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是西方的节日,一般都会在晚上盛大举行。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给大家整理带来的“万圣节黑板报内容8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圣节黑板报内容(一)
在多年前人们的印象会是,成千上万的儿童穿戴起来,逐户敲门要求款待,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并不怕鬼,在万圣节,当小气的人看见有人拿着”家伙”经过,并朝小气的人的家里丢鸡蛋的时候,不免会有些提心吊胆。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对人们产生了深深的影响,这便在隐形之中形成了要求,如今的大人教育孩子们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同时,大人会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架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而这一天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装扮成名流或幽灵、巫师、魔鬼、南瓜、狼人、吸血鬼等等,为灯火繁华的紧张都市生活带给最新鲜最潮流年轻的快感!每个人心中都一个隐秘却充满渴望的自我,你梦想里的自己是什么模样的?尽情在今夜释放吧!
现代的万圣节,服装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在万圣节当天可谓是万人万相,不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了。然而,万圣节当天公司与学校是不放假的,但在世界上的个个地方都还是会有许许多多追逐自由、爱时尚爱热闹的朋友,早已经忍耐不住内心对这一天的憧憬,在这一天穿着形态各异的服饰上班,或是许多城市都会举行每年必不可少的万圣节游行,商店超市等等许多街道也是张灯结彩的售卖装点着奇形各异的有关于万圣节的物件装饰!
万圣节黑板报内容(二)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来历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天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则惧怕逝者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逝者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逝者的魂灵吓走。
万圣节黑板报内容(三)
不给糖就捣蛋
万圣节前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夜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
万圣节前夕,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的方法去惩罚你,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而对传统而言人们会扮成精灵,然后逐家逐户去恳求食物。他们的信念是要给予精灵崇拜及食物来讨好它们,否则这些精灵就会捉弄他们,诸如:烟囱堵塞,牛羊失丧﹑被掷黄芽白等等。另一个途径去愚弄或吓跑这些恶灵,就是扮成它们的样子,他们相信这样那些恶灵就不会伤害他们。
万圣节黑板报内容(四)
大家一定都知道万圣节吧!那大家都喜欢万圣节吗?我想,一定是非常喜欢的吧!虽然,万圣节是外国人的节日,但是,当万圣节传到中国来时,也有人过这个节日,特别是一些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节日。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小朋友们可以扮各种各样的鬼,去亲人或者邻居家中要糖,如果主人事先没有准备糖,或者不给糖,小朋友们还可以扮鬼吓主人,或在主人家闹,直到主人给糖为止。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在他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节日,当万圣节正式开始时,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们,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门前,威吓大人,给糖果和零钱,如果主人不给你,他们就会捉弄主人。他们有时会在主人的门上或门把上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常令大人们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都非常喜欢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在万圣节的前一夜,那些孩子们,总是把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通常也会装的满满的。
渐渐地,这些传统习俗,已演变成今天年轻人的庆祝活动了,大家尽情在这晚扮鬼扮马,过上一个开开心心的节日。
万圣节黑板报内容(五)
万圣节到了,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又能跑到别人家要糖果了,瞧瞧他们,一个个带着南瓜帽,穿着幽灵服,还真有些可怕,不过你听听他们的声音,一个个的声音可爱极了。
“我们快去要糖果吧!”排头的小幽灵等不及了。“冲啊!”这些小鬼们终于出发了,他们分头到别人家去要糖果了。时间一分一一秒的过去,较后到集合时间了,他们拿着装糖果的篮子来了,瞧瞧,他们的篮子已经满了。可是他们没有自己吃掉,却排好队伍向东边走去,到了一个大屋子的门口,排头的孩子说:“铃儿响当当!”门开了,他们走了进去,一个阿姨兴冲冲的跑过来,说:“你们要了不少糖呢!”这些小幽灵们高兴的点了点头,排头的小幽灵摘下了南瓜帽,他是一个小男孩,他跑到那位阿姨身边,说:“妈妈,我已经尽力了,我只能叫这么多小伙伴去要糖果,不知道够不够。”“铃儿,已经非常多了,走,妈妈带你去那些贫困孩子家里发糖果去。”“阿姨,我们也去!”小男孩的小伙伴叫道。“好,咱们一起去。”
万圣节黑板报内容(六)
万圣节-习俗
不请客就捣乱
万圣节(万圣夜)的主要活动是“不请客就捣乱”(Trick-or-treat)。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钟,大叫:"TrickorTreat!"(意即不请客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大多数家庭十分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孩,于是,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苏格兰,小孩要糖果时会说:“Theskyisblue,thegrassisgreen,maywehaveourHalloween.”(天是蓝色,地是绿色,齐来庆祝万圣节前夜),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来博得糖果。
杰克灯
杰克灯是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物。在英国和爱尔兰,当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芜菁中燃点蜡烛造成杰克灯,但移民到美国的人很快便采用南瓜代替,因为南瓜比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图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面容,并放在大门口的阶梯上,传统上此做法是想吓走恶魔或妖怪。
咬苹果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BobbingforApples)。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占卜游戏
在爱尔兰,有一种传统占卜游戏,参加者蒙着眼,从放着几个小碟的桌上选出其中一只,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来年会有与参加者有关的人过身,如盛有水代表会远行,盛有钱币代表会发财,盛有豆代表会穷困等等。在19世纪的爱尔兰,少女会在洒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迹会是少女将来丈夫的模样。
在北美,传说如果未婚女子在万圣夜坐在黑暗的房间中,便可以在镜中看见未来丈夫的样貌。如果她们将于结婚前死去,镜中便会出现一个头骨。这个习俗自19世纪后期已经非常流行,也有相关的贺卡售卖。说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万圣节派对中常见的活动。以万圣节为主题的电视特辑通常在万圣节假期当天或之前播放,对象多数是儿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