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读史叹诸葛

字典 |

2012-11-30 01:10

|

推荐访问

中考历史

【 liuxuequn.com - 中考历史 】


  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我辈冥顽草莽,千年后得与老杜共满襟泣泪,悲之乎?概之乎?快之乎?

  近来多有才俊,欲将诸葛活活钉死在互联网上,剥皮抽筋。其景不忍睹,其情寒彻骨。网上对诸葛的非议,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认为他在早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的成功,更多依靠法正等人;第二关羽死后未能及时劝阻刘备伐吴,导致蜀汉一蹶不振;第三连年对曹魏用兵,使蜀汉集弱而亡。

  从刘备身上看诸葛亮的政治斗争才华:

  刘备出道时火气不小,鞭督邮多少显出些英雄气概,依附公孙瓒,渐渐有了些势力,赚了些口碑,也颇能收拢下层人物的人心。后从陶谦那里拣了徐州这个大便宜,“州殷富,户口百万”,与他后来所得的益州不相上下。徐州虽不如益州一般占据地利优势,在地理上却也东临大海,南有长江天堑,北有孔融可以为援,只须挡住西面的吕布,便可立足,同样进可攻退可守,理当成为他发家的资本。然刘备内不能举贤用能,外不能修兵戎,被一个泛泛之辈吕布捣毁,实在是不敢恭维。反观比他略早的曹操,以一块四面露风的许都为根据,一面广收良才,一面大胆地以攻代守,内修文法,外治武功,挟天子以令诸侯,雄才伟略,意气风发,优劣高下,不判自明。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刘备本人除了“仁厚”那一套老掉牙的东西之外,既没有表现出长远的战略眼光,也没有表现敏锐的战术头脑,颠沛流离,惨不忍睹,只能一次一次毫无目的地去依附他人。甚至在曹营中勾结王子服等人谋划毫无意义的叛乱政变,连投机分子都当不来,说他愚蠢都不为过。

  得了诸葛亮之后,刘备事业蓁蓁日上,这是巧合吗?可信史书中关于诸葛亮前半生的详尽记载并不多,就如同天文学上的黑洞,我们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通过观测与之“伴舞”的发光星体运动,来分析黑洞本身。同理如果需要从文字记载的背后读到孔明,可以直接从与孔明关系最密切的刘备身上寻找。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定下了取荆、益二州,与孙曹鼎足的战略方针,其后数十年,刘备便坚定地贯彻这一战略方针。赤壁之战后,孙刘瓜分荆州,孙刘联盟表面和睦,实际上相互勾心斗角,只因为忌惮曹操,双方都不敢撕破脸皮。“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孙吴方面时刻欲杀刘备而后快,但如果急于与刘备火拼,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于是向刘备提出借道荆州取西川,“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这种做法与日后刘备借御张鲁灭刘璋的手段如出一辄。东吴方面的算盘,无非是名正言顺调动大军进入刘备的地盘,然后抓机会趁其不备突然袭击消灭之;如果刘备戒备森严,也可以让他提供粮草军姿甚至兵员,攻破儒弱的刘璋。到时候孙吴实力大增,连曹操都可以不怕,刘备夹在中间是死是活就由不得他了。

  这无疑是要了刘备的命根子,看看他是如何表演的吧。孙权跟他说:“刘璋太弱,肯定守不住益州,如果益州被曹操得了,那么荆州也就岌岌可危,所以我们应该先取刘璋,再取张鲁,统一南方以后就是十个曹操也不用怕了。”这话说得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措辞上均无可挑剔。刘备先回答益州地富名强,足以自守;然后问他你劳师远征,要是拿不下怎么办?接着又威胁说曹操在赤壁失利以后,随时都惦记着找你东吴报仇;而后又指责孙权无故与同盟自相残杀,成心让曹操坐收渔利;之后又摆出一副大道理的架势,说我和刘璋同为汉朝宗室,我们是兄弟手足,时时不忘匡复,孙权也是汉臣,当然不能反驳;最后撒泼说你们要是敢打刘璋,我就散了发到深山里去,不失信于天下。这一翻调调唱得孙权无话可说,同时刘备派亲信将领屯兵重镇,摆出架势给孙权看:你要是来打我,我就跟你死磕,你要是敢走我地盘去打刘璋,我就断了你的后路。孙权无奈,只得作罢。恰好周瑜病故,孙权即使想硬来也没人可用。这一出表演,充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老辣政治家的脸嘴,这些正是以前刘备所不具备的。

  刘璋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白痴,居然引狼入室。刘备在谋西川之前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其中非常重要一步是笼络象张松、法正这样的战胜贩子。张松没能引起曹操的重视,倒是被诸葛亮一眼看中,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诸葛的水平。一旦进入西川,他便随时都在等待机会和刘璋闹翻,当孙权提出让他回兵抗曹时,他立刻抓住机会,要刘璋出兵出粮送他打道回附,这明摆着就是讹诈,刘璋怎么会肯?于是趁机与刘璋撕破脸皮,恰恰在此时张松败露,怎么就会这么恰好呢?史书没有记载,鬼才知道这背后有什么手脚。

  如此高超、阴狠的政治手腕,刘备仿佛换了一个人,再不是以前那个龌龊刘备,除了打仗的本事以外,他变得比曹操还精还狠。这只能说明有人深深影响了他,让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谁能影响他呢?只能是他最信赖最亲密的人。一一寻找他身边的人发现,这个人就是诸葛亮。先,是“如鱼得水”;然后拜为军师中郎将;后得庞统,“大器之”,却“亲待亚于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刘备入川,将自己多年一点老底——荆州交给诸葛亮,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甚至到了依赖的地步;后庞统死,无人可用,只得急召诸葛亮入川。是诸葛亮影响并改变了刘备,是刘备身上使人深刻感受到了孔明在错综复杂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高超手段,令人发指而又叹服。

  诸葛亮的政治思想:

  自汉武罢黜百家之后,儒家思想开始统治中国,经历数百年至东汉末年,董仲书等人所推崇的儒术渐渐显露出弊端。对人的评价仅仅局限于虚伪的孝义,不注重多方面的才能,至使上层社会落入一批庸人手中。另一方面士族豪强在经济上兼并土地,政治上压制中下层人物的发展,试图垄断国家机器,整个社会并入膏肓。三国时期虽然战乱纷飞,客观上促进了中下层人才向上的攀爬,但总体上社会仍然处在打着儒家旗号的士族豪强控制之下。

  诸葛亮注重重新吸收法家的法制理论,儒法并重,思想自成一家。

  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有人以次认为诸葛亮又在兴秦人法度,对百姓残酷。其实不然,此处“怨叹者”并非黎民百姓,而是“蜀土人士”,这些人“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可见,诸葛亮的法度直指当道的士族豪强。针对反对者提出的应效仿汉高祖约法三章做法,与民休息,收拢人心的主张,诸葛亮认为秦人法度太过苛刻,才导致民怨而反,高祖所为,不过是收拢人心。他非常清醒地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弊端:“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对上层士族阶层必须“威之以法,限之以爵”,不能纵容他们继续扩大兼并与压制。他用严峻的法制来削弱、限制士族,同时也保障了中下层人士的政治经济利益。对广大平民阶层,他主张“政以安民为本”,重举德政。由于当时处在战争时期,不可能制定稳定统一的赋税政策,他的采取了稳定农业,鼓励农桑的做法,修缮都江堰,鼓励蜀锦生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发展优势经济项目),积极与东吴通商,用奢华的消费品换取战略物资。他的思想集儒家与法家于一身,又注重处理具体的政治问题,即使放在今天,也可以算得上是先进。

  可惜诸葛亮没有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理想,如果蜀汉能够改写历史的话,相信今日之中国,乃至今日之世界,必是另一翻景象。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诸葛亮在三分天下以前的战略思想,即隆中对所言: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实现三分这第一步战略步骤以后,下一步如何走?

  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以后,曹刘形式已经发生了逆转,三足中优势一足已经从曹操方面转到了刘备方面,孙刘联盟变成了孙曹联盟。此时蜀汉面对者比原先更大困难,是出陇右逐鹿中原,还是沿江而下吞并东吴?早在赤壁之战后,孙吴方面就作出了解说。即统一南方,后图北方。北方地势开阔,不易一举吞并,只宜蚕食。而南方地理上相对分散,容易各个击破。统一南方后,不仅在物质力量上对曹魏占有优势,使其转入被动,而且在地理对曹魏形成自东南至西北的半包围状态。南有长江天险,西有秦岭为屏障,易守难攻。出兵北伐时可以选择西路出陇右,直逼长安;东路出江东,进犯合肥,使许都门户洞开;中路出荆襄,威胁洛阳。是以刘备伐吴,众人皆反对,唯有诸葛不动声色。

  孙吴初得荆州,立足未稳,依旧依靠江东老本,蜀汉虽然遭受了失败,然元气未损,天平依旧向蜀汉倾斜,此时顺江东下,一举收复荆州,吞并东吴。战机不可贻误,误了战机则孙吴在荆州站稳脚跟,再欲加兵则难;且为关羽报仇,师出有名,正是伐吴良机。可惜刘备功败垂成,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难怪老杜感叹:“遗恨失吞吴。”从此鼎立的重心有转到了北方,新一轮的吴蜀联合形成。在经历惨痛失败后,诸葛亮采取了先对后方(南中)用兵,稳固住根据地,争取一些局部性的胜利,用来检验新组建的军队。这与曹操兵败赤壁后回头平定马超策略不谋而合,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祁山,魏天水诸郡降,惊震关中。诸葛亮以弱伐强,广遭非议。时东吴据江东、荆襄;蜀汉仅占益州、汉中两地,三足中势力最弱;而曹魏占据关中、河北、河南三个传统发达地域,东至渤海,北定乌桓取胡人为援,总体实力超过吴蜀两国之和。是以定下策略:“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策略,北方地广人稠,文明发达,只要不出现意外,吴蜀迟早被各个击破。以其坐以待毙,不如积极采取行动,寄希望于军事上的胜利来平衡综合实力上的不足。此时也存在伐吴与伐魏的选择,曹魏如虎狼,时时不忘南侵,东吴但求自保。是以伐魏,则吴可以为援;伐吴,则魏非但不援,甚至反遭其害。

  古伽太基名将汉尼拔也试图运用这一策略对抗日益强大的罗马共和国,与诸葛亮伐魏相似。汉尼拔清醒地认识到罗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拥有一群庞大盟友,要击败罗马,必须瓦解罗马与其盟友们之间的同盟关系。军事上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能动摇敌人的根据,敌人一定会卷土重来,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通过不断地军事胜利,持续打击敌人生存的根本,才能取得最终的决定性胜利。汉尼拔希望在战争中逐渐瓦解罗马的盟国,使其倒向伽太基一边,在物质力量上形成对罗马的优势;诸葛亮希望通过在曹魏的土地上与其主力展开决战,逐渐消耗对方的实力,蚕食对方土地,同样希望形成在物质力量的对敌优势。汉尼拔不肯用险进攻罗马城,诸葛亮不肯用险出子午谷袭击长安,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的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事情反过来又会如何?历史没有允许他们反过来,也无从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用险成功,也只能是搅乱局面,使事态复杂化,而不能立刻产生决定性的后果。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机最好,准备也充分。韩信下井径击赵,走的也是相似路线,韩信在粮草、兵员等方面都不如诸葛亮。赵广安君认为韩信的军队“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建议一面“奇兵三万人,从闲道绝其辎重”,一面“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然后“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出十日,韩信必败。韩信“知其(广武君之策)不用,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诸葛亮的对手,正是用了广武君之策,张郃直奔街亭,试图断敌粮道,听说诸葛亮派重兵把守街亭,“郃大惊”。可惜马谡违背诸葛法度,“依阻南山,不下据城”,被张郃击破,第一次北伐夭折。此后数次,曹魏有了防范,从此北伐注定徒劳无功。然不伐魏,无异于坐以待毙,伐魏,尚有一线生机,哪怕国势日衰,这条路线也必须坚持,只可惜对手不是成安君,而是曹真、司马懿等能人。后至姜维急功冒进,已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奈何。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

  诸葛亮用兵时,蜀汉已是强弩之末,人丁不旺,将才凋零。兵家五事,曰:道、天、地、将、法。汉室暗弱,不如魏之勃发,以暗弱之名伐勃发之国,是失道;中国兴盛,益州疲敝,是失天;西出陇右,山高道阻,魏人择险据守,是失地;蜀中无将,是失将。五事四失,唯有兴法,迫在眉睫。欲用兵,先治军。诸葛治军,讲究赏罚分明,强调主将与部下之间的团队合作关系。谋略时集思广益,行事时成则俱荣,败则同罪。孔明重视单个士兵的作战能力,治戎讲武,提高士兵的训练水平,又善于研究并改良武器,使用先进武器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也强调士兵之间阵型、队型的协调统一,进退有序,为此作八阵图。

  诸葛亮讲究后勤保障,军资粮草皆由己出。兵法云: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怎么读怎么象孙子在预言诸葛亮,而且如此之切肤,另人叹服。诸葛亮不能因粮于敌,以战养战,是因为对手采取深沟高垒,坚壁清野的战术,实在无敌粮可因。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用木牛流马运粮;强行攻城,试图占据据点;最后干脆临阵屯垦。几经周折,无良策,徒劳无功,身死军中。

  诸葛用兵谨慎,事不成,则全身而退。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在双方都以不可胜待可胜的对峙过程中,蜀国“道险运艰”的致命弱点决定他不可能与对手长期对峙。蒋碗提出“多作舟船,由汉、沔袭魏兴、上庸”的路线被以“如不克捷,还路甚难”为由否定,在今天看来,以其在祁山一次次重复出兵、粮尽、退兵的循环,不如换个方向一试,成败或未可知。诸葛亮用兵非神,却也无可厚非,陈寿对其评价算是中肯。

  诸葛亮用人之道:

  诸葛所器重者蒋琬、费祎、姜维、马谡等人。蒋琬任广都长时“众事不理,时又沉醉”,被刘备逮个正着,欲杀。诸葛亮认为不该因为小过失而误大才,因而劝阻刘备。费祎与蒋琬在才能、政见上相似,以为魏国实力强大,能贯彻联吴抗魏策略,并提出先催其之党的策略,屏弃了诸葛亮频频劳师北伐的做法,使蜀汉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姜维则在很多方面上都更象诸葛亮,为人方面公而忘私,政治上坚持北伐,但他在威望、才能方面不能与诸葛亮相比,老对手邓艾同样是能人,使他的北伐更加惨淡。马谡在平南中与第一次北伐初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眼光,其见解与诸葛亮相似,是诸葛亮亲信,误用此人,是诸葛一生最大用人失败。综观以上几人,诸葛亮用人,喜欢用与自己见解相似之辈,如此用人或有可商榷的地方,但蜀汉弱小,需要政治上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总体思路应该不错。

  在蜀汉强盛时,诸葛亮也表现出唯才是用的气度。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飧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希望诸葛亮出面跟刘备说说,诸葛亮以为:“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后刘备伐吴倾覆,诸葛亮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孔明用人,开诚布公,先法后理,先理后情。罢黜李严,复用其子,使李氏伏法而感戴,孔明卒,李严闻之亦卒,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孔明死后,蜀汉便失去了这种精诚团结的精神,天时、地利、人和丧失怠尽,亡无日矣!呜呼!试问天下为相者孰人能出其右?可怜文表风流,终随流水东去,至今唯有祠前古柏,槛外明月。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历史网的资讯,请访问: 云南中考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726142.html
延伸阅读
坚持“复习”;放宽“心态”;积极“面对”;获得“成果”!不懈追求,便是成功!祝愿你:大获全功,“金榜题名”!留学群中考栏目为大家提供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
2019-06-15
2019年中考,愿你能够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赋,珍惜每一刻学习的机会,保持着轻松镇定的心态,怀抱着远大的梦想,写出优秀的文章与答案,那么便一定可以收获成功的未来。留学群中考频道为大
2019-06-15
态度决定一切,在中考之中要重视一切的细节,大家才能距离美好的未来更进一步。下面是留学群中考栏目为您整理的“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进来了解一下吧!2019年四川
2019-06-15
刚刚经历了这么一场紧张的考试,走出了那压抑的考场。留学群中考频道为您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更多中考资讯敬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
2019-06-15
今年的中考已经落幕了,许多的考试真题和解答也已经公布了,留学群中考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估分。更多中考分数线、中考成绩查询
2019-06-15
中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历史现代史启示类题型,一起来看看吧!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中考历史现代史启示类题型现代史内容的感想1、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有什么
2018-11-05
你想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吗?小编为您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现代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到您!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2019年中
2018-11-13
你准备好考试了么?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近现代探索史的感想”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帮到您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近现代探索
2018-11-07
中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历史高频考点盘点,一起来看看吧!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中考历史高频考点盘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两种制度:分
2018-11-05
小编精心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内容答题公式》,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的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内容答题公式历史内容即客观
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