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校车事件频发,让花样年华的纯真儿童死的死,伤的伤,这是家长无法挽回的痛苦,也是整个一代成人的耻辱。这些现象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两个人造成的。这中间涉及到政府的资源投入,交通法规的调整和执行,和每个人的公德意识。
中国交通之混乱,让人触目惊心。我回国的时候坐人家的私车,或者出租车,很少看到系安全带的,至于马路上各种车辆的抢道占道,更是让人心惊肉跳。上次我们学校教务长去中国访问,在街上看到这野兽凶猛的交通局面,陪同访问的中国老师问他敢不敢在这里开车,他说出来走路都不会了,更不要说来开车。这样的交通乱象,是造成上学放学险象环生的一大原因。
但是这些情形由来已久,为何往年很少听说校车出事?一个关键原因,是因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盲目拆并学校,使得儿童不能就近上学,天气寒冷,不坐车也不行,仓促上马的拼凑“校车”和无序的交通秩序,岂能保证儿童安全?近两年前,我写过几篇文章(如《故乡小学的沦陷》,和《不城市化不行吗?》)说拆校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其中就提到孩子上学的行路难。 可惜本人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在孩子上学放学接送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之前,各级教育部门和政府,应本着对下一代负责的精神,紧急叫停拆并学校的举措。此间应该认真研究、制定儿童上学放学接送的管理办法。
对于“木已成舟”的合并后学校,如何解决学生上学放学接送的问题呢? 在校车安全上做文章,当然非常必要,比如校车的标识,交通法规的调整,校车负荷,校车质量等等。但是同样需要考虑的,是儿童放学接送的统筹安排。这么多成人出国考察、交流,都学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不借鉴、使用现成的经验?
在美国这里,中小学的接送是个复杂而成熟的管理体系。中小学通常是下午三点放学,家长那时候很多还没有下班,照说安全事故隐患更多,但多年下来,美国学校形成了成熟的接送管理。前几天的一次放学时间,我特地去我自己小孩所在学校,观察学生放学的情形。那天碰巧是我女儿值日,当“安全巡查员”(safety patrol), 让我看到了更多的细节。
我注意到,放学的时候,学生分成了三个群体分别集合。一个是住家在附近的步行者(walkers),由值班老师从学校一个侧门护送出去。另外一拨是家长接送者(car riders), 集中在学校大门口,校门口的家长车道上有很多车辆在排队等候,有一位值班的老师拿着喇叭,挨个询问要接送的学生名字,然后用喇叭把学生叫出来让其上车。第三拨是乘坐校车的学生(bus riders),他们全部按照各自所乘车班次,集中在学校的礼堂里。每辆校车前来,负责该班次车辆的两位“安全巡视员”学生(穿着橙色马甲识别),一个负责把门打开,一个负责带路,把学生领到相应的车子上。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且完成得相当快,就好比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调度一切。
这看不见的手,就是多年下来形成的非常严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制度包括很多环节,比如学校一开始的设计就很有讲究,比如学校门口的道路一道环线是供校车行走,一道是专供家长接送的车子行走,二者不交叉不混乱。另外,学生在学期一开始,要登记自己是步行,乘坐校车,还是乘坐私人汽车。中间若有变更,比如家长无法来接送变成让他人接送,这需要家长向学校授权,并说明究竟是谁来接送。
确保没有闪失。校车的安全自然也被周全考虑过。我们孩子的学校不过五六百人,但是有七八辆大校车接送,不可能允许超载。校车的配置十分齐备,包括让残疾学生车辆上下的升降设备。这些都是学区的经费,不需要家长掏腰包。这个制度还包括各种我根本都想象不到的情形,比如如果天气恶劣,开始刮龙卷风了,该如何处理?学校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与家长沟通,比如让儿童留在学校的龙卷风掩体,学校建议家长不要打电话占用线路,以便紧急情况下与医院等部门沟通的便利。所有这些规定和制度,其实国内教育部门都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该学习的学习过来。
最为关键的,还是整个社区对于儿童的重视。比如从交通法规上说,校区车辆减速,如有人胆敢在这里超速,警察抓到罚款毫不手软,严重地可能坐牢。在道路上,校车的优先权,已经成了社会共识。校车可以自己打出“停”的标志来,沿途车辆都得跟着停下。在雪城的时候,我认识一个校车司机开校车的时候,有一车子在她停下来的时候没停,超了她,虽然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但她毫不犹豫报警,此人被抓,她被当地报纸报道为“英雄人物”,被所在教会公开提出来表扬。
早晨送孩子上学的情形也差不多。有天早晨,我在校车、行人、家长车辆的穿梭中,看到一群野火鸡跑出来添乱。这群野火鸡优哉游哉地在过学校门口的马路,把一长溜家长的车辆挡住,大家只得停了下来,等这群火鸡走过。那一刻,学校附近这么一小片土地上,有打着“停”字标志守在路上看孩子过马路的值班老师,有等着火鸡过马路的排队家长,有井井有条送学生来上学得一辆又一辆校车,还有小心翼翼缓慢驶过的过路车辆,还有这么一群充满安全感的火鸡,真是一个成人与儿童、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