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全新十五从军征注释及原文翻译栏目,提供与全新十五从军征注释及原文翻译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7-14
你想看看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门庭破败,家人去世,自己才尘满征衣地归来的令人辛酸的的情景吗?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十五从军征翻译注释及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留学群阅读。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
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饴:同“贻”。送,赠送。
沾:渗入。
...07-23
更多阅读答案尽在留学群实用资料阅读答案专题。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1】阅读下面一首乐府诗,完成6 7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①阿谁:谁。阿,语气助词。②旅:通”稆”,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
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从诗歌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看,主人公是一个八十岁才回来的征夫。据此,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7.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参考答案: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贻阿谁: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1.①才 ②菜汤 ③洞 ④给
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
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
《十五从军征》读后感
战争,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来说,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字眼。有的人甚至认为它很好玩。真正的战争,充满了杀戮,你不杀敌人,敌人就会杀了你。它带给所有老百姓和士兵以沉重的心理打击。可战争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些政客的一己私利。
《十五从军征》中的一个老兵在80岁时终于能够衣锦还乡。但他的家却早已杂草丛生,满目疮痍。他的亲人也早已逝世,成为了坟头上的一堆泥土。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古代兵役制度给人民所带来的沉重灾难,也揭露了战争的真实面目,使人们都看到了战争的丑恶嘴脸。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渐渐归于平静,不在有战争。可纵观全球,战火仍在燃烧利比亚之战以卡扎菲被击毙告终。美国反恐,也以拉登被射杀宣告结束。近期,伊朗核危机以及叙利亚反对派又再掀风云。可它有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战争,究竟是有什么魔力?我们人类同处在一条船上,却冲突不断,自相残杀。我希望,在未来的一天,“战争”将会被永载史册。
十五从军征读后感
学习了七单元的课文后,我对战争有许多感想,想起从前的抗日战争,想起那残暴的伤害犹太人的纳粹,又想起在边关抗击匈奴的士兵,战争是多么可怕呀!《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就让我有了很多感想。
《十五从军征》讲了一个老兵十五岁去打仗,八十岁才能回家,当他急迫地回到家时,只见丘坟垒垒,一片荒芜。他只好采野谷野葵来做饭做菜,他那悲伤无奈的泪落在自己的衣服上。
我知道了这个老兵悲惨的一生后,感到十分伤心,当初被-迫去当兵,一去就是六十五年。在这六十五年里,他在战场上经历过悲欢离合,挨过天寒地荒、刀光剑影,家中亲人也会遭遇天灾人祸。老兵在战场上整整漂泊了六十五年,苦苦思想的感情,正是他返乡的精神支柱,是他最大的心愿。
可回家后,一切期望化为泡影,家中没有双亲的迎接,没有妻子的关心,也没有孩子的拥抱,只有家破人亡的现实。原本温馨的家,变成了伤痛的无底洞。饭菜熟了,“不知贻阿谁”,老兵还幻想着和家人一起吃饭,这又让我想起我们一家一起吃饭时的热闹与欢乐——我夸爸爸菜炒得好吃,爸爸不停为我夹菜,还说:“多吃点!”妈妈给我们讲有趣的事,都得我们哈哈大笑......老兵从幻想中清醒过来,又陷入了无尽的空虚与寂寞。是啊,老兵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也希望老年时期能享受天伦之乐,可这沉痛的打击早已让他绝望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悲凉的处境让他老泪纵横,这,就是老兵绝望的眼泪。读到这里,我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衣衫褴褛、手拄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茫然地、无助地站在荒芜的家门前,望着东方,不知不觉留下了眼泪......
这首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却总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苦难,它还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要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当战争拆散了幸福的家庭后,只会有无尽的悲伤,这样的悲剧不仅仅只发生在老兵身上,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军刀》中的侯万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跪在宋哲元脚下,说:“如果我壮烈了了,希望妻子和孩子能得到军长的体恤。”最终,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裕中。
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给人们一个又一个启示,那些只为利益不为他人的战争发动者们,一定要记住,战争给你们带来的伤痛比利益...
07-14
提到琵琶行,大家一定都能幻想出琵琶女弹奏出的优美琴声下你想了解这首古诗吗?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新《琵琶行》翻译注释及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留学群阅读。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
07-14
初中语文课本古诗《饮酒》,大家都还记得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它的原文翻译和注释吧!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新古诗饮酒原文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留学群阅读。
原文: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翻译: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注释:
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
须臾(yú):一会儿。殊:不一样。
喧:热闹。
幽晦:昏暗不明。
函:包含。晏温:晴天的暖气。
蔼蔼: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和主簿》有“蔼蔼堂前林”诗句。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郭,外城。
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清阴:指草木。
竟夕:整夜。
偃卧:仰卧。芳荪:指草地。
晋楚富:《孟子·公孙丑下》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这里指财雄一方的富豪。
此道:指饮酒之乐。
...
夕阳西下。一个年老沧桑的背影,消失在天涯。我走了……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写十五从军征作文,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汉朝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生活着一个小男孩,他勤奋好学,自小学习武艺,而且身体十分强壮。他生活在一个美满温馨的家,他有许多兄弟姐妹,他整天都生活在无比快乐的日子里。
可是在他十五岁的那年,兵发四起,国家正在面临着危难。本来是要二十三岁或者是二十三岁以上的,已经成家了,有儿女后代的男人去出征。可是那时的汉朝,战争多得数不清,哪里会有足够大的兵力去应战呢?于是,征兵的年龄降了许多,降到了十八岁,可是兵力还是不够,怎么办呢?好吧,让十五岁的男子也参军吧。
于是,他参军了。他的兄弟姐妹,由于年龄太小,而没去从军。
时光如流水,一晃儿六十五年过去了,少年变成了老年,黑发变成了白发;强健的肌体变成了枯瘦的骨架;年龄的数字,也由十五变成了八十。
他,是幸运的,他总算是活着回来了。想一想,有多少人有去无回,战死在沙场上;有多少人被敌人抓走,有多少人被别人陷害······比起他来,别人是多么多么的不幸呀!
回家的路,看起来总是很短的。路上,他遇到了他的老乡,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老乡跟前问:“请问我家中还有什么人?”是呀,六十五年,他把少年变成了老翁,也足可以把一片故土变成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模样呀!可是,那位老乡却告诉他,远远望去的是他的家,现在已经变成了松柏掺杂的一块墓地。他听了,顿时,心碎了。他感到心痛,远远望去,野兔从狗洞里钻进钻出,野鸡已经飞到了梁上去。在回家的路上,他的一切美好想象,都化成了泡影。院子里杂草丛生,水井边长满了青苔。想采集园中的野谷来做饭,采了野菜来做菜。饭菜很快会熟,可是却不知可以送给来共用。他手拄拐杖,出门向东望去,只能默默流泪。大滴大滴的泪珠从他眼里滚出,滴在他胸前的衣襟上。一阵风吹过,打痛了他的脸,刺痛了他的心,让他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有一个人,十五岁就被征兵去打仗了。他走时,母亲连忙跑出来,失声痛哭,抱着自己的儿子,对他说:“我的孩子啊不要走,不要走。我养了你这么多年,你就这样一走了知妈?你走了,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我们这一家人又该怎么活呀!不要走!”儿子听见自己的妈妈这样说:也不禁流下了泪。儿子对母亲说:“妈妈,别哭了,我十年后就会回来的。”说完,看了看院子里盛开的杜鹃花;看了看展新的房子;看了看有几丝白头发的父亲和母亲,又看了看年迈高龄的爷爷。奶奶。心想:我一定要活着回家,一定要见我的家人。
他转身走了,只听全家人的哭泣声。
时间过得好慢。十年过去了,那个人依然没有回家。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那个人渐渐老去,可他还是没有回家。一直到了六十五年,那个人已变成了老兵,正赶着回家。他看见了有一位乡里人,便问:“我家还有谁?”乡里人打量了老兵一眼,想了想,回答道:“哦——你家就在远处的松柏之下,坟墓相连的地方。”“啊!坟墓?!不可能,不可能。”老兵有些失望,连忙向家里跑出去。
可是一回到家,一切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院子里开的杜鹃花已经枯萎了;屋子顶上有无数只蜘蛛结的网;野兔从狗洞里出入;野鸡在屋顶上飞扑;院子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旁长满了葵菜。
老兵看见这样凄凉的景象,心想:怎么办?我的家怎么会这样?要不是因为那可恨...
过秦论以独具特色的语言表现力和深刻的儒家思想,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秦论原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秦孝公占据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关隘,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这些地盘,以便伺机夺取衰弱的东周王朝,有席卷天下、征服列国、控制四海的意愿,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人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
07-14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新文言文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留学群阅读。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遍 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全新十五从军征注释及原文翻译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