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已陆续结束,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王莽:一个历史上特殊而有趣的人物。概况地说,这是一个成功的篡位者,也是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田和就是东周时取代姜姓齐国的田齐始祖,巧合的是,王莽本人就是田和的后人!
王莽小时候因父兄早亡而家境贫寒,如果想飞黄腾达,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成年后的王莽身高七尺五寸(合今1.76米),面白如玉,平日喜欢戴高大的帽子,脚穿厚布鞋,身着氂装衣,一幅标准的儒生打扮。王莽腹有诗书、气质厚重、人品端庄,深得上流社会的称赞,人人见了都夸这个青年有君子之风。但王莽的性格有很多缺陷:首先是性急,其次是浮躁,再次是臆想。这直接影响了他今后的命运。
东汉政权存在的法理基础就是建立在彻底否定王莽上的,所以对王莽的攻击最为恶毒。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王莽传》中严厉抨击王莽,说他“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但王莽在本质上并不是个面目狰狞的恶人,甚至从人性上来讲,王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具有纯粹人格的帝王。王莽执政二十余年,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为深刻的记忆就是他那场乱七八糟的改制运动。王莽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理想主义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王莽出身儒生,读书不仅是他的饭碗,也是他人生中一大乐趣。王莽读书成癖,读到妙处,如醉如痴,废寝忘食。在六经之中,他的最爱当然是《尚书》,王莽已经不记得读过多少遍《尚书》了。对于《尚书》记载的夏商周三代史事,王莽很向往。在他的潜意识里,前三代才是历史真正的发展方向。在古人中,他最佩服的是周公姬旦。王莽即依附位后面临三个极为棘手的难题:一是社会劳动力的问题。奴婢数量恶性膨胀,照成从事生产的劳动力短缺。二是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三是土地兼并过度的问题。由于王莽从来没有在地方上执政的经验,加上他满脑子的复古求旧,与社会向前发展的时代主流是背道而驰的;再加上他急于求成,一误再误,最终导致局面不可收拾,成为历史的一大悲剧。
王莽的思想和他的特有价值观,历来是个讨论比较少的话题。我们不能因为王莽在历史上受到的恶评,就以为王莽的新莽王朝历史是可有可无的。恰恰相反,正因为王莽的历史是失败的,所以才能彰显出王莽那个时代特殊的存在价值。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无论是成功的历史,还是失败的历史,对后人来说,存在的价值是等同的。
历史小知识:
班稚之子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名噪一时。班彪的三个儿女更牛,长子班固是《汉书》的作者;次子班超则是伟大的冒险家、战略外交家、军事家,他后来率领三十六骑横行西域,为东汉帝国立下绝世功勋;班彪的女儿班昭则是东汉知名度最响亮的女人,是当时后宫的头号时尚风向标。
附:
1、古往今来,搞政治的人都知道,一个人被害倒霉要是找不出主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推断出来: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就是主谋!
2、在官场上要想混得开,并不要求你知识有多丰富,学术有多高深,人品有多端正,这些全都是屁话。只要你眼头活,嘴巴甜,关键时刻别站错队了就行!
3、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做事不张扬,性格温润圆和,方可官场吃香。
4、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1)“以退为进”,再图后举。
2)言多必失。出言一定要谨慎,做事要留有余地,轻易不要承诺什么。
3)打击政敌,一定要“稳、准、狠”,不要轻易留下活口。
敲响新莽王朝的丧钟
叶县处于河南省中部略偏西南,隶属平顶山市,在古代地理概念里,此处是“中原”的核心地带,也是华夏文明开化之地。商代和西周时期,这里是古方国应国都城,东周春秋时期成为楚国重镇,在此屯兵防御晋国等中原诸国南下。公元前524年,楚平王将叶地(基本是后来的叶县)封给公爵沈诸梁(这位公爵就是“叶公好龙”中叶公的原型,能受赏此地表明其在楚国身居高位,这才使得那个成语广为人知)。秦灭六国,在此地设立叶阳、昆阳两县,汉代将叶阳改称叶县。之后两个县时分时合,唐朝时合一统称叶县,沿用至今。叶县地处贯通中国南北的要道中段,南可下宛城,取荆襄,北可攻襄城,逼许昌,西可延汝河威胁洛阳,进而攻打潼关,直下长安,军事缓冲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古代此地战争频繁,以公元23年新莽王朝时期的昆阳之战最为著名。
新莽改制与群雄并起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汉成帝即位后,荒淫无道,朝政逐步被太后王氏家族掌握,尤其是外戚王莽于公元前8年出任大司马,收买人心,在公元2年独掌军政大权,又毒死对己不满的皇帝,先立2岁幼童为傀儡,然后在公元8年废帝自立,改国号“新”,史称“新莽王朝”。
新莽王朝为了解决社会危机,宣布以《周礼》为基础改制,结果部分触及社会深层问题的措施因大地主大商人反对,半途而废;希望借对外发动战争转移矛盾,先后失败;加强税收,改革币制,却造成经济混乱,官僚盘剥,百姓不堪重负。
公元17年,荆州王匡、王凤兄弟领导农民起义,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称“绿林军”(以后历代与官府作对而聚啸山林的江湖好汉就称“绿林好汉”)。公元18年,樊崇领导农民在山东莒县起义,起义军将眉毛涂成红色,称“赤眉军”,以泰山为根据地。两支起义军在诸多义军中实力最强,相互呼应,逐渐转战中原,新莽王朝危在旦夕。
公元23年1月,新莽军集中主力向东攻打赤眉军,绿林军趁机北上,在池水(今河南泌阳)歼灭新莽军甄阜、梁丘赐部,在新野击败新莽军严尤、陈茂部,发展到10余万。当年2月,绿林军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接着绿林军刘演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王凤、王常、刘秀占领昆阳,抵达汝水,直逼洛阳,正式形成与新莽王朝对峙局面。
王莽惶恐不安,拼力征发州郡地方军30万攻打赤眉军,同时令严尤、陈茂率州郡地方军10万抵御绿林军,然而此时刘演即将攻下宛城,洛阳形势仍然危如累卯。
跌宕起伏战昆阳
洛阳有失,意味着新莽王朝大势已去,因此王莽调集最后的力量,命大司空王邑夺回昆阳,聚歼绿林军主力。王邑在洛阳征召各州郡长官率精兵前来,总共拼凑43万大军,号称“虎牙五威兵”,炫耀“旌旗辎重,连绵千里,不绝于路……车甲兵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6月,王邑率大军离开洛阳,到颍川与严尤、陈茂会合。
当时昆阳绿林军不足万人,面对新莽军空前声势与悬殊敌我对比,不少人意志动摇,提出放弃昆阳,化整为零,先撤回根据地,再图后举。刘秀清醒地指出:我军兵少粮少,与敌人相差很大,如果集中兵力,寻找敌人弱点一击,还有一些胜算,如果再主动分散,势必全军覆没。况且刘演还未攻下宛城,不可能有精力救我们,我们如果丢了昆阳,我军其他各部失去呼应,恐怕凶多吉少。所以我们必须同心协力,与城共存。最终众人议定,王凤先发动城中百姓,拼死守住昆阳,刘秀等10余骑乘夜色从城南突围,前去发动郾县、定陵等地的绿林军增援昆阳。
王邑包围昆阳后,洋洋得意,不可一世。深知绿林军厉害的严尤劝王邑,昆阳城虽不大,但相当坚固,急切攻下不易,而且这里的绿林军不是主力,我们留些人围住就够了,应该将我军主力派往宛城,先歼灭刘演部,刘演一灭,其他的绿林军不难逐个击破。王邑却自负地说:“我堂堂大新朝的大司空,率百万大军前来,自应势不可挡。如果碰上小小的昆阳就绕着走,岂不为天下人耻笑?我又如何见圣上?我们先将昆阳逆贼乱民杀绝,踏着鲜血前进,不是更痛快吗?”结果几天后,刘演率绿林军攻下宛城,王邑才不紧不慢地攻打昆阳,却浑然不觉属下得知宛城失守,军心不稳,攻打昆阳已经不可能全力以赴。
新莽军三管齐下:从城外挖地道企图偷袭入城或毁城墙,用冲车和棚车猛攻城门,架云梯攀城墙并集中弩机狂射。然而城内的绿林军誓死抵抗,严密分区巡逻,在地上埋瓮监听,防备新莽军挖地道入城,用大石堵死城门,使得冲车等破城门的犀利武器丧失作用,绿林军士卒在城头平时藏身躲弩箭,等到敌军架云梯时,再迅速用百姓帮助准备好的火把、金汁、推杆等毁掉云梯。新莽军久攻不下,士气逐渐低迷,已经出现逃兵。严尤见强攻不能奏效,再次向王邑献策:“围城不如网开一面,让部分绿林军逃出去,将他们赶往宛城等地,散布对我军的惧怕,这就能动摇绿林军的军心斗志,不敢相互支援,对我们逐一歼灭绿林军必有帮助。”然而刚愎自用的王邑再次拒绝。
刘秀到达郾县、定陵后,说服不敢出兵的绿林军守将,率精锐士卒万余驰援昆阳。刘秀深知这些兵力跟新莽军相比,差距还是太大,而且援军一定程度上被新莽军数量吓住,还不能完全发挥战斗力,于是他亲率步骑兵千余为先锋,竟然一路逼近到距离王邑大营四五里的地方严阵以待,鼓动将士拼死相战以求生。王邑自恃兵力雄厚,仅派数千人前来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回。此后,刘秀又灵活地率援军巧妙抓住战机,歼灭了几股新莽军,成功地鼓舞了士气,驱逐了士卒的畏敌情绪,使得新莽军摸不清虚实,战意消退,逃亡更多。刘秀见军心可用,便下令全军向王邑大营缓缓推进,做足兵力浩大的声势,自己亲领3000人敢死队悄悄渡过昆河(今河南叶县辉河),骤然袭击王邑大营。
王邑此时仍然刚愎自用,骄狂逼人,认为这是自己亲灭绿林军的良机,竟然下令大军各部将领留守大营,不得轻举妄动,没有命令不许出击,然后自己带着万余亲信部队迎战刘秀。结果,刘秀军置生死于度外,朝王邑中军拼死冲击。王邑的亲信部队战斗力不强,偏偏属下各部将拘于军令,不能出动,平时对王邑也多有不满,无人增援,导致王邑的亲信部队一时落于下风。昆阳城内绿林军见援兵到来,士气大振,主动遣精锐出城,从王邑军背后偷袭,王邑的亲信部队至此终于崩溃,几乎全军覆没。其他新莽军本来就士气低迷,见主将崩溃,不明绿林军虚实,当即溃散,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刘秀援军奇迹般解救了昆阳,击溃新莽军主力,缴获军需无数,绿林军实力大增,为此后攻克洛阳,西进推翻新莽王朝奠定基础。
结语
昆阳之战充分体现了刘秀出色的军事眼光,先与宛城等地友军呼应,使新莽军不能一心作战,然后冷静分析战局以稳固昆阳守军信心,坚持等待援军。率军驰援时,又身先士卒地凝聚军心,主动创造一连串小胜仗提升士气,进一步打击敌军,压迫敌军,迷惑敌军。最后决战时制造假象,误导敌人,然后率精锐一鼓作气,攻敌核心要害。新莽军本来实力占绝对优势,但主帅无能导致战场态势被动,接连受挫后不能及时整顿军心,加上新莽王朝已经是人心尽失,军无战意,这次看似运气不佳的偶然失败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必然因素。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