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中国高等教育

留学群专题频道中国高等教育栏目,提供与中国高等教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等教育是中等教育之后所实施的各种专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个类型,后者属于成人教育范畴。 中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4个层次,授予相应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高等学校分为文、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科。

【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

 

  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希望大家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过好每一天!

  【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26日介绍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情况》,范海林表示,总体而言,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范海林称,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2018年,高教司围绕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干了十件大事:

  一是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四个回归”的基本遵循、“以本为本”的时代命题以及“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的基本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形成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压倒性态势。

  二是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通过大力发展“四个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首批认定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急需专业点近400个。增设外语非通用语种等紧缺专业,基本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全覆盖。

  三是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兜住底线,留足空间”的原则,发布实施了涵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的标准,涉及到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为高校开展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提供了依据。

  四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分两批认定公布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上线数量快速增长至8000余门(年增长量4800余门),学习人数超过1亿4000万人次(年增长量8500万人次)。认定首批105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发布全球首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中展示平台,实现“网上做实验、虚拟做真实验”。

  五是评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出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两项特等奖,50项一等奖和400项二等奖,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六是成立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覆盖92个专业类以及课程建设的151个教指委,聘请委员5550人。引导新一届教指委充分发挥参谋咨询、指导引领、凝聚队伍、监督推动的重要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七是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2278所高校的265万名大学生踊跃参赛,实现了地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推出了全国最大的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和一堂有激情的创新课,组织了31个省(市、区)的70万名大学生、14万个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支境外团队同台竞技。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

  八是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狠抓本科教学秩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瞄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本科教育工作会后,教育部部署全面整顿本科教育...

2019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试题库:食品安全与中国高等教育

 

  英语四级作文你是在什么样的程度,一起来看看考试栏目组小编为你提供的2019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试题库:食品安全与中国高等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试题库:食品安全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试题库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entitled On Food

  Safety.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

  1.食品安全丑闻频繁发生,引起人们关注

  2.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3.我的看法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试题库

  On Food Safety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several cases of the food scandal have been disclosed on various media.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 hot button across society.

  There are a couple of reasons accounting for this phenomenon. To begin with, economic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undesirable tide is an obvious factor. Furthermore, the neglect of moral education gives rise to the rising rate of the problem. More importantly, the lack of adequate regulation and punishment on those illegal producers enforces the trend.

  As the saying goes, it is better late than never. In my opinion, prompt and stric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turn back this evil tre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launch a massive moral campaign to educate all citizens and draw up tougher laws to crack down those irresponsible corporations and prohibit them from entering the food industry again. I am firmly convinced that through our combined efforts we are bound to enj...

中国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北大清华排名跌出前五十

 

  留学群高考网为大家提供中国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北大清华排名跌出前五十,更多大学排名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国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北大清华排名跌出前五十

  国内115所高校的信息透明调查报告《中国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今天(24日)发布,这也是社科院第二次发布高等教育透明指数报告。由社科院调查撰写的这份《报告》,选定了115所为测评对象,涵盖了教育部直属院校、“211”工程高等学校、“985”工程高等学校。

  测评发现,2015年高等学校信息透明度显著提升,但也存在部分信息公开不全面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加强监督。

  本次测评的一级指标共6项,分别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招考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与教学信息、人事师资信息、信息公开专栏。

  老牌名校排名不尽人意

  《报告》对外披露,透明度测评排名前十的高校为: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而老牌名校如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不但未能进入前十,而且成绩排名一律在50名以外了。比如人民大学排第50位,复旦大学第53名,清华大学第54名,北京大学第79名。其中,北京大学的人事师资信息的测评成绩居然在及格分数线(及格分60)之下,只有50分。

  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全国各高校建立即时公开制度,于每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上一学年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要求部属高校于当年10月底前在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统一公布清单各项内容。教育部的事项清单包括高校基本情况、招考信息、学生管理信息、财务信息和信息公开专栏设置情况信息。

  上述6项透明度考察指标中,115所高校中一项得零分的学校有四所(去年是3所),分别是:郑州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其中第二军医大学得零分的指标是财务信息、人事师资信息和管理与教学信息,零分项目竟达3项。

  高校透明度较去年略有提高

  《报告》显示,2015年度高等学校透明度的均值水平较去年略有提升,招考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领域的进步明显。项目组在对115所高等学校的整体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2015年度高等学校透明度的均值为69.47,相比2014年度的66.73的均值水平略有提升。

  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各高等学校依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等文件的要求逐步推进落实信息公开责任,2015年度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和相关平台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化,尤其是在特殊类型招考生和硕士研究生复试等重点信息公开领域的情况表现,相比2014年有明显进步。

  在保送生招考、自主选拔招考和高水平运动员招考的考生资格信息及测试结果公开方面,本次测评结果分别比2014年相应指标的测评结果显著提高了13.05%、20.87%和13.05%。

  在硕士研究生复试方面,公开2015年度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名单的高等学校数量比2014年明显提升了10.44%;公开了2015年度全部院系硕士生复试成绩的高等学校数量比2014年显著提升了15.66%...

出国留学 中国高等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

11-20

标签: 教育体系

  在上一次青岛回北京的火车上,里尔的教授问我:“为什么中国大学看起来一点都不重视学生的实习呢?”这个问题还真的把我难倒了…

其实,在我个人看来,首先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从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就一直以讲授型课程为主,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在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主角,学生的职责就是做好听众…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枯燥的,学习效果也会很差。所以,历年来,除了个别知名老师的课堂会人数爆满以外,其他的课堂上都只能靠点名来维系出勤率。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中国相当多的大学里,学生只需要在期末前通宵达旦的突击一两周,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某老师在监考的时候对某同学说:“这位同学,今天初次见面,非常荣幸啊…”实在是很讽刺的一件事情。

在中国大学的教学计划里面,实习很难找到其对号入座的位置。一个刚刚从法国工程师学院毕业的学生,曾经对我说起过这样一件事:他曾经很心仪清华大学,因为在那时,清华大学可以说是中国所有理科学生的最高理想,于是在高招咨询的时候,他找到了清华大学的展位,前面交流的都非常愉快,但当他问到在大学期间有没有实习的时候,负责招生的老师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果你需要,我们也可以协助你在假期的时候进行实习。”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大学估计也都差不多如此了…

对于我们的大学,学术水平是最重要的,至于学生培养出来以后,能否为社会所用,是否具备生存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最在乎的层面。所以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非常困难。对于企业来说,招聘一个大学毕业生入职,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但很多毕业生并不安分,他们往往都会选择在工作一年左右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有哪个企业又甘冒此风险为他人作嫁衣裳呢?所以我们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规定学生要有相关工作经验,但在上学期间没有实习的机会,作为大学生,你的工作经验从哪里来?

中国大学生实习难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中国的企业看重的是自身利益,而并没有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他们不愿意接受那些“社会白人”到自己这里进行短期的培训,想想也很有道理,某学生一共只来一两个月的时间,对企业完全做不出任何贡献,但作为企业还要顾虑是否有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要找实习,一般都需要动用家中的人际关系才可能实现。

当然,这些原因我肯定不可能跟法国教授去讨论,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但不谈论,这些现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法国教授说,在里尔第二大学分销管理专业的硕士阶段,一般每个学期的前两个月是以理论课程为主,之后的阶段,每个月有三周时间是在企业实习的,只有一周在课堂完成,而理论课程里面还有为数不少的课程是由合作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来讲授的。因此,在经济大环境不够景气的现在,他们的毕业生唯一的烦恼在于手里握有好几家公司的offer,而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个应该就是所谓的“甜蜜的烦恼”吧?

当然,这只是法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我们都知道,作为法国的特色教育,比如工程师学院、法国高商、大学科技学院等等,实习和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学校不但要求学生实习,还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甚至还要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议。在长期以来以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中心的综合性大学,也专门为学生开设...

“211”“985”“2011计划”驱动中国高等教育

04-12

标签: 高考吧

 2013年04月12日21时 感谢您阅读由高考频道(https://www.liuxuequn.com/gaokao/)编辑、收集、整理的《“211”“985”“2011计划”驱动中国高等教育》资讯,高考吧资讯来源于光明日报李玉兰!

“2011计划”=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所谓“2011计划”,其实是一个简称,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招生办)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其后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2年3月23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两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该计划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2012年5月7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

2013年2月27日至28日,“2011协同创新中心”答辩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协同创新中心自组建以来首次接受同台检阅。经过激烈的角逐,167个参加“检阅”的中心,仅14家通过专家认定,成为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的中心将以“国家队”身份进行协同创新,做“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大事,形成若干国家“智库”。

“211”“985”“2011”三驾马车驱动中国高等教育

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根本目标方面,“211”“985”“2011”三大工程并无二致。“2011计划”可以看做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2011计划”的新特点在于: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

“美国从基础研究中的一个发现到成为市场上的产品,仅需要6年,而我们往往还停留在写文章的阶段。”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说:“‘2011计划’切中要害,高校再不整合资源,就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按照“2011计划”的目标,未来,国内一批高校将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出发,通过高校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

在此基础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收到89所中央直属高校和31个省市自治区推荐的167项申请,其中面向科学前沿类29项,文化传承创新类28项,行业产业类55项,区域发展类55项。

“2011计划”不是分钱计划,是支持做事的计划

“‘2011计划’是一个干事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分钱的计划,更不是一个划分高校层次的计划。”教育部部长袁贵...

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怎么改革

05-07

标签: 中国 改革

 唯分数招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调喊出改革的口号已有很长时间,但是却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改革举措。
  
  可以说每一届高中生都是拼着命学习这三年的,因为人们太知道其中影响人生一辈子的三味了。如果现在不努力,不吃苦,孩子们就要一辈子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就有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况且,现在的高等教育除了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可以相对不发愁毕业即失业的痛苦外,很多院校的毕业生都要接受“就业痛苦”的考验。
  
  因此,面对《湖北高考班集体打吊瓶复习》的新闻报道,也就习以为常了。因为,全国的高三学生,哪一届不是这样熬过来的?
  
  然而,据《长江商报》5月6日报道,还真叫人为孩子们的身体担忧。日前,微博上一组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同学集体在复习时打吊瓶的图片引起关注。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也省得学生们在医务室和教室之间来回跑,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原来,这是学校的“预防措施”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把教室当成医疗室,学校也太自作主张了。
  
  对此举,笔者疑虑重重。如果教室能当医务室和代替孩子们去医院确诊,如果学校和教室竟敢冒充医生的职业,号召学生在教室打吊瓶输液,岂不是让学校实现了跨行业经营吗?而且,不用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局登记备案,也不用领取医疗行医许可证,学校医务室的医生和老师都能充当义务工作者,我们还要医院干什么?在笔者看来,学校医务室,只能起到一些预防疾病的宣传和防疫作用,以及处理一些突发轻微疾病的应急处理,绝不能把学校医务室随意改变为医院才具有的工作职能。在教室集体打吊瓶,更是学校的违规行为,也是对学生身体何晟铭的不负责任。不要以为,打吊瓶输的是氨基酸营养液就是在保护学生,教室的卫生条件和医务室及医院相比,其卫生条件相差甚远。
  
  再看看相关方面的解释吧。学校有关工作人员称,“国家有规定,每年给高考学生10元钱的氨基酸补贴。学生若感到身体不适,可以申请到医务室打氨基酸。”并且前日孝感天气不好,部分同学身体不舒服。随着高考临近,学校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高三学生到医务室打氨基酸。由于学生太多,导致学校医务室爆满。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也省得学生们在医务室和教室之间来回跑,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对所发生的事很淡定,也很坦然。说明,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完全是对的,没有什么不对或瑕疵。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能说他们同情学生,期待他们能取得高考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光。不能说是,他们真正的爱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在他们肤浅的爱中消失了。
  
  如果说国家有规定,每年给高考学生10元钱的氨基酸补贴,我们也只能理解为学校的这种行为是对学生选择就医权的剥夺,是为了让学校医务室在学生身上赚取药钱和治疗费,增加学校额外收入,不能让肥水流入外人田,仅此而已。如果只靠国家补贴的10元钱,通过批发渠道也只能买到2至3瓶氨基酸,如果一次将其输入体内,并不能起到持续较长时间的效果;如果点滴速度太快,也是一种浪费;如果在整个高考前经常打吊瓶氨基酸,学生的开支不是一个小数。这个,恐怕才是打吊瓶打到教室去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高考只能靠分数。面对高考出现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面对有些人口大省和偏远贫困省区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面对有些中央直辖市教育资源很多,...

中国高等教育与法国的不同之处

03-27

标签: 法国 中国

  法国在欧洲是接纳外国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接待超过二十二万名外国学生。

  其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并极具竞争力。法国教育历史悠久,完善的高等教育网络和诸多国际化的研究中心保证了其教育文凭的高含金量:在法国总计有三千多所高等院校,其中87所公立大学,240所工程师学校,230所商校和2000所其它专科学院包括艺术学校,时装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和医学院…

  法国政府将超过23%的国家财政用于教育,在公立机构中,比如公立大学,国家直接负担了每个学生很大部分的学习花费 (大概每年10000欧元),如今学生的注册费用达到了世界最低水平。特别指出,在法国,外国学生和法国本地学生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入学要求、颁发的文凭及注册的费用都是一样的。

  两国高等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法国的高等教育有三大类院校:公立综合大学,大学校(或译成“精英学院”或“高等专业学院”),高等专业学校。这三大类是平行的三个系统,并不是根据质量和层次来划分的,而是入学方式、学术领域、学制、文凭等方面有所不同。10月20号,我们就将邀请15所大学校来汉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中包括了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第五的高等商业学院(根据《金融时报》10月5日公布的最新排名)及其他优秀的法国高商和工程师院校。

  2)法国学制为:学士阶段三年,硕士两年,博士至少三年。

  3)法国高校采用欧洲学分体制,学生所修学分可以在欧洲范围内积累和转移,简化了学生就学期间的内部交流。

  4)法国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企业参与制定高校的教学大纲,越来越多专业的学生被要求必须去企业实习。这些于在读期间或者快毕业找工作时进行的实习将会使外国留学生受益匪浅,他们在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未来雇主的青睐。

...

林蕙青出席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纪念座谈会

 《林蕙青出席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纪念座谈会》新闻由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10月09日报道,留学群liuxuequn.com转载。

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纪念座谈会召开

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

本报讯(记者 唐景莉)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北京召开“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纪念座谈会。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出席了座谈会。

自2001年至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相关省市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新使命、新要求,连续10年召开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累计有来自世界各国、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的30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在这次座谈会上,10余位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司局领导、获奖博士生及其导师代表,从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亲历者的视角,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与认识。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战线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的知名品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舞台,激发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大家建议,要持之以恒,继续办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

林蕙青在座谈会上指出,最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历史进程中。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所涉及的研究主题视角宽、范围广,总体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和灵魂是“国际视野—中国道路”,这对于我们从全球视野,认识了解这段历史进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又好又快地推进这个历史进程;对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向未来明确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加快实现高教强国之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林蕙青表示,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以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担当重任,进一步协调高等教育研究力量、整合高等教育研究资源;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为高等教育决策提供更科学、更坚实的依据和基础,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9日第1版

...

人大校长纪宝成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06-26

标签: 国际性 大学 法国

 《人大校长纪宝成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新闻由光明日报06月26日报道,留学群liuxuequn.com转载。

被选择不如率先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2011年3月24日,福建厦门,启德国际教育留学展上,学生和家长向国外院校的招生人员咨询留学事宜。CFP

编者按

持续下降的高考报名人数,强势上升的出国留学生比例,这“一降一升”两组数字给中国的高校带来了“生存危机”。如何应对挑战?需要高校管理者全球化的视野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魄力。今天本报记者特邀请两位专家,请他们谈谈中国教育怎样迎接全球化竞争。

日前,一项特殊的授勋仪式在法国驻华使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胸佩法国教育棕榈勋章军官勋位徽章,向代表法国政府授予他这项由拿破仑创立、代表法国教育领域崇高荣誉的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说,这是对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种肯定。

在随后的采访中,这位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思想者言辞恳切地说,在全球化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升国际性,我们别无选择。

记者: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为孩子规划求学之路,我发现与早年相比,我们的面前不再只有一条路,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选择踏上第二条路——“国际化道路”:上国际小学、国际中学,然后考海外大学。作为一所中国名校的校长,您怎样看待这样的现实?

纪宝成: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这是好事,说明我们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早已雄心勃勃地展开“全球战略”,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优秀学者、吸纳优秀学生、拓展海外教育市场。

大学的竞争模式和竞争对手发生了巨大改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再将视野和思维封闭在本国范围的高等教育系统内;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在全球化经济和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们的教师自身不具有国际眼光、综合眼光和比较眼光,就不可能有效地引导我们的学生。

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命运还是从大学自身命运来说,中国大学都得应对新的时代带来的关于提升国际性的挑战。

记者:对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来说,国际性的确是提高办学质量和研究水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您认为当前中国高校应该怎样提升国际性?

纪宝成:我认为要培养适应国际化时代的人才,需要采取很多措施:首先,教师队伍的国际性要很强,开设的课程能够有利于培养这样的人才;其次,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有机会接触到国外,所以学生的交流要放在非常重要地位。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就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要想成为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要有若干所大学在若干学科领域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与世界的同行们能够对话能够交流,拥有自己的国际话语权。

为此,我们希望国家在有关的制度建设上能够跟上时代,为提升大学的国际性创造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当然也需要为这一块加大投入。

记者:您所说的制度环境具体包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