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成人高考教育理论重点栏目,提供与成人高考教育理论重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6-30
你还在为考试烦恼吗?你还在为如何提高分数苦恼吗?那就来留学群吧,小编为你整理了教育理论的知识点哦,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希望你能轻松过考!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从这方面看,教育是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人们认识和研究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存在于教育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地体现。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而教育经验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这个词,它代表一个科学体系,它包括了许多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每一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分支学学科。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
06-16
下面是由留学群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知识点之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这个时期,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虽有专门的论及教育的文献和著作,但主要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传说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全书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如“教学相长”“几十而教”“不淩节而施长善而救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另外,我国的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师说》等,都涉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在西方,较早涉及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献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等。
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的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虽有专门论及教育的文献和著作,但主要停留在经验的描述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的还带有一定的程度主管臆测和简单的形式主义的推理,因而,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鸡形。
...05-31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诚意整理“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点:社会态度与行为”,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社会态度与行为
要求:
1、了解社会态度的实质、结构与作用,印象形成的实质、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的实质与自我表现策略。
2、理解社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社会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机制,依从、顺从和服从的实质、原因与技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实质、原因与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促进社会态度的改变,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的出现,如何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
(一)社会态度及其改变
1、社会态度及其作用
(1)什么是社会态度
(2)社会态度的结构
(3)社会态度的作用
认知、行为、记忆过渡、自我价值保护、激励。
2、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
(1)经验的情绪后果
(2)需要的满足
(3)知识水平
(4)家庭背景
(5)参照群体
(6)文化因素
3、社会态度的改变
(1)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
抗拒反应、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
(2)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二)印象形成与管理
1、印象形成
(1)什么是印象形成
(2)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心理特征。
(3)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印象管理
(1)什么是印象管理
(2)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
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
(三)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服务
(1)从众(性质、原因)
(2)依从(性质、技术)
(3)服从(原因、影响因素)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性质、方法)
(2)社会惰化(性质、原因)
3、助人与侵犯行为
(1)助人行为及其促进
①助人行为与旁观者效应;②助人行为的促进与培养(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运用社会影响策略;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2)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①侵犯的实质;②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宣汇,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水平)。
留学群成人高考频道提醒考生关注成人高考报名、成人高考招生、成人高考考试等信息:
05-27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诚意整理“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尊师爱生
它是指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尊重、关爱。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教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三)教学相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那种认为教育过程只是教师促进学生这样一种单向作用的过程是错误的。其实,“学然后知不知,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留学群成人高考频道提醒考生关注成人高考报名、成人高考招生、成人高考考试等信息:
2017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03-27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诚意整理“2017成人高考教育理论重点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从这方面看,教育是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人们认识和研究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存在于教育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成人高考栏目为你推荐:
03-27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诚意整理“2017成人高考教育理论知识点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地体现。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而教育经验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成人高考栏目为你推荐:
...03-27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诚意整理“2017成人高考教育理论知识点之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这个词,它代表一个科学体系,它包括了许多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每一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分支学学科。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成人高考栏目为你推荐:
...03-18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诚意整理“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地体现。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而教育经验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成人高考栏目为你推荐:
...03-18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诚意整理“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资料”,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这个词,它代表一个科学体系,它包括了许多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每一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分支学学科。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成人高考栏目为你推荐:
...01-09
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带来“成人高考2017年教育理论教育学辅导笔记(10)”,大家要做好复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来,祝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此文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开办了若干新学堂。但当时各种学校各自独立,互不联系,还没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学制系统。当时学制主要有:
(一)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学部大臣张百熙起草的学制。由于公布于壬寅年,故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但这个学制只颁布未实行。
(二)癸卯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经过重新修订并于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这是我国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这一学制开始把学校制度与教育行政制度分开,既吸收了现代学制的长处,又保留了科举的特点;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不允许男女同校,学制年限过长,等等。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三)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这个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在法律上给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
(四)壬戌学制
10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制”或新学制。在小学六年中,分为四年初级小学和两年高级小学。******统治时期,曾提出过“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等方案,对学制作了某些修改,但基本上没有动,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到******反动统治时期,虽然学制几经变更,但由于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力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学制必然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既照抄帝国主义的学制,又保留封建教育制度的残余;既标榜要实施义务教育,又奉行愚民政策,把广大劳动人民排斥于学校之外;既高唱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又轻视生产技术教育。正因为如此,旧中国的学制带有许多脱离中国实际,不符合人民需要的成分。劳动人民曾用敌视的眼光看这些学校,并称之为“洋学堂。”
成人高考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重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