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埃及实习报告栏目,提供与埃及实习报告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经过11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我抵达了埃及的首都---开罗,来接我的是埃及项目处的代表向博士,他问我对埃及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不禁脱口而出“沙漠之城”。当我走下机舱的那一刻,你很难想象出偌大的一个机场,除了飞机跑道是间隔性的柏油路外,其他部分尽是漫漫黄沙,在回代表处的路上,望着窗外的景色,说不上是风景秀丽,但是悠悠的黄沙以及主色调皆为黄色的建筑,让人不由的想起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的悠远历史。
埃及文明一直是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有趣的是,埃及本地人却有很多至今没有去过金字塔,原因在于埃及文明并不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中间因为外来侵略、疾病、战争导致埃及文明出现过断点。站在卢克索神庙的石墙旁,望着那些复杂的象形文字,我不禁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复杂象形文字的演变,让我们与祖先的交流如此顺畅。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
埃及是非洲和阿拉伯诸国中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国家,经济一向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52%。 国土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5831.1万,阿拉伯人占87%。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
服饰礼仪
埃及的传统服装是阿拉伯大袍,在农村不论男女仍以穿大袍者为多,城市贫民也有不少是以大袍加身。本世纪20年代后期,西方服装逐步进入埃及。当地妇女喜欢戴耳环手镯等。在一些边远地区,女子外出还保留着蒙面纱的习俗。
仪态礼仪
埃及人谈话时习惯站得靠近些,他们的目光注视对方但不盯视。他们认为用手指招呼人是不礼貌的。进入清真寺,他们注意举止恭敬,态度虔诚,忌讳踩祈祷用的铺垫。
相见礼仪
埃及人与朋友相见时,常称呼对方为阿凡提,意思是先生,原来这一称呼只限于王室,现在这一称呼已被广泛使用。埃及人见面时一般是握手,随后亲吻对方的脸。当地还有一种吻手礼。
餐饮礼仪
埃及人的主食有米饭,面包等,荤菜有牛肉羊肉,素菜有洋葱,黄瓜等。当地人就餐前一般都要说:以大慈大悲真主的名义。请客时菜肴丰盛,气氛热烈,主人总是希望客人多吃点。
喜丧礼仪
现在埃及人的婚礼既保留有过去的传统,又增添了时代特色。 埃及人家中有人去世,马上就派人到亲友家报丧,在城市,还要由一位男子敲鼓报丧。埃及一年有25个节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尼罗河泛滥节。
商务礼仪
当地人不喜欢有星星图案的衣服,商务活动用英语。到埃及进行商务活动,最好是在10月到次年4月,另外,当地每周工作日是从本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休息日。
旅游礼仪
开罗的地铁卫生,安全,第一节车厢为妇女专用。坐出租车不按计价器收费,谈好价钱再上车。公共汽车较拥挤,开罗的公共汽车行驶时从不关门。
主要禁忌
埃及人喜欢绿色和白色,而忌讳黑色黄色。他们认为3,5,7,9是积极的,而认为13是消极的。由于伊斯兰教历与公历的差异,斋月的时间每年不同。在斋月期间,如果你在当地人面前吃喝东西或吸烟,会被训斥。
...05-19
埃及领土大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余万,在非洲属于较大的国家。它拥有开罗、亚历山大等集古老与现代于一体的大城市,以及开罗大学等一些一流的高等学府。我们的导游就是开罗大学语言专业毕业的,他主修的是中国的汉语,据说是一门很热很有前途的专业。在开罗的游览中他还特意让司机带着我们到他的母校浏览了一番,而且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高校的教育状况。
开罗大学占地面积较大,绿化很好,校园中伫立着拥有巨大圆顶的伊斯兰风格的教学楼。
埃及因早先是英国人的殖民地,除了大城市外大多数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二战后虽发展较快,但大学并不普及,且数量也相对较少。正因如此,每座大学的学生数量很多、校园也很大。比如:开罗大学就有20余万各类学生,专业也达几百个之多。埃及也有每年类似于我国高考似的考试,其实行较宽容的“宽进严出”政策,即以较低的考分入学;而以较高的成绩毕业,否则就要留级或不予以毕业。大学里面的在校生学费几乎全免,食宿费用也很低。除了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外,个人只需缴10%的生活费。尽管埃及并非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也只是年均5000埃镑左右(1埃镑等于1.2元人民币),但国家为了培养人才,在教育方面采取高投入的原则。该国的教育理念是只有舍得投入,才能有更多的回报。“舍得”顾名思义,只有舍弃一些,才能得到的更多,这是一组因果的关系。这类似于欧美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态度,也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等同。要知道只有把教育搞好了,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快地使国家强盛。
埃及的大学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学习成绩不好就会被淘汰。教育部门的官员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后才会真正对社会有用。如此可以使更多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对普及大学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更为有益。
埃及实习报告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