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留学群专题频道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栏目,提供与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测试题

 

  本文“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测试题”,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2.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他形象地将学习中不注意复习的现象比喻为醉汉拉火车,边拉车边丢货,到家时只剩下一辆空车。这反映了(  )的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4.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属于(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社会活动

  D.技能活动

  5.体育课上,小刚和小明因为好奇将老师拿来的扩音器弄坏了。李老师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解了扩音器的原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以后才进行处理。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6.李亮去过小红家几次,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  )。

  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7.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处罚

  D.消退

  8.下列关于德育过程的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B.德育过程必须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C.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D.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9.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

  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10.下列哪些选项说明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迁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出淤泥而不染

...

小学教师资格2016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常常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这属于教学原则中的(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3.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4.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引导法

  D.参观法

  6.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这种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9.“理想和未来”是人生(  )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0.“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11.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12.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愿意学习,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6年精选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才能,激发兴趣和爱好等为主要目的的班级活动是()。

  A.班会活动

  B.节日、纪念日活动

  C.科技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答案】C。

  2、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A.符号记忆

  B.抽象记忆

  C.命题记忆

  D.形象记忆

  【答案】D。

  3、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个性品质

  D.师生关系

  【答案】B。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

  【答案】B。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答案】B。6、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答案】C。

  7、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

  A.组织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B。

  8、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A.100%

  B.80%~90%

  C.70%

  D.50%

  【答案】B。

  9、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

  A.感受美

  B.鉴赏美

  C.表现美

  D.创造美

  【答案】B。

  10、教学评价()测量和测验。

  A.不等同于

  B.等同于

  C.包括

  D.毫无关系

  【答案】A。

  11、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之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6年基础试题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D。专家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

  A.探究法

  B.班级授课制

  C.发现法

  D.讨论法

  【答案】C。专家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学中主张采用发现法。

  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l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

  【答案】A。专家解析: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4.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B。专家解析:组织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

  5.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  )。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

  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答案】C。专家解析:ABC理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6.下列哪一项不是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划分的?(  )

  A.发展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预测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

  【答案】B。专家解析: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系统法

  【答案】D。

  8.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答案】A。专家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其基本特点在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9.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进行的活动属于(  )。

  A.群众性纪念日

  B.民间传统节日

  C.专题教育活动

  D.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答案】A。...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6年押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

  2.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3.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知识素养

  B.文化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指导法

  5.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连续性

  D.共同性

  6.考试前夕,学校咨询人员对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同学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早期干预

  B.问题预防

  C.发展指导

  D.缺陷矫正 7.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

  B.人际吸引

  C.人际合作

  D.人际竞争

  8.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9.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A.心智技能

  B.表演技能

  C.写作技能

  D.操作技能

  10.班级授课制出现以后产生了( )。

  A.教师

  B.班主任

  C.学生

  D.校长

  11.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洛克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3.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14.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2016年全真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群众活动

  B.文娱活动

  C.自习课

  D.科技活动

  3.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4.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 )。

  A.鸽子

  B.猩猩

  C.狗

  D.白鼠

  5.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7.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政治法

  8.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 )。

  A.课外活动

  B.课余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10.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科书

  1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2.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1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 )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14.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

教师资格小学2016年《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马克思认同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2.在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4.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个体差异性

  D.互补性

  5.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6.心理学家汉密尔顿最先做了注意品质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这反映的是(  )品质。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7.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

  A.疏导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以下关于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

  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

  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

  D.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

  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0.人们通过对狗鼻子构造的分析,发明了比狗鼻子更灵敏的电子嗅觉器。从飞鸟到飞机.从开水壶到蒸汽机,从海豹皮到南极探险服,从木蛀虫到地道导管软钻机……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1.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创造性<...

2016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经典题型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那笃尔普认为“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伦理本位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2.(  )是现场抢救中最简单、最合适的方法。

  A.心脏胸外挤压

  B.人工呼吸

  C.直接口对口呼吸法

  D.口对鼻呼吸法

  3.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C.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7.《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8.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9.“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0.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  )。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1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12.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从关注周围的人际关系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6基础测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由(  )提出的。

  A.孟子和荀子

  B.孔子和孟子

  C.董仲舒和墨子

  D.荀子和孟子

  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艺术陶冶

  D.座右铭

  4.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5.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我们把它叫作(  )。

  A.青春期

  B.关键期

  C.生长期

  D.心理断乳期

  6.办学宗旨、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等属于(  )。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8.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B.小学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发展过程

  C.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D.道德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

  9.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10.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直观导入

  C.情境导入

  D.复习导入

  1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树立良好的集体舆论

  D.做好班级工作计划

  12.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一系列研究,...

教师资格2016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  )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

  2.王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让学生谈谈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学生们探讨得很激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3.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4.下列选项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

  A.当小刚犯错时妈妈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B.小红乖乖吃药后爸爸就不让去医院看病了

  C.老师通过惩罚小明警示其他捣乱的学生

  D.小王不做作业爸爸就不让他玩游戏

  5.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7.当有学生中暑时,下列选项中做法错误的是(  )。

  A.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处

  B.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

  C.让病人躺下,垫高头部

  D.服用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8.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9.“水涨船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根据评价所参照的标准不同,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0.某一测验多次实验后所得分数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11.有的小学生平时努力学习是为了考一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