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慈善法栏目,提供与慈善法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一部慈善事业的基本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布。慈善法系统的规定了基本的慈善法律制度,包括慈善概念、慈善机构、慈善政策等。慈善法是公益慈善,是公益事业法,是推动整个公益事业的,要变成人人有义务、人人有责任的法律。2009年11月2日,中国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中国《慈善法》已通过民政部送达国务院,法律的起草工作进入重要阶段。中国的慈善事业对扶危济困作出很大贡献,在2016年首场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表示,慈善法其实份量很重。慈善法草案终于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让老百姓充满期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说,要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慈善活动,并说“慈善事业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正式公布慈善法。
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来看看本文“公务员考试常识考点:慈善法”,跟着留学群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一、考点梳理
(一)每年的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这是慈善法第七条的规定,比如把这个知识点和其它的一些特殊节日结合起来考。
(二)熟悉主管慈善工作的行政机关:慈善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慈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慈善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三)关于诈捐、骗捐的规定:开展募捐活动,应当尊重和维护募捐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募捐对象的知情权,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比如安徽一女子因患病就故意编造了一个“见义勇为”的事迹,一时间网民争相捐款,最后证明是一个虚构的假事迹。那么按照现在这个慈善法的规定,就属于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
(四)对于捐赠人拒不支付款项的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1、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
2、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五)关于违规募捐情形的规定如下: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1、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
2、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
3、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4、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居民生活的。
二、例题讲解
慈善法是国考常识趋向重点关注的部门法,重点是考查其亮点。
小试牛刀一:比如关于慈善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也要按照要求继续履行捐赠义务
B.慈善募捐信息和慈善活动不需要向公众公开
C.依法登记满三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D.慈善法日是9月5日
正确答案是D。解析:A项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B项需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
08-30
2016年9月1日,中国首部慈善法就要实行了!9月5日,我们也将迎来首个“中华慈善日”。《慈善法》这部法律非常重要,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慈善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慈善进入全新“善”时代,为慈善制度建设作出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规范。
今天,小狐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慈善法》你需要知道的九个问题:
个人能不能发起募捐?
《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慈善募捐只能由慈善组织来实施吗?
《慈善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慈善募捐的主体是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根据慈善法第二条的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开展慈善活动。但是,慈善募捐作为慈善活动的一个环节,由于其涉及公共资金的募集和管理,只能由慈善组织来实施。虽然慈善募捐明确界定为慈善组织的专属活动,但不排斥其他组织和个人接受慈善捐赠。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单位组织捐款,我可以说“不”吗?
《慈善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如果不是出于自愿,是可以拒绝的。
有人骗捐诈捐怎么处理?
《慈善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遭遇骗捐后如何讨回公道?
《慈善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公开承诺捐款却不兑现怎么办?
《慈善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履行捐赠义务也有例外情形: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慈善信托是怎么回事?
慈善法规定,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
0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慈善组织
第三章 慈善募捐
第四章 慈善捐赠
第五章 慈善信托
第六章 慈善财产
第七章 慈善服务
第八章 信息公开
第九章 促进措施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
(一)扶贫、济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六)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第四条 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第六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慈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慈善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 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
第二章 慈善组织
第八条 本法所称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慈善组织可以...
慈善法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