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嗨,你对上面的句子感兴趣吗?编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重阳节对联31条,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重阳节对联(1--16条)
1、孟参军举止偏闲,九日快登高,眺望龙山,何虑狂飚吹落帽;
2、上联: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下联: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
3、上联:孟参军举止偏闲,九日快登高,眺望龙山,何虑狂飚吹落帽;下联:陶处士风流不朽,三秋赋归隐,栖迟栗里,正逢佳节乐衔杯.
4、相传九月九日佩戴茱萸,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据《西京杂记》载,汉初已有此风俗,若推溯其源,其来可能更久。至于重阳登高,据说始自东汉,为名术士费长房所传的重阳祛祟法门。此联并举重阳节的这两大习俗,简介精炼而意蕴完足,自是佳对。
5、上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6、其实,“欢度华年”也是我对父母的愿望。毕竟,他们这一代吃了太多的苦,尤其在哺育儿女成长上。在为自家写春联时,我没有绞尽脑汁创作内容,而是选了副最常用也最通俗最能体现儿女心愿的经典春联:
7、莫顾腻歪歪,红罗帐下卿卿我我;
8、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
9、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10、三径就荒菊绽蕊;一堂大喜雁来宾。
11、三秋,指秋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秋日,故下联曰“三秋赋归隐”。栗里,陶渊明的居处。其余相关典故,前已言之。此长联也是就陶孟二人翻新花样的对联。由于其“长”,所以比较起“短”联,更能铺成的开,意绪写得能更清晰明白,感情也能表现得更酣畅淋漓。当然长联比起短联来,平仄对仗上更费工夫,好在此联对仗十分协调,颇为不易。
12、上联:烈火煎茶,茶滚釜中喧雀舌
13、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14、上联言刘禹锡,前已言之。下联言庾亮。《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不久,庾氏飞屐而来。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15、此联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下联:溪水归河水,河水归江,江归海,海阔天空
重阳节对联(17--32条)
17、下联: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18、上联:高阁滕王,何人赋就;下联: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19、上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20、九九芳辰,幸未遇满城风雨; 三三佳节,好共登附郭云山。孟参军举止偏闲,九日快登高,眺望龙山,何虑狂飚吹落帽; 陶处士风流不朽,三秋赋归隐,栖迟栗里,正逢佳节乐衔杯。
21、上联: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下联: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22、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23、陶处士风流不朽,三秋赋归隐,栖迟栗里,正逢佳节乐衔杯。
24、下联: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25、上联事关孟嘉,下联事关王弘,前已言之。
26、下联: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明君
27、指三月三,魏晋以来又将此日视为“上巳节”,陌上踏青,曲水流觞,临水赋诗,是此日习俗。九九,即为九月九。三、九,皆为阳数。三月三,传说为王母开蟠桃会的日子;九月九,谐音“久久”,古人视之为吉利喜庆的日子。这自然与所谓“毒月恶日”的端午节有天壤之别,所以联中用“令节”、“芳辰”,实在是人们观念的真实写照,并非虚饰之辞。“三三”、“九九”,“令辰”、“芳节”,属小类工对。
28、上联:入酒菊香由我醉下联:向秋山色带云看
29、三径归时岁月在;满城近时风雨多。
30、上联依然出自“满城风雨近重阳”。“败兴”的绝非“风雨”,而是催租客。诗情虽浓,无奈囊中空虚,可悲可叹!
31、上联: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