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心得(篇1)
屈指算来,我已授课二十多年,回首这二十多年的历历往事,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不过,我也真的感受到了当语文老师的幸福。尤其是近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让我有了成就感,看着一个学生比一个学生进步,我也感到越来越自豪。
下面我来谈一谈近几年我的教学感受。
我认为改革后语文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学***动
主动学习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生学***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学***。有了学习,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是成功的两倍。
为此,让语文学***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学***和学***,是语文有效课堂的根本任务。树立高度的学***心是自觉学***提。只有当学***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任时,学生的学***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而最能潜移默化的养成学生的这种责任意识的莫过于语文的有效课堂了。
2.学生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课程学***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的依赖性学习。除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生学***要的一种品质。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鼓励和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基本作用。语文课堂的有效形式是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能合作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认知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学习知识、技能、经验等,要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发展人的各方面行为,获得人的本质。“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求得新的发现。只有在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学习,才能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语文知识在课堂上有效成长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语文课堂。
授课心得(篇2)
聆听张军检察长的授课,倍感亲切、振奋和解渴,让我进一步认清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坐标,深化了对转隶就是转机的认识,坚定了做好基层检察工作的信心,明确了抓业务带队伍的方向。特别是张军检察长指出,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共同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监督智慧。对基层检察院来说,从理念到现实,不能等靠要,要苦干实干加巧干。
一要多层次互动,以共商促共识。坚持目标相同、价值一致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沟通协商,积极构建相互尊重、良性互动、制约有力的关系。要以主动走访凝聚共识,互相通报工作情况,研究难点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在加强重大案件协作、重要事项沟通、专项行动联动等方面达成共识。要以常态协商促进共识,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制度,对监督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通报反馈、协商解决。要以健全机制巩固共识,与相关单位加强沟通,将共识的成果制度化,特别是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构建新型诉侦、诉审、诉辩关系。
二要多领域互联,以共振促共治。注重在各项监督工作中努力扩大双赢多赢共赢的公倍数,实现与被监督者同频共振。要在严格规范执法中共振,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帮助被监督者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在维护公共利益中共振,畅通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联系沟通、信息共享、人员交流等机制,共同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努力实现保护环境和食药品安全、推动政府部门规范管理、扩大公益诉讼工作影响的三赢效果。要在完善社会治理中共振,落实好检察环节的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参与对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域、重点部分的集中整治,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三要多维度互通,以共享促共进。坚持多做双赢多赢共赢的工作,实现与被监督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互通办案资源,提高工作质效。推进与公安、法院、刑罚执行等机关之间的信息沟通、案件移送等制度建设,积极应用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深入推进两法街接平台建设,消除信息数据壁垒,共同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要互通专业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公安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都是法律工作者,需要增强法律共同体意识,利用各种培训交流平台,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要互通宣传资源,扩大工作影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联合运用多种新闻载体和宣传形式,将典型案例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宣传,共同促进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
授课心得(篇3)
今天观摩了颜若银老师教授的《活见鬼》〉一课,感觉如沐春风,喜欢颜老师轻松、自然的教学风格,喜欢她扎实稳妥的教学艺术,喜欢她令人毛骨悚然的“鬼”读法……
这堂课有很多亮点,这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不断深入的层次
“文似看山喜不平”,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同样如此,如果一节课从始至终一直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高潮,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颜老师的这堂课设计得非常巧妙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细读、研读中不断地深化、升华,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明白,最后读出味道,一步步迈向高潮,整个教室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孩子们的脸上也慢慢地溢满自信的微笑。
对-流利-理解-品味,每一级阅读,颜老师的设计都是梯度上升。
在读正确环节,颜老师出示句子:以足撩之,偶不相值。再出示撩的两个读音及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选读音,学生是在思考中自已学会字的读音,而非老师灌输给他的,学习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这种使学生跳起来品尝水果的教学艺术非常棒。
在读流利环节中,颜老师则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学生没自信,不敢读,老师随机抽读,给每个学生的评点是那么地不着痕迹,可却又那么温馨,那么能燃起学生心中的那份活力与自信,如:读得挺流利的,以后要有自信。你们看,又一个深藏不露……
在读明白环节中,课件出示文言文与译文,师生配合,师读译文,生读文言文,在一句一句的对译中,文言文不好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突然间就都呈明朗化了。师生对译后,生生对译,同桌对译,此时,同学们读得酣畅,读得淋漓,真可谓痛快之极。读书而不是说话,读书促进思考,在这里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虽然学生们读得很透彻,但颜老师并没有罢休。她想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值大雨”“偶不相值”“值炊糕者晨起”三个句子中都出现了值,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颜老师引导学生感悟:
文言文中的一个词优于现代汉语中的几个词。然后让学生通过两个词一句、三个词一句、四个词一句来感受文言文的朴素。
最后的读出味道环节,颜老师抓住重点段,让学生品读,在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时,颜老师的示范朗读:“鬼”,令人毛骨悚然,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学生读得乐不可支。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层层推进中,颜老师出示金钥匙:学习文言文时,先把难理解的字词标上序号,然后把注释写在旁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们之前就是在三个“值”的理解及“俄顷”等地看老师使用过这种方法,现在老师又把方法总结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种方法解决其它的字词,做到了学以致用。
我相信在未来,这个班的学生会很期待学习文言文,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心理活动的揣测,盘活课堂
颜老师设计了想象画面一环节,让学生猜想撑伞者与投伞者各自在想些什么,如:
久立,不语,撑伞者想
久立,不语,投伞者想
撑伞者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撑伞者想
投伞者以足撩之,虽偶不相值,撑投伞者想
······
在这个环节中,课文中的平面人物立即像赋予了生命似的,变得立体而生动,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人本的对话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授课心得(篇4)
今天,我幸运地通过电视上了一节太空授课。这节特殊的太空课由“神十”的三名宇航员指导教学,我通过这堂太空课学到了不少关于太空的知识。
在那失重的太空中,能做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在太空舱中随意漂浮,在那里,翻多少个跟头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成问题。而宇航员王亚平阿姨也给我们演示了不少有趣的“游戏”。她能用一个小钢丝圈套一个水膜,那一层厚厚的水膜,便镶篏在其中,然后,宇航员又向水膜中注水,那水膜不仅没有轻易地碎掉,反而在注水中变得越来越多,最后便形成一个大大透明水球,可谓是晶莹剔透,让我不禁惊叹!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这种种奇妙真令人羡慕啊,
真希望,不久地将来,我也能象伟大的三位宇航员一样,飞上太空!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地面课堂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神奇的太空授课结束了,其实这次太空授课给了我无限的启迪,也增加了我对失重环境的重新认识,在这堂太空物理实验课上让我感觉到了时间的短暂,我还意犹未尽“天宫课堂”就结束了。
“太空授课”之称体重实验,用两根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一样的物体,如果在地球上,由于两个物体质量不同,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肯定不一样,而在太空中两根弹簧却是一样的,接着,王亚平姐姐还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专门的质量测量仪,特别的奇妙。
“太空授课”之单摆运动实验,地面常见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不再呈现往复的单摆运动,而如果给单摆一个很小的力,单摆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圆周运动,这在地面上是实现不了的。
“太空授课”之陀螺运动实验,陀螺在高速旋转下会出现“定轴”现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会有这种现象。
“太空授课”之水膜和水球实验,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小水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亚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亚平姐姐将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钢丝圆环上形成了比较结实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断加水,会形成一个大的水球;将水球里注入两个气泡,气泡并不会融合在一起;接着将水球里注入红色液体,整个水球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红球”。
通过视频通话在“天宫一号”授课的王亚平姐姐还和地面课堂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授课心得(篇5)
感恩遇见
184169杨俊
遇见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很多年前忘了是从什么渠道听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名字,并一口气买回了《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拜读完之后被***深深地打动了,觉得李镇西老师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也一直将李镇西老师当作楷模激励着自己。
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临河区教育科学局邀请李镇西先生到临河讲学。我很幸运见到了先生。李镇西朴实、幽默、平易近人、学识渊博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李镇西先生的主题是朴素、美丽和幸福,这是新教育的精髓。
***说:做教育,就应该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做老师,就要永葆爱心童心当好老师。而其中一个细节让我感动万分,年近六十的李镇西老师在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没喝一口水,一直站着进行讲座,从细小处可以看出***的不凡。
今年在新网师选修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课,组长在几天前已经在群里发了通知,原本定于3月20日的课因为***近日要去美国,时间紧迫,所以将课程改为3月19日晚上7:30。早早地定好闹铃,生怕自己错过。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知道要提前签到,19号那天7:00点我来到《教育写作》的课堂,群里已有不少老师在等待,也有今年新进的网师学员在摸索着,讨论着,可以看出大家都很期待***的课。7:
30***准时来到了教室,可是一张嘴却让人既心疼又敬佩,因为***腰不小心扭了,刚从医院回来,饭还没来及吃就来到了教室给我们上课,多想对***说:“***,先休息一下吧。”可是却又自私的想早些听到***的声音,因为是心心念念等了一个月的课啊。
***首先通过**为大家说明了为什么要开设教育写作课的原因,并强调了作业要求,提醒各位学员要自觉完成作业,杜绝抄袭,以自己的良知完成作业。接着开始正式上课了。第一课主要是关于教育写作的意义和快乐,这是由音频和。
首先,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一种训练和实践,这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天赋。大多数人觉得写作困难的原因是缺乏敏感性和习惯。敏锐是记录的习惯,敏锐是记录的习惯,习惯是写作的习惯。
讲到这里我就想到,确实是这样,其实在一天中有很多可写的东西,只要认真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做,只是一般人们在工作了三五年之后,慢慢职业怠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感觉每一天都是一样,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我们经常提到习惯。我们经常教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和那个习惯。但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养成了写作的习惯?那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呢?
***讲到:第一,要养成动笔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许就会改变自己的教育人生。第二,教育写作与学科无关。教育写作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教育写作应该是每个教师的能力。
第三,教育写作不是培养作家,诗人等,对天赋要求并不高,写作主要是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把自己的感想感受记下来,通过写作反思自己。***提到他的做法是:有感而发,见缝插针。
然后***讲到教育写作的意义和幸福是什么,就是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有什么意义,写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在这里***首先举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例子。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熟悉和钦佩,是因为写作。
因为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同时代的教育家在乌克兰很多,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教育大家,是因为他的着作让更多人了解了他。后来,他以自己为例,说明自己写作的原因和写作的意义。在这里***举了“名校长工作室”验收的例子,在验收中评审组长周小山教授是这样评价的:
“李镇西老师的汇报是实事求是的汇报,看起来他没有什么汇报材料,但李镇西的全部文字就是他的教育科研成果!”这就是写作的意义:证明自己和传播自己。
***还举了唐燕老师通过观察、记录、写作转化“后进生”的例子,通过写作成就了自己,使自己由平凡走向了优秀。
然后他谈到了教育和写作之间的关系。王绍华校长对李镇西老师的成长模式概括为“四个不停”:不停实践,不停思考,不停阅读,不停写作。
一片爱心,爱教育,爱孩子。四个不停不是孤立的,实践、思考、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实践、思考和阅读促进写作,而写作又反过来促进实践、深入思考和积极阅读。
教育与写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后来,李镇西先生说:教育写作离我们每个老师都很近。李镇西老师在此举了两个例子“《故事会》的故事”和“侯博俊的痛(名字不知是否正确)”,这是李镇西老师在**十年代时的随笔。
***在读之前,请老师们思考在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有你是否记录了下来。是啊,其实***说的这两个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为什么***都记录了下来,而自己却没有去书写呢?我们周围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只要我们努力,每个故事都值得记录,每个故事都值得书写。
最后,李镇西先生总结了教育写作的意义和幸福:第一,教育写作能促进我们更好的实践、思考和阅读。其次,教育写作给我们成就感和尊严感。
许多年后,我看到了我写的教育故事,回顾了我教育成长的足迹和人生的轨迹。第三,传播我们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智慧也许只会让班上的孩子受益,但传播智慧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和孩子体会到这种智慧。
无数的老师,无数的智慧相互启迪,教育就会越来越美好。第四,为未来年迈的自己留一份温馨记忆。教育的幸福不仅体现在证书和荣誉上,更体现在文字上。
持之以恒的教育写作,让我们从平凡到卓越,从平凡到幸福。
李镇西先生近两个小时的教书,犹如涓涓细流,打动了我们的心。教育写作就是培养自己,塑造自己。教育写作不仅是一种写作,更是一种教育和成长。
通过教育写作,让我们拿起笔,记录每一点,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
感谢您与新教育、新网络教师和每一位新教育家会面。
2019.3.20
授课心得(篇6)
听课有感
——省级名师送课有感
听了这些老师的讲课,我真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1、真实
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己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听了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六年级的那节课,在他的教学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展显个性的真谛,
2。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我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求我在生活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三。立体目标的整合——对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
我们的教育观点从最开始的注重教书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们的观念都有了逐级的改变,那么现在课改又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
四。亮点——课堂教学亮点的装饰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位六年级老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练习的设计中,他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5个。教师素质高,学生习惯好。是我们该思考如何去做。
总之,听了几位教师的课,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读书多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授课心得(篇7)
通过现场聆听张军检察长的精彩授课,深刻感受到了他对推进检察事业改革、深化从严治党治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强烈政治担当与为民情怀。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深化了我对讲政治与抓业务的辩证认识,更加坚定了旗帜鲜明讲政治与全力以赴抓业务相统一的信心。
理念一新天地宽,张军检察长提出要以理念变革引领工作创新,在法律监督中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唯有如此,才能与其他执法司法部门形成良性、互动、积极的工作关系,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凝聚促进良法善治的最大合力。
正如张军检察长所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的法治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变为好不好,这既是检察工作新的时代坐标,也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只要我们各级检察机关真正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主动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检察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会深入人心、深得民意!
授课心得(篇8)
听课有感
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我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求我在生活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我们的教育观点从最开始的注重教书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们的观念都有了逐级的改变,那么现在课改又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位六年级老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练习的设计中,他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总之,听了几位教师的课,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读书多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授课心得(篇9)
观《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有感
容州二小 071班梁海昌
今天,我饶有兴趣的**了《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看了之后,我不禁为宇宙的神奇现象感到惊奇,也为宇航员们的生活方式感到新鲜,更为宇航员在失重空间做的各种精彩展示而惊叹不已!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随着这一句来自天宫的问候,有史以来内容最神奇、教室最高远、观众最多的一课开始了。首先是聂海胜悬空打坐、王亚平弹指秀“大力神功”。
接着给我们表演怎样在太空上称重。屏幕中的同学们想出许许多多的在地面上的称重方法:电子称、天枰等等,但是王亚平老师跟我们讲,在失重的太空中是无法用普通的的方法称重的,只能用专业仪器才能侧重。
向我们讲解完弹球后,她请指挥员聂海胜给我们演示如何使用天宫一号的测重仪进行称重。我看到聂海胜飘浮在量具的前面,抓住仪器上的几个扶手,蜷缩在扶手上。当牵引测量仪的钢丝绳被拉回时,旁边的电子屏显示聂海胜的体重:
74千克。看完这些之后,我被惊呆了,不得不怀疑这种特殊的空间称重方式。
接下来,王老师又表演小球的单摆运动。她拿出一个支架,用绳子把球连到支架上,形成一个单摆。我看到王亚平轻轻地把球拉起来,一幕神奇的场景发生了:
球慢慢地悬浮在空中,但不能像在地上那样来回摆动。于是,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推着球,球开始绕摆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王先生解释说,在失重的环境中,球由于重力下落,在绳子的拉动下开始匀速运动。
与地面不同,它需要很大的力量,难度更大。我很惊讶太空中的失重会使很多事情发生巨大的变化!
后来王老师还表演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等一个个有趣味的演示实验。这让我们真正体验和领略到神秘的太空世界和多彩的太空生活。
太空课堂棒极了!期待着更精彩的“太空课堂”走进我们学生的视野,叩开我们的心灵和智慧之门!
(点评:小作者通过细致的观赏,精彩的描述,发自肺腑的内心感悟,把这“神奇的太空课堂”真实的描绘出来了,还真实地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并且行文条理清楚,表达流畅。指导老师:李振惠)
授课心得(篇10)
怀柔第二小学:田振奎
我看过一句名师是一棵大树,它能改善环境,在枝叶间闪烁。最重要的是,名师们激励我们,教室是一个迷人的地方。
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近一点点。
可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来说,能走进名师的课堂,聆听名师们独到的教学,领略名师的风采,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像这样的机会很少。这学期,凭着半年脱产进修的时间,我阅读了《名师授课实录》一书,通过认真阅读,我从一个个课堂实录,一篇篇精彩点评中清晰地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生活对教育的深情,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精彩的教学设计,独到的人格魅力,如一股扑面而来的清风涤荡着我的心,让我心潮澎湃,重新涌动了对教育的热情,现将阅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捧着一颗心来
名师们的每一节课堂都洋溢着浓浓的爱,亲切的交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发自肺腑的评价,如扬起的风帆领着孩子们畅游课堂的王国,给孩子以宽容和激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为孩子们鼓足了信心和勇气,燃起了他们参与的激情,撞击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不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们,孩子们怎么能如此投入和自信。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作为教育,我们首先应该关心他们。这些名师们真心热爱这项平凡的事业。他们多棒啊。
二、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们平时上起公开课,往往是热热闹闹。多演员的运用,学生的集体活动,角色表演,辩论赛等形式都是你的演唱和我的舞台。为了避免中途的意外冷场,甚至在课前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而名师们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花架子,一切都在平平淡淡中完成,师生之间的读读议议、互相交流,偶有“出彩”的发言,但绝没有“玩噱头”和“作秀”的意思,纯粹是“随意”、“自然天成”的结果,更没有“此起彼伏”的态势。他们的课堂全无“精心打造”的痕迹。他们的精彩来自于平和、平淡。
我认为是一种“炫烂之极归于素朴”的理性追求,也是一种源于内蕴的自信,是教师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哲理的启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有力引导;是师生之间的智慧、思想的有益碰撞和对流,是课堂流程的高效,课堂生命的高质量,他们的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平凡的才是伟大”。毫无疑问,这样的境界远比那些所谓的热烈激昂的境界难以达到。
三、功夫在课外
名师们身上透露出来的知识力量,教育艺术魅力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形容的。他们对学生认识思维、身心发展以及对数学教育等系列规律的了解之广,钻研之深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个个勤于写作,常有文章见诸于报刊,有的还著书立说。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功主要靠自己,靠超出别人十倍、百倍的付出。”名师们背后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名师是棵大树。他们的根又深又厚,枝繁叶茂。他们风雨无阻,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教育。他们默默地在课堂的土壤中精耕细作,又顽强向上伸向天空——超越课堂、超越自己、超越时代,他们永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授课心得(篇11)
x月x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来的情数老师张x的课。听了她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情境的关键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所有的问题情境,才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累积的经验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
二、尊重、理解每一个幼儿,能够给幼儿以足够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思考、反思、理解、接受,注意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允许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在幼儿数学学习模糊的地方让幼儿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把握知识。充分信任幼儿、尊重幼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幼儿学得活,记忆力也深。
三、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情实感。每位老师都能从幼儿身上发现闪光点,他们对幼儿的亲切让人感动,对于胆怯的幼儿他们总是很巧妙地加以引导,逐渐地增强求他们的信心,胆小的孩子也敢大胆发言了。
四、数学课本是的枯燥乏味,但老师的四段发现式教学法(1、导入2、游戏论证3、练习反馈4、活动总结)让课堂变得生动,幽默,幼儿也变得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如果幼儿用词的不准确,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改正,并强调让幼儿说规范的语言。
五、课上,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注意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很复杂的问题,却被他们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就让幼儿解决了。而且练习设计巧妙,首尾呼应,既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又丰富了幼儿的课外知识,让幼儿深深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张x老师要求老师要在课堂上增进师幼之间的自然和谐、教师的收放有度、启发孩子们的灵动思维;我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欠缺太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将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做一个博学的、幼儿喜爱的教师。
授课心得(篇12)
作为一名幼师,授课是我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授课,我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幼师授课心得,希望对其他幼师有一些帮助和启示。
在开始授课之前,我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我必须理解学生的水平和知识背景,并为他们准备恰当的教学材料。此外,我还将花费一些时间来制定一个明确的授课计划,以确保授课的流程和时间管理得当。
当我准备好了教学材料和计划时,接下来我将考虑如何使我的授课感性和生动。我始终相信体验式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会选用一些互动和游戏来支持我的课程。
比如,当我教授英语时,我会选择一些轻松有趣的英语歌曲和儿歌,引导孩子们一起跟唱。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还能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氛围中来。此外,我也会鼓励学生们与我对话,用英语试着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这种互动并没有追求语言正确性,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信心。
在授课过程中,我也会用“奖励措施”来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比如,我会自己制作一些小礼品(如小纪念章,圣诞卡片),放在教室里,当孩子们课堂上表现出色时,我就会把这些小礼品赠送给他们。这种奖励制度让孩子们对待学习更有动力和兴趣。
最后,我认为像沟通和交流这种与孩子们保持亲和力的举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大声的笑声、热情的拥抱,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感受到我的爱。我还会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们的学习状况、表现以及一些家庭教育建议等等,让家长和我保持不断的交流和联系。
授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准备和执行,同时也需要我们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不管是什么样的授课形式,能够唤醒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是一篇好的教育故事。
授课心得(篇13)
经典案例数不胜数,这里不一一罗列。
今天全天听余博士的讲课,真是受益匪浅,他在授课之前一天晚上到来,时间短暂,但他功课做得非常好,整天的课程,案例90%来自于荆州本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没有虚无浮夸的典故,淳朴经典,尤其是他把荆州几个叫得响的品牌厂家如数家珍,其中还不乏很嗷口的品牌,他老人家居然没记错,脱口而出,可见他多么勤奋。我真佩服他老人家,65岁的老人了,从早上8:30讲到17:30,一全天,只中午进餐休息了一个半小时,精力之旺盛,难得一见。
晚上7:30余博士结束荆州之行离开酒店,我们在大堂为之送行,只见他下来时和几位长者手拉手有说有笑,我们还以为是他的朋友或同事。在分手时,才知道就是几位荆州本地人发现了余博士,于是非常亲热地与他交谈,非常随意。临分手时他们反复叮嘱余博士保重身体,你是国宝啊,要为国家保重!随后余博士和我们一一握手,并再三致谢,乘车离去。
余老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必将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奋进!
授课心得(篇14)
吕军利
2020年寒假已经结束了,但处于疫情猖獗的非常时期,如何开学?如何上课?便成了老大难问题。在这个特殊的学期,根据晋城市教委及泽州县教委“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安排,我校于2月10日开始,组织安排了初中三个年级空中课堂的授课学习。通过学习,广大教师在政治思想上、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一、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特殊时期更是首先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必须让学生明白我们是一个集体,老师、学校、社会,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起。教书育人,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即使他学富五车,也不成为一个好老师。而一个把事业当成生命、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老师,把全部心血、整个身心都奉献给学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则必定能被学生所接受。其次是富有爱心,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教师爱学生,既是教师职道德的核心,又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爱学生的情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凡在教育工作中取得卓越成效的,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同时也无不为学生所爱戴和崇敬。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塔齐始终与学生们一起生活,他认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热情。有了爱心,就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有了爱心,就能“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爱心,就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和带领学生走上成材之路。
二、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关
老师要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如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和1—2个相关资源;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资料和自我检测等),在教学设计上预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再其次,充分利用已有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在有价值信息中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实现多样化优质教学资源与个性化学习结合,真正通过学校、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支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提高特殊时期在线教学的质量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改革传统的传授知识的做法,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培养自身创新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空中课堂的上课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特别的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技术,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初步学习一些现代技术的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性的练习题。
四、调动多元化的主体,让评价“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甚至家长与学生互动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评价主体应发生变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网状结构的评价体系。
尤其是让家长参与评价,更提升家长对评价的重要性的认识。评价往往是让家长看一张画满√或×的试卷、成绩,要真正改变家长在评价上的落后观念,淡化分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创设多种载体,让家长参与其中,一方面提高家长重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家长、老师这样一个三角关系上的各边相互间多几分尊重、了解和沟通。
空中课堂是新生事物,总有个发生成长过程,老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需要和学生一定的沟通,因为每次上课的学生是不一定相同的,如老师的上课特点和教学设计,还要讲一些学生在听课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准备好书本、记录本、草稿纸等。甚至告诉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可以抽查学生在家的表现(因为有视频可以点击观看),给学生有一定约束感。
当然空中课堂的学习也要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无法真正的掌控学生,学习效果也比较模糊,好多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等。但只要课前认真备课和设计合理,课中增加互动,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效度,绝对不是留于形式上的事。
总之,在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大胆实践,改革教学模式,用“停课不停学”的担当和创新,赢得我国教育信息化支撑随时随地有效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业绩。
授课心得(篇15)
昨天,中国第一次太空舱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上进行了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的运动特性和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种空间教学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师生进行了双向互动交流。
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教学的国家。与芭芭拉·摩根的太空教学相比,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教学不仅时间更长,科技含量更高,难度也更大。如果说航天教学是一种荣誉,它首先属于中国航天事业,证明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
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个宏大的国家景象。建国初期,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两弹一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开局面,浸润其中的执着、激情、奋斗,至今还带给人美好的印象。从神一到神十,中国航天事业“三步走”稳步推进,开启中国壮丽问天路,使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共同分享荣耀。
中国正处在一个需要高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时期,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进步轨迹,几乎可以说代表着一种纯洁、端正、干净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所积蕴的一份独特的精神财富。
太空授课只是本次“神十”任务的一项内容,只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片段。但在这样的时刻,它仍然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记忆。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空间感来自书本知识。
此时此刻,人们已经从太空行动的旁观者变成了直接参与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人们得以观摩太空一课,感受新鲜,满足好奇,获得人生中难得的体验。
在某种程度上,宇航员是人类进入太空的直接代表。现在,他们成为太空行动的分享者、传播者,他们在太空的表现和语言展现活泼生动的一面,人们不仅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也记住了他们的个性。惟其如此,一种从未有过的代入感,也随着授课进入了太空。
历史上,人类登上太空的第一步起源于军事竞赛——1957年,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太空行动超越了一种军事意义,或者国家目的,它实现“人类的一大步”,这个成果属于世界。
从陆地到海洋和太空,人类正朝着未知的领域前进。每一次,都代表着人类文化、科技的进步。半个多世纪以来,空间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仍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
航天技术,不仅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地球和整个宇宙,而且正在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空间教学所体现的进步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属于全人类。
第一个启示是,航天发展的成果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来。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在央视对“神十”发射的直播中,屏幕右上角有时会出现“天链”字眼,这是表示当时的**信号来自“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的**。神舟天宫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大约340公里的高度,属于近地轨道航天器,绕地球运行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一场40多分钟的太空讲座意味着,从上课开始到结束,神舟天宫复合体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半个多圈。
凭借如此直观的性能,显示出中国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传输系统的超强威力。
启示二,团结协作的事情可以做得尽善尽美。
今天的太空舱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20xx年的那一次太空授课,美国女教师摩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科技含量较高。作为宇航员出生的王亚平,在客座当老师的角色上也有一个模特儿。他很专业,现场表现也很完美。
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努力成果, 整个课程设置和实验安排也凝聚着我国科普、教育、传媒、科技等多个领域精英的智慧结晶。
第三个启示是科学教育的工作可以非常有趣。
太空教学不仅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学生,而且吸引了许多成年人。许多成年人在**了太空讲座后说,当他们学习这些物理知识时,他们在枯燥的教科书中缺少的是这些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科普方法。航天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一场太空授课,让更多人热爱航天、投身航天,这是最有效的科普教育。
失重式空间教学,不仅展示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实力,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也为探索未来铺路。这意味着我们进入了空间探索更加灵活的新阶段——空间应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在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神十”飞行中,航天工程第一次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
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这一堂探索太空的课程,我们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