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栏目,提供与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9-15
欢迎阅读留学群为您带来的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更多资讯请关注留学群(www.liuxuequn.com).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常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丛林失去声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清清的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09-07
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外国诗两首》,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接下来,留学群为您带来“外国诗两首解读”,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留学群,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外国诗两首解读
蝈蝈与蛐蛐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结尾,在诗人的联想中,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夜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虽不言静而静自现。这里既有听觉,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接着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诗人所描写的夜景,是多么静谧,又是多么美丽,像优美的图画,像轻柔的音乐,像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09-07
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外国诗两首》,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接下来,留学群为您带来“外国诗两首教案”,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留学群,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教学设想〗
1、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济慈诗歌的特点。
2、这首诗诗中有画,立体感甚强,诵读时要很好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将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和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溶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设计问题
1、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诗的意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2、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教师在学生回答中作适当点拨、提示: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