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成语精卫填海

留学群专题频道成语精卫填海栏目,提供与成语精卫填海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成语精卫填海范文5篇

02-08

标签: 成语精卫填海

 

成语精卫填海范文 篇1

  【成语名字】

  精卫填海

  【汉语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成语解释】

  本指炎帝幼女女娃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愤而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经·北山经》。后用“精卫填海”比喻心怀冤愤,立志报仇。亦比喻意志坚定,不惧艰苦。

  【成语典故】

  《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成语注解】

  1、 发鸠之山:山名,地约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为太行山分支。

  2、柘木:古植物名。今之柘木为桑科柘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长刺。叶子具柄而呈卵形或椭圆形,可以养蚕。花排成列,成头状花序。果实如桑葚,圆形。树干质坚而直,是贵重的木材。

  3、 文首:有花纹的头。

  4、白喙:白色的鸟嘴。

  5、赤足:红色的脚。

  6、 其鸣自詨:牠的鸣声就是自己呼叫自己名字。指“精卫”为其名,亦为其鸣叫声。詨,呼叫。

  7、炎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

  8、溺:淹没、没于水中。

  9、 堙:填塞。

  【成语出处】

  1、唐·聂夷中《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2、宋·刘过《呈陈总领》诗其四:“商渠渡河河可凭,精卫填海海可平。”

  3、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五首之二:“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4、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贞烈》:“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5、清·徐枋《鹧鸪赋》:“帝子去兮不返,神女降兮焉如?翔千仞兮万里,溯三湘兮九疑。乃使精卫填海,子规望帝,挥鲁阳之戈,回羲和之驭。”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意志坚定,不惧艰苦。

  使用类别 用在“意志坚定”的表述上。

  【精卫填海造句】

  1、这是项艰巨的工程,若没有精卫填海的毅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2、他虽然资质不佳,却有精卫填海般的傻劲,所以才考取了大学。

  3、先民以精卫填海的意志开疆拓土,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后代子孙所景仰。

  4、政府效法精卫填海,造出了海埔新生地,使这个没落已久的小渔村又重现生机。

  5、在重重的困难下,她凭着精卫填海的精神,终于创立这家育幼院,完成了父亲的遗志。

  【近义词】:

  心坚石穿,水滴石穿,南山可移,移山填海,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