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5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你是否曾经读过一篇出色的文章呢?在阅读作者的创作之后,我们肯定都有了丰富的收获。细心地阅读名篇后,获得的知识可以编成一篇读后感。经过留学群的编辑细心筛选,我们带来了“《三国演义》读后感”。与好友们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例如美食的享受!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记得那一次,到舅舅家吃饭,我在哥哥的书房里看中了一本《三国演义》,哥哥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就把它送给了我,并说:“看完后,请你给我讲讲这里面的故事哦。”哥哥他可是一个小历史迷,要想给他讲好里面的故事,那我可得好好看,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
《三国演义》它是元末明初著名的作家罗贯中著作,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曹操、关羽、周瑜、刘备……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段复杂的历史。这里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官渡之战,历时一年多,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曹操以两万左右的速度打败了袁军。这一案例成为中国历史上弱者胜强者,少数人胜多的典型案例。
曹操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此战也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袁绍和曹操对比,一个轻敌,一个谨慎,一个唯我独尊,一个善于用人。
特别是火烧乌巢那一段非常精彩:第二天黄昏,曹操亲自领兵五千,打着“袁”旗号,向乌巢进发,曹兵一到,就四下放火,袁绍粮草一烧而空。这场战争告诉我们弱者并不可怕。只要你努力工作,找到正确的方法,你就能战胜强敌。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关羽字云长,他是一个大英雄,相貌堂堂,身披盔甲,拿着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为人特重情义。他与张飞、刘备在桃园结义,后辅助刘备争夺天下,他被曹操劝降后,曹操对他“礼之甚后”,关羽自己也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在白马城之战中他手提青龙刀,骑上赤兔马,直冲袁绍军队而去,将袁绍两位重将颜良、文丑斩于马下,但关羽仍然不背叛刘备,千里走单骑,他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与刘备相聚一堂;关羽是一个英雄,但他也犯有英雄病。例如他对陆逊这样的年轻小辈就不放在眼里,而导致在麦城归神。“血染麦城化忠魂,不负蜀汉 ,亦不负此身”。
这是对关羽一生重情重义的真实写照。
《三国演义》里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如三顾茅庐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还有空城计划,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冷静、稳重、浮躁,循序渐进,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我很喜欢这本《三国演义》,朋友,当你看到雄才大略的曹操,坚忍不拔的刘备,重情重义的关羽,英武潇洒的周瑜,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这些内容告诉我们,他们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更是追寻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听完这些,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它爱不释手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三国的硝烟一度让我迷茫,当我还没弄明白那一场场无休止的战争是为了什么时,一切便已在“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开始了。
所谓英雄,曹孟德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以为,有志有谋者尚不足以谓之英雄,凡英雄者必经时代的荡涤,战争的磨砺。
诸葛孔明是世人眼中的英雄。可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神入化之计,运筹帷幄之能,如若他终身躬耕于隆中,也难成举世景仰的蜀国丞相,难以流芳百世。孔明的青年时代常与管仲、岳易相提并论,这足以显示他的远大志向——匡扶汉室,兴国安邦。
从现在看,当时汉朝危在旦夕,而刘备只是一条丧狗。孔明没有遵循“顺天者逸,逆天者劳”之说,他走出茅庐,把他后一半的人生全部献给了刘备,献给了蜀国,献给了那个朦胧的匡扶汉室的念头。这似乎注定了他要奉献一生。
我相信孔明在这两个人生中作出了艰难的抉择。当刘备请孔明出山帮忙时,他拒绝了。然而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诚“乃曰:‘愿效犬马之劳’”。
此乃书中之言,我不信孔明会在一瞬间改变了自己人生的选择,也不因由于“哭出江山”的刘备的几滴眼泪而使他感动。那本应该就是他的志向所在,一种兴国安邦般吞天吐地之志。以孔明之才,无论投身刘备、曹操,抑或孙权,都必将是栋梁之材。
试想,如果孔明拒绝刘备,投奔曹操,他就会设置**。加之曹操麾下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取天下易如反掌。到那时,孔明自可归隐。
若孔明与其兄诸葛瑾共事一主,也未尝不可。孙权安踞江东,孔明尽其才辅之,欲成霸业也非难事。但刘备若无孔明辅佐,必难以长久,三分之势终难成,天下间的争战也就简单多了。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孔明选择了刘备,投身于这场艰苦的战争。为了报答他的感激之情,他也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对绝好的搭档,为君者仁厚开明、善纳良言;为臣者神机妙算、竭忠尽力。他离开茅庐时尚嘱咐其弟勿要荒芜田亩,待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我看到了他内心的冷漠和宁静,也体会到了他的勇气和信念。可他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他已在战争中“忘却”了自己的嘱托,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山后,他帮助刘备占领荆襄,进入汉中,成为三脚。又联吴抗曹,辅佐刘备建蜀称帝。刘备死后,他又忠心捧起阿斗,六出祁山,终积劳成疾,出师未捷,病死军中。
我想所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爱上这些精彩的篇章,惊叹孔子的智慧和谋略。然而战争中体现出的并不只是他的智慧:草船借箭不需要十足的自信吗?
西城上演空城计不需要过人的胆识吗?孟获不需要开放的胸怀吗?明知魏延心反对,却仍在使用武功,难道你不需要宽容吗?
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需要顽强的毅力
三国有无数英雄。他们没有得到整个国家。他们得到的是在战争中耗尽的无悔生活。切莫以成败论英雄,一心一意地驰骋沙场,只是为着自己平定天下的志向,此乃足矣。三国是英雄的时代,因为强者太多,战争太多。
追忆历史,从中感悟不少,人生几何,岂能虚度。只有朝着目标努力,即使付出一生的代价也无悔。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纵观历史风云,三国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样,诸葛亮巧答隆中对让人赞叹不已,赤壁之战曹操80万大军被施连环计,最后只剩27骑险逃虎口,整本三国演义荡气回肠,读后给人英武豪迈的感觉。
刘备从一开始的卖草鞋,变成了后来的一国之君,与他的仁德有很大关系,刘备从新野败兵到江陵时,带着全城的百姓逃走,结果错过了逃跑的时机,险些折了常山赵子龙,但是他赢得了百姓的称赞,可是日后也留下了不少祸害,关羽要杀曹操,被刘备轻轻一个眼色挡下了,可是曹操后来成了刘备的死敌,张飞要杀吕布,被刘备拼死挡下,结果吕布忘恩负义,和曹操里外夹击,把刘关张三人弄的颠沛流离,一系列的惨剧告诉我们,对于那些日后忘恩负义还能成气候的人,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刘备能够登上宝座,与他的任用圣贤也有联系,在这一点上,曹操就和他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曹操和刘备都是求贤若渴的人,可是对待圣贤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时,天天和诸葛亮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并把国家交给诸葛亮,让他大胆管理。而曹操则不然,荀彧进谏让曹操收敛一点,曹操非但不听,而且还让荀彧服毒自尽,为了让徐庶来曹营,他绑架了徐庶的母亲,最后适得其反,徐庶只给曹操出容易被接受的歪点子,使得曹操在长坂坡和赤壁大败,而刘备则不然,他对谋士言听计从,火烧新野,博望坡,使得刘备能够在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同时撤退,这才是让谋士能够全心全意辅佐的路子,像曹操那样的人,要不是兵多将广,早就和袁绍一个下场了。
天欲人亡,必令其狂,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也被写得淋漓尽致,官渡之战,袁绍不听谋士劝说,不仅导致自己80万大军全军覆没,而且还家破人亡,夏侯惇对刘备十分轻狂,韩浩和于禁、李典多次提醒狭处需防火攻,可是夏侯惇自认为埋伏也伤不了自己,结果被孔明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赤壁之战,曹操不思考,就贸然相信敌人的话,结果80万大军只剩27骑,彝陵之战中,刘备不把陆逊看在眼里,结果被杀的片甲不留,自己不久后也死了。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即使决胜,也不可低估敌人,否则就会遭到致命打击。
《三国演义》不仅给我们展示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而且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是本古今中外的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本文主要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以魏、蜀、吴的兴衰为线索,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而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能力和谦虚谨慎、爱民的品格,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箭、三气周瑜、智材、华丽之道,巧妙地摆出八大阵图,斥责王朗、空城计、七星灯,退休的司马懿带着木偶,用锦囊杀了魏延,这是常人始料未及的
我要学***“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想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微利而放弃国家、战友、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5)
初二八班吴国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一部白看不腻的书。俗话说“少看三国。”我就十分喜欢看,每一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三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有四次战争,人民生活在深水中。作为靖王之后的刘备就想平定战乱、一统天下。后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投意合就有了以后的桃园三结义。
想要在乱世中称霸,那就要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来辅佐。而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三国没有记载,但据说曹操也派人请诸葛孔明出山。
刘备很欣赏孔明的才华,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在距离诸葛亮的茅庐十里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前往。但要把人才从山上请出来并不容易,于是刘备连续三次去请诸葛亮,诸葛亮就从山上走了出来。
但张飞和关羽并不信服,于是诸葛孔明用实际行动堵住了他们的嘴。稳稳当当的坐在了军师的位置上。从这一连串的故事我想到,一定要以诚待人。
你以诚相见,别人才会对你以诚相见。其实,别人是自己的镜子。你所做的事对是错可以从别人的反应中看出。你对别人微笑,万一发生意外他们也会对你微笑。
但如果你对自己发脾气,别人肯定会对你发脾气。还有就是事实胜于雄辩。别人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可见事实比传言更可靠。如果只凭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张嘴,就是把嘴皮子都说破了张飞也不一定信。孔明的智商比刘关张高。
一句话不说,用战役就堵住了他们的嘴。
我读过几遍《三国》以后,对关于这个任务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一开始只觉得他是一个忠义之人。但在读了几遍之后,我觉得这个人的性格很糟糕。
特别是到了后半部分。败走麦城是因为他太轻敌,才中了庞统的毒箭。其实大意失荆州等一系列的失误都是从败走麦城开始的。
关羽失去荆州的部分原因是鲁蒙的才华。另一个原因就要追溯到开战以前了。当时,孙权想通过联姻加深蜀吴之间的同盟关系,方便地控制荆州。
因为我们都知道刘备来自孙权。一直借着不换。但是关羽的一番话把东吴的使臣说的心中发狠。
使臣一开口,就被关羽回绝了。原话是:“虎女岂能嫁于犬子。
”使臣把这句话原封不动的反馈给孙权。于是孙权就下令强攻荆州。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发展方向。
我希望关羽的性格能更好,也许他不会死得那么冤枉。
《三国演义》清楚地记叙了三国时期的典故。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作者的手法也很细腻。把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很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6)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其中“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未得能人辅佐,心实不安。突然,他和两位**——水镜先生,司马德国,还有孔明的密友徐元直。
经过这俩人推荐,叫刘备去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卧龙冈去请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听了很高兴,和关、张二弟一起去了隆中。但前两次未如愿。
第三次去,孔明恰好在。刘备言请出山之意。诸葛亮言:
“我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但见刘备如此诚恳,答应了他出山相助。
当我读到这回时,我就想起一件事:
那是2004年的“五一”长假,我正在家做作业,突然有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左思右想,没想出来,我本想给同学打**,可没**号码。咋办呢?突然,我想起了李洛鑫。我去过他的家。
于是拿起书,朝李洛鑫的家走去。
到了他家门口,轻叩铁门,李洛鑫的妈妈来开门。我说:“阿姨,我是李洛鑫的同学,特来请教他一道题。
”阿姨说:“小朋友,李洛鑫今早和他表弟出去玩了。”我问:
“何处去了?”阿姨说:“踪迹不定,不知去向。
”我又问:“他好久回来?”阿姨说:
“不知。或3个小时,或5个小时。”我听惆怅不已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9点,我下着大雨来到他家门口。我敲了敲李洛鑫妈妈打开的铁门。我问:“阿姨,李洛鑫在家么?
”阿姨说:“他昨天晚上7点钟才回家;今早又被他舅舅叫去陪他下棋去了。”我听了,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一整天闷闷不乐。
第三天早上9点半,我又到了他家门口,轻叩铁门,还是李洛鑫的妈妈开的门,我问:“阿姨,李洛鑫在家么?”阿姨轻声地说:
“嘘。他在书房做作业。进来坐吧!
”我说:“谢谢!我就在外面等。
”过了十几分钟,阿姨说:“我去叫他。”我说:
“不可打扰,等他做完再说。”又过去了20分钟,李洛鑫喊道:“妈妈,我的作业做完了!
”阿姨说:“哦,外面有同学找你。”他立马跑了出来,说: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悦乎?’请进。”我进了他的卧室。
李洛鑫问:“你来我家有什么事?”我说:
“只因前日有一道题做不来,,想来问你,没想到你两次都不在,今幸见到,望李兄赐教。”李洛鑫笑着说:“但恨我智识浅薄,恐不能解答。
”我说:“别这样,我相信你的本事。”他说:
“不行,不行!”最后经过我再三请求,终于答应为我讲题。
掩卷而思,真是无巧不成书,刘备“三顾茅庐”幸得天下,我“三顾李宅”幸解疑难。刘备幸哉,吾亦幸哉!看来要想求得别人的帮助,你必须诚恳地锲而不舍地去请求他(她),不然你就天下难得,疑问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