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以逸待劳栏目,提供与以逸待劳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唐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古兵法原文】困敌之势,不应战;损刚益柔。【原文今译】使敌人的势力损耗,不需使用武力;敌方刚强之势消耗了,我方的力量自然就会增强。【出处原文】“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武《孙子兵法之军争篇》。
以下是留学群编辑为您整理的以逸待劳的典故,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liuxuequn.com/guoxue/)查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以下是留学群编辑为您整理的《三十六计》胜战计·以逸待劳原文及翻译,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liuxuequn.com/guoxue/)查看。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进攻的手段(而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07-28
02-14
09-19
成语名称: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以逸待劳】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以逸待劳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逸:安闲;劳:疲劳。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正音] 逸;不能读作“tuì”。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 养精蓄锐
[反义] 疲于奔命
[用法] 多含褒义。多用在书面语里。用于军事;有时也可用于体育比赛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饱待饥"等军事策略;就可以克敌制胜。
百科解释如下:
以逸待劳之计,就是在敌人气势正盛之际,采取不直接进攻的战略,而是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消磨敌人士气,使敌人疲于奔命。同时审时度势,寻找最有利的战机,从而后发制人、一举破敌。 目录以逸待劳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