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庄子读后感范文

留学群专题频道庄子读后感范文栏目,提供与庄子读后感范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庄子》读后感

 

  庄子崇尚远古时代,因为远古的社会与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人民淳朴、简单、平等,社会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更没有战争动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庄子》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我在初三的时候读过一次《庄子》,大二上学期再读的时候,理性分析的眼光多了一些,但是体验感悟的成分也少了一些。不过这次重读,还是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与收获。

  (一)重读《庄子》的困难与经验

  我们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曾经谈论过阅读《庄子》的方式与目的。当时我建议大家不要单纯把《庄子》当作一种知识体系去学习、阅读,更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人生智慧去体验、感悟,读到喜欢的句子可以摘抄一下,这也是我的阅读的方式。

  后来我们曾多次遇上过很多问题与分歧。我记得我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自己的一个观点:中西哲学的语境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不平等的。例如西哲会批评中哲语意不清,概念模糊,缺乏逻辑体系;中哲也可以批评西哲过于注重概念游戏,缺乏对德性、人生、社会、自然的体验感悟。我们以此差异来对两者进行认识、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此问题纠缠不放,故意抬杠,那也是有碍交流、进步的。

  而《庄子》这本书的问题也在于此,首先它不是一个系统、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不需多讲。其次,由于文言解读的差异,人们可以从很多个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方向去解读。另举《道德经》的一个例子,开篇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第二个“道”字,到底是“遵循”的意思,还是“说明”的意思,两种解读,两种思想,国学有时候就有这个问题。再次,《庄子》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确定,到底它哪些部分是伪造的、被篡改过的;哪些部分才是其真实的,一贯的思想。

  这样的问题也是还有很多,不一而足,它们导致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会遇上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哲学小组在读《庄子》的过程中,遇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庄子常说的、最重要的那个“道”,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能像读西哲一样,运用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就像我们把《论语》里面有关“仁”的表诉全部列出来对比,不能总结出什么是“仁”。而庄子的“道”,同样如此。

  于是我们会开始思考,到底那些观点才更接近庄子的思想本身,那些观点明显是假托?我们到底是要去追求庄子思想的本真,还是只追求自己偶有所得便好?面对这些问题,我想每个人读书的立场、目的不一样,人们也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认为重要的是:第一,我们在读《庄子》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保持谨慎怀疑的态度,切莫以片面的理解,就以为自己领悟了庄子的精髓。第二,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有心阅读,走进庄子这个虚幻浩瀚的世界,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过程已经会激发你的思考,你终究会有所收获。

  (二)庄子为何不讲清楚他的“道”

  在《庄子》当中,处处有在讲他所崇尚的“道”,但是都是描述,没有定义。所以我们对于“道”的理解,不能通过精确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心性的感悟。不过尽管如此,相信大家对“道”的理解,也不会相差太远的。

  庄子或者道家所谓的“道”,大概是一种一元的、形而上的、永恒的、无所不包的、符合自然的、清静无为的存在。这样一种“道”,贯穿于庄子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等方方面面。

  纵观东周诸子,除了阴阳家之外,...

《庄子》读后感范文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下面是由留学群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庄子》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庄子》读后感范文【一】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着。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世界是和谐的。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所谓的“坚白论”,山人以为,讨论的两派其实已经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了:一个论述某物有何种属性〖即白与坚〗,另一派则是论某特性〖即白与坚〗是该物特有的个性还是许多物质都可以有的共性。

  事实上,我们往往看到在许多争论中,所谓对立的两派,追溯到本质上,自己都不知道在争论什么。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争论、对立几十年。可是有谁能说清除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呢?

  其实,综观中国的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非常现实。对于那种“万物起源”、“谁创造人”等等之类扯不清道不白的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对于大自然则采用接受它、并与之相容的态度。

  不追求绝对、不走极端,只求中庸。而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山人认为是受西方影响而来的。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就是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例子。而中国的医学、气功、养生之道等等则是顺其自然、接受自然、融于自然的例子,典型说法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许多人把庄子与道家放在一起,与儒家相对。山人以为,儒家侧重与社会及社会体系;老子强调人与自然;而墨家则重客体与其自然属性;反观庄子,则是这些的融合。只是墨家的论点采用的较少一点。而过多地将儒家、老子相容。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一种和谐的共存,无主次之别。这也是与儒家的最大不同。在儒家中,要有等级之分,要有对自我的克制(这一点又与“无我”相近)。

  自然了,从当政者的角度看,儒家是有利于朝廷的。但庄子思想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此,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而被当政者大力提倡。可是同时,庄子的思想又作为主要的旁支而存在,没有收到异常的压制。而法家因为是强调客体、鄙弃主要因人的主观而形成的社会体系、结构,从而无生存之地。

  《庄子》读后感范文【二】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讲《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百花尽放,各有千秋。但在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庄子,庄子是继老子道家学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个让人猜解不透、与众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却没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类有着无穷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却没有隐居山林,过孤独而清净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着歌悠游于人间。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逍遥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没有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而且团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在那样的年代里,只是何等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