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某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据此,我们可以知道:( )(2010年公务员联合考试题)
A、总经理是男性 B、已婚者中有男性
C、女员工中可能有未婚者 D、销售人员中有的已经结婚
解析:集合推理题。这一题如果运用逻辑技巧来解题的话,可能很费时甚至做错,类似这种概念很多且概念之间具有矛盾关系特征的,建议考生可以用画图方式解题,比如这道题,按照题目信息将图形画出以后可以直接看出答案就是C选项:
例2、如果你的住房是2006年以后的新建楼房,那就带有外墙保温层。可见(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题)
A、只有2006年以后新建的楼房才带有外墙保温层
B、所有2006年以后新建的楼房都带有外墙保温层
C、有些2006年以前新建的楼房也带有外墙保温层
D、所有2006年以前新建的楼房都不带有外墙保温层
解析:翻译推理题。这是2011年的安徽省考真题,看到如果…,那么…的句式,直接反应为充分条件:前推后;根据"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的推理技巧,可以直接锁定答案B。
例3、某中学的甲、乙、丙、丁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该中学的毕业班的前景进行推测。
甲说:"如果李宁能考上北大,那么王路也能考上北大"乙说:"我看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北大。"丙说:"不管王路能否考上北大,李宁都考不上北大。"丁说:"我看王路考不上北大,但李宁能考上北大。"结果表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说对了。据此我们可以得知( )(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题)
A、李宁考上了北大 B、李宁没有考上北大
C、王路考上了北大 D、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解析:真假判断题。做真假判断类题目,首先要找到题目中的矛盾信息。观察给定的四句话,可以发现甲和丁说的话是互相矛盾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因此我们判断出乙和丙说的就是假话,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
例4、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闻第四"。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2010年公务员联合考试题)
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官第五
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解析:排列组合题。观察题目给定的约束信息:"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而第二名这个名次很明显只有一个人猜的"小华第二",因此这个猜测只能是对的。因此答案就是C项。
例5、热天可能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200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题)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做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
解析:归纳推理题。归纳推理的首要解题原则就是"可能性优先",本题给定的前提是"热天可能使人烦躁不安",可能性前提只能推出可能性的结论,因此直接锁定答案B。
例6、据某知名房产中介机构统计,2010年9月份第二周全国十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并且与8月第二周相比上涨幅度更明显。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抑制,按照这种趋势发展,9月份或将创新政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虽然现在还不能确认楼市完全回暖,但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
A、炒房者将资金大量投入楼市
B、国家对楼价的调控手段不足
C、消费者对房子的购买热情没有减退
D、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
解析:前提假设类。前提假设类题型最常考的是搭桥的技巧,那么只要能够正确的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就行了。首先找出此题的论据:楼房成交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论点: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直接在二者之间搭桥,即是将楼房成交量和楼价之间建立联系,因此答案选择D。实际上,很多前提假设型的题目都可以用这一技巧快速正确的解题。
例7、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一些人根据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能够质疑上述结论?()(2011年公务员联合考试题)
A.有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
B.某国制造业不发达,该国经济一直动荡不安
C.有些国家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D.有些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经济并没有长期保持稳定
解析:削弱论证类。这一题考的比较综合,既用到翻译推理的技巧,也运用了论证类的解题技巧。观察论点的陈述特征,可知这是必要条件的一个典型表达,根据"P→Q的最强否定为P且非Q ",可以直接确定答案C。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