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灭项羽后,“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当时许多人认为曹参功劳最大,应排功臣第一位。将领鄂千秋认为应列萧何为第一:萧何管理刘邦后勤,周转粮草,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萧何在刘邦于外征战时,辅佐太子,扼守关中,建立了稳固的后方大本营,即使刘邦在外一败再败,因为有了稳定的后方根据地,才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东山再起。刘邦的想法和鄂千秋相符,列萧何为功臣第一,即十八侯的第一位,并因此重赏鄂千秋,封他为安平侯。
汉初按功劳大小,封的“十八侯”依次是“萧何、曹参、张熬、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
韩信不在里面情有可原,因为韩信被封楚王,地位在这些人之上。而被封留侯的张良,被封曲逆侯的陈平不在里面,则有些令人疑惑了。
南宋人陈埴(朱熹弟子,别号“潜室先生”)分析:汉封功臣,其盟誓辞曰“非军功不侯”。于军功中又立最重三件事,一曰从起丰沛(应加上“砀”),二曰从入关破秦,三曰从定三秦。十八侯位次,全分于此。良、平皆后附,故不得与。又,良、平皆帷幄谋议,不履行阵,所以让军伐(军功)居先。
陈埴的分析,前半部分有理,十八侯中,都是早年跟随刘邦,在丰沛砀等地起兵的元老,是刘邦部队中的中坚力量(此十八人中的一些史籍记载不祥,还有一部分,据当代人考证,是吕氏部将)而张良、陈平是半路出家参加刘邦大军的。但陈埴认为张良、陈平只是参谋角色,没有冲锋陷阵,军功不显,那就有失偏颇了。
即使刘邦本人,也深知谋士和将军都是自己不可或缺人才,甚至,谋士的地位比将军还重要。《史记》记载,刘邦定萧何为功臣第一后,诸位将军不服气: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刘邦将武将们比喻成打猎时的狗,而将萧何等谋士比喻成猎人,可见他对谋士地位的认可。
历史上象张良这样立下赫赫功劳,却得不到应有封赏人还有一些,如东汉初年的伏波将军马援,有很大战功,却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汉明帝在南宫云台陈列二十八战将画像),明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被封诚意伯,和徐达等人“生封公死封王”相比,爵位明显低了很多。以公道而论,这些人功高爵低,是受了不公正待遇,但张良、陈平二位,直到死,都没有什么怨言,这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