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哈佛学生栏目,提供与哈佛学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你是否好奇过哈佛学霸的日常是怎样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已经被辟谣,那真正的哈佛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下面留学群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哈佛学生的典型一周 看完终于知道为何是学霸。
Zhu是一位来自哈佛大学大三的学生,他是这样说的:
“即将成为大三党的我,已在哈佛度过了一半的大学时光,一种怀旧的感觉萦绕心头。不管怎样,于我而言,这都是一个自我反省的好机会。 每日计划(每天要干的事情),我没有输进谷歌日历,而是使用纸质日历。 我在纸上划分成六个区域,每天占一个区域,这样每天要做的事情就可以对应的区域,这就是我的周计划了。 先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计划,完成一件就叉掉一件,这个过程赋予我一种奇怪的满足感。我也能真切感受到每天在校园内度过的时光。”
身为顶尖学霸,哈佛人的一周是如何安排和度过的呢?继续听学霸Zhu从学习、课外、社交三个方面描述:
1、日常学习生活
在上个学期,我一共修读了四门标准的学术课程。
正常的情况下,一周的前三天是相对轻松愉快的。我的课程都是被安排在周四,这是怎么样的一天,你们自己感受。然后周五,可以说是自由释放的。
我大概的总结了一下:一周内,会有10个半小时用于听讲座,会有12个小时是老老实实呆在教室上课的。大概花了30到40个小时完成了一份可以在家完成的期中作业,花了大约10个小时完成了其余的课程,10个多小时用于课后阅读。
如果是比较轻松的一周的话,上课时间可能只有20~30小时或者更少。但是,假如哪一周有安排期中考试和due,你就会被作业堆成山的状态搞崩溃,原本忙碌的状态会变得翻倍……
2、丰富的课外活动
比较特殊的是,我这周参加了五场课外活动,分别是:
1. 给杂志类网站投稿。Her 是一个比较适合大学女生在线阅读的网站。因为我计划下周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一篇文章。于是这周我赶完了一篇名为《大二这年我所学到的七件事情》的文章。
2. 参与大学委员会会议。听起来很棒吧,其实这是由学生组织的大学委员会。虽然我周一参加不了再次安排的总理事会会议,但我还是可以顺利地参加周四的委员会,周五的社交会,和周日晚上正常举行的的总理事会议。
3. 参加球类俱乐部。这属于娱乐消遣类的活动。在俱乐部,我们可以练习曲棍球,也可以打篮球。但我选了其中一个我需要参加考试的运动(猜猜哪一个?)
4. 创立哈佛咨询公司。这个咨询公司,旨在为世界各地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一个申请大学的平台,学生也可从中获取一些资源和信息。有时会接到几个意向学生的电话,主要解答一下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也会给他们一些指导。与此同时,我也会处理一些使整个咨询公司得以正常运作的后台工作。初创公司真谓艰苦呀!
5. 给哈佛政治网站投稿。哈佛政治评论是一个无党派政治季刊杂志。当时我是从事风险投资研究,写了一篇名为《从硅到金:哈佛的风险投资》的文章。
一般来说,每个学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想要加入的俱乐部。但哈佛的学生通常只会加入几个俱乐部(1~3个),努力工作并担任领导人之类的角色,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具备了普通学生所缺乏的领导才能。
3、忙碌的社交...
现在,哈佛大学已经是全球学子的梦想殿堂,那这个学校有什么魅力呢,其实每个国家都不缺乏一流大学啊,下面留学群来说说哈佛学生和清华学生的区别一览,一起来看。
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名校是全球很多留学生的梦想,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顶尖名校读书的原因大致是相同的:崇尚自由独立和批判精神的教学理念;蕴含人文精神的人文课程;提倡的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帮助提高社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学近年来因为功利化现象普遍,师生评价饱受质疑,去行政化举步维艰等原因屡屡遭受诟病。
那么,以哈佛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和国内名校的大学生有哪些不同呢?在人文清华讲坛期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稻葵在接受搜狐教育·智见专访时谈到了哈佛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不同、美国大学为何会如此重视体育等问题。
李教授在哈佛读了7年书,也曾辅导过很多哈佛本科生,近距离接触过这些美国学生,他发现:我们中国学生发言不够大胆,很怕自己问出“低级问题”;而哈佛的学生总是自命不凡,不懂就问,想说就说;敢问、敢说、会“忽悠” ,他觉得,这是美国精英教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
智见:哈佛的学生和清华学生或者是国内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稻葵:第一,哈佛的本科生很多都雄心壮志,“自命不凡”!Facebook的首席扎克伯格就是从哈佛大学辍学,全力经营Facebook,但是在创业之后他照样能干得好。原因是他们自己会觉得“我有远大的理想,我能够把事情做好”,哈佛的学生大多都具有这种雄心,这是最难培养的。
这是一种冲劲、一种斗志,一种自命不凡的雄心,当然也要掌握边界,有时候斗志太强的话就有点目空一切,就像空中阁楼了。
哈佛学生的第二大优点就是“敢忽悠”,当然是加引号的忽悠。哈佛学生表达能力普遍非常强,什么事都会讲敢说,他们可以把创业的想法或者一些学术理念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
表达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曾经调研了很多美国大学的课程,结果发现美国大学最精华的课程是在一、二年级,而这些一、二年级的课程中精华不在专业课,最重要的课是小班讨论课。老师会事先布置一些题目,推荐一些阅读材料,然后在十几个人的小班讨论课上讨论,到了这样的场景下学生们非说不可,这就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材料,准备发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快就培养出来了。
我曾经问过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在美国大学这四年最有收获的课是什么课?他就回答说是二年级的讨论课。他说,“那门课学完以后这辈子都不怕面试了,面试肯定一面一个准。”
第三个特点是不懂就问,什么都敢问,完全没有怕被人鄙视的感觉,更“无厘头”的是她还敢于向别人提要求。
曾有一位犹太女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1990年,她为了获得更高荣誉级别(Summa Cum Laude)的毕业生头衔,要完成本科论文撰写。她给我的印象是什么都不懂,技术问题、统计问题、数据问题什么都不懂。我那时的工作是在经济系的本科毕业生撰写论文时,为他们解决计量经济学技巧和电脑技术问题,她对这些基础学科几乎一无所知。
但她什么都敢问,一点不羞赧,完全没有怕被人鄙视的感觉,她还敢于向别人提要求。 当时的计算机数据都存储在脸盆那么大的磁盘里,厚重的磁盘需要搁在磁盘机上操作,可她经常不动手,...
说起哈佛的学生,大家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模范学生、天之骄子、未来的世界领袖...
如果让这些模范学生去快餐店打工又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火花呢?
今天留学群的小编在 Quora 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是一名即将在秋季入读哈佛的准哈佛学生写的,文章记录了她利用暑期在快餐店打工的经历。
文章如下:
今年年初我拿到了哈佛大学的EA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说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去哈佛读书啦!今年夏天,高中毕业后、去哈佛之前的这个暑假,我来到 Waffle House (美国连锁餐厅)打工。
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在暑假找一份工作,至少比在家里无所事事强。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找份工作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毕竟我可是准哈佛学生~
之前我只做过家教,除此之外并无工作经验。当我开始找暑期打工的时候,周围的同学大部分已经开始工作了。这意味着我开始的有点儿晚,职位空缺已经不多了。
经过了几周的煎熬,在我已经有些泄气的时候,Waffle House 接受了我!我没得选,因为Waffle House是唯一一家给我机会的餐厅。
所以我还是很感激的。
打工经历
Waffle House 里的女服务员的工资非常低,只有2.92美元/小时。
在这基础上还要再扣掉一部分饭费(就算我不吃也要扣)。运气好的话,我能收到点儿小费。小费数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1. 客人的慷慨程度。2. 排班情况。3. 服务质量。
在这里工作久了以后我才明白,Waffle House 需要的根本不是你的考试成绩,也不看你的课外活动情况,而这些正是精英大学在录取时最关注的。
打工生活和上学完全不同,刚好和我以前的生活互为补充。我不用再写作业了,不用考SAT了,不用参加课外活动了。我要做的是各种“家务”活儿,为顾客点餐,和同事们一起为顾客服务。
作为服务员,也要记忆很多东西,不亚于生物AP考试。服务员人手一份菜单,上面有所有菜品的名字和价格。餐厅每天都会对我们进行测验,检查我们是否把菜单记牢。
“背菜单”是我们工作中唯一的“脑力劳动”部分,其他的工作,例如清洗,烘干,整理盘子等都是体力劳动。有时候我会去刷盘子,有时候会去刷厕所。
体力劳动不是我的“专长”,但至少我努力去做了。
个人感受
在 Waffle House 工作的时候,我被当成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入门级的员工,这与我以前受到的待遇差别很大。在学校的时候,别人都说我是模范学生/出色的青年女性/未来的世界领袖。
总体来看,打工经历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但我常常汗流浃背,对单调乏味的工作感到无聊。我就像一瓶打开太久的香槟,被放在角落里,一点儿激情都没有了。但就算是这样,我依然笑容满面的面对每一名顾客:Welcome to Waffle House! What can I get you today?
每天客人进进出出,我经常遇到没素质的人。有时客人会对你评头论足,例如“长得不错啊,能拿到不少小费吧”之类的,但我认为他们不是故意的。...
留学群小编为大家介绍哈佛学生的美国留学生活心得,希望对出国留学的同学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留学精彩内容,留学群为你详细解答。
哈佛学生的美国留学生活心得。“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还灯火通明的图片,见过的请举手。”从哈佛研究生毕业的闫晓哲在炫目的舞台中央从容不迫。她数了数台下高举的手臂后,说,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跟咱们国内一样,只有考试前,大家才争相占据通宵阅览室呢。
在中国大多数高三生正最后冲刺的时候,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同学已经先期进入毕业狂欢季。某盛典近日在京举行,一群进入全球TOP50的高三生穿着正装与晚礼服,开始提前体验西方文化。据称,本届共有100名成员,汇聚了已被哈佛、耶鲁、剑桥、斯坦福、麻省理工、康奈尔、诺丁汉、多伦多等知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子。
像很多留学生一样,闫晓哲也是带着国内媒体对美国名校的误读走进哈佛校园的。到了以后她发现哈佛学生并不总在通宵学习埋头苦读,体验更是到了美国后的重要课程。“考入TOP50只是起点,未来几年才是体验的重点”。
这些学霸,国内很牛,而到了那里也许什么都不是,这种心理落差有时比学习差逃避应试教育出国的人更强烈。所以,出国前的心理准备最重要。那么,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减少适应障碍?会上,几位来自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生,跟大家分享了生活学习的经验。
同样来自哈佛的学生秦唯佳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衣食住行的小心得——
住,宿舍的费用非常贵,在波士顿500美元只能租一个单间。大多数人要住两人间,所以斯坦福每年都会发一篇文章指导新生怎样处理同学关系。
行,开车千万不要像在中国那样强行并线,交通规则不太一样。然后要熟悉周边的环境。
秦唯佳当时去斯坦福的时候赶上劳动节,很好停车,结果第二天去加州大学伯克利,找了30分钟的停车位,没有找到。“我觉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斯坦福和伯克利的距离,而是伯克利停车场之间的距离。”后来好容易找到了停车位,后面写着一行字,reserve(预留车位),秦唯佳觉得也可以停一停,毕竟自己是客人。上前仔细看还有两个字母,NL。中国留学生不知道NL是什么意思,一查后,秦唯佳一踩油门赶紧逃走了——NL是给现在伯克利诺贝尔获奖者预留的车位。“实在是太可怕了,这就是美国。”
万一遇到绑匪怎么办?秦唯佳自问自答。给,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大家千万不要和绑匪讨价还价,给的时候注意方法,第一条不能有目光接触,你给500美元,再瞪他一眼,绝对不可以。第二条钱包不能递给人家,要扔过去,扔的时候注意,千万不要扔太远,扔到他脚边,而且扔的方向和你逃跑的方向一定不要是一个方向,否则容易撞到他。
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秦唯佳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广交天下朋友。去了商学院,你要知道现在你的国际学生朋友当中可能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是从亚洲来的,还有17%左右是从美洲来的,有16%是从欧洲来的,另外从南部非洲、南美洲这些地方来。如果去斯坦福,你要知道除了国际学生之外还有其他种族的同学。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黑人学校,第一大族群都是白人。有1/4~1/5的同学是亚裔,亚裔是有美国护照的,这些人进入斯坦福的难度比我们大得多;还有10%左右的黑人同学,8%左右的墨西哥同学,还有国际学生,在斯坦福,这个比例是每年8%左右。此外...
《《Q指南》:哈佛学生选课宝典》新闻由北京日报01月25日报道,留学群liuxuequn.com转载。 在哈佛大学,每名本科生均须修满32门课程才能毕业。在为期4年的8个学期里,要学32门课,其中12-16门“主修”课,还有一些课程要从哈佛学院的30多个系,甚至从一些研究生院的课里挑选出来。
1925年,哈佛大学建立了以学生评价为基础的课程评价指南,供学生选修课程。1975年起,校方出版了厚厚的“大部头”纸质评价,它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被系统地汇编发行。2005年,课程评价指南转为了在线反馈系统。翌年,哈佛学院与文理研究生院决定连通它们的评选课系统。可以说,90年来,《Q指南》坚持教师和课程对学生的可问责性、鼓励学生反思所学课程价值的实践,都是对大学健康发展的必须手段。
学生人手一本《Q指南》
每学期从数百种可能性中筛出4、5个填补进选课名单里,这是相当令人望而生畏的。
一般而言,学生考完前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就会根据下学期的学业要求和个人兴趣,到网上浏览各个院系的供选课程名单,花上数小时去阅读课程描述,再在数小时里琢磨可以“血拼”哪些课程。
每逢开学的第一周,哈佛都允许在提交学习卡之前随心所欲地坐进任何一个或无数个课堂。学生们通常会“逛”10门课,有时为了“赶场”,还会在一节课的中间溜掉,再钻进另一间同时上课的教室。学生们可以跟朋友们一起对课程品头论足,可以亲身验证一门课究竟像不像选课目录里描述“吹捧”的那样,是个妙不可言的“传奇”。
在涉足课堂之前,学生们事先研究一本课程评价《Q指南》。在指南中,有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有从多个维度考量的课程难度,连“娱乐性”也赫然在列。课程评价的评分数值范围为1-5,其中,1最低,5最高,也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偏爱。
许多学生将《Q指南》作为选课的重要信息来源:有的想知道作业多不多;有的想知道教授讲得有没有趣;有的想知道老师会不会对学生给予个体关注;还有的只想知道担任助教的研究生是不是真的会讲英语。
课程学生推荐度是一项重要指标,小班课程尤其如此。因为小班课程通常由教授或高水平的非终身教职老师担纲,因此看授课教师是否获得学生们的青睐特别重要。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从讲授是否条理清楚,是否“亲切”,以及课程的知识性等方面来进行。
另外,《Q指南》还有课程内容和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所学科目阅读量等。
背景不同评价不一
《Q指南》可以通过改进课程内容来回应学生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授课教师“下课”,而是让调整和反馈构成一个自然循环。2012年春季,一半以上的授课教师在评价发布的24小时内浏览了学生反馈。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和课程反馈很上心。有些某年被贴上“简单”标签的课程,下一年确实有了加大难度的打算,因为教师们也在看《Q指南》,他们当然不想自己的课被认为是可以蒙混过关的。
当然,《Q指南》确实在教师评估上有误导。评价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会造成评价不同:一些人认为一门经济学课程难,是因为自己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而其他人也许发现同一门课学起来游刃有余,是因为他们之前修过经济类的课程。
误导偏差在所难免
《Q指南》的评价过程也有偏差。按照现行办法,哈佛...
《哈佛学生期末考试集体作弊 60学生遭强制休学》由02月07日报道。
人民网讯 哈佛大学2月1日宣布,勒令60名去年5月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休学,剩下涉嫌作弊的65名学生一半留校察看,另一半得到赦免。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迈克尔・史密斯说,休学的学生将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参与至少6个月全职带薪的非学术类工作进行反省,并规定该工作岗位不许由父母或任何亲属提供。在工作2―4个学期后,学生可向行政董事会申请复学,在董事全票通过后才可以重返校园。
去年9月,哈佛正式宣布对学生考卷雷同事件进行公开调查,注册“政府之国会介绍”课程的279名本科选修生全部进入审查范围。调查发现,其中125名学生可能在分工完成答卷后相互抄袭。
值得一提的是,哈佛此次作弊的考试属于“带回家的考试”:学生凭大学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站后获得考试题目;考试内容通常包括案例或开放性论述题;学生可以查阅一切所需资料,但不能相互合作或者抄袭。作为在宿舍生活的学生来说,考试时不相互讨论似乎的确有些困难,更有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对外表示,“相互合作是他们的班级文化”。
哈佛作弊案发生后,耶鲁大学校方建议老师尽量不要采用这种“带回家考试”的方式,哈佛大学也考虑采用更严格的作弊惩处规定。
世界名校的光环让哈佛作弊案成为轰动全球的新闻,可事实上,学生作弊、老师“舞弊”、学位作弊等似乎经常在美国大学校园发生。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的教授安格鲁・安杰利斯说,网络一方面使论文研究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使作弊更易发现,只要使用搜索引擎,就能在搜索结果里发现许多因为抄袭而雷同的段落。根据一项针对1.2万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74%的学生承认曾在过去一年内作弊。当然,也有更“聪明”的学生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作弊,并使用照片、符号等老师看不懂的方式。
在美国广播公司的采访中,就读于美国东北部某名校的乔伊说,美国现在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作弊十分普遍,“我们只是做着其他人都在做的事。现实世界是残酷的,在大学学会作弊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预演”。
本文来源:人民网...留学群[liuxuequn.com]为即将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留学新闻:《70名哈佛学生对金融危机不满罢大牌教授的课》11月17日青年参考报道。
在全球经济学界,格里高利·曼昆决不是个陌生的名字。他未满30岁时就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曾担任小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前不久出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经济顾问。
如今,这位53岁的教授留不住自己的学生。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11月2日中午,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十讲”课堂上,约70名学生以“罢课”表达他们“对这门导引性经济学课程中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不满”,甚至发出了《致格里高利·曼昆的公开信》。
“很遗憾他们错过了这堂课”
在深秋的哈佛校园里,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或许刚刚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尴尬的时刻。
对全世界很多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曼昆决不是个陌生的名字。他是学术界的“大牌明星”,未满30岁时就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他曾担任小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前不久,又出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经济顾问。
但如今,这些闪闪发亮的光环却无法帮助这位53岁的教授留住自己的学生。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11月2日中午,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十讲”课堂上,约70名学生起身离开,以“罢课”表达他们“对这门导引性经济学课程中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不满”。
学生们甚至发出了一封《致格里高利·曼昆的公开信》。信中,罢课者不无忧虑地表示:“如果哈佛不能使学生们具备关于经济学的更广博与更具批判性的思考,他们(留学群 liuxuequn.com)的行为将危及全球金融体系。近5年的经济动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天晚些时候,年轻的罢课者们加入了“占领波士顿”的示威队伍,代表社会中的“99%”,挑战“那1%的贪婪与腐败”。
尽管曾被学生视为“或许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但眼下,聪明的教授搞不定坚定的学生。有人形容,曼昆的背影甚至“比校园草坪上的落叶更落寞”。
“很遗憾他们错过了这堂课。”这位教授在接受《青年参考》记者采访时说,“这堂课的主题是‘收入不平等’,以及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而这些可能是抗议者们感兴趣的话题。”
课前,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
“经济学十讲”名头响亮,是哈佛大学修读人数最多的一门课,今年的学生超过700人,大部分是大一新生。由于普通教室难以容纳如此多的学生,这门课的上课地点被安排在可容纳1000人的“桑德斯剧场”。
早在“经济学十讲”于11月2日12时05分开课前,战斗的号角就已经吹响。
当天凌晨两点多,写给曼昆教授的公开信被悄悄发布在哈佛校刊的网站上。
在罢课的学生们看来,曼昆很少对经济学理论展开讨论,“我们几乎无法接触其他可供选择的路径来研究经济学。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原理比其他任何理论更重要,这是毫无道理的”。
抗议很快得到了反击。公开信发表9小时后,2012级学生杰里米·帕塔什尼克在同一个网站,以《保卫“经济学十讲”》这篇文章作为回应。
身为校刊的幽默版编辑,帕塔什尼克在这篇文章中完全抛开了诙谐的笔调。在他看来,这门课并不试图解决社会问题,只是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介绍给学生。
争论还来不及得出结果,“经济学十讲”就开始了。
...《70名哈佛学生退课抗议名师“教出”金融危机》新闻由新华网11月09日报道,留学群liuxuequn.com转载。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兴起,而且波及哈佛大学学生的选课。据英国《每日邮报》7日报道,本周约70名哈佛大学学生退掉了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教授的《经济学》课程,理由是该教授教出的学生带来了金融危机。
这些学生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出,曼昆的教学倾向保守,其子弟中很多人成为如今金融界的决策者或银行家,这些人是造成社会不平等和诱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学生们希望,经济学课程应该对不同经济模式的利弊进行批判式的讨论。而在曼昆的课上,学生几乎无法接触到其他经济学观点,所学课程只涉及一种具体或有限的经济学观点,这正是导致目前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曼昆教授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经济顾问,目前担任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罗姆尼的顾问。他教授的《经济学》为哈佛大学本科选课之最,每次选课人数约为700人。退课学生称,曼昆的影响力在金融危机中起到关键作用。公开信称:“很多哈佛毕业生在全球金融机构担任要职,影响着全球金融系统的公共政策。”此次退课活动组织者之一蕾切尔说:“哈佛大学毕业生串通一气,使近年来金融及社会问题恶化。哈佛学生不能再这样下去,我们要将学识用在积极的方面,而不应该只贪图个人所得,损害数百万大众。”
曼昆对学生退课一事已有耳闻,他在上课前对学生们说:“我感觉他们(那些退课学生)也许离开得太早了点。”他对《金融时报》记者说,对抗议学生的行为表示尊重,“如今,越来越多的哈佛学生走出校园前,就开始思考很多社会问题,这一点很好。”(陈宗伦)
...07-27
据报道,美国哈佛大学伦理学系的一名学生涉嫌入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系统,擅自盗取多达480万篇、年份最远可追溯至17世纪的学术文章。该学生前(19)日被控盗取及入侵等罪名,罪名一旦成立,最高可判入狱35年及罚款数百万美元。
24岁疑犯斯沃茨就读于哈佛大学沙弗拉伦理研究中心,他被指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擅闯麻省理工校园内的计算机系统铺线室,再用计算机入侵 JSTOR学术期刊数据库,从中偷取大量文件。检控官表示,斯沃茨打算在文件分享网站发布偷来的学术文章。斯沃茨前日向警方自首,随即出庭。他否认网络欺诈和盗取计算机数据等控罪,暂获准以10万美元保释。
斯沃茨除了是一流学府的学生,也是一名网上激进主义分子,他成立Demand Progess网站,目的是“为平民百姓争取改善政策”,会员人数达50万。网站执行董事表示指控不合理,形容斯沃茨就像因“在图书馆借了太多书”而被控。
哈佛学生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