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写事要有点波澜栏目,提供与写事要有点波澜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有关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抑扬法写人)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
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得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话。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节选自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载《梁实秋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
《写事要有点波澜》写作指导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名著名篇在叙事中很注重写出波澜。《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中皆不乏其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杨志、鲁智深等人物的命运发展起起落落,作者的巧妙设置令人叹服。当然外国文学作品也具有这个特点,《项链》构思独具匠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番变化,围绕项链情节的戏剧性的推进紧紧牵系着读者。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皆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
兴波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悬念法:
悬念法又称关子。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如《驿路梨花》,当人们正为露宿而发愁时出现了一间神秘的小屋,小屋的主人是谁呢?猜想间,有人来了,但也不是屋子主人,那小屋子的主人是谁呢?终于知道了小屋是解放军盖的,但为什么要盖这间小屋呢?这样“设悬──释悬──带出新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章韵味无穷。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⑴ 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
⑵ 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⑶ 切隔法。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这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法。
一个悬念贯彻始终,或者环环设置,不但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富于变化美,而且还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张有弛,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2、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前者如《林黛玉进贾府》。写贾宝玉,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次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写是抑,最后一次是扬,以贬抑来突出褒扬。后者如《明湖居听书》。写黑妞说书,先写她唱腔“字字清脆,声声婉转”;接着写听众的评价:“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在这里,写黑妞唱腔“清脆”、“婉转”,正是为了彰显黑妞唱腔的不完美。当然,从整篇来看,彰显黑妞唱腔的不完美,正是为了彰显白妞...
叙事要有点儿波澜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孙永河
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取决于这样三个条件:
1、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就是说,文章的波澜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2、读者的心理反应。文章有没有波澜,最终要看能不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是不是让读者牵肠挂肚,是不是出乎读者意料,是不是让读者感到惊喜,是不是让读者扼腕叹息……
3、文章的写作技巧。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把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心理结合起来。
这里重点谈谈几种重要写作技巧的运用:
1、悬念。按照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的说法,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人有一种好奇和“求知”的本能,越是迷惑不解的事物,越想探究出个究竟。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学生习作:
原因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杨竞喆
在某个大型足球比赛日的第二天,各类报刊杂志都刊登了有关狗熊队教练A的报道:
《XX体育报》:在昨日狗熊队与河马队的比赛之后,狗熊队主教练A愤怒地脚踢更衣室的门以发泄不满。据狗熊队内部消息透露,由于A与本队著名球星B产生矛盾,导致B在本场比赛中消极比赛,致使狗熊队被对手逼平,A已决定对B进行队内处理。由于B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球星,我们将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
《XX足球报》:昨日狗熊队与河马队的超级联赛比赛结束之后,狗熊队主帅A脚踢更衣室大门的一幕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据可靠消息透露,A在比赛前就队内事务问题已与俱乐部经理C发生过口角,这很可能是狗熊队更换主教练的一个信号。因为A早已对俱乐部高层人士干涉队内事务表示不满。本场比赛狗熊队被逼平更使这一事件成为现实的可能大大增加。又有消息称,著名教练骗你没商量和请我就输球极有可能成下任主教练的人选。
《XX快报》:在被逼平之后,狗熊队主教练A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用脚踢更衣室的门来表示对当值主裁判的不满。本场狗熊队与河马队的比赛中,狗熊队获得了3次点球机会,全部罚失,河马队也被罚下4人。最终双方0比0战平。这对于狗熊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因为历史上还没有哪支球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对手逼平。尽管新闻发布会上A并未发表对裁判的任何看法,但他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XX小报》:球队战绩不佳,妻子不忠,狗熊队主教练A真是倒霉到了极点。在昨日的比赛后,A终于以脚踢更衣室大门发泄了愤怒。最近一段时间,狗熊队连战连平,排名已从积分榜第一下降到了第二,这令A很是苦恼。更令A恼火的是,多家媒体已证实,A的妻子D与好莱坞著名影星E有染,并在几天他们前去海滩游玩时拍下了照片,看来A的苦日子真是没个完。
……
数日后,狗熊俱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俱乐部经理C,球员代表B和A一同参加。
记者:“请问A与B究竟是不是像某些媒体报道的发生了矛盾?”
B:“这不可能,我十分尊重A教练。那天状态不好是因为我的伤还没痊愈。”
记者:“请问狗熊队有更换主教练的念头吗?”
C:“我们已经和A续约到2010年,他是个非常好的教练。”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什么是波澜。
2、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就叫做──事件的波澜。
二、教师提示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⑴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⑵ 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① 情节突转法:
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成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② 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例: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续写,尽量实现情节的突转。)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福建省长乐市第七中学 陈建鑫
【写作目标】
1、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
2、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及要点)。
二、兴风作浪之原因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曲折?
⑴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文章的波澜是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我们说文章有没有波澜,最终要看能不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是不是让读者牵肠挂肚,是不是出乎读者意料,是不是让读者感到惊喜,是不是让读者扼腕叹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研究读者心理,针对读者心理选取材料,安排结构。
⑵ 文章的波澜也取决于写文章的技巧。
作者在掌握了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心理以后,很好地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安排波澜的技巧。例如,事情本来都是从前向后发展的,如果事情本身的结果出人意料,用顺叙就有波澜,用倒叙就会索然无味了;如果事情的起因更让读者关注,像重大案件,用倒叙,造成悬念,就比顺叙的效果更好。
三、兴风作浪之技巧
1、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⑴ 事与愿违法:事件的曲折体现在发展趋向上,让本该出现的某种结局,出现了另外的结局。
⑵ 过程复杂法:虽然最终还是出现了期望的结局,但让它中途发生了种种变故,使过程复杂。
⑶ 感情曲折法:略。
从以上技巧可分解为下列几个常用方法:
⑴ 运用抑扬法。
⑵ 设悬解悬法。
⑶ 设计巧合法。
⑷ 欲擒故纵法。
写事要有点波澜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