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也是襄樊农业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一年来,在国家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多种自然灾害重发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完善的新形势下,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我们农委党委始终坚持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局,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持续增长这个主题,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克难勇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取得了农业全面增产、农民大幅增收的可喜成绩,农业农村经济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民收入高速增长。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28元,增幅达到10.3%,成为“九五”以来第三个高增长年份。二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再刷新高。粮食总产达到71.9亿斤,创“十五”以来最高水平,在全国粮食总产中的比重提升到0.73%,上升0.05个百分点。比上年增产6.2亿斤,超过了全省5.8亿斤的粮食总增量,占全国粮食增量的5%以上。棉花总产76.2万担、单产147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水果总产55万吨,增产8万吨。茶叶总产5600 吨,增产560吨。蔬菜总产239万吨,产值增5.5亿元。三是畜禽养殖产业比重攀升。战胜了重大动物疫病威胁和长达13个月的市场疲软双重风险,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422万头、39.3万头、87.5万只、5663万只,分别增长6.1%、1.3%、3%和7%,肉、蛋总产分别达到52.45万吨,15.85万吨,分别增长14.9%和0.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畜牧产业的规模养殖和健康养殖水平大大提升,新增市级以上养殖小区53个,建成县级养殖小区144个,培育养殖大户15773户,规模养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35%。四是标准化生产提速推进。种植业上大宗农产品的优质率进一步提高,品牌标识认证领域不断拓宽。水稻、小麦、棉花、油料四大作物主推品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72%、84%和70%,分别比上年增长16、7、13、8个百分点。主推品种面积比上年扩大76万亩次。新增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39个,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增加297万亩,同比增长1.25倍。五是培育新型农民步伐加快。以“阳光工程”为主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培育科技示范户”为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以赶科技大集、组织“三下乡”为主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累计培训农民60万人次。其中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8761万人,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27.96%。六是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累计争取中央、省级农业投资11794万元,比上年增长28.7%,实现自“九五”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以来的又一次大的突破。其中项目建设涉及到优粮工程、沃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板块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等5大类22个项目,争取中央资金2155万元,省级资金510万元,比年初2000万目标任务多争取665万元,为襄樊农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七是部门形象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整顿作风,创优环境,提升形象”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农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部门形象得到明显提升。今年4月,时隔35年未开的全国植保工作会在襄樊隆重召开,我市植保工作经验分别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先后被部、省、市通报表彰达30多次,其中全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病虫防治先进单位”,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阳光工程先进单位”,被省档案局授予“档案目标管理省特级”,成为全省农业系统地市州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圆满完成十二运会农运会健身秧歌比赛各项接待服务工作,并夺得四个第一的优异成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农业系统党的建设、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工会、纪检、共青团、妇联、老干部工作都取得显著进步,政务环境评价评议取得全市第7名的好成绩。
小编精心推荐
部门工作总结 | 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 部门年终工作总结 | 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