、22天里面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是隐含了一些条件的,解决这类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找出隐含的条件。】

  4、一瓶纯净水8角钱,小明用3元钱能买几瓶,还剩多少钱?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在解决问题时除了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注意单位是否统一这些小细节。】

  5、 37个小朋友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5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时候结果要比所求出的商多1,而有时则可以忽略余数。】

  6、小熊送给小猴6篮桃子,每篮有8个,如果小猴每天吃5个,可以吃多少天?还剩多少个?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会解决一般的除法问题的基础之上能够分析条件,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七)、 延伸拓展

  张老师把1—50的卡片按顺序发给李平、赵强、张虎、刘 红四位同学,第35号卡片发给了哪位同学?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讨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余数的除法,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总结的目的不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

  (九)、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 )÷( )=( )…( )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 )=( )…( )

  ( )÷( )=( )…( )

  55 ÷ 8 = 6 …7

  48÷9= 61÷7= 26÷3= 35÷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这个单元中共有 4 个例题,例 1 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 2 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 )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

  1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 卡片 火车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 、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

  1 、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 、汇报:用 12 根小棒摆 4 个, 12 3 = 4 。用 11 根小棒摆, 11 3

  3 、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 、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5 、小结: 有余数的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1 用 13 、 47 根小棒摆三角形,怎么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 坐车去旅游 。 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生做题按余数多少上前站好。

  3 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 8 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列式计算)

  4 老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以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第63页做一做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5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5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每人准备20根小棒、课前预习了解

  教学课题: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除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开心的五一野营》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利用百度搜索详细信息和图片.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注重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野营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

  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出示:野营图片----有余数的除法

  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学生根据图意.会提出很多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3、先来解决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对又快!

  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找生回答。

  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94=2(个)1(个)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1个就叫余数。

  读作:9除以4商2余1.

  6、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7、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三、试一试。

  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填空。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平均分()份.还剩()根。

  (2)把8个△平均分3份.每份分()个△.还剩()个。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94=2(个)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146=45-5=

  29=39=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2)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3)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5)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4=3(盒)2(个)166=2(盒)4(个)

  课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一)平均分

  1.将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12÷4=?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四十二

  12÷4=3

  2.3个为一份,可以把24平均分成几份?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24÷3=?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八二十四24÷3=8

  (二)揭示课题

  师:平均分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掌握,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种特殊情况: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

   二、讲授新课

  (一)分苹果

  1.提问:把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学生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发现:正好分了3盘。

  (2)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盘)。

  (3)师总结:像这种刚好分完的情况叫做平均分

  2.提问:如果每5个苹果放一盘,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发现:放了2盘还剩了2个

  3.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比如说:2个人分5块糖,3个人分10个苹果……

  (二)分纸鹤

  1.出示题目:将30只纸鹤,用线串起来,你会串吗?

  2.学生用纸片代替纸鹤,串一串。

  3.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串的?

  4.教师出示教材36页的第一种方法。

  (1)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穿的?

  每6只穿一串,穿了5串。

  (2)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30÷6=5(串)

  (3)这种情况是平均分吗?

  5.出示教材36页第二种方法。

  (1)说一说,这是怎么穿的?

  每7只穿一串,穿了4串还剩2只。

  (2)这是平均分吗?(不是)

  (3)这种情况又怎么由算式表示呢?

  教师介绍:30÷7=4(串)……2(只)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读作:30除以7等于4余2

  (三)分画片

  1.出示教材37页的情境图。

  2.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让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得出每人分了4张,还剩1张。

  4.你会用式子表示吗?试一试!教师引导:21÷5=4(张)……1(张)

  5.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课堂活动

  (一)分一分

  1.出示题目:将24分成5份,每份是几?还剩多少?

  2.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得到:每份是4,还剩4

  3.学生自主列式,教师指导:24÷5=4……4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7÷3=2……1,2是(),1是()。

  2.54除以8,商(),余()。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比()小。

  4.有13颗星,每2颗一组,可以分成()组,还剩()颗。()÷()=()(组)……()(个)

  二、判断

  1、余数肯定比商小。()

  2、20÷3=6……2,余数是6。()

  3、()÷()=7……5,除数一定是4。()

  4、每只盘子可以放2个苹果,9个苹果需要5只盘子。()

  三、分一分

  把9个棒棒糖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发散学生思维,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分苹果

  12÷5=2(盘)……2(个)

  2、穿纸鹤

  30÷7=4(串)…….2(只)

  3、分画片

  21÷5=4(张)……1(张)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3、学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组织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4、学生学会有余数的计算,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笔算

  (2)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3)我学会了吗

  (4)智慧广场:找规律

  2、开发性学习包

  (1)讲第六单元收集的农作物进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么办?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秋天的果实来一起表演分东西的小品,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人生道理——分享。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分为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二信息窗内容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信息窗可以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刻得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将本单元后的智慧广场“找规律”整合到本单元作为练习课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科间整合:美术课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单元,学生在欣赏茂密的花的同时将一定数目的花平均分成一定的份数。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齐文化中的《中国临淄东周殉马坑》可以在本单元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齐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验式活动:学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实的活动,其他同学发现并解决问题。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5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替23盆花,每5盆为一组分一分。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可以分4组还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盆,叫做余数。然后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着重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并介绍在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随堂测试(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88÷9= 30÷7= 26÷3=

  (注意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5 ÷ 5 = 3 (组)

  16 ÷ 5 = 3(组)……1(盆)

  17 ÷ 5 = 3(组)……2(盆)

  注: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意义以及竖式书写,第一课时按照平均分后有剩余来写算式;第二课时探究有余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求余,巩固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计算,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竖式格式和计算方法。明确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确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学具: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进行了朗读比赛,共设了三等奖,现在老师要对获得三等奖的学生进行奖励。

  1、老师这有6块橡皮,要奖给2个人,平均每人得到几块?

  2、如果要把这6块橡皮按每人分3块,能分给几人?

  3、如果要把7块橡皮分给2人,平均每人分到几块呢?

  (学生口答每人分3块,还剩1块)

  师:这个剩余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余数”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新知

  师:现在老师要对获得二等奖的学生进行奖励,老师为他们准备了14支铅笔,每人分4支,能分给几个人呢?

  1、指名列式:14/4=

  2、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用手中的铅笔来分一分。

  3、指名汇报:板书:能分给3人还剩2支。

  4、师:如果不用铅笔来分,你还可以怎样想?

  A:连减法,14-4-4-4=2,可以分给3人,还剩2支。

  B: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14-12=2

  5、交流:这个“2“能不能再分了?谁能给这个”2“起个名字?(板书讲清余数的写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谁能给大家举个例子?(体会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必要性)

  6、怎样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呢?请大家试一试。

  7、指名介绍,师板书。

  8、请学生介绍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9、怎样检查计算结果呢?讲解检验方法。

  10、算一算,想一想,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师:老师给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奖励本,现有23个本,平均分4人,每人得到几本?

  2、改错:

  3、猜一猜:当除数是7时,余数可能是几?

  4、竖式计算

  5、思维训练:()/3=5……()

   四、总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师:以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4)

  14/4=3(人)……2(支)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1

  设计说明

  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梳理,并通过重点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知识的梳理。

  注重引导,帮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2.结合典型例题,设计有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按照知识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有层次的整理和复习,结合重点知识和典型例题选取习题,让学生在典型习题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知识,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空白表格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整理。

  (1)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将这三个单元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图示等方式表示出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方法:

  ①将表内除法(一)与表内除法(二)的内容进行整合。

  ②根据单元内容,回顾教材中的例题,将每个例题的.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列出来。

  ③概括出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2.整理、展示知识结构。

  (1)学生独立进行知识梳理,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将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4)根据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由于二年级学生全面梳理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梳理,然后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研究了 “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必须切实学好。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至于竖式的教学,我想只要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学生知识不难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②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③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④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构建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这个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结合学生摆小棒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验证,逐步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利用复习导入, “用18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知道此题可以转化为“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

  2、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此环节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会正确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2)学生展示:学生摆出了2个,还剩1根。(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摆一个原有的图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

  接着,我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除法算式横式和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然后接着用十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列出横等式及竖式,进一步体验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最后,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摆正方形能摆几个余几根的除法横等式。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3、巩固新知,享受快乐

  这部分我安排了课本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 在具体情景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②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③ 是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得的快乐。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展开想象与思考,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试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入: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即将开展“庆元旦校园歌曲演唱比赛”,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吗? 生:高兴!那么作为学校的小主人,你们想不想为学校尽一份力呢?生:想 。

  2、(出示课件)师:为了使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丽,李老师买回来了20盆鲜花,装扮我们的校园。李老师想将这20盆花分组进行摆放,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学生回答分4组)师: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5=4(组)

  3、教师追问:你能根据算式,列出竖式吗?(抽一个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部分都表示什么吗?再让全班一起说一说。

  4、看来,大家把上节课的内容都掌握得很好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更棒。

  1、师:(出示课件)如果,现在李老师买回的鲜花不是20盆,而是23盆,同样每组也摆5盆,又该怎么摆呢?现在我们用手中的23根小棒来代替这23盆花,自己摆一摆,摆好了再同桌说一说。

  2、师巡视。学生提前摆好的,请一位上黑板进行演示,摆一摆,再说一说。(此处也许有学生出现粉白不正确的,师引导:大家要注意。我们分是要做到平均分配,每组看看是不是分了5盆)

  3、师总结归纳:那么,我们就把平均分了4组之后,剩下的这3根小棒,叫做“余数”。

  师抽生回答,(随机板书)师:写除法得数时,和原来一样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答4组……写上余数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四第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摆图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摆图可高兴了,摆正方形,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例3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3÷4=3(组)……1(根)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组内解决:16根小棒,每4个分1组,可以分几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P62“做一做”。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先用小棒摆一摆,完成括号里的填空,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在书中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把一位学生的竖式用投影仪展示,并让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全班集体讲评。

  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重点总结上的对位及上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板书:9÷2= ( )……( )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

  板书:11÷4=( ) ……( )

  3. 教学例4。

  出示题目: 43÷7=( ) ……( )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43里面最多有6个7,六七四十二,商是6,被分掉42,余1。

  想法二:商师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余1,七七四十九,49比43大,大6,所以尚不能师7,而只能是6.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3÷7=6……1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在计算完后,我们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检验,如果发现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说明我们的计算错了,应及时纠正。

  4.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计算式,要注意余数一定过要比除数小。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5170004.html
延伸阅读
在我们读完一本书,有自己的看法时,此时,我们可以就此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更有利于思维的拓展,留学群经过反复研究和收集终于呈现了这篇“学习收获心
2023-09-24
“身体好,胃口好,牙齿就好,一切都开心,一切都顺利!”转眼又要到元旦,这天我们收到最多的信息就是元旦祝福语。一般元旦祝福需要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怎么样才能写出更有个性的元旦祝福语呢
2023-09-24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然而往往被困于习惯所掩盖,被时光所掩藏。写作能够提升我们对语言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力,而在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日益广泛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中看
2023-09-24
教师的检讨书篇1尊敬的:您好!今天由于我犯的错误,所以只得在这里写这份上班迟到检讨书。其实,我也一直认为上班迟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
2023-09-24
“二、别人的短信如同别人的JJ,千万不要试图用别人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女人。”但凡我们遇到的各种心情都可以用句子来表达,句子开始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找女朋友的句子经典语录专题文章栏目小
2023-09-24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和课件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考虑到你的需要,留学群编辑特地编辑了“分数除法教案”,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
2023-04-20
教案课件需要老师认真准备,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老师定位课堂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课件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表内除法教案”,相信它会引起您的兴趣,希
2023-06-05
在教学当中,教案起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作用,那么教案要该怎么去写好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除法教案(最新6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数学除
2022-08-23
为了增加你对“表内除法教案”的了解,我们特地为你写了一篇详细的文章。每节课,老师通常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所以我们的老师需要非常认真地去撰写。在上课时,老师必须按照教案课件来进
2023-07-04
分数除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