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抗日战争资料栏目,提供与抗日战争资料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在抗日战争中,由五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受印度国大党的派遣和印度人民的委托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救治八路军伤员,被任命为白求恩和平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成为继白求恩后又一位为中国抗战事业献身的国际友人。他的名字叫——柯棣华。
柯棣华(留学群供图)
柯棣华,原名德瓦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绍拉普迩村。1936年毕业于印度著名的医学院——格兰特医学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沉睡的中国觉醒了。中国军民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的请求,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这一决定,得到了印度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响应,仅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就有700多人。
参加援华医疗队
1938年6月29日,这一天被孟买的居民命名为“中国日”。柯棣华在这一天申请加入医疗队,并想方设法求见了印度援华医疗队筹备会主席麦太大夫。事后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他(指麦太大夫)向我指出了前景黑暗的一面——要冒生命危险,失去深造的机会和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等等。我并不认为这些事情是那样阴暗,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提出了申请,并尽可能地宣传我的特长,急切地盼望入选。”在绍拉普迩市政府供职的父亲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赞成个人有事业心的,同时我也了解你的决心。…我当然不会表示任何反对。我高兴地告诉你,你母亲也不会扯你的后腿。”
柯棣华和爱德华、巴苏华等5位医生参加赴华医疗队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印度。柯棣华的家乡,绍拉普迩医疗协会举行招待会为他饯行。在招待会上,人们赞扬他的自我牺牲精神,向他表示祝愿,并赠给他一些医药,以表示对这一事业的同情和支持。
初到中国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中国广州,在广州码头,他们受到了中国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迎接。9月29日,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15救护队,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
在重庆,医疗队员们为了表达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决心,特意请中印文化协会主席谭云山为他们每个人都起了一个中国名字。谭云山提议:在他们每个人名字后面加上“华”字。于是,五位医疗队员都有了他们的中国名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柯棣华的名字就是这时从原名柯棣尼斯改成的。
早在来中国之前,医疗队就听说八路军与国民党不同。因此,他们渴望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去。刚到中国时,他们就向前来迎接他们的宋庆龄提出到华北前线工作的请求。到武汉后,他们又向周恩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重庆,他们又第3次向董必武提出了去延安的请求。
1939年1月16日,就在医疗队获得批准,准备奔赴延安的前夕,柯棣华不幸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其他几位医生劝他回国料理后事,他强忍悲痛说:“我的家庭确实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这里千千万万无辜受难的人民更需要我。在我没有实现我向印度...
抗日战争资料推荐访问