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二手时间读后感栏目,提供与二手时间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9-06
阅读作品时,被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流畅的文体深深吸引了。这时我们就有必要亲笔写一篇读后感了,我们带您了解“二手时间读后感”的故事和文化底蕴请阅读,请仔细阅读以下提示信息!
二十个故事,全部写着不幸,这就是苏联解体后的人们生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了全部。
1991年之前,人们已经习惯了日复一日瑟瑟发抖的生活。1991年巨变之后,原有的一成不变被打破,人们不知道明天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没有明确的预期,恐慌无助。每位参与者都在控诉贫穷或者战乱,似乎历史在倒退,更有对斯大林时代怀念及向往者,何其相似。苏联的社会主义试验失败了,原因太多,冷战举全国之力投入军事竞赛,完全忽略发展经济。如果把制造坦克的资源用于生产“电饭煲”,日子不会这么难过。靠武力维系广阔疆域与多民族统一的超级大国崩塌瓦解后概都难免摆脱种族冲突与战乱,一站后奥斯曼土耳其的崩溃就是中东百年纷争的引线。所有的果,都是在红色苏联或者更早就埋下的因,维持和压制只能维系表面的平静,矛盾终将由量变引发质变。矛盾如何去改变化解,需要智慧与运气,相比之下,我们是幸运的。
开篇的杂乱让我读起来很痛苦,总感觉又掉进了无法适应俄国人作品的窠臼,随着慢慢进入这二十位讲述者的生活,终于可以沉浸于故事中。
时间裁判!
这本书两天读完,39.5万字,20个故事,越读越难受,一个个鲜活生命都在抱怨着变革带来的苦闷、痛苦。他们本不该把全部精力放在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上,他们很多人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对生活的追求,但现实却让他们一次次低下头。
其中有两个人的故事让人揪心。
一个是齐梅良·哈布罗维奇·吉纳托夫,鞑靼族,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保卫者之一。1941年6月22日清晨,在布列斯特要塞率先抵抗住了希特勒军队的进攻。77岁的吉纳托夫最后一次来布列斯特是在1992年9月,一切都一如既往:他会见了前线的老战友们,在要塞中徜徉良久。当然,他发现游客数量在明显减少。因为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时尚就是抹黑我们的苏维埃的历史和她的英雄们。
他选择了卧轨自杀来面对这个时代,他在遗书中写到:如果我那时在战争中受伤而死,我会知道我是为祖国而牺牲。可是现在,我像狗一样生活。就这样写在我的坟墓上吧,不要以为我是疯子······我宁可站着死去,也不愿意跪着去乞求可悲的补贴,苟延残喘。我不能伸着乞求的手走进坟墓!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似乎是他想在车站找个休息的地方,但却被人撵了出来,因为那是商务贵宾厅。他怎么看也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虽然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另一个是马利克娃的故事,和母亲不断流浪,居无定所,像一条狗一样被各种人驱逐,生活的希望一点点被吹灭,母亲最后选择了自杀。而侮辱和欺负过她们的人过得富足体面的生活。
这次国家巨变,也让人群分成三种人:一种逃离到他国,扔掉了一切,和过去彻底隔离;一种转变思想,继续在国内默默活着,寻找可以寻租的空间;最后一种思想拒绝变化,但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的被边缘化,活的特别痛苦。
看看现在俄罗斯的2018年的GDP为1.66万亿美元,是世界第11大经济体,但广东省的GDP也有1.47万亿美元,已经和俄罗斯差不多了。
有人怀念过去,祈祷那场巨变不应该出现,那苏俄依然是旗帜飘扬,腰杆子很硬的大国...
二手时间读后感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