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的"对策"解答方法应对公务员申论对策题。
申论考试中,对策题无疑是出现频率高、占分比重大的一类重要题型,很多考生对对策题只停留在表面认识,难以根据材料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此,笔者将近年来申论考试中对策题的不同出题思路予以总结,并逐一解析答题思路,希望对考生的申论备考有所启发。
一、概括题中的“对策”题
这类题目虽然以“对策”的名义出现,实际上却是概括题中的一种,在题干中多以“概括**对策、比较**对策”等尾随概括题的标志性词语出现。考生在遇到此类题目时,不必过多考虑对策题的答题思路,首先要明确材料中针对该事件的对策都有哪些,按照阅读理解的答题法则把相关要点勾画出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作答即可。
【例1】2009年北京应届第一题:
“根据材料6、7、8的内容,比较分析新、韩、美三国提升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20分)要求:概括准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文字不超过300字。”
首先看题干,有“概括”两个字,可以判断这是一道概括题;然后看材料6、7、8,分别找出新、韩、美三国的做法,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抓住信息点,防止“空”、“碎”;最后作出必要的比较分析。总体来说,这类“对策”题要点一般都在材料中,细致把握即可,此外,这类“对策”题往往和分析题结合来考,以提高题目的难度,考生在列举总结信息点后一定要注意比较,看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二、提出对策题中的“对策”题
这类题目是申论考试对策题中最重要的类型,也是传统意义上“对策”题的指向所在。在申论试卷中看到的大多数“对策”题都属于此类。这类题目往往针对整篇材料(材料中讨论的主要问题)让考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措施。和前一类型不同的是,考生不仅要找出信息点,而且要根据一定的答题思路将对策予以梳理整合,华图教学中著名的“万能八条”理论和具体授课过程中不同教师针对对策题的提出思路,都可以给考生有效帮助。
【例2】
“假定你是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领导参考。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行文流畅,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30分)”
我们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将有关对策的做法和要点找出来之后,根据一定的思路,如机制体制、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等角度,整理归纳,分条作答。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目往往和“分析原因”题目结合出现,考生不妨根据原因找对策,也不失为一条有效方法。
三、综合分析题中的“对策”题
这类题目出题思路上基本同上,即根据课堂所授思路对材料相关做法进行归纳。所不同的是,这类题目出题点针对的不是整篇材料,而是材料中的某个具体段落,甚至某句话、某个行为,某个具体矛盾等。考生面对此种题型,一定要注意把材料中具体问题所指研究清楚,措施一定要具体可行。
【例3】(2009天津、陕西、湖北三省联考第三题)
“给定资料10”提到了英国主要通过行业自律解决网络管理问题。请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怎样提高网络媒体行业的自律水平。(20分)要求:联系实际,见解深刻,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例4】(2007北京社招第二题)
“就划线部分所提矛盾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切实可行,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20分)”
这类题目应对方法是:考生要注意所提对策要针对该小问题,依据材料做适当发挥,即直接可引用的就直接表述,间接的可以从问题的不良表现、错误做法、原因等方面转化,联系实际,紧靠政府态度倾向。答题思路上,依然可以参照对策题的几种思路进行梳理。
综上,笔者归纳的以上三种不同“对策”题仅仅是申论考试中最常见的三种不同形式,不能涵盖全部,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也不必刻意去划分到某种类型,还是要在掌握基本答题方法基础上吃透材料,理清思路,提出的对策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形成对材料相关信息的敏感和清晰的逻辑,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取得理想的成绩。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