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古籍中黄河河源出自昆仑山是昆仑神话吗?

字典 |

2012-12-03 00:16

|

推荐访问

中考历史

【 liuxuequn.com - 中考历史 】


  众所周知,古今认同——中华版图西高东低,而横贯于中华版图西部的昆仑山脉,则无疑撑起了中华山川的脊梁。昆仑山同时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古籍中所谓“河出昆仑”绝非想象或杜撰。当然,昆仑山也是我国先秦时代昆仑神话的地缘载体。鲁迅先生谈到昆仑神话时,明确指出:“其最为世人所知并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在这里,鲁迅把昆仑山与西王母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认同了其常被引为“故实”的观念。

  查对“昆仑”一词作字义诠释的各种说法,古今中外皆有,然以近代和现代的学者居多,尤以汉语文化圈的海外学者居多。再察考这些学者,很少有亲临青海境内考察者。综合这类说法,虽五花八门,各有奇论,细加梳理,大约有如下几种:

  “天形”说。持天形说法的有古代的学者扬雄和现代的学者朱芳圃和萧兵。扬雄在《太玄经》中认为“昆仑者,天象之大也。”又云“昆仑天形。”从这种昆仑即天形的观点出发,朱芳圃先生认为“以其高言之,谓之天山,以其形言之,谓之昆仑。”萧兵先生发挥了这种思路,他认为,神话中昆仑山的形制(圆)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宇宙模式的翻版。

  “葫芦”说。持此说的有闻一多等现代著名学者,他们认为,葫芦与昆仑为音转关系,因为葫芦是圆的,昆仑也是圆的。其考证中国远古的创世者伏羲女娲的本义应为葫芦或瓜,大洪水袭来时,兄妹二人避难于葫芦之中亦即避难于昆仑山。应该说,此种考证有其说文解字方面的意义,但仍然只是昆仑的字义上进行着经院式的推测。

  “蛤蟆”说。持此说的仍以闻一多为代表,他们认为,瓜和蛙都是女娲的外部形象体现,都和圆形相近,其圆大的腹部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那么,蛙亦可称作昆仑。刘夫德先生更认为,昆仑之丘意即蛤蟆之丘,其地为华夏上古蛙族居所。这一说法仍没有超出葫芦说的框架,虽有别义,但还是在字义上兜圈子。

  “窟窿”说。此说亦源自闻一多,他认为窟窿亦是昆仑的音转。并推测认为,《山海经》说西王母“穴处”,穴即洞也,可见与窟窿同。照这种推测,昆仑山和洞穴同为一义了,实在有些奇思妙想。

  “浑黑”说。持此说有杨献益、何新等先生,他们考证唐宋时代多将肤黑的域外人称为黑山。应该说,这样一种就字义的古今印证推测,似乎是与昆仑的原义愈走愈远了。

  “母体”说。此说以现代学者蔡大成和吕薇为代表。他们认为昆仑是母体象征,亦是天的象征。古时洪水,伏羲女娲躲至昆仑亦是躲至母体。而洪水泛滥亦是母体破而胎出的隐喻,以此证明“河出昆仑”意为混沌初开人类降生的形象说法。应该说,此种观点就昆仑神话而言有其道理,但若就地理昆仑而言,则难以辩通。

  中国古籍《山海经》里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禹本纪》中认为“河出昆仑”。如果我们承认,以上两部古籍当为出现昆仑一词的最早记载,那么,我们就该承认,要真正弄清昆仑的意义,一定得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说到昆仑,那就必须把昆仑和大山联系在一起来谈;二是若说到昆仑山,就必须把西王母和昆仑山联系起来谈;三是若说到昆仑山就必须联系到“河出昆仑”这一事实。否则,就昆仑而言昆仑,必会陷入望文生义的文字考证游戏。

  就现实地理学与古籍印证而言,“河出昆仑”——黄河的确发源于昆仑东段的巴颜喀拉山。再印证古籍中“禹导河积石”,积石峡谷乃现今青海循化县的积石峡,也确系昆仑东段的余脉。至于西王母,据现代民俗民族学与考古文物的印证,她原系昆仑山区包括今日的祁连山南脉一隅的古羌人部落女王,并非子虚乌有的人物。

  查《山海经》中说到的西王母邦所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其大致情况与青海境内的现实地理相当吻合。西海当指青海湖,流沙在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赤水当指今共和县境内的恰卜恰河,黑水无疑是发源于祁连南脉后又流入河西走廊的黑河。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山海经》的撰稿者对昆仑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描述,是相当明晰并相当准确的。再说到昆仑丘,按“丘”的原义当是四面高中间低,而今日的青海腹地包括青海湖在内,恰是夹在南昆仑北祁连东日月山西当金山之间——把这块地方称为昆仑之丘,不是恰切而符合古今实际吗?

  《史记·大宛列传》中有张骞奏明汉武帝的河源介绍:“于田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底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当代人会看得明白,张骞考察黄河源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现今的帕米尔高原,即大范围的昆仑山西段,所以他看到的绝非河源,河源应在昆仑山东段的青海境内。然而从大昆仑的概念出发,汉武帝最终还是按秦以前传下来的图示,将河源地点定名为昆仑。应该说,这个定点就大地而言勉强可通,就具体小地形而言确有误差,其误差当在1300公里以上。

  司马迁之后的史学家班固在撰著《汉书·地理志》时竟没有采用张骞的河源在于田以南的说法,而是按照《禹贡》中“织皮昆仑”的指向和《山海经》中昆仑之丘的方位,明确地把昆仑置于金城郡临羌县以西:“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弱水,昆仑山祠。”晋代学者郭璞在《汉书·地理志》临羌县条目下加一注释云:临羌县“西有西王母石窟、仙海、盐池、有弱水,昆仑山祠。到大唐而大昆仑出焉。”

  这两段记述相互印证,方位清晰,点面交合,可以说把昆仑的地理位置指的明明白白,并将小昆仑与大昆仑的来龙去脉也表述得清清楚楚。查汉代金城郡治当指现今的青海民和县下川口,当时称允吾。临羌县系指现今的青海湟源县。仙海亦称鲜海,为今日之青海湖。盐池当指今日之茶卡盐湖。湟水发源于青海湖西北的海晏县,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东流至兰州市红古区入黄河。至于弱水其意为水涣散无力不能负芥,当指青海湖东岸日月山向西注入青海湖的倒淌河,其河似小溪,类季节河,水量浅且狭,无以载舟,故称弱水。而西王母石窟,昆仑山祠,均在青海湖西北的夏格日山和青海湖西南的希里沟一带有所发现。

  如此看来,这里所点明的昆仑恰指环湖地区的夏格日山、托来山、大通山、祁连南山、天峻山等,此为古昆仑,亦称小昆仑。而郭璞所说的“至大唐,则大昆仑出焉”,当是指昆仑东段巴颜喀拉山,那里确系黄河源之域。若比照《禹本纪》中河出昆仑,其高3500里,今日之巴颜喀拉山海拔当在5800公尺,环湖诸山亦在3800公尺以上,以古人对海拔高度的测量局限性,应该说已经差不多了。

  另据东汉时《论衡·恢国篇》载:“金城塞外,羌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窟,因为西海郡。”这里有两点史实需要重视,一是王莽时将原属羌人的青海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二是羌人当时的居地明确属于上古时代的西王母之邦,不然就无法解释其地何以有西王母石室了。

  又据郦道元的《水经注》湟水条:“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南有湟水出塞外,东迳西王母石室,石釜,西海,盐池北。”与 前引文相比,此处又多了一个石釜,可见西王母在该地的历史遗存甚多,也极著名。 《水经注》是公认的地理信史,其对昆仑地望与西王母之邦的记述当为可信。(作者:马文庆)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历史网的资讯,请访问: 安徽中考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728158.html
延伸阅读
坚持“复习”;放宽“心态”;积极“面对”;获得“成果”!不懈追求,便是成功!祝愿你:大获全功,“金榜题名”!留学群中考栏目为大家提供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
2019-06-15
2019年中考,愿你能够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赋,珍惜每一刻学习的机会,保持着轻松镇定的心态,怀抱着远大的梦想,写出优秀的文章与答案,那么便一定可以收获成功的未来。留学群中考频道为大
2019-06-15
态度决定一切,在中考之中要重视一切的细节,大家才能距离美好的未来更进一步。下面是留学群中考栏目为您整理的“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进来了解一下吧!2019年四川
2019-06-15
刚刚经历了这么一场紧张的考试,走出了那压抑的考场。留学群中考频道为您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更多中考资讯敬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
2019-06-15
今年的中考已经落幕了,许多的考试真题和解答也已经公布了,留学群中考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估分。更多中考分数线、中考成绩查询
2019-06-15
中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历史高频考点盘点,一起来看看吧!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中考历史高频考点盘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两种制度:分
2018-11-05
小编精心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内容答题公式》,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的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内容答题公式历史内容即客观
2018-11-07
不管结果如何,过程值得回味!留学群中考栏目为您提供的《2018年广东河源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page][page][page]推荐阅读:20
2018-08-17
你准备好考试了么?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背景答题公式”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帮到您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历史背景答题公式历史背景、目的和
2018-11-06
本网站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记忆技巧”,希望有所帮助,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本网站的及时更新哦。祝同学们金榜题名!2019年中考历史:记忆技巧“一切知识最终不过体现为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