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关于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栏目,提供与关于父亲的病主要内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11-25
在赏析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去学会概括。其次就是要学会赏析,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效!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亲的病》主要内容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手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这是鲁迅1922年12月3日在《〈呐喊〉自序》里写的话。4年以后的1926年10月7日,他在《父亲的病》这篇散文中,具体、形象地记叙了父亲生病被庸医所误致死的过程。鲁迅通过事实,暴露了清末绍兴所谓的“名医”们敲诈病人钱财的恶劣行径,勾划出他们的丑恶灵魂;更以洞察底蕴的剖析和生动形象的艺术描绘,揭示了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文章一开头,便叙述了一个十多年前城盛传过的有关‘名医”的故事:“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便非一百元不去”。去后只是“草草一看”,随便开了药方就走了。第二天又被请去,经主人“彬彬有礼”的暗示和自己的按脉,知道病人已死,最后是付出英洋二百元给死者家属了事。这事充分揭露了这位“名医”的贪婪和昏庸。接着,作者由此转引到在这故事发生之前,也就是这位“名医”给自己父亲治水肿的经过。那时候他要的诊金就已经是一元四角,这在当时已是巨款,何况是隔日一次。“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但诊金却未稍减。鲁迅严厉地控诉了“名医”乘人之危,敲诈病人的卑劣行径。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何止鲁迅一家出入当铺,贫病交加,倾家荡产!“名医”的医治,没有使鲁迅父亲的病康复,反而逐日加重。而这位已经吸饱了私囊的“名医”竟然厚着脸皮说道:“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就这样,“名医”“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那么,随之而来的陈莲河又怎么样呢?通过叙述,我们方知他的医术也并不高明,而搜刮钱财的手段比前者更见狡猾和凶狠:病人处于垂危之中,他却蓄意推销所谓的“点舌丹”来诈取银钱;病人终于躺着喘气了,他仍然“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多么令人发指!就是通过这些冷酷无情...
关于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