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古诗二首栏目,提供与《古诗二首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小学一年级古诗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古诗二首 池上 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liuxuequn.com)。
一、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二、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古诗两首 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
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留学群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教学准备:
教师:“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首”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
古诗的源远流长在于他能够通过不同的事物表达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二首》读后感供大家欣赏。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是《前出塞》的前四句.
"雪暗雕骑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这是《从军行》的后四句.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杜甫,杨炯,而诗的内容都是关于古代战争的.从第一诗中我懂得:用武器要用对敌人最有杀伤力的;杀敌时要智勇双谋,射敌人时先射马,抓贼寇时。liuxuequn.com
先捉拿头领.第二首诗则告诉我们,在国家需要我们时,只有满腔热情还不够,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杀敌报国。我之所以喜欢这两首诗,是因为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战争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这同我的志趣和爱好很一致,我本身很喜欢玩儿战争题材的电脑游戏,如"尤里的复仇","红色警戒2——共和国之辉"……还有图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
通过这两首诗,我知道了:打仗时要讲究战术,才能胜利.那么在学习上,也应该讲究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我还要学习古代英雄的爱国精神,长大了为社会做贡献.从现在开始,我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帮助他人……
小编精心推荐
...04-11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北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请关注留学群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动于李白与孟浩然黄鹤楼下相别的感人情景,这节课,让我们再走进清雨纷纷的渭城,领悟王维的送别情怀。看老师写课题。
2. 板书课题,解诗题。
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重点强调:使:出使;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学生按上节课的方法自学古诗 。
自学要求:a.熟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借助课文注解和插图,理解字词,说说诗意。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指导“舍和朝”的读音。学写“舍”
4、利用注释,交流大意。
1)重点明确:渭城是哪里?早晨下了一场怎样的雨?为什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下来了一场小雨?
2)指导学生用完整的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整个诗的意思呢?
三、移情想象,入境生情。
(一)解读“故人”
1.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2.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相机板 :酒 浓浓)
4.指导朗读。
(二)解读景物
1.哪些景物让人触景生情?
2.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理解:雨、客舍、柳)
4.指导朗读。
(三)解读地名:
1. 安西有多远?渭城又在何处?阳关呢?
2.(出示地理图)简介当时历史背景及地理环境。
3. 指导朗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拓展诗蕴,尝试背诵。
1. 临行之前,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快快把它写下来。
2. (音乐响起《阳关三叠》)生写话。
3.交流:学生以元二和王维的角度互赠话别。
4.尝试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师:(背景音乐:《阳关三叠》)这首诗又叫《渭城曲》也叫《阳关三叠》并被谱成曲传唱至今。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我们共同把这首诗,这份情记在心间。
5.总结: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多少绚烂的文化,古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万古流传,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下课以后我们可以搜集古诗中表达人间真情的名句,搜集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04-11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请关注留学群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栏目。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主旨和意蕴。
2. 发挥想像,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 学习诗歌精巧的构思和新奇的比喻,提高对古诗的解读能力。
【交流展示】
1、 你还知道哪一些送别的古诗词?
2、 了解作者及背景
王勃(650~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探究】
1、理解诗意,感受诗境
请根据书下的注释,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全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与君离别意”)
3、作者liuxuequn.com与友人惜别的这种感情与我们熟悉的离别之情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苦缠绵,显得乐观、旷达。
4、这种乐观、旷达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用“同是宦游人”来宽慰友人,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这两句应该怎么来读呢?(前一句读得意味绵长,令人回味;后一句读出一种释然、宽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能体现作者的乐观、旷达。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在王勃诗前,三国时魏的曹植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在王勃诗后,唐代的张九龄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三人的诗句构思大体相似,但历来普遍认为王勃的诗句更显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千古流传的不休名句。那么,这句诗在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怎样的感情呢?(语调上扬,语气豪壮,表现出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试读。
尾联诗人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劝慰友人不要像少男少女一样儿女情长,以泪洗面,也是乐观、旷达的体现。这两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语气幽默,暗含深情。)
【朗读背诵】
【自主学习】
1、朗读,理解诗意
2、走近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龚自珍(1792-1841),清末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离愁,失落,矢志奉献等)
3、理解诗意liuxuequn.com,感受诗境
请根据书下的注释,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
04-09
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北师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分别是《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栏目!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构想:
学生在第九册刚学过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学习了描写王安石的文章《千锤百炼为一绿》,学生对两位诗人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运用已积累的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诵读古诗文,想象诗境,从而理解诗意,体会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入情入境;整体通读,想象诗境;分步解读,感悟哲理;二次整合,学习观察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
04-08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北师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 ”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
03-22
《古诗二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2、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在田字格里规范的书写生字。
教学设想:
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教学时,首先出示课件的精美画面,感受春天,从视觉上抓住学生,为诗文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学时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结合课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古诗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熟知诗文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细致学习,可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识记的方法,在小组内实行,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识记的快,选出最好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动脑、自学的意识。《春晓》一课,生字较少,且部分学生可能已会,可以先学习古诗,在处理生字;《村居》一课生字较多,课先学习生字,后学习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
2、师: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指名读。
3、出示生字。
a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b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c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教学后记:
本首古诗学生都已能背诵,所以本课重点放在识字和写字上。本课生字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识字,自己观察,能够比较准确的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写字时,重点指导“处”的书写。
一、复习、播放课件导入
1、背诵古诗《春晓》。
2、播放《村居》课件,让学生从画面感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画面猜一猜今天要学的内容与什么有关,可能会在文章中出现什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村居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村、居、醉、烟、童、散、忙),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
03-10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苏教版初二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
苏教版初二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说略)
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板书:面对困境)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困境我们是应该(学生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liuxuequn.com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出示古诗:《别董大》)
(学生读)
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
(学生说: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为——元二。)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板书:()的环境)。
... 作文标题: 读古诗二首有感
关 键 词: 有感 小学五年级 350字
字 数: 3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网(zw.liuxuequn.com)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作文网仅作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谢!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350字的作文,题目为:《读古诗二首有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河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四(1)班常紫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前出塞》的前四句.
"雪暗雕骑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这是《从军行》的后四句.
《古诗二首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