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栏目,提供与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习先生和马先生都在谈“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网上搜集整理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欢迎阅读。
习先生和马先生都说了什么?
习先生: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马先生:
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
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
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
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
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九二共识”是什么?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所谓“立字为证”。
海协会函电(全文)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0月28日至30日,我会、中国公证员协会人员与贵会人员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进行了工作性商谈,同时也就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遗失查询及补偿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次工作性商谈,不但在具体业务问题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而且也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达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这是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3月份北京工作商谈结束后,我会一再声明,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在事务性商谈中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方式可以充分讨论协商,并愿听取贵会及台湾各界的意见。
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项内容也已于日后见诸台湾报刊。我们注意到,许惠祐先生于11月1日公开发表书面声明,表示了与上述建议一致的态度。11月3日贵会正式来函表示已征得台湾有关方面的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并已于11月3日电话告知陈荣杰先生。
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竟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我会建议,在贵我两会约定各自同时口头声明之后,在北京或台湾、厦门或金门继续商谈有关协议草案中某些有分歧的具体业务问题,并由贵我两会负责人签署协议。
“一中各表”海基会复函 台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12月3日,以海文陆(法)字第81-10457号的文号,致函...
留学群整理了九二共识内容背景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所有引用及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3、台湾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
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九二共识这个名词,是2000年4月底前台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苏起正式提出的新名词。但它不是凭空捏造。1992年两岸之间确曾达成共识。但它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两岸自1949年以来,历经无数武装冲突与意识形态斗争后达成的第一次政治妥协;而且它针对的议题又是两岸之间最最棘手的“一个中国”问题。
虽然苏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的人,但是“九二共识”一词的提出,却是凝聚了两岸专家学者的思想结晶。
推荐阅读:
九二共识主要内容是什么?留学群整理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所有引用及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92年8月台湾国统会上通过了一则关于台湾认定的『一个中国』的涵义。『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中共当局认为一个中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统一后,台湾将成为其管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台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92年10月,海协海基两会在香港会谈,会上并没有共识。这一点可能与外界印象中了解的九二共识并不一致。也成了野党反对九二共识最大的理由。
两会结束之后借由电话以及书信的方式继续沟通。同年11月,海基会发表声明并致函海协会关于一个中国的论述,『“我方将根据国家统一纲领和国家统一委员会本年八月一日对于‘一个中国’涵义所作决议,加以表达”。』也就是说,重新回到了8月国统会定义的一个中国涵义,这也是所谓一中各表的原型。同月海协会传真回函表示尊重与接受。这个事件体现了双方是存在共识的。
95年海基会提出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来总结双方政治立场,这是目前广为流传的这八个字的出处。但同年李登辉抛出特殊两国论,引得大陆官方开始否定把两岸同属一中归结于一中各表,认为各表是分裂主义的体现。
00年,民进党胜选,作为有独派色彩的政党是不可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苏起先生发明了『九二共识』这个词用以为民进党解套。
回到原题,92年两会没共识,但双方会后继续接触。双方对于台湾国统会版本的一个中国涵义有了初步的共识。国统会版本的一中涵义,可以理解为九二共识的最初原型。
九二共识主要内容:
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3、台湾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
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
“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
留学群整理了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所有引用及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3、台湾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
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双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等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
推荐阅读:
...
留学群整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所有引用及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3月底,经由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第一次工作性商谈,大陆方面发觉台湾方面似有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意向,如“海基会”希望比照国家间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做法,来处理大陆公证书在台湾的使用;并希望按照国家间通邮的做法来处理两岸挂号函业务。有鉴于此,大陆方面建议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应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至于如何达成这一共识的方式则可以讨论。
由于大陆的敦促,台湾“国统会”于1992年8月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结论”,公开表示其立场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唯对一个中国原则之内涵,认知有所不同”;“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大陆方面在认真研究了这份文件后,感到台湾方面的表态证实了双方对在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有共识,于是同意就如何表述这一共识与台湾“海基会”进行磋商。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一个中国”问题密集交换意见。大陆方面提出五种文字表述方案;台方则提出文字及口头(“五”加“三”)共八种表述方案,在其最后一案即第八案中建议“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并建议“以口头方式各自表述”①。11月16日,大陆“海协会”致函“海基会”,表示“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即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的态度,同时将大陆的表述要点告知对方,此函并将台湾“海基会”提出的第八案作为附件一并寄送,表明这是对第八案的正式答复;台湾方面旋即将“海协会”的来函向媒体公开并表示“欢迎”。以上史实说明“九二共识”是以“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核心内容,它虽然没有以共同签署的文件为象征,但却是以双方彼此换文并以书面方式通知对方“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来体现的,是以“海协会”的发函日11月16日为明确的达成日期。
“九二共识”的达成,直接保障了后来“汪辜会...
留学群整理了九二共识的核心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所有引用及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92年8月台湾国统会上通过了一则关于台湾认定的『一个中国』的涵义。『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中共当局认为一个中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统一后,台湾将成为其管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台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92年10月,海协海基两会在香港会谈,会上并没有共识。这一点可能与外界印象中了解的九二共识并不一致。也成了野党反对九二共识最大的理由。
两会结束之后借由电话以及书信的方式继续沟通。同年11月,海基会发表声明并致函海协会关于一个中国的论述,『“我方将根据国家统一纲领和国家统一委员会本年八月一日对于‘一个中国’涵义所作决议,加以表达”。』也就是说,重新回到了8月国统会定义的一个中国涵义,这也是所谓一中各表的原型。同月海协会传真回函表示尊重与接受。这个事件体现了双方是存在共识的。
95年海基会提出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来总结双方政治立场,这是目前广为流传的这八个字的出处。但同年李登辉抛出特殊两国论,引得大陆官方开始否定把两岸同属一中归结于一中各表,认为各表是分裂主义的体现。
00年,民进党胜选,作为有独派色彩的政党是不可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苏起先生发明了『九二共识』这个词用以为民进党解套。
回到原题,92年两会没共识,但双方会后继续接触。双方对于台湾国统会版本的一个中国涵义有了初步的共识。国统会版本的一中涵义,可以理解为九二共识的最初原型。
推荐阅读:
留学群整理了九二共识的含义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所有引用及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先看第一个争端,主要是在台湾的民进党坚持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却总是说不清楚真正要质疑的是什么东西。
是要质疑1992年没有见诸书面的共识吗?当年大陆和台湾双方来往公函中多次出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提法,这就是共识之体现!白纸黑字俱在,怎能睁眼不承认?
是要质疑“九二共识”这四个字的提法当时不存在吗?那人们有理由反问:一个孩子生出来了,几年后有人给孩子取了个正式的名字,谁能因为这孩子的名字是后取的,就可以说这孩子当年不存在吗?
是要质疑谈判不应该先设置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或先建构一个初步的共识基础吗?然而古今中外任何谈判,要想谈出成果,这二者都是必须具备的。似这种ABC的常识,民进党内衮衮诸公难道真不明白?
说穿了,民进党既不反对谈判前应先有双方的共识基础,也不在乎1992年两岸在程序上到底有没有达成书面共识,它实际真正要反对的是大陆和台湾双方同意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而这正是“九二共识”最重大的价值所在!
回顾史实:1992年3月底,经由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第一次工作性商谈,大陆方面发觉台湾方面似有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意向,如“海基会”希望比照国家间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做法,来处理大陆公证书在台湾的使用;并希望按照国家间通邮的做法来处理两岸挂号函业务。有鉴于此,大陆方面建议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应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至于如何达成这一共识的方式则可以讨论。
由于大陆的敦促,台湾“国统会”于1992年8月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结论”,公开表示其立场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唯对一个中国原则之内涵,认知有所不同”;“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大陆方面在认真研究了这份文件后,感到台湾方面的表态证实了双方对在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有共识,于是同意就如何表述这一共识与台湾“海基会”进行磋商。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一个中国”问题密集交换意见。大陆方面提出五种文字表述方案;台方则提出文字及口头(“五”加“三”)共八种表述方案,在其最后一案即第八案中建议“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并建议“以口头方式各自表述”①。11月16日,大陆“海协会”致函“海基会”,表示“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即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的态度,同时将大陆的表述要点告知对方,此函并将台湾“海基会”提出的第八案作为附件一并寄送,表明这是对第八案的正式答复;台湾方面旋即将“海协会”的来函向媒体公开并表示“欢迎”。以上史实说明“九二共识”是以“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核心内容,它虽然没有以共同签署的文件为象征,但却是以双方彼此换文并以书面方式通知对方“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来体现的,是以“海协会”的发函日11月16日为明确的达成...
留学群整理了九二共识的影响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所有引用及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毋庸置疑,“九二共识”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虽然它在2000年4月前并不叫这个名字。“九二共识”起初是开展两岸协商的必要前提,后逐渐发展成为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两岸关系中不可动摇的柱石,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又巩固了“九二共识”的地位。可以说,“九二共识”为2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做出而且将继续做出重要的贡献。
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大陆以“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九二共识”已经成为大陆制订和落实对台政策的核心理念。但是,在台湾岛内,“泛蓝”阵营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都承认和坚持“九二共识”,但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等“泛绿”政党并不承认“九二共识”,他们不断质疑、否认和反对“九二共识”。蓝、绿双方围绕“九二共识”进行了相当激烈的攻防斗争,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了解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变化历史的人会发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双方都非常真诚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当时非但缺乏和平交流且公开接触的形式,反倒是直接炮战和海空接火。可见,仅在“坚持一中”的意愿上“求同”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到“存异”的路径与方法,才能使两岸关系真正转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九二共识”就是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就大陆方面而言,“存异”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只要求双方表明坚持“一中”的基本态度,在事务性商谈中可不讨论“一中”原则的内涵。“不讨论”不是“不知道”,其实双方想说什么,彼此都是大致清楚的。之所以“不讨论”,就是明知对方要说的是本方无法同意的话,但又不便当面批驳;更何况此类分歧争论再激烈,一时也找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不如以“不讨论”的方式将其搁置,以防因为此类一时无解的深刻分歧爆发争吵,使本来可以共同解决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第二,不仅仅讲本方的法理,也需要从对方的“官方文件”和“现行规定”中寻找依据。早在1992年3月30日,“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先生就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本来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分歧,这见之于中共领导人的谈话,见之于中国国民党领导人的谈话,见之于台湾当局公布的有关统一的文件。”②这是笔者所见大陆有关方面负责人首次正面引述台湾方面的“文件”。
2000年5月20日,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就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其中表示:“一个中国原则见之于台湾当局多年来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文件,不是我们单方面强加给台湾的。”③此后同类表述越来越多见,特别值得重视的是,2005年3月,当时的胡锦涛在著名的“胡四点”讲话中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④;2012年3月,胡锦涛书记在会见国民...
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