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精心推荐
教学计划 | 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 教研工作计划 | 教师工作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 掌握赏析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4.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 关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的赏析和比较。
3. 掌握古代诗歌的常见韵律、格律、修辞和意象。
4. 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常见韵律、格律、修辞和意象。
3. 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
2.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文化古迹和进行诗歌创作等实践活动。
3. 听课、朗诵和评选优秀作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古诗词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2. 能初步鉴别古诗词的形式特点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写作形式。
2. 了解古代诗词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
1. 古诗词概述
(1)古诗词的定义和类型。
(2)古诗词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
2. 古诗词的发展历程
(1)唐代诗歌和宋词的基本特征。
(2)元曲和明清诗的发展和特点。
3. 鉴赏古诗词
(1)古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律和修辞。
(2)古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 教学方式
(1)课堂讲解和课件展示。
(2)鉴赏古诗词并进行解析。
(3)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
(4)制定课外阅读和作业。
四、教学后记
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概述古诗词的基本形式、意义、产生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课中我们也对鉴赏古诗词进行了初步介绍,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培养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2
高二汉语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词汇:惋惜、感受、最终、淡漠、厉害、观察、心境、讽刺、典型、华丽;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出现的古诗文及现代文学作品;
3.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翻译技巧,在翻译时考虑语境、作者用意和译文的准确性。
教学内容:
第一课《相信自己》
本课要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 体会和理解文本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1. 语音、语调、语气的熟悉;
2. 分析、讨论、默写、写作。
教学步骤:
Step1: 师生互动
教师播放一小段激励视频,引发学生对于信任自己的讨论。
Step2: 朗读
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不同,可以让部分学生先朗读,或者整班每个人轮换朗读一句。
Step3: 讨论
教师在学生每读一段,就对该段的意思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Step4: 语音、语调、语气的熟悉
教师让学生跟读文本,注重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表现,尤其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该文本的激励情感。
Step5: 默写
教师可将文本分成若干段,再让学生默写,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记忆能力。
Step6: 写作
让学生写一篇感性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桃花源记》
本课要点:
1. 通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
2. 分析文本结构,体会文学意境;
3. 学习古文阅读和翻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古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2. 领会作者的意图,体会文学意境;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翻译。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和演示;
2. 分组合作讨论,合作课堂;
3. 语言翻译练习。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分小组讨论,什么是理想的幸福生活?学生讲出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Step 2:阅读理解
点播原声朗读《桃花源记》全文,介绍文本背景和作者,通过全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有问题,可随时提问、探讨。
Step 3:分析文本结构
介绍《桃花源记》的文本结构,让学生领会作者的用心。思考问题: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达到表现主题的?
Step 4:文学点睛
引导学生感性地领悟文学意境、了解主旨思想。
Step 5:翻译练习
教师讲授翻译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课《桥》
本课要点:
1. 读懂作者的观点;
2. 把握文本中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并写作。
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和写作。
教学方法:
1. “启蒙式”讲解法;
2. 分组思考,讨论、交流;
3. 翻译练习。
教学步骤:
Step 1:启蒙式讲解
教师让学生先运用已学知识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主题和思想。再让学生去发现文本中语言、结构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Step 2:分组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分小组讨论文章,探讨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Step 3:翻译练习
教师讲解翻译方法与技巧,并让学生小组翻译选定的篇章。
Step 4:写作练习
为了加深对文章感性领悟,让学生就该文本写一篇自己的体会。
教学活动:
1. 轮流朗读本单元所学的文章;
2. 分组阅读,讨论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3. 语言翻译练习和写作练习;
4. 诵读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以体悟其意境和风格。
教学评价:
1. 在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悟方面是否有进一步的提高;
2. 在文学阅读和翻译技巧方面,是否有了可见的提高;
3. 个别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个性化辅导和纠正。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3
【高二汉语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主题:修辞与表达技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修辞与表达技巧。重点讲解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修辞应用于文字、演讲、辩论等场合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 掌握排比、对仗、夸张等常用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语言技巧和应用场合。
3. 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场合,提高文章、演讲、辩论等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应用场合。
2. 修辞在文字、演讲、辩论等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教师通过词语闯关、故事片段等形式引出“修辞”这一主题,从学生的日常语言中抽取相关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道理。
2. 理论讲解
教师通过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应用场合。
3. 实例展示
教师用实际案例,如名人演讲、文学作品等,展示修辞手法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实际应用。
4. 练习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及提高这些技巧的应用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分享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修辞作品,从句子、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学习。
6.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加强练习和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1. 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小题目练习,要求包含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及其应用场合。
2. 查找一篇演讲、文章或文学作品,分析其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3. 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歌曲,并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模仿创作。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类和功能,掌握排比、对仗、夸张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语言技巧和应用场合。
2. 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文章、演讲、辩论等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3. 学生完成了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4
教学计划
教学单元:语文知识与技能
教学时长:4周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概念,知道不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不同的语文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语文技能,并能够使用它们去分析句子和文章。
4.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内容:
1. 语言知识
- 词汇运用
- 句子结构和语法
- 文章结构和组织
2. 语言技能
- 阅读技能
- 写作技能
- 听说技能
教学方法:
1. 观察-思考-练习-反思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练习题,最后对练习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2. 分组探究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和问题探究,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和思维碰撞创造全新的机会,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3. 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答疑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游刃有余,达到知识浸润与知识共生。
教学手段:
1. 课堂讲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课堂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课堂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某些知识或技能。
4. 课堂作业。通过布置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方法:
1.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本单元成绩的60%。
2. 日常作业和表现。包括课堂发言、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占本单元成绩的20%。
3. 课外阅读。主要是阅读现代文、名著等,进行思考和写作,占本单元成绩的20%。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观察思考练习反思、分组探究、信息化工具辅助、课堂讨论、课堂演示、考试成绩、日常作业和表现。
文学经验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与文学经验的关系是我们往常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启发的。文学的经验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的,而现实生活则是文学经验的落脚点和实践场所。因此,文学经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内外交融、互通有无的关系。
首先,文学经验来源于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情感和人物形象等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经验。文学作品是文学家或者写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娓娓道来的过程,是他们通过自身语言艺术和情感体验来解释和诠释生命的真谛。因此,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都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其次,现实生活为文学经验的演绎提供了基础和原素。现实生活是人的生命、人的感受和人的舞台,文学家和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使用的素材都是来源于人的生命和人的经验。因此,文学经验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最后,文学经验通过现实生活的实践来演绎发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行动指引。文学家和写作者往往利用自己对生命、社会和心理的理解与解读,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并通过实践验证是否真实可行。这种实践和验证实际上就是文学经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实现与对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以上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够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和兴趣,也能够在提高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环境的形态,从而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品质。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5
高二汉语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审美经验。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语文修养。
3.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感受古文的魅力的同时,能够领会其中的哲理和文化礼仪。
二、教学重难点
1. 探究古人的情感表达,深入理解唐宋诗词的才情与情感。
2.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包括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力,使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感受文化与情感。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唐诗宋词文化
1. 课堂引入:播放小课堂介绍古诗词的影片。
2. 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3. 介绍唐诗和宋词的特点,韵律和格律。
4. 学生阅读和欣赏知名诗人和作品,如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等。
5. 学生分组展示自选的唐诗宋词,分享诗歌中自己喜欢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部分:词语、句式和篇章的理解
1. 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过程训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 就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和解释,进行学生讨论和诠释。
3. 某些生僻字、古词语和典故等语言环节进行专门的辅导和训练。
4. 给学生提供课外文史阅读的机会,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第三部分:学生的自主阅读
1.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和文学作品,加强文学鉴赏的水平。
2. 介绍课外文化活动,如参观诗词展览、听古典音乐和戏曲表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老师讲解、学生发表看法、互动合作和小组讨论等,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鲜活的图像和声音,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感受。
3. 通过探究、讲解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加强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外作业的评价,反馈学生在翻译、分析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
2.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述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3. 总体评价学生掌握的唐诗宋词文化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评估教学效果,指导后续课程的开展。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目标:
1. 确定高中生对文学主题的基本理解和口头解释能力。
2. 明确高中学生了解和应用各种文学主题的技能和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主题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相关主题的分析,如爱、死亡、战争、恐惧等。
2. 在文本中发现文学主题。
三、教学内容:
1. 阅读各种文本,以发现和分析相应的文学主题。
2. 分析文学主题如何形成、如何表现、如何作用于作品和读者心理等。
四、教学方法:
1. 班级讨论和辩论。
2. 小组讨论和口头汇报。
3. 阅读文本和分析文学主题。
五、教学流程:
1. 教师介绍相关主题,如爱、死亡、战争、恐惧等,并提供相关文本。
2. 学生阅读文本并分析文学主题的出现、表现和作用。
3. 小组讨论和汇报。
4. 整个班级的辩论和结论达成。
六、教学评价:
1. 作业:阅读文本并分析文学主题。
2. 各种讨论和汇报的评分。
3. 整个班级的辩论中各种角度和观点的会议记录。
七、教学反思:
1. 学生需要更多地阅读和分析各种文本,来提高文学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互动讨论和辩论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7
高二汉语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古代诗词节日文化,包括端午节、中秋节等。
2. 理解现代生活中节日文化的重要性,掌握相关节日文化知识。
3. 学会写节日祝福语和春联,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情感,表达节日祝福。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本单元共分为三个部分:古诗词节日文化、现代节日庆祝、书法与节日文化。
1. 古诗词节日文化的文本阅读和分析:教师通过讲解相关背景知识和古诗词的内容提供多样化方式的理解。例如:通过比对同一主题下不同诗词,展现不同的理解方式;通过诵读咏史诗,了解历史变迁的影响;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古诗词。
2. 现代节日庆祝的习俗和文化分享:以习俗和文化的方式,讲解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例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吃粽子,学生可以自行体验;中秋节的团圆和赏月,可以自行取景拍照分享经验。
3. 书法与节日文化:通过实践和观察学习书法与节日文化的联系。例如:学生通过研究传统春联的形式和内容,学会书写自己的春联;可以根据自己给家人朋友送祝福的情况,创作节日祝福语并练习书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可以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意义;
2. 掌握现代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文化;
3. 学会写节日祝福语和春联,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四、教学评估:
批量作业,包括对古诗词的解释、现代节日习俗的讲解和书法作品的评分;小组讨论,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教材是否吸引人,在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书法比赛,在全班同学中选取出书法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五、教学参考资料:
1. 李白《将进酒》
2. 柳永《雨霖铃》
3. 鲁迅《端午节》
4. 龙舟、粽子、中秋节故事等资料
5. 周翔《书法艺术》
6. 刘怡君《汉字书写》
举个例子:
课程主题:了解中秋节文化相关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节日。中秋节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往往在秋高气爽的夜晚。中秋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包括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玩具灯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有趣的习俗和背后的故事。
1.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来源于明朝。当时,义军起义的头号领袖朱元璋利用这个节日组织了义军联合起义,成功地推翻了忽必烈的统治。为了防止叛乱泄漏,他们把攻城器具和计划放在了月饼里,并成功地让朝廷拿到了这些信息。从此,吃月饼成为了中秋节的一种传统习俗。
2. 赏月
中秋节的赏月习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古代,人们常用赏月来表示自己的情感和思念。因为月亮圆满,人的内心也会感到圆满。所以古代诗人常用月光和月亮来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
3. 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中国传统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灯谜是以灯笼作为载体的谜语,猜的过程非常有趣。当然,要猜中灯谜也需要一些诀窍。比如说在灯谜中,熟语、成语、历史人物等都是常见的谜题。
4. 玩具灯
在中秋节,还常常会玩一些美丽的灯笼、月亮、兔子等玩具灯。这些玩具灯非常精美,形状各异。其中,常见的兔子灯也和中秋节有关。据说兔子是月宫里的宠物,也是月宫里的长者。所以,中秋节也有拜兔的神话。
结合这些有趣的习俗和文化,中秋节也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节日之一,让我们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增添一些温馨的感觉,并在节日期间放松身心,享受快乐的时光。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篇8
高二汉语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学生能够掌握口语交际中基本的语言知识及运用技能,如表达观点、提出建议、请求帮助、安排时间等。
2. 交际策略:学生能够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各种交际策略,如委婉请求、礼貌推荐、表达感谢等。
3. 文化意识:通过对汉语交际中的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增强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
1. 语言知识:基本句型的构成、语法规则及运用方法等。
2. 交际策略:委婉请求、礼貌推荐、表达感谢等。
3. 文化意识:汉字的特点及演变、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场景及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语言交际实践。
2.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中的语音语调、语音语节等。
3.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置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教学
(1)设置情境:校园开放日活动的宣传
(2)展示素材:播放视频,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活动安排
(3)让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校方、老师、学生,设计对话,让学生熟悉常用句型。
2. 视听教学
(1)播放视频,多次学生跟读视频中的句子
(2)播放音频,让学生听懂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的语言表达。
3. 任务驱动教学
(1)设置任务:组织学生设计一个校园文化周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协作讨论,制定方案。
(2)教师分配学生的角色:组委会、宣传组、接待组、后勤组
(3)学生协同讨论,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
1. 分组演练
2. 口语对话
3. 报告、方案介绍等
六、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演练、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接触和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同时充分考虑了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和社交规范等因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和交际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