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历史是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来进行评判的,当我们把目光从孤立的“是非”中收回来,投放到当时具体的环境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吴三桂其实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山海关不过是区区小城,在清和大顺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下,绝对没有进行武装割据的可能,也就是说,吴三桂这一班人马要么投向大顺,要么投向清庭,绝对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而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选择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了,关里的大顺政权,虽然是汉人所建立,却没有表现出一个统御中原的政权应有的素质,军队进入北京城后大肆掠,尽失民心,官员只顾敛财索宝,不理政事,并且对明代官员一律处以重刑,而自己身为明朝重臣,尚未归降,家父就已琅珰入狱,自己的小老婆被人霸占,这样一个政权,又如何能够追随?
不错,在满汉尚未融为一家的当时,身为汉人的吴三桂理应为汉人政权效忠,就算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可吴三桂此时面临的却是同为汉人的李自成手中的屠刀,若去归顺,自己和手下的一帮弟兄必是凶多吉少,这让一个有血性的军人如何心甘?相比之下,关外的清政权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隆兴于东北边陲之地的清庭,在皇太极的手上几乎是以一种势如破竹的劲头飞速崛起,这个政权积极地接受中原文明,不断地招贤纳士,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将明朝为数众多的文武官员收归旗下。前朝将领在被俘虏之后,无论投降与否都会备受礼遇,一但归降则委以重任,恩宠有加,完全是一派任人唯贤的王道之风——巨大的反差,再加上接连遭遇的亡国之怨,囚父之仇,夺妻之恨,这选择实在是太容易做出来了,因此,吴三桂所做出的,也只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决定。
自古以来,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是中国的男人最无法忍受的事情,可吴三桂一下子全赶上了。到了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他的愤怒了,那根本就不单单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是为了父亲的性命、家人的遭遇和自己的尊严。在愤怒过后,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还要不要归降李自成。自己身为山海关总兵,身家所在乃是中原最后一道屏障,可就在自己未入京城、手中尚握有重兵之时,那李自成就敢如此行事,若进京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呢?恐怕已经不难想象了,老父救不出来,自己也要身陷囹圉。而且做为一个军人,他手下还有一帮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兄,难道要让这些有着生死之交的弟兄也都陷进这样的处境当中?这不是一个刚过三十、血气方兴的军人所能做出的选择。于是,吴三桂又率领部队杀奔回来,从李自成部将的手中夺回了山海关。在李自成大军出动要消灭他的情况下,他除了自杀就只能降清了。
罗嗦了半天,其实要说的只有一句:吴三桂所做出的是一个符合人性的选择。在只讲礼教不讲人性的古代,吴三桂背上一个千古骂名并不奇怪,可是到了今天,我们仍然以“千古罪人”或“无耻之徒”来评价他的话,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指责吴三桂的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处在吴三桂的那种情况,又会如何决择呢?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