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0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
1. 请将所给语段按书写格式工整地抄写在卷子上。(3分)
书籍是个秘密通道,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穿梭于古今未来,可以漫游于人类创造的无垠的精神空间。
2.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 chōng ____憬 ② quán_____释 ③ ōu____斗 ④ xī____利
⑤ 惊xiàn____ ⑥ xié____ 取 ⑦ dài____慢 ⑧pìn____ 请
3.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蓦地( ) ②纠葛( ) ③自诩( ) ④归省( )
⑤涟漪( ) ⑥摒弃( ) ⑦嘈杂( ) ⑧跻身( )
4. 完成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格。(2分)
5. 从下列每组词语中挑出一个加点字和所给读音不一样的词语。(2分)
①chǔ A. 处分 B. 处变不惊 C. 处置 D. 处所( )
②qiǎng A. 强词夺理 B. 强人所难 C. 倔强 D. 强迫 ( )
③lù A. 露面 B. 揭露 C. 露水 D. 露宿 ( )
④xià A. 吓唬 B. 恐吓 C. 惊吓 D. 吓人 ( )
6. 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 先自度其足(duó):量尺码。
B. 遽契其舟(qì):雕刻。
C. 宁信度,无自信也(nìng):宁可。
D. 反归取之(fǎn):同“返”,往返。
7. 按原文依次填空(6分)
①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③ 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 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⑤ 《郑人买履》中深刻表现郑国人固执、迂腐的句子□□□,□□□□。
⑥ 《刻舟求剑》中直接表达作者讽刺楚人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句子是□□□□,□□□□,□□□□,□□□□。
8. 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 为你打开一扇门。
②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③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地说话。
④ 如果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A. ①比喻②排比③拟人④设问
B. ①拟人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
C. ①比喻②排比③拟人④反问
D. ①拟人②排比③排比④设问
9. 下面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依次是(3分)
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 着、_____ 着、_____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情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
10. 根据下列句式仿写(2分)
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文学确是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0分)
二、阅读现代文,本题共有6小题,共18分。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 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 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shī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花白色)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 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
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 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bèi干粮)。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 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 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 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11.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家乡的炒米和焦屑。家家准备这种食品有什么用?从而看出家乡当时处于何种状况?(4分)
12. 文章开头引《板桥家书》的意义是什么?(2分)
13. 揣摩下列各组中的两句话,思考两句有何不同。(任选一组)(3分)
A组:①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
②炒米这东西不好吃。
B组:①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
②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是为了方便和应急。
14. 结合语境谈一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3分)
(1)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2)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15. “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你能猜出会议论什么吗?说说看。(3分)
16. “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从什么地方看出有“浪漫”的味道了?(3分)
三、阅读文言文,本题共有四小题,共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
18.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②徐喷以烟
1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0. 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1分)
21. 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哪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或情趣?(3分)
22. 写出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2分)
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60分)
我真棒!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虽然我们还很小,在父母的眼里我们还需要呵护和照顾,在老师的眼里我们还需要关心和指导,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理由说我真棒!生活中有很多令我们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往事。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字数在600—900。
【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略 抄写字迹工整1分;开头空两格1分;没有错别字1分。
2. (4分)
①憧 ②诠 ③ 殴 ④犀
⑤羡 ⑥撷 ⑦ 怠 ⑧聘
3.(4分)
①蓦地(mò) ②纠葛(gé) ③自诩(xǔ) ④归省(xǐng)
⑤涟漪(yī) ⑥摒弃(bìng) ⑦嘈杂(cáo) ⑧跻身(jī)
4.(2分)
5. (2分)①D ②C ③A ④B
6.(2分)D
7.(6分)
① 风正一帆悬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
③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 又恐琼楼玉宇
⑤ 宁信度,无自信也。 ⑥舟已行矣,而舟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8.(2分)C
9. (3分)深爱着 留意着 钟情着
10. (2分)略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0分)
二、阅读现代文,本题共有6小题,共18分。
11. 方便、应急。贫穷、动乱。(4分)
12. 有《板桥家书》引出家乡的炒米,更见这种家乡风俗是有历史的,更见作者对炒米的亲切和眷恋。(2分)
13. (3分)
A组:①句说炒米现在看实在是不好吃。但在当时,确实是家家少不了的食品。
②句只是说出了炒米不好吃。
14. (3分)
(1)写出儿时对炒米的那份亲切,可见炒米给贫困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温暖。
(2)写出了祖祖辈辈吃炒米,吃炒米既是当地的风俗,也突出了当时家庭的贫困和祖母的节俭。
15. 主要从朴素的节约意识和教子有方两个方面考虑即可。(3分)
16. 写出了少年不知愁滋味,“动乱”留给的记忆却是美好的,令人难忘的。(3分)
三、阅读文言文,本题共有四小题,共12分。
17. (2分)①强jiāng ②丘qiū
18.(2分)
①秋毫:比喻细小的事物。
②徐:慢慢的。
19. (2分)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响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翔。
20. (1分)物外之趣
21. (3分)两件事(略),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22. (2分)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60分)
(尊重中考的评分标准,酌情降一档。)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语文试卷 | 数学试卷 | 英语试卷 | 政治试卷 | 物理试卷 | 化学试卷 | 历史试卷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