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孟子的思想

留学群专题频道孟子的思想栏目,提供与孟子的思想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简要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

高中高三作文1500字: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精华与糟粕

12-10

标签: 高中高三 1500字

 作文标题: 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精华与糟粕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1500字
字    数: 1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网(zw.liuxuequn.com)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作文网仅作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谢!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500字的作文,题目为:《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精华与糟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董仲舒的“罢绌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了重要位置,从孔子,到子思,再到孟子,儒家学派人才辈出,思想也日益成熟,成为统治中国文化界时间最长的思想流派,那么作为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想财富,他又有哪些局限性?  孟子思想精华之一——王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一段《孟子》中很经典的话,在孟子中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孟子向梁惠王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仁政”主张。
  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抓住孟子所认为的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今天所讲的保护环境,其实是无奈之举,是我们已经为我们以前的愚蠢付出代价后的弥补性措施。而孟子早已为我们提出了忠告。要修养生息,不要杀鸡取卵。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至今足以令我们中的很多人汗颜。也许,我们应该翻开古人的经典,去寻找,去追寻那份久违的和谐……  加强教育  这点是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在古代中,清朝做得最好,正因为清朝重视教育,所以在清朝的12位帝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昏君。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很多法律加强义务教育,这就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要求。
  尊敬老人,轻刑薄赋  这点从我们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减免农业税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找到孟子的影子。
  孟子思想精华之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语出《孟子·离娄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多少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啊。
  在《左传·昭公十三年》里记载,赵威后见齐国使者时问:“岁亦无恙焉,民亦无恙焉,国亦无恙焉?”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从赵威后这段精彩的驳斥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威后正是坚持以民为贵的治国思想。这和我们当今社会上有些大派头的领导形成鲜明对比。有些领导在群众面前耍大牌,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对反对自己的人挟私报复。这样的领导最终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
  如果他们有幸听了孟子的教诲,也许他们会...

高中高三作文1000字: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的原因

12-10

标签: 高中高三 1000字

 作文标题: 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的原因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1000字
字    数: 10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qun.com)提示:我们希望您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广大学生服务,提供最好的作文给大家参考和学习。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000字的作文,题目为:《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的原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战国时期,各国忙于开拓疆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而在当时的思想界却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流传最广泛的是儒家和墨家,社会上流传着“非儒即墨”的俗语。那么,为什么法家后来居上,成为了统治者所推崇的学说呢?孟子殚精竭虑,为劳苦大众奔走呼喊,为什么没有人响应呢?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法家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呢?  原因之一:法家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我们都知道,能否实现儒家“仁政”和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关键是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换言之,儒家之所以没有被当时被各国统治阶级接受,关键是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允许。
  当时的孟子,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痛苦,面对民不聊生的现实,他批判道:“攻城之战,杀人盈城。掠地之战,杀人盈野。”面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纵情声色的昏君,他的批判更是犀利无比,毫不留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路有饿殍。”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普遍存在的,绝非孟子无的放矢。
  孟子认为,当时的统治者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因此才不能把国家治理好。
  孟子的观点很主观。事实上,所有的诸侯王都有仁爱之心,但那都是在把天下变成自己的家后才会表露出来的。在当时动荡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环境,也就是说没有这样的“仁政”社会基础。既然没有社会基础,实行“仁政”也就无从谈起了。
  原因之二:统治者不重视  当时的封建专制,说白了就是人治。一个政策能否实施,完全要看大王的脸色。如果你碰上了“唐太宗”那样的君主,算你运气好,你的才华就会有所展现。如果你碰上的是个暴君,那么,纵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要你怎样,你就得怎样。当时的统治者都恨不得把天下的人都变成自己控制下的奴隶,谁会实施孟子那套“民贵君轻”的主张呢?他们不过是把这当做一个笑话听,孟子也不过是他们眼下一个酸味横溢的腐儒。孟子四处碰壁,是各国的领导们都用心打仗的缘故。写到这里不由得为孟子惋惜,真是生不逢时啊。
  原因之三:当时的社会需要法治  任何统治者在采纳建议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就是要看这个学说能否为自己的统治而服务。当时的韩非子所推崇的严刑峻法,在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战国时期是适用的。这也就是法家最终傲视百家的关键。
  尽管孟子心里也知道,当时的君王很难听进他的苦劝,但他还是怀着一颗仁爱的心,怀着对天下子民的怜悯奔走于各国之间,疾呼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年近古稀的他,仍然奢望梁襄王能够实行他的主张,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当他看到梁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