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是申论考试中最基本最首要的工作,正确理解题意、把握材料内容是作答的基础。在申论考试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考题应试的第一步就是阅读作答要求,通过对考题的审视、思考、分析,了解作答的基本要求,确定作答采用的方式、文体,从总体上明确作答的中心任务和立意方向,这就是审题。在《2010年国家一本通》中,申论部分就有很多教考生如何审题、如何阅读的内容。总体来说,审题工作应该能达到下面三个要求:
一是审题要全面。申论的题目一般都是半命题的,即有些内容作了要求,有些未做要求。接触到题目就要全方位审阅,既要看题目字面,又要思考题目所蕴含的内容,明确作答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例如,以 我市交通现状 写一篇报告,题目和文体都是做出了限制的,题目是 我市交通现状 、文体是报告,而具体内容和结构则是没有作出具体要求的。那么,对于这个题目的要求,我们应该从下面几方面把握:从报告的文体要求来把握,内容应包含现状陈述、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对策三部分;从申论考试规律、总体时间和几道问题的轻重关系来衡量,其他几道题都是小题,这道题放在最后,那么这就是 压轴戏 ,通常要做到1000字以上、1500字以下,再如,申论的最后还经常出现这样的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1200字。这道题就是字数是明确限制,文体和题目则未作限制,就要透过简单的题目文字表述,悉心揣摩题意,依据题意和材料确定适当的文体,一般写成普通议论文;如果想出奇制胜,在确有必要、符合材料内容、问题特点的条件下,可以写成公文等应用文体样式。
二是审题要细致。审题是作答的前提,题目的文字一定要看清楚,题目的含义一定要把握准确,不然作答就要偏离方向,甚至南辕北辙。这就要求审题时题目的一字一句都不能放过,要像过筛子,细细过滤,题目文字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审视;要像打探照灯,反复扫描,题目含义的每一个方面和角落都要触及,不能在自己的思考范围内留下关于题意的死角。审题时一定要细看、多看,确定无疑、确实有把握了,才可放下这道题去看别的题目。例如:2008年浙江申论大题是命题作文,题目是《蓝图》。所谓命题,把题目已经给你了,不可以再另行拟题,可有的考生就是没有把握题意,自拟了题目,如《共建大浙江,和谐谱新篇》之类,拟成了给定题目之外的文章标题,或是在 蓝图 之下,另拟了副标题,这都是错的,正确的做法也是唯一的作答策略 按照给定标题 蓝图 来写。不存在按题作文之外的其他作答途径,不存在 蓝图 之外的其他标题。
有些作答要求比较复杂的题目,审题尤须注意,如2005年山东 证人保护问题 ,试题(一)要求阅读给定资料1~10,请按照逻辑程序和方法将其资料排序,并编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摘要。作答要求包括两层:一是排序,二是编写摘要,许多考生排序和摘要工作都做了,得分却是0分。就是因为这些考生没有看清考试要求,给全部资料排了序、摘了要,在审题时却忽略了排序和摘要的对象是 资料1~10 ,这就南辕北辙了。同样,试题(二)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1~20,标注出7个关键词,并从中找出3个,做相关背景,字数不超过300字。这道题的作答对象是资料11~20,既不是全部资料,也不是1~10;其次,标注的关键词数量是7个,做背景的却是3个,也就是不用给全部7个关键词做,只要做其中3个的就可以了,如果做多了,一样要扣分。因此,审题要慎之又慎、细而又细,再细心都不为过,一定要确保严格符合题意要求,万无一失。
三是审题要深刻。审题时,看题目不能只看字面,真正的作答要求往往并不直接体现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而蕴含在语句的内部,要借助逻辑和事理剖析,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有时甚至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左右相关事物才能真正理解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因此,审题在细看几眼的基础上,还要想深一层,不能停留于文字表面的肤浅理解。例如2008年北京申论讲的是 行业自律与商品质量、价格 问题,作文题给出的条件是: 行业自律是非常必要的,但它不能解决商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的一切问题 ,只看题面,有的考生作文时就奔着 自律必要 去了,以 企业和行业组织必须加强自律 为立意,通篇都是在谈怎样加强自律,这就是审题不深,没有看到题目的实质。如前面已分析过的那样,自律必要性,只是话引子,给出的条件中还有这样一句:但它不能解决商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的一切问题。所以,文章的论述的重心在于自律以外的他律性措施。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律监督,吸收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建立全社会普遍有效的道德约束机制和整个市场普遍有效的质量价格优化机制等等,都属于他律措施,这些才是立论的中心和论证的重点。如何看准题意,正确地看到题目的内在要求?除了对试题文字语句的正确阅读之外,还要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原理、规律来进行理解和把握。仅以 自律不足以解决一切问题 为例,这句话本身就蕴含着要从外部寻求解决力量的暗示;同时,从事物原理出发,事物的正常发展既要有内力 自律,也要有外力 他律,在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下,事物才能向积极方向发展、转化,其中外部力量 准则、规范等的约束和引导,又比内力的作用要大,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按照这一哲学原理去理解题意、把握作答要求,那就不会停留于表面,也不会为文字所惑,而深入到题目的实质与内核。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