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栏目,提供与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要想行测得高分,面对不同的模块就要遵循不同的答题原则。留学群精心为你整理了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四“不”原则,更多相关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四“不”原则
众所周知,行测试卷主要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大模块组成,考生若想在120分钟里高效答题,取得高分,面对不同的模块就要遵循不同的答题原则。本文与考生分享行测四“不”原则。
1、不较真原则
不较真原则主要针对的是资料分析模块。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计算量一般比较大,并且很多文字综合类题的材料也很长,这就要求考生不纠结于繁复数量的计算,对具体数字不较真,能用估算解决的坚决不算出具体数值。
为此,考生复习资料分析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大致掌握资料分析模块的材料类别、常见出题方法、题目难度等;熟悉真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统计术语;学会快速阅读材料,如先看问题再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掌握一些估算技巧,如首数法,即通过运算首位数字直接确定答案的方法,首位数字可以是前一位或前几位数字,注:首数法适用于选项中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的题目。
2、不耗时原则
对于分秒必争的行测考试来说,不耗时原则至关重要,考生在笔试时千万不要在一道题上耗费过多时间,遇到不会的就要立即放弃。
但这里讲的不耗时原则主要指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近两年来,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题目选材越来越趋向于丰富化、专业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题目长度也有变长的趋势,如果考生不集中精神快速阅读,很容易浪费时间。因此,考生在答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时一定要快速击破,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解题,争取在阅读题目上不花费太多时间。
3、不抛弃原则
不抛弃原则主要针对的是数量关系模块。就整套行测试卷而言,五大模块中最让人畏惧的估计就是数量关系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发现,很多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根本不复习数量模块,觉得数量太难了,短时间内复习很难提分,笔试的时候还不如全部猜答案,说不定猜的比自己算的正确率还高。
在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gjgwy.net/)提醒考生国考笔试一分之差考试排名就会相差甚远。因此,任何一个模块考生都不要轻言放弃。
退一步讲,正是因为它是弱项,才有更高的提分空间,就比如言语理解模块共40道题,平时练习能答对35题以上,提升的空间最高也就只有5道题,而数量关系模块共15道题,可能平时就只能猜对3题,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结果能做对7、8道题,甚至10道题,提升的空间还是大大的。
因此,考生要正视数量关系这块“硬骨头”,不抛弃,不放弃。
4、不纠结原则
不纠结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常识模块与逻辑判断模块。不少考生在做题时会在两个选项之间徘徊,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对。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呢?考生要做的就是快速下结论,不纠结。
首先常识模块比较庞杂,复习投入与收获也往往不成正比,建议考生用碎片时间进行一些积累就可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常识的考点大部分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答案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再多思考也是无用的,因此在做常识的时候一定不要犹豫纠结,果断下笔吧。<...
留学群为您整理《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牛吃草问题逢考必胜》,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在这里祝您考试顺利通过!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牛吃草问题逢考必胜
四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编过这样一道: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期间一直有草生长。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问题,我们也称为牛吃草问题。今天牛吃草问题仍活跃在行测考试的舞台,并且也是给我们送分的好伙伴。那么这种题型如何求解呢?在此用三次元转为二次元的图形,一起认识一下牛吃草问题。
一、牛吃草模型
牛吃草的本质是消长问题,即原来有一片草AB段,在B点时来了一群牛。此后,草继续保持原来的形式向右点生长,而牛开始吃草。在C点时,牛将新长出来的草和原来的草全都吃完了。将这个模型抽象成二维空间的图如下,可以发现,跟我们学过的追及问题是非常类似的,因此类比追及问题来推导牛吃草问题的公式:
M:原来每块地有M份草。
N:有N头牛,每头牛每天吃1份草。因此牛吃草的速度为N份/天。
x:每块地每天长x份草。
t:牛吃光草的时间。
并根据追及问题推出公式:M=(N-x)t
【例1】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期间一直有草生长。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答案解析】根据公式可得:M=(10-x)×22=(16-x)×10。解得x=5,M=110。问25头牛可吃多少天则可列方程:M=(25-x)×t,带入可得t=5.5天。
二、模型变形
1、极值型
若将问题改为,为了不让草被吃光最多可以养多少头牛,我们会发现,只要牛吃草的速度追不上草生长的速度,即草永远不会被吃光,此时最多可以养x头牛。因此在牛吃草问题中,若出现极值型的题目,一般考虑N=x的情况。
【例2】有一条河流,沙子每天都匀速堆积。如果开24条采砂船,那么6个月就可以把沙子挖光,如果开21条采砂船,8个月可以把沙子挖光。要让沙子永远挖不完,最多可以开几条采砂船?
【答案解析】根据公式可得:M=(24-x)×6=(21-x)×8。解得x=12,M=72。即沙子每个月都沉积5份,为了让沙子永远不被挖光,最多只能开5艘采砂船。
2、相遇型
当冬天天气转冷,牛每天吃草的同时草每天也在枯萎,此时牛吃的量与草枯死的量之和应该等于原有草量。因此当题干中的牛与草是同消同长时,牛吃...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多次相遇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多次相遇问题
对于公务员的行测考试而言,虽然数量关系题目难度较大,但由于其考点零散繁多、题型变化多样,行测中尤其数学运算部分依然摆脱不了被大多数考生“嫌弃”的悲惨命运,究其原因还是方法掌握不到位,因为有一些题目乍一看很难,但是求解有固定方法,只要熟练掌握求解方法,就会迎刃而解。就对行程问题当中的多次相遇问题给考生分享一下巧解方法。
理论基础:
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异地多次相遇的问题中,有如下两个结论:
(1)每个人行走的路程都等于第一次相遇的2倍;
(2)从出发开始到第n次相遇,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的2n-1倍。
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距离B的64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人仍以原速度行驶,并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掉头按原路返回。两车在距A地48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那么两次相遇的距离是多少?
A.24 B.28 C.32 D.36
解析:行程图是帮助我们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点。第一次相遇共走了1个AB,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走了3个全程。由此可知,AB距离为64乘3减48,为144千米。故两次相遇的距离为144-64-48=32千米。答案为C。
例2:甲乙两人在全长为100米的跑道上来回跑步,甲速度是每秒钟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钟4米。两人同时分别从两端出发,跑到对方起点后原路返回。掉头时间忽略不计,则在12分钟内,两人迎面相遇几次?
A.35 B.36 C.37 D.38
解析:首先由题可知甲乙第一次相遇路程和为100米。若一共相遇n次,则12分钟的总时间内,路程和应该为第一次的2n-1倍。12分钟(720秒)内两人的路程和为720(6+4)=7200米,是第一次路程和100的72倍,则2n-1=72,n取36。答案为B。
综上发现,多次相遇问题看似过程复杂繁琐,但是只要掌握结论并且熟练运用,计算简单完全能够通过口算解决。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考生一定会觉得,规律难以掌握。但是当大量做题之后,一定会对知识点有较为透彻的掌握。
公务员考试网精心推荐: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推理之膝跳反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推理之膝跳反射
何为膝跳反射?我们在中学生物课本上学习过:两人一组,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被实验者小腿会做出快速前踢的反应。如果大家能建立图形推理题的膝跳反射,当一个图形推理题映入你的眼睛时,大脑就会马上反应出相应的考点,那图形推理题便简单多了。
关键是如何建立图形推理题的膝跳反射?中公教育建议大家总结图形特征与相应考点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如果题干出现汉字,常考的规律有笔画数、部分、封闭空间、结构、共性。
【例题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A
【解析】第一组图形中的三个字的笔画数依次是6、7、8,第二组图形有同样规律,故选A。
【例题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B
【解析】题干每个图形的封闭区域数都是2,选项中只有B符合,故选B。
【例题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
【解析】第1行汉字都为一部分组成;第2行汉字都由两部分组成;第3行汉字都由三部分组成,选项中只有D符合,故选D。
【例题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B
【解析】每组第二个图形的两部分分别来自第一、第三个图形,并且第一组三个字为左右结构,第二组三个字均为上下结构,故选B。
公务员考试网精心推荐: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牛吃草问题常见模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牛吃草问题常见模型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牛吃草问题经常会考到,而牛吃草实质上是行程当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接下来带大家通过几个例题学习一下牛吃草问题常见的几种模型。
例1.一个牧场长满青草,青草每天均匀生长,若放养27头牛,6天把草吃完;若放23头牛,9天把草吃完。若放21头牛,几天把草吃完?( )
A.9 B.10 C.12 D.15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有一个固定值,即草场原有的草量;有两个因素在影响固定值的变化,一个是草每天均匀生长使草量增多,另一个是牛每天吃草使草量减少。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转化为追及问题来理解,如图所示,原有草量即为追及路程,草生长和牛吃草对应的是两个速度。
设草场原有草量为M;每头牛每天吃1份草;草每天新长出x份草。则根据追击问题中“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可得:原有草量=(牛吃草的速度-草生长的速度)×吃完草用的时间。假设放21头牛,t天可以吃完,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可得出:M=6(27-x)=9(23-x)=t(21-x)。解方程时,根据M为定值,速度差和时间成反比:
,化为最简形式后,等式左边分子分母差4,右边差1,左边分子分母为右边的4倍,可得23-x=8,则21-x=6,代入原式得9×8=t×6,t=12。
【点拨】牛吃草问题具有以下3个特征:1、题干中出现排比句;2、存在一个固定值,即草场原有的草量;3、有两个因素影响固定值的变化。在本题中,草每天均匀生长使草量增多,牛吃草使草量减少,可以转化为追及问题。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列连等式,再运用正反比直接求解即可。
例2.牧场上的草以均匀的速度减少,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也可供15头牛吃6天,问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
A.3 B.5 C.7 D.10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有一个固定值,即草场原有的草量;有两个因素在影响固定值的变化,一个是草每天以均匀速度减少,另一个是牛每天吃草也使草量减少。这样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相遇问题来理解,原有草量为相遇时的路程和,草减少和牛吃草对应的是两个速度。
设草场原有草量为M;每头牛每天吃1份草;草每天新长出x份草。则根据追击问题中“...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奇妙的日期,拿分的数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奇妙的日期,拿分的数量
一、基础知识
1、年 :闰年366天;平年365天
注:年的判定方法
①非100的倍数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②是100的倍数的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③特例:3200年不是闰年。
2、月 :大月:1、3、5、7、8、10、12月
小月: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3、星期 :平年52周余1天;闰年52周余2天
大月4周余3天;小月4周余2天
注:日期问题本质上是余数问题,日期问题中求星期几即根据除以7的余数来判定。
二、基本题型
1、根据年月日求星期几
(1)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同年同月不同日
例1:2011年6月20日是星期一,求2011年6月30日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答案】D 。中公解析:2011年6月20日至6月30日共差10天,10/7=1…3,所以为周四。
总结:星期数增加为日期之差除以7所得余数。
(2)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同年不同月不同日
例2:2011年6月24日是星期五,求2011年10月27日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答案】D 。中公解析:2011年6月24日至6月31日差7天,7、8、9月分别四周余3、3、2天,10月1日至27日共27天,所以(7+3+3+2+27)/7=6…0,所以为周四。
总结:星期数增加为日期之差除以7所得余数。
总结:每过一个月,星期数增加为所过月的天数-28。
(3)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年、月、日都不同
例3:2008年8月8日是星期五,求2010年10月10日是星期几?
A星期日 B星期六 C星期五 D星期四
【答案】A 。中公解析:2008年8月8日至2010年8月8日,分别过52周余1、1天,10年8月8日至10月10日共62天,所以(1+2+62)/7=9…2,所以为周日。
总结:每过一平年,星期数增加1,每过一闰年,星期数增加2 。
2、根据天数求星期几
例4:假如“昨天”之后的第15天为星期二,则“明天”之前的第100天为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日
【答案】A 。中公解析:由题知今天之后的第14天为周二,问,今天之前的第99天为周几,则差14+99=113天,所以113/7=16…1,所以为周一。
总结:对于此类问题,一般采用画图法更清晰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主旨观点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主旨观点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已经成为目前公考中区分度较高的一大题目,在考生复习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片段阅读是稳拿分和必拿分的题目,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接下来就带领各位考生来感受一下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类题目。
首先,学习主旨观点题,阅读方法极其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采取速读、跳读和勾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定要知道文段说的整体意思是什么,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有效的分析和把握主旨。
其次,应该学会找出文段的重点,即阅读敏感点。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文段中的一些词语与句子具备较强的敏感性,比如关联词语、能够表达作者某种意图的词语、首尾句等等。
【例1】在城镇化初、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导致过度郊区化,造成城镇发展规划结构性失衡、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在城镇化后期,美国政府逐步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布局,逐步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的“精明增长”运动,对城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政府要重视推进城镇与农村的均衡发展
B.生态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C.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方能取得成效
D.政府应该对城镇化发展施行规划与干预
【解析】D。文段首先阐述美国城镇化早期奉行自由经济理论,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导致了诸多问题。接下来通过“对此”总结前文,引出对策,即美国政府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布局,对城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文段在强调政府的规划与干预对于城镇化的重要作用,对应D项。A项,“农村”无中生有,文段并非解决城镇和农村不均衡的问题,偏离中心,排除。B项,文段中重视环境保护仅为政府加强干预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且“首要”无中生有,排除。C项,“与经济协调发展”非文段的重点,且没有体现出“政府”的作用,排除。因此D项当选。
通过这道简单的例题,大家要学会总结,对于片段阅读多花一份耐心和细心,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有帮助,考前够顺利攻克这一问题。
公务员考试网精心推荐: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致胜法宝之解释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致胜法宝之解释关系
逻辑填空一直都是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点题型,从“逻辑填空”这一名称,并结合近几年题目的特点,可以看出命题人更倾向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考试题目强调考生对语境的分析,尤其是对材料中所隐含的逻辑关系的把握,逻辑关系具体包含解释关系、反对关系、递推关系、联合关系多个知识点,在此重点给大家讲解解释关系在做题中的应用。
解释关系指上下文构成解释说明的关系。此类题目的重点是考生能够找到题目中空缺部分的呼应点,对呼应点进行概括理解,选择与概括理解后意思一致的词语。那么,具体呼应点的判定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有判定标志
有判定标志是指我们在题目中可以通过判定标志来找到呼应点,从而快速做出答案。判定标志可分为四种:第一,同义互换词,比如“无异于”“相当于”“也就是说”“换句话说”“举例来说”等;第二,总结词,比如“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可知”“可以说”等;第三,指代词,比如“这些”“那些”“这”“它”等;第四,标点符号,“冒号”和“破折号”。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理解一下:
【例题1】
有幸在毕业典礼上致辞,既需________学生,也该________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怎么办?“前浪”不该过早停下脚步,还得尽量往前赶。在这个意义上,这毕业典礼既属于________的毕业生,也属于自强不息的指导老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 表扬 踌躇满志
B.奖励 表彰 指点江山
C.鞭策 告知 斗志昂扬
D.激励 警醒 朝气蓬勃
【解析】】D。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这是对老师的警示,告诫老师不能止步不前,要不停探索前进。故第二空不能用“表扬”、“表彰”,排除A、B。“告知”与“警醒”比较,从语气上来说“告知”更口语化,不如“警醒”正式,“警醒”更适合“毕业典礼致辞”这一场合。故D项当选。
二、无判定标志
无判定标志是指题干中没有指引呼应点的标志,此时,就需要我们运用其他的方法,可具体分为三种:第一,通过题干上下文句意的理解找到呼应点,比如“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举重若轻,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解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个句子中的“举重若轻”就是通过句内意思得出的。第二,修辞,比如“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第三,空缺处修饰空后内容,比如“无懈可击的逻辑”。
下面我们通过三道例题分别来理解一下这三种方法:
【例题2】
一切意义都寓于过程。然而,现代文明是________的文明,只求结果,藐视过程。人们手捧旅游图,肩挎照相机,________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在某某峰、某某亭“咔嚓”几下,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据,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集合之间的游戏——容斥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集合之间的游戏——容斥问题
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是必考题型,而容斥问题则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题型,在每年的省考、国考、事业单位的考试中都频频出现,并且越来越倾向于思维性的考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容斥问题”。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应用容斥原理来解题就是容斥问题。容斥问题分2类题型:1,求定值;2,求极值。在历年的考试中,基本上都是考察求定值的问题,而求定值又分为“二者容斥”和“三者容斥”问题,考试中也基本只考察“三者容斥”。所以,今天就“三者容斥”求定值的方法,详细讲解如下:
一般来说,解题方法有两种:
1、 公式法:题干的数据可直接代入到二者、三者容斥的求值公式中。
三者容斥求定值公式:AUBUC=A+B+C-(AB+AC+BC)+ABC。
2、 文氏图法:当题干所给数据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时,就需要利用该方法,进行思维性的理解进而解决问题。
例1:某专业有学生50人,现开设有甲、乙、丙三门选修课。有40人选修甲课程,36人选修乙课程,30人选修丙课程,兼选甲、乙两门课程的有28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程的有26人,兼选乙、丙两门课程的有24人,甲、乙、丙三门课程均选的有20人,问三门课程均未选的有多少人?
A.1 B.2 C.3 D.4
【答案】B。解析:方法一:题干的数据可直接代入三者容斥的公式中,应用公式法解题。公式如下:AUBUC=A+B+C-(AB+AC+BC)+ABC,根据题意可得,至少选修一门课程的有40+36+30-28-26-24+20=48人,则三门均未选的有50-48=2人。
方法二:读完题干可以发现,“选修甲、乙、丙课程”在题中是并列关系,那么表示其数目的40、36、30三个数字只能用加法处理,等于106;“兼选甲、乙、丙其中两门课程”在题中是并列关系,那么表示其数目的28、26、24三个数字只能用加法处理,等于78。这样原本题中的8个数字就变为4个(50、106、78、20),而这4个数字之间也只能作和或者作差,那么得到结果的尾数必为“2”或“8”。观察选项,发现只有B项尾数是2,因此,本题答案确定就是B项。这样应用尾数的思想成功实现了“秒杀”。
例2:某市对52种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其中有8种产品的低温柔度不合格,10种产品的可溶物含量不达标,9种产品的接缝剪切性能不合格,同时两项不合格的有7种,有1种产品这三项都不合格。则三项全部合格的建筑防水卷材产品有( )种。
A.37 B.36 C.35 D.34
【答案】D。解析:读完题干,发现题干所给数据不是公式所需的,不能直接代入公式,那么利用文氏图解题。如图,如果该图形中包含的不合格产品种数按8+10+9计算,那么灰色部分包含的种数被重复计算了一次,黑色部分包含的种数被重复计算了两次,所以至少有一项不合格的有(8+10+9...
留学群为大家提供《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之找突破口》,更多公务员招考相关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之找突破口
朴素逻辑虽然也是必然性推理的一个章节内容,但是跟我们前面所学的命题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前面所学的命题都有严密的推理规则或推理形式,只要我们掌握了相关的规则和推理形式,就会推出确定的结论,而朴素逻辑这里呢,基本上没什么规则,重在考查我们做逻辑题目的一种思维,其实,说的通俗一点,这种题目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考查我们的智商,所以我们平时在网站上、报纸上也把这类题目叫做智力推理题,有些学生往往会觉得难而直接放弃,但其实做这类题目也有相关技巧和方法的,知道方法后会容易很多,鉴于此,留学群就重点给大家介绍下做朴素逻辑题目的核心思想。
所谓的朴素逻辑主要测查考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往往题目会给出各种条件和人物、地点、事件和数据等,要求考生根据彼此相互联系的各种条件进行适当的推理,回答相关的问题,该类型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讲解具体的方法之前,我们做朴素逻辑必须把握的思想,就是寻找突破口,一旦找到做题的突破口就可以实现快速解题的目标,在这里将可能会是突破口的信息分为两类:
(一)关联性信息
在题干的众多条件中找到一个信息,它跟其他的条件都有关系,一般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出现最多,相对而言会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最大,通过这种关联性来找到元素间的传递性,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我们解题的突破口。
例1:在地图上,有一字相逢地排列着的5个小国,已知:
(1)A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
(2)D国既不临着E国,也不临着C国;
(3)E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
(4)A国没有内流河;
(5)有内流河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国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国是( )。
A.B国 B.C国 C.D国 D.A国
解析:D。在本题中,我们发现,C国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属于我们的关联性信息,那它就是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C国与A国、D国、E国不相邻,可知C国只能在两端,第一个国家或第五个国。根据(1)和(3),A国与E国是紧邻的,根据(2),D国与B国是紧邻的,最后得出两种可能性,即CBDAE或EADBC,根据(4)(5),A国没有内流河,不是排在第四,则A国应是排在第二,则正确顺序为EADBC。所以正确选项为D.
(二)确定性信息
确定性信息主要分为绝对确定项(确定的、确切的结论)和相对确定项信息(相对于其它条件范围更小的句子),如下例子所示:
例2:某学校甲、乙、丙三位老师年龄各不相同,一位喜欢足球,一位喜欢篮球,一位喜欢排球,现在知道:甲比喜欢足球的人年龄大;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乙老师年龄最大。
由此可以推出:
A.甲老师年龄最小 B.乙老师喜换排球
C.丙老师喜欢足球 D.三人年龄大小无法确定
解析:C。在此题干中,没有出现频次比较多的概念,我们可以寻找确定性信息作为突破口,就是“甲比喜欢足球...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