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智联招聘在其首页进行了在线调研,来自全国10648名职场人参与了调查,海归占调查人数的88.66%。其中海外进修2-3年的海归占到总人数的38.99%。
结果显示,对于企业的HR或者管理人士,在招聘时是否会优先考虑海归,66.12%的人表示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25.91%的人表示比较青睐海归,而不喜欢海归的HR和管理阶层为7.97%。此外,仅47.69%的海归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
如今,海归已不再是一种特殊身份和优势标签,他们一样面临着找工作难的困境。除了工作能力,雇主还很看重员工的软实力,如组织领导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语言能力等。而作为准海归的留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则需在走出校园前主动锻炼。
社团活动,提高思辨和处事能力
大学中的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软实力。华威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学会是英国华威大学的社团之一。今年3月,游斯彬凭借自己的能力被选为社团副主席和社团辩队的队长。
在组织辩队参赛、处理社团内部事务的过程中,他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来思考和引导自己的言行举止。游斯彬说,社团活动带给他最大的收获在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处事方式的改变。每遇到一件事,他都会往更深层的方向思考,而不只停留在表面。
“实践活动在提升留学生软实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做一个更好的定位和规划。”智联招聘人力资源总监高煜东说道。而游斯彬这种惯于深入思考的特点使他在实习中找到了自己的提升空间。
今年暑假在某银行实习期间,他作为实习生的任务是在大堂帮助客户填写信息单,但他不认为实习的工作就如此简单。“我观察正式员工的工作内容,学习他们并尝试向客户介绍基金和信用卡等业务。”在和客户的互动中,他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游斯彬在工作之余,还发现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例如每天早上,光临银行的客户较少,员工们都聚集在大厅,“这造成大厅内员工比客户多的混乱局面,给人以观感上的不良印象和管理上的错乱感。”他补充说。
社会实践,交流与认知双收获
除了社团活动,校外实践也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自身的平台。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朱家欣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她最大的收获来自于每周末给当地小朋友“讲解中国”的活动。
参与这一活动的的华人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们讲有关中国的各方面知识。“这个活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沟通交流能力。”朱家欣对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表示很自信,她认为,如果能够用自己的第二语言和孩子们很好地交流,那么今后她和成人的交流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
“在国内环境中,这种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并不多。”在这个过程中,她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并尝试从外国人的角度去观察和解读中国。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留学生们不仅挖掘了自己的潜质,提升了能力,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优势所在。高煜东指出,这恰是现在海归普遍缺乏的素质。只有积淀软实力,明确自身定位,学子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把握,从而使自己的留学经历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