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楼兰出土汉文木简与中文史籍对照,楼兰古城从公元330年之后逐渐消失。
自曹魏齐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隶属关系,这一时期是楼兰城发展的繁荣时期。
楼兰出土文物中所发现的年代最晚的木简,是记载有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纪年的木简。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于其下游的楼兰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西域长史府被迫迁移。
魏晋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屯田主要集中在楼兰、高昌、尼雅三地。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 “黄初元年【222】二月,鄯善、于阗、龟兹各遣使者奉献,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马可波罗《汉文文书》所收录的出土于楼兰的227号木简记有“口口口卒……楼兰耕种”的文字;简753号中也多次出现“大麦”、“禾”等农作物的名称,及类似于“将梁襄部见兵二十六人,小麦六十三亩,溉五十亩,禾一倾七十亩,筯五十亩,溉五十亩”的文字。汉简的这些记载,无疑表明当时曹魏王朝在楼兰的屯田有着相当的规模。
日本学者橘瑞超在楼兰探险所获汉文文书44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国内外史学界十分熟悉的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的信稿。李柏是前凉主张俊的部下,受命出任西域长史。其中一封文书是写给焉耆王龙熙的,文书出土地点为罗布泊入口处孔雀河的河畔。文书多处提到海头的地名,就是西域长史的治所。位于罗布泊西南。可见从魏晋到前凉时期,楼兰和海头两地都是新疆的屯田基地,西域长史专事管理西域屯田。前凉政权建立于公元317年。为了备战自存,前凉极为重视农业生产。317—327年间在楼兰屯田,330年后在海头屯田。原因是塔里木河改道,楼兰地区水源断绝。前凉政府被迫把西域都护府迁往海头。楼兰屯田废弃。海头距离楼兰50多公里。376年,前秦攻灭前凉,其后,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等政权在新疆的屯田基地在高昌,再没有在楼兰地区屯田。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约337一约422)西行取经,途经楼兰故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法显等五人与李浩所遣的使者一起告别在张掖遇到的宝云等人先行,穿越沙漠区。经过十七日的艰难旅行,到达鄯善国(即古楼兰国,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住在这里一个月,了解到这里流行小乘佛教,出家人都说天竺话,写天竺字。可见法显西游时消失的只是楼兰古城,而不是楼兰国。
2. 据《魏书》所载,公元448年。鄯善国灭亡。
东汉以后,西域经过长期的相互兼并,形成七国争雄的局面。鄯善国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鄯善国先后臣属曹魏、西晋、北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吐谷浑。前秦苻坚时期,鄯善王休密驮积极建议苻坚出兵西讨西域,甘为向导。382年,苻坚派吕光远征西域,休密驮为宁西将军,并为向导。420年,北凉攻灭西凉,鄯善王比龙到姑臧朝见沮渠蒙逊,西域各国纷纷向北凉称臣纳贡。439年,北魏攻灭北凉,北凉王沮渠蒙逊之子沮渠安国退保高昌,偏安一隅。448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北魏派大将万度归西征。万度归率领精骑五千,神速进兵鄯善。鄯善百姓布满田野,正在耕种放牧。万度归下令秋毫无犯,鄯善的将士和百姓深受感动,鄯善王真达也自动出城迎降。北魏指派韩拔为鄯善王,像内地一样实行郡县制治理,收取赋税。经历了600余年的鄯善国,至此灭亡。
3. 鄯善国在汉文史籍中最终消失是在唐初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之后,而楼兰人的外迁大约从公元5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
楼兰和鄯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以前称楼兰,以后改国名为鄯善,因楼兰国是鄯善国的前身,加之长期以来楼兰人的神秘面纱无法揭开,人们把鄯善国与楼兰国混为一谈的习惯由来已久。大量史料证明,楼兰古都扞泥城的消失不等于鄯善国的消亡。乃至于楼兰故地以及罗布泊西南的海头城消失都不能等同于鄯善国的消失。
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楼兰古城在东晋僧人法显西游之前就已经不见人烟。根据《魏书.西域传》中鄯善国、且末国的记载,从公元422年【太平真君三年】以后,鄯善国的民众逐渐南移,若羌与且末同为鄯善国的领地。此后在汉文史籍中,楼兰国的名称极为罕见。
南北朝以后,南迁若羌一带的楼兰人为了逃避鲜卑人和吐谷浑人的袭扰、奴役,逐步向西南迁移。厌哒匈奴人与吐谷浑人也曾激烈争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势力范围,在长期的战乱中,势单力薄的楼兰人或被裹挟、或被逼无奈四散到且末、于阗、罗布泊等塔里木河沿岸的海子、河叉等荒僻地带,靠打渔狩猎为生,顽强的生存繁衍下来。由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趋于衰落,西域地区极为混乱,北宋以后中原王朝与西域几乎隔绝,丝绸之路的商道主要经由塔里木盆地北缘,楼兰、鄯善地区的记载自然无以觅踪。
4. 战乱频仍是楼兰古国消失的主要原因。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楼兰、鄯善、于阗等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楼兰、鄯善国最终在吐蕃统治西域时期销声匿迹。
楼兰国、且末、于阗等国从北魏时期开始为鲜卑人、吐谷浑人占有,期间有柔然远征于阗;高车南征鄯善、于阗;北魏讨伐吐谷浑;厌哒匈奴东侵塔里木盆地;隋朝远征吐谷浑等战争。隋末唐初,吐谷浑有经历过突厥的洗劫,唐朝讨伐吐谷浑的远征。到唐初吐蕃迅速崛起,松赞干布死后,吐蕃人于663年攻灭吐谷浑,占领青海地区,势力逐渐扩大到塔里木盆地东南地区。到武则天时期,吐蕃已经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因而与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安史之乱”后,吐蕃人成了新疆地区的霸主。直到公元840年漠北回鹘亡国后,大批西迁到西域建立安西回鹘、高昌回鹘、葱岭回鹘等政权,吐蕃人才被驱逐出新疆地区。
从西域屯垦史考察,隋王朝将鄯善设为郡之后,大开屯田,前提是吐谷浑伏允王远遁,很可能逃至于阗国,隋王朝谪发轻罪徒为戍卒,充实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目的是为了防御吐谷浑卷土重来。从608年隋朝设立鄯善郡开始,到618年隋朝灭亡为止,鄯善国的屯田前后不过10年时间,隋末吐谷浑复归旧地。吐谷浑本是游牧民族,史籍中未见吐谷浑人从事农业的记载,到时擅长游牧。并以“多善马、出良马”著称。吐谷浑人占据鄯善、且末长达二百多年,中唐以后是吐蕃人统有吐谷浑旧地。唐代初期,在新疆南疆地区的屯垦区,仅有西州【吐鲁番市东南】、焉耆、乌垒【今轮台县东】、龟兹、疏勒、于阗六地。
唐代经过平定吐谷浑叛乱,以及吐谷浑与吐蕃的战乱,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南缘成为吐蕃统治区后,楼兰、鄯善都不见经传,于阗成为人口集中地。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新疆陷入分裂割据和宗教战争,屯垦自然废弛。直到元代,为了保证军粮供应,且末【阇廛】成为屯田区之一。这与蒙古人统治西域和青藏高原的基本条件相关。《魏书》所载:“真君三年【442】,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率国人之半奔且末,后役属鄯善。”由此不难看出,从北魏讨伐吐谷浑可汗慕利延时起,鄯善人就开始向且末以南迁徙的趋向轨迹。至唐朝初年李靖、契獘何力率军远征吐谷浑时,楼兰、鄯善都已不见踪迹。由此足以断定,战乱是楼兰古国消失的主要原因。史料显示,吐谷浑人的主要活动地在青海湖周围,于阗是吐谷浑人失势时期退居固守的大后方。因此,鄯善、且末一带只不过是吐谷浑等游牧民族相互争战的中转站。楼兰鄯善国的消失在所难免。
5. 《大唐西域记》中于阗国的建国传奇与《魏书》相关记载的巧合。
《大唐西域记》中瞿萨旦那国中所记载的匈奴人侵扰该国边城,当是厌哒匈奴人;于阗国王与东来的某国王子所部大战,被东方来的君主战败,两国风俗教化互不相同,但都是信奉佛教,当是吐谷浑可汗慕利延败走鄯善,攻灭于阗国,扶立新王,于阗成为吐谷浑人的大后方。于阗王国的灭亡时间,对照《魏书》所载,时在公元436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
据《大唐西域记》里关于阗国的建国传说:原来的于阗国王是阿育王时期辅政大臣,不幸遭到阿育王的驱逐迫害,因而举族搬迁,越过昆仑山北麓,在于阗一带建立国家的释迦族国王,东来争战获胜,最终征服于阗的新国王原来也是遭到贬谪流放的王子,其故事脉络与《魏书》所载吐谷浑可汗慕利延败走鄯善,攻灭于阗国极为相似。不能吻合的就是阿育王所在的孔雀王朝与北魏的时代相差甚远。相对《魏书》等史籍所载史实而言,时隔200多年后玄奘所闻所述的故事,不过是多了些神秘的宗教传奇色彩。
吐谷浑人的宗教信仰最初崇尚原始巫术,遇事占卜,祭把山川、日月。至慕利延(436~452年在位)后期,受周围诸民族影响,逐渐信奉佛教。世子琼对从西域返回的高僧慧览极为敬崇,“遣使并资财,令于蜀(成都)立左军寺。览即居之”。这些记载与《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瞿萨旦那国所记载的两国风俗教化不同相吻合。《大唐西域记》所载瞿萨旦那国传说东来的君主年老时没有子女,害怕断了宗族血脉,就前往毗迦沙门天神庙祈祷请嗣,拜佛求子如愿以偿。毗沙门天神所赐的男婴长大后智勇非凡,前所未有,其国风俗教化传播很远,很得人心。天神所赐男婴的后代世袭国君,代代传承的故事,与吐谷浑可汗世系对照似曾相识。
据《晋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始祖对乙那楼说:“先公称卜筮之言。”可见吐谷浑原先信仰萨满教,后来改信佛教。据法显《佛国记》中所载,吐谷浑人使用天竺语言,信奉小乘佛教。另据《高僧传》卷12记载,释慧览入西域,回程自于阗东返,路径“河南,河南吐谷浑慕利延世子琼等敬览德闻,遣使并赍财,令于蜀立右军寺,览即居之。”至拾寅继位,《梁书》已记曰:“国内有佛法。”又记天监十三年【514】“表于益州立九层佛塔,诏许焉。” 足见吐谷浑人改宗佛教是自太平真君六年【445】慕利延西征于阗之后,佛教才开始传入吐谷浑。于阗人始终小乘佛教兴盛,与法显所述吐谷浑人信奉小乘佛教十分吻合。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