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留学群专题频道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栏目,提供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孙中山建国方略

 

  【孙中山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是孙文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1919 年2月完稿,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民权初步》又名《会议通则》,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

  《孙文学说》从心理建设角度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实业计划》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十万多公里,建设华北、华中、华南三大世界级港口等项目。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叙述了政府的组织、运作和普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握的具体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政治思想。书的最后,

  在《建国方略》里,孙中山先生从思想层面到经济层面,再至政治层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详细设计,被民国政府标榜为立国的第一指导纲领,具有深刻的时代色彩,是一份标志性的重要史料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民国史、近现代史的必读经典。

  在革命尚未成,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自序】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本可从此继进,实行革命党所抱持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夫《革命方略》所规定之种种建设宏模,则必能乘时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也。

  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是以予为民国总统时之主张,反不若为革命领袖时之有效而见之施行矣。此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溯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也。

  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热,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此固予之德薄无以化格同侪,予之能鲜不足驾驭群众,有以致之也。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呜呼!此说者予生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了 20 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建国方略》。《建国方略》包括三个部分。

  《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集中论述了知行关系,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文化建设计划;《实业计划(物质建设)》是一个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建设计划,包含了孙中山开发生产力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是关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着作。

  江 泽 民对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江 泽 民评价道:"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他明确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并在《建国方略》等着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蓝图,显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宏伟气魄。他认为,要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要学外国的长处’,同时强调‘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建国方略是江 泽 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以心理建设开篇。这不是偶然的,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国民心理建设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很早之前孙中山就认识到仅"用输入物质文明的方法不能改良中国".孙中山认为如果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发展生产力和建设政治文明就都没有民众的心理基础。

  他在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时说:"满清之颠覆者,此心成之也;民国之建设者,此心败之也。"他在《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的"自序"中还说:"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夫如是,乃能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比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

  简而言之,孙中山吸取早期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人民在认识到革命是可行的以后,才取得了推翻帝制的成功。如果能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思想观念的束缚,通过心理建设"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从近代世界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经验看,思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论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日本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而近代中国从康有为到孙中山,几代思想家和革命家都努力向国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一种思想文化像欧洲、日本那样达到普及的程度,更别说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未彻底胜利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思想理论准备不足和向民众普及革命思想不够,未能唤起民众。

  孙中山所谓的心理建设也就是思想文化建设。孙中山在《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中分别从饮食、用钱、作文、建房、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论十个方面为例论证了行易知难。他打破了中国几千...

建国方略读后感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国方略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想看更多的内容,敬请关注留学群读后感栏目。

  建国方略读后感【一】

  1918年6月,孙中山依靠军阀导致护法失败,于5月4日愤而辞去大元帅职务。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潜心思考中国革命,读书著作,奋笔不休。《建国方略》主要就在这期间完成。此书由三部份组成:《孙文学说》(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孙中山先生一直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奋斗不懈,不断寻找着救国救民之路,历经坎坷,屡战屡战,屡败屡战,经过不断地总结思考实践检验,最后的思想凝结为《建国方略》,意在启迪沉睡的国民,更包含了他一腔炙热的爱国之情。百年前,在《建国方略》这本书里,国父孙中山先生,用一种超越时代的构思给我们描绘了整个国家从心理,到实业,再到体制的一个蓝图。为我们后来人点亮了未来发展的灯。近百年后,翻开这本书,依旧启迪无限。

  《孙文学说》阐述其知难行易学说。在孙中山先生看来,"知易行难"说是实现他的革命理想的"心理之大敌","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夫如是,乃能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他以饮食、用钱、作文等例证来阐述,进而论证"能知必能行""以行而求知识"、"不知亦能行"、"有志竟成";《实业计划》为国家经济大纲,提出了包括交通、商港、铁路、水力、钢铁、矿业、农业、灌溉、造林、移民方面的十大建设计划。

  这是孙中山通过实地勘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深思熟虑而写成。他主张利用外资兴建北方、东方、南方三大巨港,建立和发展近代工业系统,整治水利,大兴铁路。他的一些主张至今仍能给我们重要启示。《民权初步》要教会国人如何集会,"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孙中山早在1911年9月在美国就关注集会条理以教国人。观其民族主义内涵,包含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与尊严,以及维护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理想,及强调共有的政治、经济、济弱扶贫等,但是,看看眼下,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天差地别,学术界一潭死水,文化界死水一潭,政治界腐败堕落,娱乐界本着娱乐至死的精神,麻痹所有还有一丝想要抗争与改变的人们,所有中国人都在争骗抢夺,生怕自己被别人挤下去。

  社会脏了,人心散了,大家就像参加最后的狂欢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娱乐至死。娱乐新闻就是貌美大明星嫁了才俊大富豪,大富豪家有车有房有奶,买一个包包要花多少钱,一群珠光宝气的傻大姐参加什么慈善晚会,去什么高档会所,又走光露点了又艳照出门了。学术新闻就是某某教授抄袭了,剽窃了,潜规则了,被人砍了。政治新闻就是祖国很牛很强大,人民很好很幸福。经济新闻就是股市有望触底反弹,房价继续稳中有升。

  原来,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心就建立在这些虚妄的空中楼阁之上,一点科技含量也没有。跑车、别墅、明星、流星雨、嫁豪门,大众媒体的导向让中国人都去向钱看齐,还有谁去思考如何建设一个人心向上的中国社会。高油价,高房价,与民争利的地方政府绑架了整个中国的向前发展,弱小的人民只有在网上穿着马甲,搞笑娱乐,无奈自嘲,解构雷人,如此种种,要达到理想之国,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像现在这样,就一句什么都是神马都是浮云。

  《建国方略》,为理想努力国父理想高远,意志...

字谜:建国方略(打一字)

02-07

标签: 谜语

 

建国方略(打一字)(打一字谜)
谜底:谜底:玉
查看答案


留学群(zw.liuxuequn.com)之小知识:猜谜方法的具体玩法.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离底法】此谜,谜面反映的是谜底的拆离。猜时,将谜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谜底。liuxuequn.com例如:七人(打一县名)开化)

综合谜语:建国方略(打一字)

05-11

标签: 谜语

 

建国方略(打一字)(打一综合谜语)
谜底:玉
查看答案


留学群(zw.liuxuequn.com)之小知识:猜谜方法的具体玩法.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会意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liuxuequn.com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象)

字谜:建国方略。(打一字)

04-29

标签: 谜语

 

建国方略。(打一字)(打一字谜)
谜底:玉
查看答案


留学群(zw.liuxuequn.com)之小知识:猜谜方法的具体玩法.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加法】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liuxuequn.com例如:好山好水(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孙中山的事迹

 

  【孙中山的事迹】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广东中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倒数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尝于1894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孙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企图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准备筹划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目标。最终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其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先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创立“辅仁文社”。孙中山以志业相近,遂与辅仁会社接洽,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于是租定总会所一处,托名“干亨行”。2月20日,孙中山于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

孙中山作文

11-11

标签: 孙中山作文

 

  孙中山是一个关注环保的人,在艰难的革命斗爭之余,仍不忘在各种场合提出富含环保理念的主张。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孙中山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的作文栏目。

篇一:孙中山作文

  在神州大地的深处,拂去封面上灰厚的埃,那些旧日章节便幡然醒来,睡眼惺忪地轻声诉说着他们记忆中的悲与欢,绚丽与暗淡。

  1840年,美美地做着天朝大国梦的清朝在大不列颠人坚船利炮的威势下,昂着头却又卑贱地签下了耻辱《南京条约》。由此以后,华夏大地就被深深地推进了资本主义的熔炉之中: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一次次战争换来了寸寸土地的流失;《天津条约》、《中法条约》、《辛丑条约》……一份份条约让清王朝离毁灭的边缘越来越近。

  但是,中国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不会因此而消失殆尽,它在等待着一个人,一个能救它于水火之中的人。

  那个人便是孙中山。

  孙中山,原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就是他,在那个时代之下,不甘压迫领导着数以万计的能人志士,创立了中华民国以及中国国民党,从一个又一个的列强手中尽可能多的夺回了中华民族的领土。

  同样是反抗封建王朝的战斗领袖,孙中山先生与农民起义英雄及之前的革命先驱的最大不同在于:一是通过其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精华与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相结合,从以民为本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还就改造落后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计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自发动和组织革命开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反封建的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种种困难,在极其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十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倒他,相反的,他越挫越勇,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正是如此,他的成功才比他们更为彻底。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议论,说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并未能完全实行革命目标,反而让袁世凯有机可乘。不可否认,确实是这样,但这并不是孙中山本人的思想活动所能左右的,那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所致。那么当今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妄测那个时代?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算那确实是孙中山先生的失误所造成的,我们又凭什么去指责他?

  总而言之,国父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领导人,是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是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称之为国父是当之无愧的。

  慢慢地合上书页,同时也再次合上了那段时势造英雄的历史,不由得沉思起来,耳边又响起了那位严厉而不乏慈祥的老先生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要谨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教诲,踏着他曾经走过的路径,为我们的未来,为我们的祖国,去争取一段辉煌的历史。

篇二:孙中山作文

  同学们,谁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清末武装起义决策者,中华民国创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