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一个人的遭遇栏目,提供与一个人的遭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一个人的遭遇》是一部由肖洛霍夫编著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讲述卫国战争,不表现苏军的英勇胜利,而表现失利,不表现英雄抗敌,而表现战俘受难。
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一个人的遭遇》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留学群。
《一个人的遭遇》英文名为“The Memory of World War II”是关于二战的故事,发表于一九五六年,那时战争结束已经有十年。这个故事是战争刚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这样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通过他的不幸遭遇构思成的。该书通过作者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采用的是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就像《一千零一夜》的创作手法一样,很好地把一个个的小故事串起来。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故事,第二部分是索科洛夫的自述,第三部分是结语。主要以第二部分为主。
肖洛霍夫能够写出这样的书和他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出生在顿河哥萨克地区,青少年时期正直国内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他父亲当过店员和磨坊经理,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是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上中学时因1918年爆发的国内战争蔓延到学校所在的县城而休学。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顿河地区的斗争十分激烈和残酷。少年时代的肖洛霍夫不仅是这场斗争的目击者而且直接参与了红色政权组建时的一些工作1920年顿河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他热情投身新生活的建设先后当过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扫盲教师、业余剧团的编剧兼演员、武装征粮队员等。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索科洛夫也并不是什么英雄式的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参战士兵。但是却有广泛的代表性。
“哥萨克”在书中经常提到。经过查阅资料我才知道他们是俄国历史上一批特殊的人,他们原先是从封建压迫下逃亡出来的农奴、奴仆和市民,后移居边境成为自由人。十六、十七世纪他们被俄国沙皇利用来组成骑兵,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对付异邦。他们可以向国库领取薪饷,终身占用土地,免缴课税,并建立自治组织。他们和普通农民不同,他们享有特权,世代相袭,养成了独立不羁的性格。在文章中他们的一些言谈举止中就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看着看着就联想到了中国的一部作品《活着》。两部小说的主人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却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经历,都经过年少的放纵堕落、战争的残酷和亲人的离世。都是讲述在苦难面前生命力的坚韧和顽强。但又有所不同,面对苦难,索科洛夫顽强反抗,表现出超人的意志力,而福贵则更多的呈现出淡然和超脱的姿态。索科洛夫在被俘后的两年中受尽折磨和屈辱,“他们打你,只是为了有朝一日把你打死,为了让你咽下自己最后一滴血倒下去”。但是最后索科洛夫还是想办法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即使当他知道自己的亲人都已经离他而去,甚至连儿子也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了,他也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他最后领养了一个同样命苦的孩子,两个人相依为命。主人公的这种形象正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体现。俄罗斯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民族,又是一个善于进行战争扩张的民族。当国家受到外敌入侵时,每个民众都能自愿的走上战场,为民族而战。
虽然题为“一个人的遭遇”但其实写的却是经历战争的一代人的遭遇。索科洛夫的经历就是千千万万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也许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一个人,但是她却是那么地真实,原因就在于她是许许多多那个年代的妇女的缩影。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经历的折磨就是所有战士受到的折磨,从一个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即使是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依然可以体味到战争的残酷。脑...
03-09
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文本研习:
1、解题:(在预习的基础上加以探讨,有助于对本文主题的把握)
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指谁?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单纯的一个人?他的典型意义表现在哪里?(他代表了哪些人?在课文中能找出那些人吗?)
明确:
一个人指索科洛夫,但并非指单纯的一个人,他是一位在战争中挺过来的一个人,但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的一个人,这样的人几乎在苏联的每个家庭中都存在着。(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的重要篇章,苏联人以每个家庭牺牲一个成员的惨重代价,打赢了这场战争)在课文中还有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那位复员的残疾的老朋友,还有在战争中丧失双亲的小孩子凡尼亚。尤其是索科洛夫与凡尼亚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像,两个合二为一的共有的命运,体现了“人的命运”,俄罗斯人民的命运。
在索科洛夫身上有着三种朴素而又珍贵的品质:对战争及苦难生活表现出来的坚毅;在战俘营中维持着一个普通战士的尊严;在残酷的战争中并未使他心灵枯竭,反而让他的心灵更加高贵与温和。作品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形象,感染了千千万万个读者。
2、人物命运的不幸是通过其遭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来,那么请快速阅读全文,找出索科洛夫具体遭遇及内心活动的相关句子,并作具体分析。
明确:
补充部分: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在战俘集中营中受尽折磨)
第一部分: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索科洛夫的内心:“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
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索科洛夫的内心“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
第二部分: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然而,他等来的是儿子牺牲的消息,而且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内心:“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第三部分: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索科洛夫的内心:他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解疲劳,也是为了试图忘却战争造成的不幸。)
第四部分:人生转折,领养孤儿凡尼亚。[这一部分...
一个人的遭遇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